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会对孩子说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大型的梭子鱼最后竟然都饿死了,而它所喜爱的食物却仍然欢快地在它们的身旁游来游去。 

  因此,在教育孩子养成遵守规则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捷径可寻。所需要的,就是不断的强化,反复的耐心。然而,我们有些做父母的却好像特别缺乏这样的耐性。当他们遇到孩子不听话时,他们仍习惯于指望怒火而不是求助于行为。他们常常对孩子吼叫:“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殊不知,这样的恐吓非但让你精疲力竭,并且难以产生效力。因为单靠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单靠喊叫也无法“驾御”孩子。 

  对这样的父母来讲,他们不懂得影响孩子最成功的手段就是掌握那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东西。相反,絮叨的讨论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点作用也不起。这个结论已在无数家庭中得到验证。比如,在那些家庭中孩子会把一个家长推到忍耐极限的边缘,而在另一个面前却像甜蜜的小天使。一位妈妈就曾这样抱怨道:“儿子十分在乎他爸爸,但是对我却一点也不理会。”不难想象,这个孩子的爸爸肯定是个讲原则、有耐性的人。 

  空洞的威胁和斥骂会破坏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长期被父母斥骂,孩子就会被父母渐渐引导到了对立面去。而每一次对立,又会加剧父母和孩子的紧张关系。情况严重时,当父母因为某种原因心情糟糕时,往往就会情绪失控,突破常规的状态,对孩子实施非常严厉的打击。这时,冲突陡然升级,家庭的平静就轻易被一件生活琐事击碎。 

  3、我看你啊,简直就是没有长耳朵! 

  孩子在违反了规矩的时候,站在教育立场的父母,必须要坚守岗位,采取和蔼而坚决的态度来应付。这时,父母绝对不能显示出有商量的余地,绝对不能被引到这个限制合理不合理的讨论上去,同时也不能对自己所定的限制加以详尽的解释。对孩子用不着解释为什么不能打邻家的小妹,只说一句:“不能伤人。”就够了。同样情形,对孩子说了“窗子不是让你来打破玩的”以后,也就用不着再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打破。 

  孩子在他的行为超出了限制的范围以后,由于他预料到会受到回敬和处罚,所以他的忧虑一定会加重。这时候父母不需要再加重孩子的忧虑,指责过多。父母的话如果说得太多,结果就会是本该显示力量的时候,所表示的却是软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所需要的是一位成年的盟友,以不至于使他丢脸的方式,帮助他控制住他的冲动。 

  在这种情况下,像下面这位母亲在所使用的限制手段就是不必要的: 

  母亲:“我看你啊,简直就是没有长耳朵!你要是不听到我大声喊叫,你是永远也听不进的。好吧,(大声尖叫)你给我住手!你要是再不住手,我就打烂你的屁股!如果你再敢扔一件东西,我就要揍死你!”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完全可以不用威胁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行为。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忧虑愤怒,将有效得多: 

  “我一看到你这样做就气得发疯!” 

  “这件事使我很气!” 

  “这件事使我气得受不了!” 

  “不准扔这些东西,拿你的橡皮球来扔!” 

  此外,由于意识到了坚持原则、说一不二的重要性,有些父母在要求孩子遵守某项规则的时候,又把规则看得太死,把自己的态度表达得过于生硬,以致走向另一个极端,达到了专制或不通情理的程度。 

  比如,女儿在儿童游乐园玩得很开心,时间很晚了仍兴致盎然。爸爸催促她该回家了,她却不断地找理由,央求爸爸说:“我喜欢这儿。我现在不要回家。我还要玩一个钟头。” 

  然而爸爸早就失去耐心了,他说:“你已经违反了我们的约定了,随你怎么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这种表达方式所得到的结果可能有两个——不是孩子投降,就是父亲投降,因而两个都是不合乎我们的心愿的。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宁可把焦点集中在孩子想待下去玩的愿望上,而不要把焦点集中在她想否决父亲的权威的威胁上。举个例来说,如果爸爸在这时候说:“我知道你喜欢这儿。我猜你一定是想多待一会儿,甚至于想待上十个钟头。可是,今天的时间已经到了,现在我们必须回家。”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因此,父母在坚持孩子遵守一项原则的时候,必须小心,不要引起一场意志的战争。如果过了一两分钟,女儿还坚持不走,爸爸就可以抓住她的胳膊,带她走出游乐园。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动作所表达的意思有时要比语言有力得多。 

  4、怎么样?我早就告诉过你,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长一个时期,他都会是现有秩序和“法律”的对抗者。这种对抗的表现之一,就是喜欢标新立异。有些标新立异的行为,父母是要鼓励的,因为它体现了孩子聪颖的灵性、好奇心和可爱有趣;但是有些标新立异的行为,由于它不合常规,体现了孩子的自私心、反抗性和破坏性,父母一般都要予以制止。但是,如果这种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不造成实质性的危害,做父母的,不妨顺其自然,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自我价值感。这样,孩子早晚会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自己走上常轨。如果当时你横加反对,他不但会认为你“不够时尚,趣味落伍”,而且还会因为你的反对而心生反感、郁闷。 

  在这方面,美国著名教育家芭芭拉在管教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就曾用过这一招,效果非常理想: 

  有一天,11岁的儿子约瑟夫对芭芭拉说:“我想把头发一侧留成双条式的发型。” 

  作为母亲,芭芭拉很不喜欢儿子留这样的发型。但她知道,这并不危及生命、道德以及健康,而且头发会重新生长出来。 

  于是,她对儿子说:“我不喜欢这种发型,而且凭我的经验,我知道周围大多数人也不喜欢这种发型。不过,如果这是你的决定,我可以忍耐。同时,你可能需要忍受其他人对你发型的非议。” 

  芭芭拉带儿子去了发廊,美发师在给约瑟夫洗头时还夸赞他的满头金发非常漂亮。然后,约瑟夫描述了他想要的发型。美发师很惊奇地问芭芭拉:“把你儿子头发的一侧剃成双条式能行吗?”芭芭拉回答,她并不喜欢这种发型,但那是她儿子的决定。就这样,美发师剃去了约瑟夫一侧的头发,其中保留了两条,并尽量使这种发型在第一天显得好看一些。 

  但是,第二天早晨,约瑟夫就试图恢复原来的正常发型。可想而知,他在第一天的遭遇肯定不愉快。可是,约瑟夫在怎么努力,也对那种怪异的头发已经无能为力了。他的姐姐只好费力地给他喷上发胶和摩丝,好尽量让他能够出去见人。 

  那一年中,约瑟夫又换了七八种奇特的发型,不过等到第二年,他就开始留传统的发型了,并且再也没有改变过。 

  既然在孩子决意标新立异的时候,父母都不妨顺其自然,那么,在孩子“改邪归正”之日,就更应如此了。这时,如果父母表现出一付未卜先知的样子,对孩子说:“怎么样?我早就告诉过你,事情的结果会是这个样子”,这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受到了讥刺,而且还会认为父母是小题大做,幸灾乐祸,存心挑衅。这样,即使孩子意识到了应该返回常轨,他也会做出新的标新立异的举动来对抗你。因此,父母适当的处理办法是,继续保持沉默,否则,便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了。 

  总之,管教孩子的原则很简单,但是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却异常灵活多样。在结果不至于引起什么实质性的危害的情况下,对那些实在“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不妨顺其自然,放手让他胡闹,在他品尝到违反规则的滋味,自食其果之后,便自然改正了。 

  5、你最好给我说老实话! 

  我们做父母的,几乎全部,都在小时候受到过谎言会带来什么恶果的训诫。当我们为人父母时,自然,我们也会不厌其烦地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对孩子进行着同样的人应该诚实之类的训诫。 

  然而,我们的经验是,父母越担心孩子不诚实,就越有可能听到孩子的谎言,尤其是一些明显的、拙劣的谎言。这时,父母的反应自然是生气得不得了,深感意外。如果孩子的谎言很明显,同时又是漏洞百出的话,父母就更觉得孩子都快成骗子了,已彻底地不值得信赖。这时,大多数父母的做法,除了体罚孩子、对孩子进行又一番毫无结果的长篇说教之外,很少静下来想一想,在孩子的口中,为什么充满了谎言。 

  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你不准他们说真话。通常一个孩子告诉妈妈,说他不喜欢妈妈对他唠叨的时候,他可能会因为他说的真话而被责骂。如果他换一种方式,随时把谎言挂在嘴上,宣布说他很愿意听妈妈的话,做妈妈的可能就会以吻他或拥抱他的方式来奖赏他。孩子从这一种经验里可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他的结论可能就是:说真话要倒霉,不诚实有报酬,妈妈喜欢他撒的小谎。 

  因此,如果我们要教孩子诚实,那么我们就得听令人伤心的真话,不能只爱听令人高兴的真话。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做一个诚实的人,我们就要允许他暴露自己的情感和真实面貌——不管他正确也好,错误也好,矛盾也好,绝对不能鼓励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情感而说谎。孩子们对于诚实的观点,通常都是以我们的反应为依据的,我们对孩子所表现的情感反应如何,足以使孩子肯定诚实究竟是一种最好的处世策略,还是特别“傻冒”。 

  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