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常思维的力量.:与众不同的心智模式改变你的事业和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记忆有自我中心倾向,即我们以自我放大的方式记忆事物。当记忆与自我有关,对它的编码和回忆就会有效得多。这里特别强调个人体验或以自我为中心的事件,诸如与主题公园里的角色握手。随着人们的成长与成熟,他们的自我稳定性会发生变化,对自我以及成长历程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一个关于政治态度的调查研究表明,人们往往把过去自己的态度错记成与当前一致的态度。'24'
  尽管记忆容易被歪曲‘25',多数人还是相信记忆一般是可靠的。陪审团总是倾向于相信那些确信自己回忆起某事件的证人。然而超过90%的误判均源于目击者的错误回忆。'26'当记忆被扭曲时,受过去经历的某些触发,它会导致过度反应。重要的是,我们倾向于在记忆或回忆的过程中带入明显的偏见。
  我们很难区分记忆和幻觉。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几乎不可能区分真实记忆和想像的结果。'27'正如埃德尔曼指出的,记忆是非写实的,这使得知觉能够改变回忆,反之亦然。我们的记忆没有固定的容量限制,它通过建构性的过程产生信息,这种建构过程是强制的、动态的、联想式的和适应性的。记忆在本质上是大脑的一个系统属性,是创造性的而非严格的重复。
  我们没有必要因此而对记忆的真实性失去信心,但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记忆的特性,并在将回忆用于严肃的场合时多加小心。这也提醒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其依靠记忆,不如对事件做同期记录以备将来参考。

忽视大猩猩:非注意盲视(本书开头)
    在大猩猩的实验中,被试看着打篮球的录像片,却对大猩猩从画面上走过视而不见。这是对“变化盲视”和“非注意盲视”现象的系列测试实验之一。有很多观点试图解释这个现象'28',但目前还没有普遍接受的解释,只有一事是明确无误的:与某些传统的理论的观点相反,心灵并没有收集一系列有关外界事物的精细图像。
  忽略大猩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心灵汇集的是一系列相当粗略的图像,细节则是由自己补充的。我们已经提到过,大脑看来无法区分真实的图像和各种填充的细节。在此过程中,现实的一大部分,诸如大猩猩,可以被完全覆盖掉。

  注意力会扭曲我们的知觉,所以在研究中当被试者被要求统计穿白色球衣的球员传了几次球时,他们就预先设定要忽略暗色的物体,例如大猩猩。你所感兴趣的事物塑造了你的知觉。当事物发生变化时,就算你直视着它,你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同样,知觉依赖于主题;那些改变了主题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被觉察。

硬连线:天性与教养(第一章)
  大脑本身并不是“硬连线”的,虽然它有着遗传决定的结构。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指出,基因塑造了大脑的整个架构,并决定了其发育的顺序。因此,人类有着基本相同的大脑结构。'29'然而,理解世界的方式是由基因、经验和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的。埃德尔曼解释说,大脑在持续发展着,所以每个人的大脑发育有着独一无二的历程——即便是同卵双胞胎。
  平克尔指出,教育有助于开发人类知识领域内的直觉,这些知识对一个物种来说可能太过崭新,还没有演化成本能。'30'神经科学家琼· 皮埃尔·尚热(Jean Pierre Changeux)指出,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积,而是一种产生表征、假设和模式、并与经验相印证的复杂过程。'31'

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第五章)
  促使人们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的动力源于大脑倾向于考虑那些“有趣”的事物。而所谓有趣,则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一个艺术鉴赏家把注意力集中于“把他眼前所凝视的作品与他记忆中的其他作品作比较”。'32'天性或是在组织中的角色使某些人兴趣更为广泛。例如,IBM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点子,这就使得他们在探索开放式软件时显得更为积极。

  基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看待事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很难求避免在看待事物时落入常规。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避免匆忙下断言,尽量去寻找“有趣和新异”的事物,尽管它们的好处在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来。

拉近和拉远境头以审视复杂信息(第六章)
  这个方法背后的某些方法论和理论的基础是眼/脑(实际上是整个大脑)通过进化所形成的理解复杂环境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非常复杂的情景。眼/脑倾向于关注其中一小部分以检查细节。视野中的其余部分就提供了“焦点之外”的背景信息。眼睛的中央,即视网膜的中央凹,是视锥细胞最集中的地方,看细节也最清楚。眼睛在感兴趣的事物之间转换注视点,而不会在某个物体上停留太长时间,这个过程称为“扫视”,在此过程中,注意首先转移,然后引导目光。
  有趣的是,如果眼/脑在某个物体上停留过久,大脑就不再理会它。聚焦在过于狭窄的范围内会导致眼睛呆视,就像在单调的高速公路上司机盯着白线,会进入催眠状态一样。另一方面,范围过宽的焦点会导致迷茫和混乱。若要保持清醒,眼光就要在场景中不断移动,从而在一定时间后形成对背景的感知。构建了背景之后,大脑就可以通过填充丢失的细节形成对整个场景的一致认识。'33'

一个内省的世界:认识论上的惟我主义(第九章)
  弗里曼认为,大脑接收着大量感觉传人,这些感觉传人被转译成内在的、自我一致的世界,他称之为“认识论上的惟我主义”。弗里曼和平克尔都认为人类大脑是在社会组织活动中演化着的,乐于接受更为广泛的合作和共享信息。'34'
  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瓦雷拉,就这种意义上的自我有一个有趣的看法。他提出了“虚拟自我”或“无我之我”的概念,那是一种我们内在的鲜活体验。 '35'

直觉(第十章)
  直觉有别于我们的基本本能——本能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但这些本能影响着我们的直觉,塑造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天性是复杂的,反映了动物进化过程带给我们的根本影响。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眼睛推测其意图——这是一种古老的动物本能,我们可以用之应对形势。脑干调节着四种活动:逃跑、战斗、觅食和繁殖。这些活动使我们具有了采取紧急行动的能力或偏向。'36'
  我们的直觉能力是在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而来的。'37'在研究人的决策过程时,达马西奥和普安卡雷(Damasio and Poincare)指出,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只考虑预选的选项,而不是尝试检验每个可能的选项。这个预选过程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暗藏的,它一般是根据直觉进行的,尽管最终的选择可能是基于分析。'38'
  虽然情绪通常被排斥在“理性的决策过程”之外(例如我们经常抱怨说:“你太情绪化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识到,情感在决策过程中是很重要的,甚至有人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绪和情感是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做出决策的基础。情绪引导认知,评价导致情感,如同认识的其他层面,情感对构成客体或事件意义的一系列心理表象都有影响。'39'

培养“任其自然”的功夫(第十章)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曾描述过一个进入个人意识体验的方法。他称此方法融会了内省法、现象学和佛教禅定。他的研究采纳了这些传统方法并试图萃取它们的共性。他认为,要想更加清醒地觉知我们的意识体验,需要三种心法:摒除杂念、返观内心和任其自然。'40'
  在一次访谈中,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谈到深入“更深层的意识领域”'41'的问题,他指出,要提取这种更深层的知识需要经历三个步骤:完全的专注(观察,观察,再观察)、内省(让内在的知识呈现出来)以及立即行动(依心之所愿提取新知)。这个过程与“任其自然”的做法是一致的。

注释
  '1' Edelman; Gerald。 Universe of Consciousness: How Matter Be…es Imagina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0。 
  '2' 同上 。 
  '3' Maturana; Humberto; and Francisco Varela。 The Tree 0f Knowledge: The Biological Root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Boston: Shambhala; 1987。 
  '4' Freeman; Walter J。 Societies of Brains: A Study in the Neuroscience of Love and Hate。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5。 
  '5' 同上。 
  '6' “Synapses and the Self。 〃; Reith Lecture Series 2003: the Emerging Mind。 By Vilayanur S。 Ramachandran。 BBC Radio 4。 9 April 2003。 
  '7' Sacks; Oliver。 “The Mind's Eye: What the Blind See。 〃 The New Yorker。 28 July 2003。 p。 51。 
  '8' Blackmore; Susan。 New Scientist Magazine; 18 November 2000。 
  '9' Clark; Andy。 〃Is Seeing All It Seems? Action; Reason and the Grand Illusion。 〃  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9: 5…6 (2002)。 pp。181 …202。 
  '10' 〃Synapses and the Self。 〃 Reith Lecture Series 2003: The Emerging Mind;。 By Vilayanur S。 Ramachandran。 BBC Radio 4。 9 April 2003。 
  '11' Clark; Andy。 〃 Is Seeing All It Seems? Action; Reason and the Grand Illusion。〃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9: 5…6 (2002)。 pp。 181…202。 
  '12'参见;例如;  Johnson…Laird;  Phil;  and Ruth Byrne。  Mental Models。 May 2000。 ; Senge; P。 The Fifth Discipline& various articles;  Psychology definition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