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迟或三生至七生。复云:密宗学者,“即身成佛”,神通可徵。又云:密宗
之方便殊胜,显密双融,皆非各宗所及,中国无完美佛法,禅宗乃邪见,且引
宋代在藏弘法汉僧大乘和尚为证。毁密宗者,则云:密宗之法,乃魔外之说,
托依佛教而立足。

 复云:密法乃偷袭中国道家方术而改头换面者。口给干戈,均为智者所笑。
佛于显教,虽云由博地凡夫而至成佛,须经三大阿僧抵劫,而经云:“劫数无
定”。且今生修持,孰知又非三大劫来,唯欠此一生?稽之中国历代大德,尤
其禅宗,能“即生成就”,或“即身成就”者,代不乏人,而皆持律綦严,不
以神通为尚。记载所传,历历可数,择其彰明较著者,如六祖展衣布山,有四
天王坐镇四方,复如引头就刃,如击木石。邓隐峰禅师,飞锡腾空,倒身立化。
普化禅师,振择归空,即身超脱。元硅之服岳神,破烂之度土地。黄友师弟,
皆具神通。普庵师徒,神变莫测(相传之普庵咒,灵验殊胜)。唯禅宗风尚,
不以神通为胜,恐乱世人知见,其密行密意,有非密法可测,岂地前菩萨所可
妄议!故有赞禅宗实为大密宗也。若谓气脉、明点、双身等法,可得“即身成
就”,事非显教及禅宗所能;稽之密典,修此等法,仍易落于欲界、色界之中。
于光影门头事多胜境,直超圣量,立地成就,仍须有审慎抉择于其间。禅宗大
德,见性之后,此等功用,不期自生,唯皆不作圣解耳。视密宗之执著胜法,
又有过焉!至谓大乘和尚,宋时在藏传化,其人立说,近似禅宗,以为直指人
心,乃得开悟佛性,依教修行,均徒劳耳;以是流于放逸,全无操持,后因莲
花戒来自印度,陈词破难,和尚无以应答,遂放还汉土。观大乘和尚所说,尚
未及禅宗所谓之知解宗徒,何论实证?以之概汉土禅宗及各宗佛法,皆纳于大
乘和尚之流,实无异因噎废食耳。

 论者谓密宗皆为魔外之说,拟托佛教,立言亦嫌过于草率!密宗诸法,诚为
纳诸异术,容之一炉,权设普门广度,既为对待诸异学魔外之说,亦复偏逗群
机,导之八大党智海,终结与第一义而不违背,则于魔外何有哉!佛所说法,
五蕴、八识、天人之际、因明之说,皆非初创,亦如中土圣人,述而不作,删
集以成。考之印度婆罗门及诸异学等,原有吠陀诸典,皆显见易明。岂可尽举
佛法而付之魔外乎!佛所证悟之不共法行,独为第一义谛之不可说、不可思议
之“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中道不二法门,此非诸异学魔外所可妄自希冀者。密法极则,以佛之正知正
见为归,途中化境,皆为权巧方便。若未见本性,而证悟菩提者,心法未明,
统为魔外亦可,何独于密法而斥为魔外乎!至谓密法乃偷袭中国道家方术,或
谓道家乃学习密宗法门,此二争端,千古无据。要之,方法相似,且几不可分,
门庭设立,各有差别,姑存而不论。或疑为远古法源,皆出于一途,源流枝蔓,
因时间空间而独立发展。

 道家修法,常有崇密咒以及作、修、瑜伽部分之术。而密宗祖师,身为汉人
者,亦大有人。如大圆胜慧法中,“辙却”、“妥噶”二法,据云:原由普贤
王如来证得本具五智体性,显现五方佛,传金刚萨捶,递传极喜金刚(嘎拉多
杰)至妙法喜,复传与希立省(汉人),递传信罗叔札、婆妈拉别札,至莲花
生大师云云,唯密宗传法上师,不限于僧俗,而严于得法,此尤与显教各宗不
同耳。观音以三十二身而应化世间,华严以万行庄严,纳诸圆觉,事非佛智,
难以窥测。疑谤互从,不如自省,偏执之争,正见其未达也。东密盛行于唐宋,
早已与显教合流,如禅门日诵中,密咒部分、瑜伽焰口等,随处皆是。请部密
法,大致在藏经中可见,不再繁述。

 学佛乃大丈夫之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无论志学何宗,要当以证悟无上
菩提为归。若欲达此,首当自廓其胸襟,广其识见,穷理于诸说,行脚遍天下,
然后以教乘戒行,滋茂福德,使能自成法器,方有相应之分。唐太宗所谓: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有此气度,方能会
万物于己。若目光如豆,心窄似拳,先入之见塞其胸中,门户之争堵其智思。
无论习教学禅,若显若密,皆非所望矣!何则?佛能通一切智,穷万法源,心
等太空,悲无缘起,岂局促一隅者,所可妄冀乎!

 |下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影印《雍正御选语录》暨《心灯录》序(一)

 纷纭万象,劳碌人世,众生以得解脱为乐。为解脱故,有求道之事。为求道
故,有禅等诸学之作。有禅之学术故,于不落言签,不立文字之余,有诸经语
录之识。

 语录之作,本于无说无法中强示言说,使会者舍指见月,得鱼忘筌。孰意一
落筌象,即有承虚撮影之辈,执文言情境而觅禅机,如麻似粟。于是建立门庭,
聚讼坚白,不一而足。降至今世,谈禅成为专门之学,齐鲁道变,买椟还珠而
说空蕉鹿梦者,朋从尔恩,多如恒河沙数。自由出版社萧子天石,适际此时,
影印《雍正御选语录》与《心灯录》二书,嘱以为言,骑牛觅牛,虽有画蛇添
足之嫌,亦当勉起为其点睛,冀使二书再度问世,使禅之为学,从此破壁飞去,
返还本来面目。

 读书不难,读书不为书困,不为目瞒,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别具只眼为难,
禅宗诸经语录,为天下奇书之首,亦为世上最难读懂群书之冠。唐宋以还,宗
门语录业出,有读懂其书,视如无书之士,撷其精英,集其简要,使后之来者,
易于出入慧海,涵泳性天风月者,乃有编纂禅宗书之作如《传灯录》、《人天
眼目》、《五灯会元》、《指月录》等继集成风,皆此类也。要皆匠心独运,
各自甄拣先哲,以示异同。雍正手自编选语录,亦为打其见地,剖陈珠王以示
世,以显其磨穿砖境,咬破铁馒之能事。《心灯录》则列为禁书,凡山中林下,
参究宗乘之士,亦视为毒药,信为魔说。何以故?此中隐有清代历史文化之另
一巨案,素为通儒硕学暨禅门袖子所忽略,几已不知其究竟之因缘矣。

 (二)

 爱新觉罗氏崛起东北,以孤儿寡妇率三万之众,席卷华夏,臣服五族,历二
百六十余载,代更十帝,终以孤儿寡妇毕其社稷。称今追昔,视帝王之尊荣,
浮云太空,逝如春梦。然其入关之初,乘时继统之命世帝才,如康熙、雍正、
乾隆三代父子,虽上溯汉唐隆盛,并无愧色。后之论史者,每况其武功之烈,
或统驭之严,而略其砥定有清一代文治之懋也。康熙以幼冲继位于未定之局,
削平诸藩于内忧外患之际,内用黄老,外崇理学,励精图治,躬亲力学,晓畅
天文、历算,擅长中外文言,颁行圣谕条训,集孔孟人伦孝梯之义于笃行,以
再明末诸大儒履践忠君复国之学于无形。且著述群典,网罗思辨学致之士,尽
瘁于博学鸿词之间,固亦有功文化学术于来世。然持弄先王仁义之说,为当时
统治之权宜,使前明遗老,失据于素王圣贤之域,不入于醇酒美人,即遁于丛
林布袖,而反躬诚明于法王觉海,澹泊其忧愤,遂使元明以来敝禅,稍振儒佛
不分之宗风。康熙游刃于黄、老、孔、孟仁慈之术而暗于方外,致使逃禅韬晦
者,得以潜养其兴复机运。

 雍正蛰居藩邸,屈志潜飞。初则因宫廷崇信佛道,窥奇禅悦而从迹陵性音禅
师,与章嘉呼图克图志学禅密,得识儒沫江湖者之用心利弊。故登极以后,不
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说法,秉佛谈禅,谦居为宗门伯匠,与诸山长老较一
日之短长。从学之徒,近有王室宗亲,远有比丘禅和,黄冠羽士。遂使山林沉
潜之耳目,尽入彀中。其屋诏削灭汉月藏法裔,严令尽入临济宗乘,既以澄清
王学末流蠢蚀宗门之颓风,复塞前明非常之士隐沦山岳,逃迹湖海之思路。轻
举无为无不为之旨,活用于禅机道佛之间,可谓瞒尽天下老和尚眼目。虽然,
雍正自于宗门作略,并非徒作口头禅语,捏弄空花阳焰于野狐队里,固已笃践
真参实悟于行证之途,迫出一身白汗,深得拈花妙旨。其开示三关见地,印以
唯识知见,迥出常流。且选辑语录,揭标《肇论》,永嘉为先,以寒山、拾得
为辅。诚为独具只眼,昭示释迦心法东来之禅宗,实受中国文化儒道学术灌溉
而滋茂也。至于唐、宋以来宗门,则以伪、仰、赵州、云门、永明雪窦、圆悟
克勤为主,以清初禅门宗匠玉琳绣、茆溪森为殿。过此以往,则国视云汉,自
许荷担禅宗开继之任,即自称为圆明居士住持之当今法会而已矣。而拣择禅门
宗匠之外,于道家,则独崇张紫阳为性命圆融之神仙真人。于净土,则推尊莲
池大师为明末郢匠。且捞扌鹿历代禅师之机锋转语,以自标其得正法眼藏之妙
用。寡人位置大雄峰顶,气吞诸方。直欲踏踊毗卢顶上,会法王人王之尊于一
身。抑使儒冠学士与方外缁素,钳口结吞,无敢与之抗衡,狂哉豪矣!可谓汇
革魔佛内外之学于一炉,继康熙定鼎之后,清廷帝子英才,舍此其谁。

 (三)

 但自清初以后,禅宗之徒,别持三世因果之论而作异说,传称雍正为明末天
童密云圆语禅师之转世。密云悟者,宜兴蒋氏子,幼时不学而慧,长事耕获樵
苏。偶读六祖《坛经》而策心上宗。年二十九,弃家披剃,得临济宗传。密云
高弟汉月法藏禅师者,无锡苏氏子,为明末儒生。剃染后,初从密云受其心印
而名噪一时。于是明末清初,避世入山,与逃儒入佛之文人志士,皆入于汉月
藏之门。师弟承风,互相标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