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会对孩子说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发现孩子从自己的皮夹里偷了钱,这时你最好也别问他:“你是不是从我的皮夹里偷了钱?”,而应直接指出事实说:“你从我的皮夹里拿了十块钱,还给我。”当孩子把钱还回来以后,你可以严厉地说:“如果你需要钱用的话,你可以问我要。我们可以商量一下。你不能私自就决定了。”如果孩子否认这回事情,我们用不着跟他辩论,也不必要求他表白,只需坚定地对他说“你拿了钱,把它还给我”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已经将钱花光,那么,接下来的讨论就不应该集中在他的品行如何这一点上,而应集中在他如何还款这个问题上。可以要求他做短工,也可以减少他的零花钱。总之千万别对孩子评价说:你是个贼,你这个骗子;或预言他这样做下去的下场;否则的话,他将来的前途就可能真如你所言那样。 

  当然,追问孩子“为什么要怎样做”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他可能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如果你一定要他回答“为什么”,你所能得到的,就可能是另一个谎。此时,最好的办法是表示你愿意跟他讨论他需要用钱这件事: 

  “我很失望,你连需要十块钱都不跟我讲。” 

  “你需要钱的时候,一定要跟我说。事情总是可以商量。” 

  总之,在发现孩子的“不轨”行为的时候,父母千万别逼迫孩子撒谎。这样,无疑就会对我们已经受伤的感情再划上一道伤。在训诫孩子的时候,我们应掌握的艺术是:“凡是我们已经知道了答案的,我们就绝不再提出问题来问”,我们只做公开的声明就可以了。这样的声明所产生的结果将是恰到好处的:给孩子的是他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不快,以及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责任的处罚。 

  4、你跟小玲两人都把衣服脱了,这是不准许的。 

  在现代社会,如何告诫孩子“男女有别”,是非常让父母们伤脑筋的。因为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孩子们对与“性”相关的问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烈。 

  父母应该坦然地面对孩子对“性”所表现出的浓烈兴趣。因为婴儿对自己身体的探索、对“异性”的探究,都是出于一种求知的好奇心理。生理构造上的不同,常常会使孩子产生出不可捉摸的感觉,逗引得他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弄清他自己的“装备”有没有出问题。 

  但是,男孩和女孩之间的这种好奇心理很难有得到满足的机会。因为父母即使是把生理构造上的男女差别跟孩子说明白了,他们仍然会继续互相探索,互相刺激对方,以求进一步弄明白。他们会发明一些游戏,比如玩医生看病、过家家等,以使他们的“探险工作”变得合理。他们也可能大胆地采取更进一步的实验,在彼此同意的情况下直接玩弄生殖器。诸如此类令人窘迫的事件,父母们往往无能为力。他们不是危言耸听地说这么做有什么恶果,就是担心孩子产生变态心理。 

  即使是思想最开通的父母,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不可能完全的不动声色。他们可能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不打孩子的屁股,不羞辱孩子,但是对孩子的这样一种探索行为究竟该如何处理,却也拿不定主意。以我们的年龄和时代来看,这的确是一件尴尬的事。 

  跟性有关的探索行为有什么坏处?坏处就在于一方面使孩子感到自己有罪,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他的渴求。比如,两三岁的小女孩会好奇地看着男孩子撒尿,同样年龄段的男孩也喜欢偷看女孩上厕所,这一阶段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研究生理构造的男女差别的正常行为。但是,一旦孩子上了小学,这类行为便受到绝对的禁止。这时,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焦虑,他回希望能延续这些行为。然而,即使是这些行为得到了延续,孩子们内心的需要也是绝对没办法通过看和触摸就能解决的。因此,面对孩子的这种冲动,做父母的不能娇纵,只能是限制。 

  父母如果发现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把裤子脱下来了,不可以问“你们在干什么?”也不可羞辱或申斥孩子。但是,我们也不能轻易就原谅孩子的这类行为,使他们找到藉口和理由等。正确的做法是叫他们把裤子穿好,另外找东西去玩。等到客人走了,就要坦白地跟孩子讨论这次“意外”事件。不要威胁,也不要说教,应该用明明白白的语气说:“你跟小玲两人都把衣服脱了,这是不准许的。如果你对男孩和女孩的差别感兴趣,就来问我们,我们会设法帮你把这些事弄清楚。但是绝对不许脱裤子。” 

  以镇定而不含责备的语气来处理本该训诫孩子的一些事情,是训诫艺术的真正精髓。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学会对孩子说话>正文回目录
第13节:最不该说的话
作者:黄 莉

  1、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名著《3岁决定一生》中,就儿童的尊严感问题,记叙了一堂感人的“人生课”: 

  一天,我决定给儿童们上一节有点幽默的课:怎样擤鼻涕。 

  我给他们示范了使用手帕的不同方法,最后还指导他们如何能尽量做得不引人注意。我以一种他们几乎察觉不出的方式拿出手帕,并尽可能轻轻地擤着鼻子。儿童们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我,没有一个人发出笑声。 

  但是,我刚结束示范,他们就热烈地鼓起掌来,掌声就像在剧场中那样长久热烈。这使我有点纳闷,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小的手发出这么响的声音,我也没想到这些幼儿会那么热烈地鼓掌。 

  接着我明白了,我触及到了他们那极其有限的社交生活中的敏感点。儿童在擤鼻子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由于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屡屡遭受大人的责备,故尔对此十分敏感。他们听到的叫嚷和辱骂的话语强烈地刺伤了他们的感情。更为伤害他们的是,为了不丢失手帕,他们在学校里还得把手帕惹人注目地系在脖子上。但是,从没有一个人真正地教他们擤鼻子的方法。当我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感到抵偿了过去的羞辱,而他们的掌声表明,我不仅公正地对待他们,并且使他们在社会中取得了一个新的地位。 

  我逐渐认识到,儿童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成人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 

  这天,当我要离开学校时,这些儿童开始喊叫起来:“谢谢你,谢谢你上的这堂课!”当我离开教学大楼时,后面跟着一支支静悄悄的队伍,直到最后我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吧,踮着脚尖跑回去,不要撞到墙角。”他们转过身,飞一般地在门后消失。 

  许多做父母的或许都还记得,我们自己小的时候因为不会擤鼻子、不会洗脸、不会穿衣服、不会拿碗筷,没少受到过父母的训诫和批评。而他们训诫的腔调又如此千篇一律:“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没出息……”、“你怎么就不动一点脑筋……”。那时候,父母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有着那么强烈的尊严感,因而常常无意识地表现出对我们的蔑视,从而导致我们产生某种程度的自卑。 

  虽然父母们可能会相信自己的孩子很漂亮很完美,虽然他们可能会以孩子为骄傲,但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似乎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父母们的实际行为表现得好像孩子的成长总是不如他们的意,因此需要不断的规训和矫正。这种错误的意识导致成人蔑视儿童,并且常常把孩子当成是自己控制的对象,一定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父母与其花很多精力来告诉孩子一大堆不着边际的大道理,不如亲自示范给孩子看。一些小小的缺点通过一个小小的示范行为就可以矫正,而且还能维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2、你竟敢用这种态度跟妈妈讲话! 

  常听到许多父母抱怨,孩子稍大一点以后,就不和他们说心里话,不对他们陈述自己的看法,也不把在外边或学校里的见闻告诉他们了。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过去某些时候,父母在训诫孩子时,常常等不及孩子申辩,就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你还嘴硬!”“你竟敢用这种态度跟妈妈讲话!”“明知道自己错了,你还敢狡辩!”时间长了,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便产生了:反正自己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尊重,干脆就不听父母讲话,也不对父母说过多的话,以免话多了,冷不丁又招来一顿无端的教导或责骂。 

  事实上,研究表明,孩子在与父母发生争辩的时候,往往也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得最快的时候。这一方面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非常好,因为发生争辩时,孩子最来劲、最高兴、最认真,思维非常集中。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自己的自信心,提早锻炼孩子应辩能力和交际能力。 

  因此,在训诫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要允许孩子争辩。这并不是什么丢面子、丧失权威的事情。不要因为允许孩子争辩,就担心孩子会不听话,不尊重自己,与自己为难。允许孩子与自己争辩,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有好处,它能促进彼此之间的真正了解。 

  当然,允许孩子争辩的目的不是容忍他们的胡搅蛮缠、随心所欲,允许孩子争辩的目的是培养他们基于事实和道理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和策略。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父母自然应加以制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父母是规则的制定者,因此,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合乎孩子的情况,遵循平等的原则。 

  提倡孩子与父母争辩,并不是容许时时事事都让孩子与自己争辩。父母应该控制住,孩子争辩的内容应该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