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闫俊萍说,中心的楼长全部是公开竞聘上岗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素质高、能力强,容易与学生沟通;在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公寓进行统一管理的同时,中心与三所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联合,在公寓设立了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成立了由三所学校派出的思想政治辅导员组成的学生辅导指导委员会;中心还与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三校学生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互通学生工作情况,共同协商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与桃李园相比,仁和的确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莫起升对此表示认同,他说:“今年河南大学在新校区建设新的学生公寓时,就汲取了仁和的教训,先与开发商签合同。公寓建成后,河南大学对其整体租赁,以90%的入住率计算,70%的收入交由开发商还本付息,30%的收入归河南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用于物业和社区管理,学生主管部门参与管理学生。对仁和,学校准备整体收购后委托后勤服务总公司管理,收购谈判日前已基本结束。”    
    我了解到,1999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了3年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目标,并确立了改革的第一步是要将高校后勤规范地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剥离出去,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3年过去了,这项改革在河南农业大学进行得怎样了呢?    
    “据我了解,目前还没一所高校的后勤企业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这中间有很多障碍,社会经济环境的、观念的、政策法规的,但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政策法规上的,它们的配套严重滞后。”吴富强说,“比如学生公寓的服务价格,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没有,参照市场定位、社会通行惯例,学校又不允许。现在,我们想走出学校,参与社会竞争,实现校际联合,但眼下的事实却是后勤集团与学校没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金融方面没针对开发学生公寓这样的公益事业制定可以超过6年的长期贷款政策,各高校之间存在着后勤壁垒,2000年2月28日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针对高校后勤企业制定的减免税政策已于2002年年底完成适用期,等等。    
    吴富强表示,如果不在这些方面出台扶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的政策,下一步的工作将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说不定还会功亏一篑。    
    我在采访时注意到,不管是发生在河南大学仁和学生公寓的综合病症,还是出现在河南农业大学后勤发展总公司里的发展瓶颈,都不是特殊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普遍运用的模式创立之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仍然需要小心谨慎地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不小心被河水呛了几下的事情自然在所难免。然而,吃一堑是要长一智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被呛水呢?    
    事实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真正的难点是产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高校后勤实体就不可能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而不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后勤实体就会永远逃不出被呛水的命运。因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步就是产权明晰,但目前高校后勤资产的占有权仍在高校,终极权仍在国家,正像吴富强说的,后勤实体只有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如果后勤实体不是法人主体,就不可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当然也就不能称为真正的企业,充其量只是一种模拟企业。    
    吴富强告诉我,河南农业大学后勤发展总公司在省工商局注册的资金是100万人民币,但它实际掌握的总资产已达到了1亿多元。发展总公司能用这1亿元人民币注册吗?不能。不但1亿元人民币不能,就是1000万人民币也不行——由于产权不明晰,这样做将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融资渠道就很不畅通,总公司从银行贷款的额度十分受限。下一步,发展总公司想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着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可这样做却很“危险”,因为没有任何政策支持,完全是摸着根本就不知道在哪儿的石头过河。一位业内人士也告诉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建立独立法人实体和处置资产等问题的政策性很强,必须要有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作依据,在此之前,学校自行改革是难以推动的,后勤自己尝试则风险太大,弄不好将得不偿失。    
    据我调查,目前,高校后勤从行政系统的剥离以及所谓的资产评估,绝大多数只是学校内部甲、乙双方达成的一种默契,并没有法律上的保障,因为资产评估必须通过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可是,由于政策性缺失,按照法律规范进行的资产评估难以开展。资产归属说不清,自然也就无法到工商部门注册。实际上,真正到工商局进行规范的企业登记的高校后勤企业少之又少,河南农业大学后勤发展总公司是唯一的“另类”,而且注册资金不到实际掌握资产的1/100。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对这个问题采取先搁着不界定、等国家政策的办法,让后勤实体以零租赁或优惠价租赁的方式对后勤资产进行委托式运作,比如河南大学委托其后勤服务总公司管理仁和学生公寓及新开发的学生公寓等。    
    无疑,产权是一个迟早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触及得越晚,麻烦越多。在产权不清的情况下,后勤实体没有法人资格,无法走向社会。比如,无法与社会上的法人签订服务合同,也无法从银行贷款等等。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很难真正调动起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尤其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对资产保值、增值的动力和责任感,出现短期行为也就在所难免,而且很可能会出现赢利时后勤赚钱,亏损时学校背债的现象。这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衷和要求大相径庭。何NFDA1就告诉我,由于瑞安公司不愿经营仁和学生公寓里的食堂,学校就指令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经营,由于种种原因,后勤服务总公司每年都要向食堂倒贴2万多元钱,这笔钱最后当然都打到了学校账上。    
    高等教育虽属非义务教育,但从本质上讲,却是崇高的公益事业,是非赢利机构,而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此情况下,群策群力地帮助高校后勤快速、准确地摸到过河的石头,无疑功德无量。此岸风高浪险,彼岸胜景无限,高校后勤何时过河去?祈望时间不远!    
    


第6章 探路3 柳暗花明——成人高等教育之路(1)

    当前,为数不少的大学校长、教育领导部门的高层官员和社会人士对成人高教抱有偏见,而大多数成人高教机构又暂时无法摆脱“母体”自主生存和发展,成人高教的改革每迈出一步,都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有时,为此而付出的代价甚至远远超过改革的成果。    
    2003年7月25日至27日,河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信阳市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往往是因为它有一个成熟完备的成人教育制度;一个国家的落后,也往往能从其成人教育的薄弱方面找到一定的原因。”根据这个观点,发展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作为经济并不发达的农业与人口大省,河南省对它的需求更应该是求之若渴的。    
    然而,当我旁听了本次研讨会的全部内容,并就河南省成人高教事业的现状和未来采访部分与会学者时,所获得的信息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我国普通高教招生制度改革的逐步实施,对普通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已经完全放开,而普通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使得社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单一的高等教育成为可能,因此,没有必要再开辟成人高教这一第二战场,也就是说,成人高教现在已经到了结束其历史使命的时候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成了人们不可回避的历史抉择,而普通高校的扩招所引起的社会对学历要求的大幅度提高,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都为成人高教提供了大批新的生源和发展机会,因此,成人高教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学者们对成人高教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针锋相对的意见?成人高教到底是真的该结束其历史使命,还是前景广阔呢?对此问题,我进行了调查采访和深入思考。    
    “九五”期间,河南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上一直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即在大力发展普通高教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高教。它有效缓解了高等教育的供给与河南省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大量的在职人员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为其更好地工作和再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河南省举办的成人高教学校共有86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34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达16。8万人,比“八五”末的13。32万人提高了26%。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河南省成人高教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形式的密切服务于河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办学体系。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来,河南省成人高教在发展中却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可以说,在它的周围,正回荡着声声楚歌。    
    第一,普通高教的扩招严重动摇了成人高教的历史地位。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合并的加快,一些高校把精力放在了自身上水平、上台阶上,特别是普通高校的大扩招,使高校的教育资源十分紧张,而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成人高教。这样,一些高校领导有意无意地在发展规划中减轻了成人高教的比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