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疟以寒湿之邪,结于少阳之经,与淋沥之证,皆缘土湿而阳陷。云母泻湿行痰,
故治牝疟而除淋。
■白鱼
【本经】衣鱼。味咸温。无毒,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
背起摩之。一名白鱼,生平洋。
味甘,入足太阳膀胱经。善行水道,最通淋涩。
《金匮》滑石白鱼散方在滑石。用之治小便不利,以其利水也。
■文蛤
【本经】海蛤。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一名魁蛤。
生池泽。文蛤。主恶疮,蚀五痔。
味咸,微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除烦,利水泻湿。
《伤寒》文蛤散,文蛤。为散,沸汤和服方寸匕。治太阳中风,应以汗解,反以冷水噀嚾,
经热被却而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起粟,意欲饮水,反不渴者。表病不以汗解,反
以冷水闭其皮毛,经热莫泻,烦躁弥增。卫郁欲发,升于汗孔,冲突皮肤,凝起如粟。
烦热郁隆,意欲饮水,而热在经络,非在脏腑,则反不觉渴,是其己土必当湿旺,若
使非湿,表郁燥动,未有不渴者。文蛤除烦而泻湿也。《金匮》治渴欲饮水不止者。以
湿土堙郁,乙木不得升泄,则膀胱热壅,辛金不得降敛,则胸膈烦渴,文蛤清金而泻
水也。
文蛤汤,文蛤五两,石膏五两,生姜三两,杏仁五十枚,麻黄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温服一升,汗
出即愈。治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以水饮既吐,胃气上逆,肺金格郁,刑于相火,
是以渴而贪饮。甘草、大枣,补土而益精。石膏、文蛤,清金而泻湿,杏、姜,破壅
而降逆,麻黄发表而达郁也。
文蛤咸寒,清金利水,解渴除烦,化痰止嗽,软坚消痞,是其所长。兼医痔疮鼠
瘘,胸痹腰疼,鼻口疳蚀,便溺血脱之证。
煅粉,研细用。
·
91 ·
长沙药解
■鸡屎白
【本经】无。
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利水而泻湿,达木而舒筋。
《金匮》鸡屎白散,鸡屎白。为散,水服方寸匕。治转筋为病,臂脚直,脉上下,微弦,
转筋入腹。筋司于肝,水寒土湿,肝木不舒,筋脉挛缩,则病转筋。鸡屎白利水道而
泻湿寒,则木达而筋舒也。
《素问·腹中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一
剂知,二剂已。
其性神于泻水,一切淋沥黄疸之证皆医。兼能化瘀破结,善磨癥瘕而消痈肿,敷
瘰疬而涂鼠瘘。
白鸡者良,腊月收之。
■猪膏
【本经】无。
味甘,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利水泻湿,滑窍行瘀。
《金匮》猪膏发煎,猪膏半斤,乱发鸡子大三枚。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去。治诸
黄。以土湿木陷,郁生下热,传于膀胱。膀胱闭癃,湿热熏蒸,随经逆上,侵于皮肤,
则病黄疸。猪膏利水而清热,发灰泻湿而消瘀也。又治妇人妇人阴吹,以土湿木陷,
谷道郁塞,胃中浊气,不得后泄,故自前窍,喧吹而下。猪膏利水而滑大肠,发灰泻
湿而通膀胱也。
猪膏利水滑肠,善通大小二便,治水肿、带下之证。
■乱发
【本经】发髲。味苦温。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
人痓,仍自还神化。
味苦,入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利水通淋,泻湿行瘀。
《金匮》猪膏发煎方在猪膏。用之治诸黄疸,及女子阴吹,以其泻湿而行滞也。滑石
白鱼散方在滑石。用之治小便不利,以其利水而通淋也。
发灰长于利水而善行血瘀,能止上下九窍之血,消一切痈肿,通女子经闭。童女
发灰,治梦遗最神。
·
92 ·
卷四
烧灰存性,研细用。
■人尿
【本经】无。
味咸,气臊,性寒,入手少阴心经。清心泻火,退热除烦。
《伤寒》白通加猪胆汁汤方在猪胆汁。用之治少阴病,下利,厥逆无脉,干呕烦者。
以手足少阴,水火同居,少阴经病,水火不交,癸水下旺,丁火上炎,是以烦生。猪
胆汁清相火而止呕,人尿清君火而除烦也。
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水入膀胱,下从寒水化气,是以咸寒而清火,除烦而泻热。
性能止血,而寒泻脾阳,不宜中虚家。
用童子小便清白者。
■裈裆灰
【本经】无。
味苦,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泻壬水之湿寒,疗阴阳之交易。
《伤寒》烧裈散,中裈近隐处剪烧灰,阴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男用女者,
女用男者。治伤寒阴阳易病。身体重,少气,少腹满,里急,或阴中筋挛,热上冲胸,头
重不能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以伤寒之病,坎阳发泄,肌肤热蒸而阴精自寒。
大病新愈,遽与人交,以其阴寒,传之于人。寒邪内入,直走命门,水寒木枯,筋脉
紧急。缘肝主筋,筋聚于前阴而属于关节,故阴器与膝胫皆挛。裈裆灰利水道而泻阴
邪也。
裈裆受前阴之熏染,同类相招,善引阴邪,而通小便,故治阴阳易病,兼医女劳
黄疸之病。
■黄连
【本经】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
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味苦,性寒,入手少阴心经。清心退热,泻火除烦。
《伤寒》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二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治
太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以中气虚寒,木邪克土,脾
·
93 ·
长沙药解
陷而贼于乙木,故腹中痛,胃逆而贼于甲木,故欲呕吐。君火不降,故胸中有热。姜、
甘、参、枣,温中而补土,桂枝达乙木而止疼,半夏降戊土而止呕,黄连清君火而泻
热也。
黄连阿胶汤,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水五升,煎二升,去滓,入胶,
消化,内鸡子黄,搅,温分三服。治少阴病,心烦不得卧。少阴水火同经,水胜则火负,火胜则
水负。火本不胜水,其所以胜者,火旺而土燥也。君火下蛰,则心清而善寐,君火上
亢,则心烦而不得卧。缘坎水根于离阴,燥土克水,消耗心液,神宇不清,是以生烦。
黄连清君火而除烦,芩、芍清相火而泻热,阿胶、鸡子黄,补脾精而滋燥土也。
《金匮》黄连粉,黄连。研末,水调服。治浸淫疮。以土湿火升,郁生上热,湿热浸淫,
结为毒疮。从口而走四肢则生,从四肢而入口则死。黄连泻湿热之浸淫也。
《伤寒》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在大黄。治太阳伤寒,误下成痞。附子泻心汤,方在附子。
治心下痞硬,恶寒汗出。甘草泻心汤,方在甘草。治心下痞硬,干呕心烦。生姜泻心汤,
方在生姜。治心下痞硬,干噫食臭。半夏泻心汤,方在半夏。治少阳伤寒,心下痞满。葛根
黄连黄芩汤,方在葛根。治中风下后,喘而汗出。干姜芩连人参汤,方在干姜。治厥阴吐下
后,食入即吐。小陷胸汤,方在栝蒌。治小结胸,脉浮滑者。白头翁汤,方在白头翁。治厥
阴下利,热渴饮水者。乌梅丸,方在乌梅。治厥阴蛔厥,心中疼热。皆用之,以其泻心君
之火也。
火蛰于土,土燥则火降而神清,土湿则火升而心烦。黄连苦寒,泻心火而除烦热,
君火不降,湿热烦郁者宜之。土生于火,火旺则土燥,火衰则土湿,凡太阴之湿,皆
君火之虚也。虚而不降,则升炎而上盛。其上愈盛,其下愈虚,当其上盛之时,即其
下虚之会。故仲景黄连清上诸方,多与温中暖下之药并用,此一定之法也。凡泻火清
心之药,必用黄连,切当中病即止,不可过剂,过则中下寒生,上热愈甚。庸工不解,
以为久服黄连,反从火化,真可笑也。
■朱砂
【本经】丹砂。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
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生山谷。
味甘,微寒,入手少阴心经。善安神魂,能止惊悸。
《金匮》赤丸,茯苓四两,半夏四两,乌头二两,细辛一两。研末,炼蜜丸,朱砂为衣,麻子大,酒下三
丸。治寒气厥逆。以火虚土败,不能温水,寒水上凌,直犯心君。茯苓、乌头、泻水而
逐寒邪,半夏、细辛,降逆而驱浊阴,朱砂镇心君而护宫城也。
朱砂降摄心神,镇安浮荡,善医惊悸之证。赤丸用之,取其保护君主,以胜阴邪
也。
·
94 ·
卷四
■牡蛎
【本经】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
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蛎蛤,生池泽。
味咸,微寒,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降胆气而消痞,敛心神而止惊。
《伤寒》牡蛎泽泻散,牡蛎、泽泻、海藻、蜀漆、葶苈、商陆根、栝蒌根等分。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
小便利,止服。治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大病新瘥,汗下伤中,之后脾阳未复,
不能行水,从腰以下,渐有水气。牡蛎、栝蒌,清金而泻湿,蜀漆、海藻,排饮而消
痰,泽泻、葶苈、商陆,决州都而泻积水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以其软坚
而消痞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在干姜。用之治少阳伤寒,汗下后胸胁满结者,以其化结而消满也。
《金匮》栝蒌牡蛎散方在栝蒌。用之治百合病,渴不差者,以其凉金而泻热也。白术散方
在白术。用之养妊娠胎气,以其消瘀而除烦也。
《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伤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
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诸方并在龙骨。皆用之,以其敛神而止惊也。
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