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避税行为与反避税技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年度内发现的,应作如下调账分录: 
借:预提费用        120,000 
贷:制造费用        120,000 
若是次年发现的,则应作如下调整:(假设所得税率为30%,盈余公积提取率为净利的10%,投资者利润分配为净利的50%)。 
(1)借:预提费用        12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6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400 
(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400 
(3)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40 
 贷:盈余公积        840 
 应付利润        4,200 
(4)借:应付利润        4,200 
应交税金——应交提得税        3,600 
贷:银行存款        7,800 
根据费用分摊避税的反避税突破原理,税务工作人员在对企业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进行查验时,应重点审查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即使有相当一部分的费用在会计处理上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但必须对照税法,是否有对立,若有,则以税法为依据。因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得的利润结果是不相同。就像'案例二十四',江西君山电子公司对大修理基金、存货减值准备以及长期投资或减值准备,在会计处理上符合谨慎性原则,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任何人都不能讲该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是错误的,但以此来申报所得税,则必须符合税法。     
^v^v^v^v^v^v^v^v^v               
第五节  技术改造时机选择避税法的反避税查处技巧 
任何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都有一个最佳时间选择,这个选择正确与否与企业的利润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下面的分析和公式计算仅是向读者和纳税者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具体到某一个企业、某一个纳税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测算,以便确定一个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技术改造时间表。 
一、技术改造时机选择避税法的原理 
技术改造是指企业固定资产使用一段时间后,为改善其工作性能和产生更好的收益,而对其进行技术和工艺上的革新、改造。从理论上讲,技术改造可以在固定资产使用一段时间后的任何一段时间内进行。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选择技术改造时间,使企业获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从纳税角度讲,企业选择不同的时间也会对纳税产生影响。因此,技术改造时间并非任意,而是有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即选择最佳时间有利于避税活动。选得好,企业获得好处多,纳税额就相对减少。反之,企业好处少,纳税额就多。因为技术改造后,每年折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无论技术改造时间选在哪一年,都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计算出企业的利润增长率、纳税额增长率、税负增长率。 
'案例二十八' 
若折旧年限为12年,在第6年实行技术改造,则公式如下: 
企业以最初投资采用的固定资产设备平均使用折旧法时预期实现的利润为基数,技术改造选择的不同年限,利润增长造成的纳税额增长和税负增长是不相同的;企业利润率、纳税增长率和税负增长率也是各不相同的。然后将不同年限的上述指标作一比较,就会找出哪一年进行技术改造经济效益最大,利润最高,税负最少。 
进行这种比较可采用下面的计算公式来完成: 
由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数值表明,企业在哪一年进行技术改造,税负最轻,税后利润最多。 
二、技术改造时机选择避税法的案例分析 
从纳税角度看,公司选择不同技术改造时间会对纳税产生影响。因此,技术改造并非是何时都可以进行的一项公司活动,而是有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选择得好,公司获得的好处就多,纳税额就相对少。反之,公司就不能获得避税上的好处。 
'案例二十九' 
武汉友兴电脑制作公司拥有固定资产价值100万元,使用期十伍年,且该公司实行平均使用年限法提取折旧。当机器正常运转且是满负荷工作时,该机器设备十年内生产产品的收入和利润如表4…5所示(外商:二免三减半)。   
表4…5  该公司十年内折旧、销售收入及利润分年表      
年  限 
项  目第 
一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折  旧10万10万10万10万10万10万10万10万10万10万 
收  入20万20万19万18万17万16万15万14万13万12万 
利  润10万10万9万8万7万6万5万4万3万2万      
免税额20万元,交税额:24×15%=3.6万元, 
20×33%=6。6万元。 
①如果第三年进行技术改造,即用已提的20万元固定资产设备进行性能改进和完善,使利润增加。那么从第三年到第十年这八年中,年折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及税负就会如表4…6所示。 
表4…6     技术改造后该公司折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表 
年限                   
项目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第十年 
折旧(万)12。512。512。512。512。512。512。512。5 
收入(万)2727262524232221 
利润(万)14。514。513。512。511。510。59。58。5      
免税额20万元,   交税额:42。5×15%=6.375万元, 
52.5×33%=17.375万元。 
②如果第四年进行技术改造,即用前  30万元对所设备进行性能改造,以增加经济效益,那么从第四年到第十年中,每年折旧、销售收入、利润如下表:    
表4…7     技术改造后该公司折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表 
年限 
项目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第十年 
折旧(万)14。2914。2914。2914。2914。2914。2914。29 
收入(万)30292827262524 
利润(万)15。7114。71113。7112。7111。7110。719。71      
免税额20万元,    交税额:(9+30。42)×15%=5。913万元,  58.55×33%=19.32。 
③如果第五年进行技术改造,即用前四年已提折旧40万元对所用设备进行性能改良,以增加经济效益,那么,从第五年到第十年这六年中,每年折旧、销售收入、利润、税负的变化如下表:    
表4…8     技术改造后该公司折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表 
年限    
项目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第十年 
折旧(万)16。6716。6716。6716。6716。6716。67 
收入(万)353533312927 
利润(万)18。3318。3316。3314。3312。3310。33      
免税额20万元,    交税额:35.33×15%=5.30万元, 
71.65×33%=23.64。 
④如果第七年进行技术改造,即用前六年已提折旧60万元,对所用设备进行性能改良,以增加经济效益,那么,从第七到第十年这四年中,每年折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税负的变化如下表: 
表4…9     技术改造后该公司折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表 
年限    
项目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第十年 
折旧(万)25252525 
收入(万)60585654 
利润(万)35333129 
税金(万)15。87515。07514。27513。475 
税负(%)45。3545。6846。0546。46      
免税额20万元,交税额:24×15%=3。6万元,(6+58.7)×33%=21.35万元 
由此可见,该企业在第四年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最为有利。此时避税最多,税负最轻。 
三、技术改造时机选择避税法的反避税查处突破口 
税务人员对于企业运用技术改造时机选择避税时,首先要找的突破点是该机器设备按照出厂设计要求一般是在第几年需要进行技术改造,第二是企业本身进行技术改造选择年份是否与市场变化密切相联,是否与企业经营业绩好坏有直接联系,是否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相关联。 
在'案例二十八'中,武汉友兴电脑公司在选择第四年进行技术改造,其内部与外部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非要进行技术改造不可?税务人员在查明上述情况后,才能作出处理意见。一般地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必须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1)生产技术部门的建议; 
(2)市场部门对该产品销售所作的分析报告; 
(3)公司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所作的决议; 
(4)技术改造时所进行的“会计账务处理”。 
税务人员如查明上述文件和凭证确属正常,则按税法有关规定,予以确认。 
四、技术改造时机选择避税法的反避税查处技巧案例解析 
'案例三十' 
杭州旺友电子有限公司为扩大再生产,当月1月1日借入200万元准备用于更新改造一生产流水线,借款利率为12%,期限为两年。该工程于3月1日开工,当年11月1日完工。根据工程结算,改造该生产流水线实际发生原材料成本120万元,人工费用20万元,其它60万元(包括利息支出24万元),企业会计账面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2,000,000 
贷:原材料      1,200,000 
应付工资        200,000 
银行存款        600,000 
'案例解析'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为在建工程而发生的借款利息应按照工程建设的时间区别对待:建造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应计人在建工程成本,开工前和竣工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因此,该企业的这种做法,其结果是虚增了固定资产的原值,也虚减了当期财务费用、虚增了当期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反映失实。税务人员建议企业作如下调整: 
借:财务费用        240,000 
贷:在建工程        240,000 
'案例三十一' 
江西华旺电子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双方股份比例分别为40%、60%,为了扩大业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