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广记 500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道明
雍陶,蜀人也,以进士登第。后稍薄于亲党,其舅云安刘敬之罢举,归山坡,素事篇章。让陶不寄书曰: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陶得诗愧赧,方有孤首之思。后为简州牧,自比谢宣城柳吴兴也。宾至则折挫之,阍者亦怠,投贽者稀得见。忽有冯道明下第请谒云:〃与员外故旧。〃阍者以道明之言启之,及引进,陶呵曰:〃与君昧平生,何方(〃方〃原作〃妨〃,据明抄本改。)相识?〃道明曰:〃诵员外诗,仰员外德,诗集中日得见。何乃隔平生也!〃遂吟曰:〃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曰:〃江声秋入寺,雨气夜侵楼。〃又曰:〃闭门客到常疑病,满院花开不似贫。〃陶闻吟欣然,待道明如曩昔之交。君子以雍君矜持而好媚,冯子匪艺而求知,其两违之。(出《云溪友议》)
【译文】
雍陶,蜀郡人,在科举中考中进士。之后,他对亲友有些冷淡、疏远。雍陶的舅舅,云安的刘敬之,不参加科举考试,回到三峡家中,平素作诗写文章。他为了让雍陶不给他写信,给雍陶寄写一首诗,其中两句的大意是:诗中〃雁〃与〃鱼〃,暗指〃鸿雁〃与〃鱼书〃,也就是〃书信〃。雍陶得到舅父的这首诗后,想到自己以前对亲友的冷淡,很是羞愧,这才有〃狐死首立〃的思乡念友之感。稍后,雍陶任简州牧,将自己比作南北朝时的诗人谢胱谢宣城,柳恽柳吴兴。有宾客来拜访则轻慢折磨人家,他家的守门人也怠慢宾客。带着自己的诗文或礼物请求拜见雍陶的人,很少有人受到接见或款待。忽然有一天,有个叫冯道明的落第文人请求拜见雍陶,说:〃我跟雍员外是旧相识,请给通报一下。〃守门人将这话通报给雍陶。待到引领冯道明拜见雍陶后,雍陶大声呵斥说:〃我与你素昧平生,你在哪里认识我的?〃冯道明回答说:〃我每天都诵读你的诗,敬仰你的德行。我在诗集中天天和你相见,怎么能说我们是素昧平生呢?〃说完随口吟出雍陶的两句诗:〃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接着,又连续吟出另外几首诗中的佳句:〃江声秋入寺,雨气夜侵楼。〃〃闭门客到常疑病,满院花开不似贫。〃雍陶听了冯道明的吟诵后,非常高兴,立即将冯道明象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看待。有德尚的人认为:雍陶为人恃才傲物而又喜欢别人讨好他,冯道明无才而又渴求知识。两个人正好相反。


杜宣猷
杜宣猷大夫自闽(〃闽〃原作〃陶〃,据《玉泉子》改)中除宣城,中官之力也。诸道每岁进阉人,所谓〃私白〃者,闽为首焉。且多任用。以故大阉以下桑梓,多系于闽。时以为中官薮泽。宣猷既至,每寒食节,辄散遣将吏,荷挈食物,祭于诸阉冢墓。所谓洒扫者也,故时号为〃敕使看墓〃。(出《玉泉子》)
【译文】
杜宣猷大夫自闽中出任宣城为官,是借助期中宦官的作用啊。唐朝时全国划分为十道。在十道中,每年向宫中进献的阉人,也叫〃私白〃,闽进献的最多。而且,多数都被皇宫留用。因此,在宫中颇有权势的大宦官,他们的家乡多数都在闽中。当时人都说闽中是出宦官的地方。杜宣猷到宣城上任后,每到清明寒食鬼节,都派出许多将士、官吏,带着祭祀用的食品,给埋在闽中的各个宦官的坟墓设祭,即扫墓。因为这个缘故,当时人称杜宣猷为〃皇上任命的守墓人〃。


李德裕
李德裕镇扬州,监军使杨钦义追入,必为枢近。而德裕致礼,皆不越寻常,钦义心衔之。一日,中堂设宴,更无他宾。而陈设宝器图画数床,皆殊绝。一席祗奉,亦竭情礼。宴罢,皆以赠之。钦义大喜过望。旬日,西行至汴州,有诏却令监淮南。钦义即至,具以前时所赠归之。德裕笑曰:〃此无所直,奈何拒焉?〃悉却与之。钦义心感数倍。后竟做枢密使,唐武宗一朝之柄,皆钦义所致也。(出《幽闲鼓吹》)
【译文】
李德裕镇守扬州,监军使杨钦义紧跟着也来到扬州,一定要参与军政要务。但是,李德裕以礼相待,一点也不超出常规,杨钦义暗暗怀恨在心。一天,李德裕在家中正室设宴宴请杨钦义,此外没有再请其他客人。并在好几张床上摆满了各种宝器、图画,都是极罕见的珍品。整个宴席期间,李德裕始终恭恭敬敬地对待杨钦义。宴席结束时,将几张床上摆着的宝物、图画,全都赠送给杨钦义。杨钦义非常高兴,这是他始未料到的。过了十多天,杨钦义往西去汴州,朝廷下诏书让他改任淮南监军使。杨钦义回到扬州后,将前些日子李德裕送给他的宝器书画全都归还给李德裕。李德裕笑着说:〃这些东西值不几个钱,监军使为什么拒绝收取它们呢?〃又都归还给杨钦义。杨钦义心中加倍感谢李德裕。杨钦义后来竟然官任枢密使。唐武宗一朝的大权,都掌握在杨钦义的手中啊!


韩全诲
唐昭宗以宦官怙权,骄恣难制,常有诛剪之意。宰相崔胤嫉忌尤甚。上敕胤,凡有密奏,当进囊封,勿于便殿面奏。以是宦官不能知。韩全诲等乃访京城美女数十以进,密求宫中阴事。天子不之悟,胤谋渐泄。中官以重赂甘言,请藩臣为城社,视崔胤保āū{〃原作〃皆〃,据《北梦琐言》改)裂。时(〃时〃原作〃肘〃,据明抄本改。)因伏腊宴聚,则相向流涕,辞旨谄谀。会汴人寇同华知崔胤之谋,于是韩全诲引禁军,陈兵伏,逼帝幸凤翔。他日崔胤与梁祖协谋,以诛阉官。未久,祸亦及之,致族绝灭。识者归罪于崔胤。先是其季父安潜常谓所亲曰:〃灭吾族者,必缁儿也。〃缁儿即胤小字。河东晋王李克用闻胤所为,谓宾佐曰:〃助(〃助〃字原缺,据《北梦琐言》补。)贼为虐者,其崔胤乎。破国亡家,必在此人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昭宗因为宦官专权,骄横跋扈难以驾御,常常怀有诛灭剪除他们的想法。宰相崔胤更是忌恨这些专权的宦官。唐昭宗让崔胤,凡是机密的奏章,一定装入囊袋中并且密封好,呈送给他。一定不要在便殿面奏。用这种方法不让宦官们知道内中的情由。宦官韩全诲等得知这一事情后,在京城访求到几十个美女进献给昭宗皇上,通过这些美女暗中掌握皇上密谋的事情。昭宗皇帝没有觉察韩全诲等人的阴谋,使得他与宰相私下商议剪除宦官的事情渐渐泄露出来。韩全诲等宦官,用重金与甜言蜜语贿赂在朝外的藩镇节度使们作为自己的靠山,视宰相崔胤为眼中钉,恨不得吃了他。当时正值伏腊祭祀聚宴,崔胤同昭宗皇上痛哭流涕,言辞谄谀。恰巧汴人寇同华得知崔胤的谋划,并密告给韩全诲。于是韩全诲调动宫中禁军,摆开阵势,逼迫昭宗皇帝移驾凤翔。这之后,宰相崔胤与梁祖协密谋想诛灭宦官,不久,就招来了祸患,至使全族人被杀。有见识的人认为:这是崔胤自己招至来的罪祸。起初,是崔胤的叔父崔安潜曾对亲属说过:〃使我们崔家获灭族之罪的,一定是缁儿啊。〃缁儿,即是崔胤的小名。河东晋王李克用听到崔胤的所做所为,对宾客、幕僚们说:〃帮助宦官逆贼施行虐政的人,就是他崔胤啊!国破家亡,一定都出在这个人身上。〃


苏循
唐末,尚书苏循谄媚苟且,梁太祖鄙之。他日至并州,谒晋王。时张承业方以匡复为意。而循忽献晋王画敕笔一对,承业愈鄙之。(出《唐书》,明抄本作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末年,尚书苏循为人阿谀谄媚、行事苟且,后来成为梁太祖的朱温非常鄙视他。后来,苏循到并州,拜见晋王李克用。当时,张承业正以恢复大唐盛业为自己的志向。然而,苏循忽然进献给晋王李克用皇上赐予的笔一对,张承业听说这件事情后,更加鄙视他了。


苏楷
昭宗先谥〃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起居郎苏楷等驳议,请改为〃恭灵庄闵皇帝〃,庙号襄宗。苏楷者,礼部尚书苏循之子,乾宁二年应进士。楷人才寝陋,兼无德行。昭宗恶其滥进,率先黜落。由是怨望,专幸邦国之灾。其父循,奸邪附会,无誉于时。故希旨苟进。梁祖识其险坡,滋不悦,大为敬翔、李振所鄙。梁祖建号,诏曰:〃苏楷、高贻休、萧闻礼,皆人才寝陋,不可尘污班行。并停见任,放归田里。苏循可令致士。〃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昭宗最初称为〃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起居郎苏楷等人反驳议就的这个称号,请昭宗改称为〃恭灵庄闵皇帝〃,庙号〃襄宗〃。苏楷,是礼部尚书苏循的儿子,唐昭宗乾宁二年参加进士考试。苏楷人才丑陋,又没有良好的品德。唐昭宗厌恶他信口胡乱进谏称号,将他第一个免职。由于这个原因,苏楷对朝廷满怀怨恨,国家一有什么灾难他就兴灾乐祸。苏楷的父亲苏循,奸恶邪险,依附权贵,在当时一点声望威信也没有。因此,专靠迎合皇上的意旨来求得高位。梁太祖朱温认识到他为人奸险邪僻,更加不喜欢他。而且,敬翔,李振也都非常鄙视他。朱温建国号为梁,下诏书说:〃苏楷、高贻休、萧闻礼,都人才丑陋,不可以让他们玷污朝臣的行列,一律免去他们现任的官职,放归田里。苏循可以让他还担任官职。〃河黄以北的人,都将苏楷看成衣冠禽兽。


乐朋龟
旧例,士子不与内官交游。十军军容田令孜擅回天之力。唐僖皇播迁,行至洋源,百官未集,缺人掌诰。乐朋龟侍郎,亦及行在。因谒中尉,仍请中外。由是荐之,充翰林学士。张濬相自处士除起居郎,亦出令孜之门,皆申中外之敬。洎车驾到蜀,朝士毕集。一日,中尉为宰相开筵,学士洎张起居同预焉。张公耻于对众设拜,乃先谒中尉。使施谢酒之敬,中尉讶之。俄而宾至,即席坐定。中慰白诸官曰:〃某与起居,清浊异流。曾蒙中外。既虑玷辱,何惮改更?今日暗地谢酒,即不可。〃张公惭惧交集。自此甚为群彦所薄。乐公举进士,初陈启事,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