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我去化妆品柜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再根据皮肤的反应,决定是否选用去角质产品(化妆品或化学磨皮焕肤chemical peels产品)或激光治疗来进一步改善色斑(出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06年5月,增刊,272…281页;Dermatologic Surgery,2006年3月,365…371页;Journal of Drugs in Dermatology,2004年9…10月,增刊,27…34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3年12月,966…972页;Archives of Dermatology,2002年12月,1578…1582页)。 
防晒 
     毫无疑问,美白的第一步就是巧妙防晒,也就是说躲避阳光,并勤用防晒产品。关键是选用配方良好的防晒产品,每天使用(365天)且用量大方(必要时每天多抹几次)。勤用防晒产品不仅具有修复作用,还可以保护皮肤免遭更严重的晒伤,避免出现新的问题(出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05年5月,786…792页;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5年4月,620…627页;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1996年12月,867…875页)。防晒是治疗色斑的最重要的环——应该经常使用防晒指数SPF15或以上的产品(防晒指数越高越好),确保产品含有有效的紫外线UVA防护成分如二氧化钛、氧化锌、阿伏苯宗、Tinosorb或Mexoryl SX。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晒措施,再怎么涂抹美白产品、去角质产品、磨皮焕肤产品或进行激光治疗,也完全是白费工夫。 
氢醌hydroquinone 
     外用氢醌产品是美白色斑的第二步。许多皮肤科医生认为,氢醌和激光治疗或深层焕肤同样有效,而且费用更便宜。化妆品中的氢醌浓度一般为2%,4%的浓度则需要医生开处方。氢醌不论单用还是与0。05%…0。1%的维他命A酸(tretinoin)混用,都具有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氢醌和维他命A酸(tretinoin)合并治疗对于日晒或荷尔蒙导致的黑斑病非常有效(出处:Dermatologic Surgery,2006年3月,365…371页)。 
     有人可能对氢醌用于皮肤的安全性表示过担忧,但相关研究发现,外用于皮肤的副作用非常小,除非使用高浓度的氢醌,或者与其他美白成分如糖(肾上腺)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或碘化汞(mercury iodine)同时使用。这种情况在非洲尤其普遍,因为质量较差的美白产品比较常见(出处: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3年3月,493…500页;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1999年5月,283…330页;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1998年9月,301…317页)。 
     尽管氢醌有不错的安全记录和疗效,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在2006年9月规定,所有氢醌产品的使用都必须持有医生处方,并提示氢醌可能存在的健康危险。FDA称,动物试验发现氢醌可能会致癌,来自非洲的研究也发现氢醌可能引起皮肤黄褐病(ochronosis)(出处:fda。gov/ohrms/dockets/98fr/E6…14263。htm)。 
     然而,大量权威机构的研究都认定氢醌不仅安全而且极其有效(出处:Cutis,2006年8月,增刊,6…19页;Journal of Cosmetic Laser Therapy,2006年9月,121…127页;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2006年7月,223…230页;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06年5月,增刊,272…281页)。有意思的是,甚至有研究发现,接触纯氢醌的工人患癌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还要低(出处: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1999年5月,283…330页)。 
     氢醌是一种不稳定的成分,当它接触到空气或阳光后就会氧化变色。购买氢醌产品时,要确保产品采用不透明和不透气的包装,广口瓶包装在开封后会很快失效,不推荐使用。 
壬二酸(azelaic acid)、曲酸(kojic acid)和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 
     一些研究表明,浓度介于15%到20%之间的壬二酸(azelaic acid)具有与氢醌同样的效力,而且对皮肤的刺激性更低,但相关的研究非常少。曲酸(kojic acid)无论单用还是和羟基乙酸或氢醌一起使用,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它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但曲酸同样性质不稳定并具有潜在的副作用,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几种植物提取物和维他命C也可以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出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06年5月,S272…S281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4年8月,604…607页;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2000年9…10月,261…268页;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2001年8月,307…311页)。 
    壬二酸、曲酸和羟基乙酸与氢醌一样有改善黑斑的功效(出处:DermatologicalSurgery,1996年5月,443…447页)。那为什么添加曲酸的产品不多呢?这是因为曲酸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成分,接触到空气或阳光时会变成棕色并失去活性。许多化妆品公司用曲酸二棕榈酸酯(kojic dipalmitate)来替代曲酸,虽然曲酸二棕榈酸酯是一种不错的抗氧化物,但没有研究发现它具有与曲酸同样的功效。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曲酸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出处:Mutation Research; Genetic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2005年6月,133…145页;Toxicological Sciences,2004年9月,43…49页)。 
其他替代成分 
     虽然氢醌是最安全有效的美白药物,但还有其他一些替代成分也有很好的效果,不过针对这些成分的研究报告很少,效果与氢醌相比也很逊色。有趣的是,这些成分很多是氢醌的衍生物,比如粗糙帽果提取物(mitracarpus scaber)、熊果提取物(uva ursi,bearberry),鸡桑(morus bombycis,mulberry)、桑(morus alba,white mulberry)和构树提取物(broussonetia papyrifera,paper mulberry),这些物质都含有熊果苷(arbutin)。熊果苷(hydroquinone…beta…d…glucoside)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合成。纯熊果苷如α…熊果苷、β…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deoxy…arbutin)被认为具有较强的美白作用。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欧亚甘草提取物(尤其是光甘草定,glabridin)、壬二酸和稳定形态的维他命C(左旋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磷酸酯镁)也具有较强的美白作用。但对于以上大多数氢醌的替代成分,目前无法确定的是产品中应该含有多少量才有美白的效果。 
    有少数研究发现,食用石榴提取物(pomegranate)、鞣花酸(ellagic acid)、维他命E和阿魏酸(ferulic acid)也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合成。所有这些成分都值得进一步测试,然而与氢醌比较,这些成分的效果可能令人失望,不过这些“天然”成分的号召力还是会让消费者难以抗拒。 
    (出处:Experimental Dermatology,2005年8月,601…608页;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5年12月,2368…2373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4年8月,604…607页;Journal of Drugs in Dermatology,2004年7…8月,377…381页;Facial and Plastic Surgery,2004年2月,3…9页;Dermatologic Surgery,2004年3月,385…388页;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05年3月,272…276页;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3年11月7日,44320…44325页;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2003年2月,1201…1207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2000年8月,291…303页;Anti…Cancer Research,1999年9…10月,3769…3774页 
熊果苷 
     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熊果苷的情况。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熊果苷含有从熊果(bearberry)、越橘(cranberry)、桑树(mulberry)、蓝莓灌木(blueberry shrubs)等叶子和多种梨树(pear)中提取的某种形态的氢醌成分。因为熊果苷含有氢醌成分,所以它也具有抑制黑色素的作用(出处: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1996年2月,765…769页)。虽然有关熊果苷的研究报告很有说服力(就算许多研究都是体外试验),但熊果苷的起效浓度尚未确定,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产品中要添加多少的熊果苷才会有美白的效果。此外,出于成本考虑,大多数化妆品公司也不会使用熊果苷。为绕过这个问题,许多化妆品公司选用了含有熊果苷成分的植物提取物。糟糕的是,几乎没有研究可以表明含有熊果苷的植物提取物对皮肤有美白作用,何况植物提取物含量很少的产品呢。 
    熊果苷是最好的氢醌替代物,但就算如此,发挥抑制黑色素作用的也是熊果苷里的氢醌成分(出处: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02年6月,260…268页、1999年6月,207…219页;Pigment Cell Research,1998年8月,206…212页;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1996年2月,765…769页)。 
    有一项研究表明,含有熊果苷的鸡桑提取物(mulberry extract)有轻微的美白效果,但与氢醌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出处:Cosmetics & Toiletries,1997年,第112卷,59…62页);何况这项研究所使用的是纯浓度的鸡桑提取物,而化妆品中的含量则非常低。 
    从熊果灌木、蔓越橘、蓝莓果的树叶,某些蘑菇和梨树中提取的氢醌衍生物。由于熊果苷的结构类似于氢醌,所以它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尽管研究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