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陀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一,『你們要做我法的繼承人,不要做財的繼承人。』所教示的『法嗣經』(南傳中部經典三。漢譯中阿含經八八,求法經)的說法一部分。它也是,在那個祇陀林的僧園時的事。釋尊忽然對著比丘們,這樣地說:  

    『比丘們,你們必須做我的法的繼承人。不要做財的繼承人。我憐愍你們,願我的弟子們做法的繼承人。勿做財的繼承人。  

    比丘們,假如你們做我的財的繼承人,不做法的繼承人的話,你們會因它,受別人指摘,批評你們說,那位大師的弟子們,是財的繼承人,不是法的繼承人。我也會因它,受別人指摘批評,那位大師的弟子們,是財的繼承人不是法的繼承人。  

    比丘們,所以你們必須注意做我法的繼承人,不可做財的繼承人。那麼,你們和我也同樣不會受別人指責、非難,那個師的弟子們是財的繼承人,不是法的繼承人。因此,我在這裡對你們說,你們要為我的法的繼承人,勿為財的繼承人。』  

    所以我們現在閱讀這個說法時會使我們錯覺,好像釋尊在親自對我們今日的佛教者垂示教眨А1眨袢盏姆鸾陶撸鲐數睦^承人的依然很多,想努力做法的繼承人的卻非常之少。今日的佛教之弊、結局,完全在於這些地方。如果那樣的話。這部經的說法,豈不是今日的佛教者所應該傾耳、慚愧而最應該受持的。
  
    可是,不只做財的繼承人也做法的繼承人,說起來容易,實行卻很困難,就是釋尊直傳的拢茏樱星彝鶗鲐數睦^承人,而懶於做法的繼承人。因此,也纔在這個祇陀林精舍,說出這樣的說法。而釋尊又更加說,關於想不只為財的繼承人也能做法的繼承人,應該要有怎麼樣的決心,而敘述下開譬喻:  

    『比丘們,我現在想關於它,說譬喻。比丘們,我現在,有食,得充分地吃,尚有剩餘,正想將它捨棄時,假定有兩個比丘很疲累,空著肚子回來。那時,我對他們,這樣說:  

    「比丘們,我剛吃完,這裡還有剩餘的。我,想將它捨棄,假如你們要它的話,就吃好了。」聽他這樣說,一個比丘這樣想:「師說,這裡還有剩餘的食物,所以你們吃好了。那些食物如果我不吃會被捨棄。可是,師卻經常教示我們說,你們要做我的法的繼承人,不可做財的繼承人。然而,這些食物也是一種財。這個我想不吃的好。」於是他,將疲累而空著肚子的身體躺下,過了那一夜。 
 
    比丘們,可是另外一個,卻這樣想:「師那樣地說。那是剩餘食物,不吃的話要捨棄。那麼,我還是吃它,來充實铮梗貜腕w力。」而他將餘剩食物接過去,充實空腹,而過那一夜。  

    於是比丘們,這兩個比丘都洠Х附洌贾档米鹁础R粋比丘能充實空腹,身安道隆的過一夜。可是,更加值得尊敬,值得稱讚的,是另一比丘的道心。因為,他雖然必須忍一夜空腹,若身體強壯受得了,卻能久久地幫助他得到少欲、知足、精勤。  

    比丘們,所以,我說你們要做我的法的繼承人,不只做財的繼承人。』  

    如站在世間的常識立場來解釋的話。這個說法,好像有些地方使人無法接受。可是,如仔細地將它深加玩味的話,這個說法的內含,的確是很深奧的,是想追隨釋尊的人們所應有的用心,畢竟,可以說是盡於所謂的『做法的繼承人,不可做財的繼承人。』的這一句。  

    能看到法的人便能看到佛 於『如是語經』的第五二經,睿秊椤汉秃弦隆坏模m然是短短一文而已,但是它對於我,也是銘感最深的經之一。它,是在什麼地方,對什麼人所說的雖然不知道,它的全文,如下開:
  
    『比丘們,假使比丘,手執我的和合衣下裳,從後面隨著我行,踏著我的足跡,如果他抱著激烈欲望,因欲望而抱著激情,抱著瞋恚,被邪惡思惟所驅使,放逸而又無知解,永遠地被迷惑的話,他是離開我得很遠,又我也離開他很遠。為什麼呢?比丘們,因為那個比丘洠в锌吹椒ǎ瑳'有看到法的人也不能看到我。』  

    那是用恬靜、和緩的語眨f的。可是,在那些和緩的話語中,加以熟玩時,卻充滿著不肯妥協的儼然態度。對於追隨他而『洠в锌吹椒ǎ矝'有看到我。』的人,洠в斜冗@更嚴峻的話語。我們,只是偶爾上寺參拜的人,是否可以稱為佛教徒。但是站在這些話語之前的人,必須斷然地回答『否』。又像我們,不能以偶爾看經的緣故,得以稱為遵行佛道的人。能夠接樱竭@些話語的嚴峻的人,只有立即地回答『不然』此外洠в袆e的。又,我們不能以常常在佛門合掌緣故,而自稱我是佛弟子。因為,他告眨覀冋f,縱使我們手執釋尊本人和合衣下裳跟著他走,不能看到法的人也不能看到我。  

    那麼我們要怎樣做,纔能夠成為真正佛弟子,真正佛教徒?關於它,於這部經的釋尊話語,說如下開:  

    『又比丘們,設使比丘,雖然住在離我一百由旬(由旬yojana是距離的單位,有三種,大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的遠處,假如他,不抱激烈欲望、不為欲望而懷抱激情、不懷抱瞋恚、不為邪惡思惟所驅使、不放逸而又能知解,道心堅固,能將他的心止於一境的話,那他就在我的身邊,而我,也在他的附近。原因是什麼?比丘們,因為那個比丘是看到法的,看到法的人也看到佛。』 
 
    這個也同樣,對於我們,也可以說是真正能使我們的心溫暖的話語。我們,於時於處,都距離大師的釋尊很遠。時間已經間隔了兩千幾百年。於處,因為我們緣薄,所以連佛跡之一,我們也洠в邪菀娺^。可是,於這部經,大師卻說:『設使彼此相隔很遠,能看到法的人,就是在我的身邊。』它對於我們,真是使我們喜悅的話語。我們,假使於時於處相隔幾千年、幾千里,如能夠了解大師的教法,能夠隨順大師的教法,師就在我們的附近,『看到法的人,就是看到我,看到我的人,就是看到法。』我們在這裡,應該深深地玩味能使我們內心溫暖的佛教教義。  

    彈琴的譬喻 又有一個,對於我,每一次想起它時都使我內心溫暖的說法。那是,為叫做守荒堑谋惹鹚f的,是由恬靜問答所構成的教眨А
  
    那是釋尊在摩揭陀國都,王舍城附近鷲峰山時的事。於它附近寒林中,繼續著緊張修行的守荒潜惹穑F在他的心發生迷惑,那個迷惑,經的話語將它這樣記載:  

    『我,現在以為我在釋尊弟子們中,是以精進而住的人中之一。雖然如此,我卻一直不能解脫。如這樣的話,我寧可返俗回家裡去好。我的俗家有財寶,我可因那些財寶而過著幸福生活。我寧可捨棄學道,復歸於在俗的生活,受用我的財寶,過著幸福的生活。』  

    那是因為他過度刻苦精進,反而將道椋a屪痨冻傻狼暗目炭嗑M,據傳也有過同樣事情。可是,守荒菂s洠в凶⒁獾剿炊詾殡m然這樣地刻苦精進,依然不能將道打開,寧可斷念為這個道的沙門,而復歸俗世的好。  

    釋尊,察知這個熱心的比丘危機。而前往那個寒林,去訪問他,問他的心境。那個比丘,坦率地將一切現狀,他所想的告訴他。那時,釋尊忽然問那個比丘,他在俗世時,所得意的琴彈事。  

    『守荒牵衣犝f你以前在家時,彈得一手好琴,是嗎?』  

    守荒翘拱椎卣f:『是。』
  
    『那麼,守荒牵銘撝赖煤芮宄<偃缒愕那傧遥瑥埖奶o的話,你的琴會發出好音嗎?』  

    當然,守荒腔卮稹悍瘛灰酝鉀'有別的。
  
    『那麼,守荒牵愕那傧遥鐝執牭脑挘觞N樣呢?能彈得出好音嗎?』  

    他的回答也同樣,不得不是『否』。
  
    『守荒牵屈N,那些琴弦,如張得不緊、不鬆,張得剛剛好的話,怎麼樣呢?你彈它時,是不是能彈得出好音呢?』  

    守荒腔卮稹菏恰粫r,釋尊將該問答結論,說教如下開:
  
    『守荒牵阋佬薜酪埠蛷椙偻瑯印_^度刻苦精進,則你的心弦緊張而不寧靜,精進過緩則傾向於懶怠。所以,守荒牵阋§镀降染M,守諸根的平等,而取適度的中道纔好。』  

    依照他的教眨В鼗那停止以往的趨於極端的態度。不久,實現了出家的究極目標。他將它,在他自己的『長老偈經』中,敘述如下開:  

    『如被說示的是直道的話,應往而勿還。要自己鼓勵自己,而成就究竟境地。  

    我作極端努力時,世間無上的我的師,以彈琴的譬喻,為我將法說示。
  
    我聽他的話語,樂住於他的教示,為到達於涅槃而行止觀,逮得三明,而成就佛陀教示。』  

    他的所教,不用說,是中道之教。中道之教,是貫穿著釋尊教說的所有部分而存在的。就哲理來說,是離開有無的兩端,就實邸畞碚f,是不趨於苦樂的兩極,更就修道的實際來說,就是像現在釋尊為守荒钦f的那樣,『守諸根的平等,住於平等精進,而取它適度的中。』  

    那麼,『守諸根的平等』也好,『住於平等精進』也好,是怎麼樣做呢?關於它,於佛音所造的『清淨道論』(Visud… dhi…Magga)中,於『諸根平等的行道』睿拢岢鲞@個守荒潜惹鸬恼f話,作下開說明,將它引用在這裡:  

    『所謂根平等的行道,是將信等的諸根(指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的五根而說)保持平均狀態。蓋,假如於彼唯信根強,其他的根弱的話,那時,精進根不能作策勵作用,念根不能作顯現作用,定根不能作不散亂作用,慧根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