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明与业识幻化所产生的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
⊙若了知因果,则会欢喜的安住于我们当下的每一分秒。
⊙佛陀说:‘要用一颗宇宙的心,来过你现实的生活’。
⊙调伏了我们的心,就等同调伏了整个世界。
⊙了了见,无所见,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我们要掌握因缘,但是要接受果报。
⊙行住坐卧总是禅,万般计较皆是空。
⊙有智慧之,乃真富贵之人。
⊙不能将一切皆归咎于因缘,人为因素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自转因缘。
⊙时空的架构上,一切现象皆是自己的心所影现,造恶业,则离佛十万八千里,一念清净即如来。
⊙无量的喜悦及感恩,即近佛。
⊙菩提之法,非可修相—悟(了幻即离、离幻即觉)。
⊙本性自有觉悟,若强迫自己加层执著想去明白觉悟,你所觉悟的即不是本性本自具足的觉性了。
⊙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身心。
⊙无牵无挂、得大自在;依法解脱,是名修行。
⊙摘取‘法’的花朵,让佛法的芳香,息灭你的一切痛苦烦恼。
⊙不要由于别人的是非善恶来影响自己。
⊙有时生命所呈现的是一种无奈,若你懂得透视因缘的生灭,则随时无不解脱自在。
⊙愿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
⊙如来—如如不动来度众生。
⊙我们要以不惜生命的精神受持真理、求法不懈,并护持正法,让佛陀教化的甘露能普洒一切众生。
⊙我们要常提起正念,于正念中磨炼。就如航海员一样,他方向理论虽然很清楚,但若没有磨炼的经验,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感恩逆境,人的修行要逆境中才会更进步。
⊙开悟的人并不否认生灭而是当下将这一分生灭,转变为不生不灭的本性。
⊙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我们的本性是真的、永恒的、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却永远在变化,虚妄不实在,因此我们要从不断地观照中修正我们的心,回复我
们生命的本来面目。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为‘悟’是一个心部再加上一个吾字,这代表是用我们的心去悟,而非用身体去悟。
⊙众生的思想是瞬息万变的,每天都在增加或减少,改进或懊恼,因此强烈的对抗,恶缘的对立,变成一种的习惯性的错觉,时间一久,
这种错觉产生了很强而有力的批判力量,就会扭曲了事实的真相。
⊙修行念佛是很重要的,但是‘放下’更是第一首要的功夫。
⊙忍辱是拥有希望的技术。
⊙人类于诞生的时候哭泣,活著的时候抱怨,死亡的时候绝望。
⊙我们如果能在每一个刹那之间,存有安详的心态;休息的时候,存养智慧与安详,内心充满智慧,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私欲,没
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就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就已经在你的内心生根。
⊙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无常,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
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心,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名词。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烦恼又成了烦恼心。
⊙‘魔心’,叫你看什么都不顺眼;‘佛心’,叫你看什么都顺眼。
⊙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躲避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利害的‘念头’抛开。
⊙前夜喜悦的杯子,往往会给第二天早上带来悲伤。
⊙唯有彻底的经验苦恼,才能治好苦恼。
⊙我们在别人的痛苦中出生,在我们本身的痛苦中死去。
⊙受苦比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
⊙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扭曲的事相转正,随时观照内心,使我们的心每天都有进步。
⊙合理的生活欲望不是罪恶,但超出范围的私欲就是罪恶。
⊙我们所有的感觉、知觉、思念、行动都是燥热的烦恼之火,也因而受著种种苦恼的困扰。
⊙果报并不能论断你现在的善恶,好好的安住于你现在的生活,无善不为,并欢喜的接受果报。
⊙自尊有时会蒙蔽理性的。
⊙儒家谓—一日三省吾身。
⊙佛家云—真观照,保持秒秒安详。
⊙只要你知足就没有什么境界可以难倒你了。
⊙我们若把执著于男女感情的力量用在念佛上,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要能掌握现在,才有永恒可言。
⊙成佛道的要件是‘柔软心’,柔软心就是无恨心、慈悲心、吃亏的心、处处忍耐的心、知足的心、不执著的心。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的修行,如果它的心灵并未远离贪欲与执著的话,就像想要在湿润的木头上起火一般,绝对无法达成目的。
⊙气质乃是发自于内心的修养。
⊙一切事得成于忍,能忍方名为大丈夫。
⊙再大的境界抵不过一个观照。
⊙当你用平等心行使于世间,德行即随之而来。
⊙我们要多创造因缘给众生,令其也能享受到佛法清凉甘露的滋润。
⊙我们往往用在诽谤、批评别人的时间比用在检讨及反省自己的时间还要多。
⊙这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看法完全相同的人,众生皆执著在自我的见解上。
⊙我们要放下有限,才能完成无限的生命。
⊙每个人的八识田中皆有一亩地,下善种,下恶种皆是自己的念头。
⊙修正自己的念头即是大修行人。
⊙事事慈悲,处处退让,慈悲喜舍,佛之行也。
⊙平凡乃是最不平凡的伟大。
⊙自在、解脱才是真正的佛法。
⊙我们并不是否认一切身心及外境,而是透视其一切法不可得相。
⊙真正的生命是来自清净喜悦的心。
⊙我们要于责任与义务当中发现喜悦的解脱,不要逃避境界。
⊙寂灭就是任何境界皆无碍。
⊙我们要以佛做榜样,随时回光返照,无所不施舍并宽恕大地的一切众生。
⊙佛是最平凡的,平凡到众生无法做到,因佛如虚空般无高无低、无上无下绝对平等。
⊙忏悔就是转念,将以往的恨心、愤心等皆转为清净心。
⊙让你造业的地方,当下也是让你造功德了生死的地方。
⊙大修行人不怕境只怕心,如何稳住这颗心才是最重要的。
⊙喜悦乃是生命的本质,我们要保持二十四小时无量的欢喜心,及无量的慈悲喜舍。
⊙‘无诤’,就是幸福的泉源。
⊙观照你的情绪,若你的情绪重复即是轮回。
⊙持戒真正的目的是让你解脱,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转。
⊙人心不好,治安就不好,环保也不好。
⊙道若没有运用在你的生命上,道只是一种文字。
⊙观空舍执,直见真如。
⊙本来就无境界这种东西,众生皆是自己挖坑跳下去。
⊙人由于无始劫来的欲望,见相二取而产生了动,动即是念头,有念头即是妄想,妄想不断即见生死。
⊙拜佛念佛时若一直执著有个我在修行,也是一种独头意识的分别。
⊙若问道法,不离当处;若论佛法,见处即真。
⊙人类的生活方式离不开感性与理性的冲激,感性高则理性就低,理性高则感性就低,永远如同水火般互不相融,正因为不悟‘一切法无生’,当相即道,非内非外,不必追求,不必寻找,没有表里,无所形容,离一切相,即心即佛,所以我们烦恼不断,生死不了。深刻的体悟了一切法无生,便完成了理性、感性、智性的最高平衡点。
⊙所谓的无常是指因缘生、因缘灭,一切法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缘起无生,所有的得失观念皆是错觉,苦乐也是错觉。
⊙因为等待而有了时间观念,因为执著而有了空间观念,人总是于错觉中迷惑打转。
⊙若你摆平了自己,不要去分别执著,就没有所谓的是非可言了。
⊙如何无是非?从你自己开始。
⊙直心乃万行之本。
⊙持戒、诵经皆要与本性相应、因为所有的经典都是为了开采你清净的本性。
⊙一合相即是理事无碍、理事圆融。
⊙正邪若不立、心中自有菩提意。
⊙凡一切恼害我们身心的,皆是成就如来种之处。
⊙所有下菩提种之处,并没有所谓善或邪之处,只要善于观照,皆能入于佛道。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闭关是要你认识自己的本性,还有关闭你的一切恶业,并不只是要把身体关起来而已。
⊙学佛要发菩提心,才不容易退道心。
⊙若不了解佛法的真理,只求外在的感应,那就容易退失菩提心。
⊙无论修行那一种法门,都必须先具备信心,若信心不具足,在顺境或逆境现前之时就会产生问题了。
⊙若以菩萨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菩萨;若以烦恼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众生。
⊙我们要忏悔我们的意业,此乃善恶的根,若真忏悔就要忏心,若心不起念,就不会去行恶业,所谓的善恶心都在你心的一念之间,若发菩提心,念念昼夜都是菩提心。
⊙所谓的神通就是把内心的烦恼弄通。
⊙百不见,百不闻,是非心不起,妄念即不生。
⊙修行要盖棺才定论。
⊙若求大涅槃,是名生死业。
⊙能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