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4-长沙方歌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定安中州者至矣。更以赭石得土气之甘而沉者。使之敛浮镇逆。领人参以归气于下。旋复 
之辛而润者。用之开肺涤饮。佐半夏以蠲痰饮于上。苟非二物承领上下。则何能除噫气而消 
心下之痞硬乎。观仲景治下焦水气上凌振振欲擗地者。用真武汤镇之。利在下焦大肠滑脱者。 
用 
元固下之法。各极其妙如此。 

卷四太阳方
桂枝人参汤
属性: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之。 
桂枝(四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枝。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 
一服。 
歌曰 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蔚按。太阳外证未除而数下之。未有不致虚者。里虚则外热内陷。故为协热利不止。协。 
合也 
阳之气因误下而陷于下。则寒水之阴气反居于阳位。故为心下痞硬。可与甘草泻心汤条。此 
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句互参。方用人参汤以治里虚。桂枝以解表邪。而煮 
法桂枝后纳者。欲其于治里药中越出于表以解邪也。 
沈丹彩曰。此与葛根黄连汤同一误下而利不止之证也。而寒热各别。虚实对待。可于此 
互参之。彼因实热而用清邪。此因虚邪而从补正。彼得芩、连而喘汗安。此得理中而痞硬解。 
彼得葛根以升下陷而利止。此藉桂枝以解表邪而利亦止矣。 

卷四太阳方
瓜蒂散
属性: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 
有寒也。当吐之。 
瓜蒂(一分 熬黄。)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粥。 
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按 
。内台方有昏愦者亦不可吐句。) 
歌曰 病在胸中气分乖。咽喉息碍痞难排。平行瓜豆还调豉。寸脉微浮涌吐佳。 
蔚按。太阳之脉连风府上头项。今云不痛不强者。不在经脉也。太阳之气出入于心胸。 
今云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是邪气欲从太阳之气上越也。寸脉微浮者。气欲上越之 
象也。然欲越而不能遽越。其寒水之气不在经亦不在表。而惟在于胸中。故曰胸中寒。方取 
瓜蒂之苦涌。佐以赤小豆之色赤而性降。香豉之色黑而气升。能使心肾相交。即大吐之顷神 
志不溃。此所以为吐法之神也。又论云。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在胸中。心下满而烦。 
饥不 
四达解之。甚为简妙。 

卷四太阳方
黄芩汤
属性: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此方主之。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 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卷四太阳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属性:治太阳与少阳合病。不下利而呕者。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 炙。)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 
枣(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歌曰∶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蔚按。仲景凡下利证俱不用芍药。惟此方权用之以泄陷里之热。非定法也。 
张令韶曰。此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与呕也。合者彼此协议。非如并者之归并于此也。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太阳不能达枢以外出。而反从枢以内陷。故下利。与黄芩汤清陷里之 
热。而达太阳之气于外。若呕者。少阳之枢欲从太阳之开以上达也。故加半夏、生姜。宣达 
其逆气。以助太阳之开。 

卷四太阳方
黄连汤
属性: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此方主之。 
黄连(三两) 甘草(二两 炙。)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桂枝(三两) 半 
夏(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二服。 
歌曰 腹疼呕吐藉枢能。(少阳为枢。)二两参甘夏半升。连桂干姜各三两。枣枚十二妙 
层层。(一本。甘草三两。) 
王晋三曰。此即小柴胡汤变法。以桂枝易柴胡。以黄连易黄芩。以干姜易生姜。胸中热 
呕吐腹中痛者。全因胃中有邪气阻遏阴阳升降之机。故用人参、大枣、干姜、半夏、甘草专 
和胃气。使入胃之后。听胃气之上下敷布。交通阴阳。再用桂枝宣发太阳之气。载黄连从上 
焦阳分泻热。不使其深入太阴。有碍虚寒腹痛。 

卷四太阳方
桂枝附子汤
属性: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四两) 附子(三枚 炮。)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歌曰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粒。痛难转侧此方探。(此方 
药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同。但分两之轻重不同。其主治亦别。仲景方法之严如此。) 

卷四太阳方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属性:按即上方加减。故论中云一方二法。 
白术(四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三枚 炮。)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 
三服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法当加桂 
四两 
歌曰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身重 
痛不能转侧。风湿病也。前方治风胜于湿。此方治湿胜于风。) 
蔚按。师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者。风湿之邪盛也。湿淫于中。 
无 
方主桂枝。为风胜于湿。风为天之阳邪。主桂枝之辛以化之。后方去桂加术。为湿胜于风。 
湿为地之阴邪。主白术之苦以燥之。或问苦燥之品。不更令大便硬小便自利乎。曰。太阴湿 
土喜燥而恶湿。湿伤脾土。则不能输其津液以入胃。师所以去解表之桂。而出补中之术也。 
且湿既去而风亦无所恋而自除。经方无不面面周到也。 

卷四太阳方
甘草附子汤
属性: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此方主之。 
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附子(二枚 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 
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言初服之始。) 
歌曰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宋本 
金匮玉函经,甘草、白术各三两。) 
王晋三曰。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药。风淫于表湿流关节。治宜两顾。白术、附子 
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胜风。独以甘草冠其名者。病深关节。义在缓而行之。若驱之太 
急。风去而湿仍留。反遗后患矣。 

卷四太阳方
白虎汤
属性:治发汗后大热不解。多汗出。不恶寒。大渴能饮水者。此方主之。(按。此条从内 
原文。与伤寒论稍异。) 
知母(二两) 石膏(一斤 碎。绵裹。) 甘草(二两 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二服。 
歌曰 阳明白虎(证)辨非难。(大热多汗。大渴饮水等为阳明证。易辨。)难在阳邪背 
恶寒。 
之间。 
蔚按。白虎汤伤寒论凡三见。太阳条治脉浮滑。厥阴条治脉滑而厥。又治三阳合病。腹 
满身 
言 
止治风寒二气也。 
柯韵伯曰。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而恶热。热蒸外越。故热汗自出。热灼胃中。故渴 
欲饮水。邪盛而实。故脉滑。然犹在经。故兼浮也。盖阳明属胃。外主肌肉。虽有大热而未 
成实。终非苦寒之味所能治也。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 
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以为臣。用甘草、粳米调和 
于中 
连于中也。得二味为佐。庶大寒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煎汤入胃输脾归肺。大烦大渴可除 
矣。白虎为西方金神。所以名汤。秋金得令而炎暑自解矣。 

卷四太阳方
炙甘草汤
属性: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主之。 
甘草(四两 炙。)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阿胶(二两) 大 
枣(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 
三服 
歌曰 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蔚按。周禹载云。本条不言外证。寒热已罢可知。不言内证。二便自调可知。第以病久 
正气 
阿胶、麦冬、大枣、麻仁。皆柔润之品以养阴。必得桂枝、生姜之辛以行阳气。而结代之脉 
乃复。尤重在炙甘草一味。主持胃气以资脉之本原。佐以清酒。使其捷行于脉道也。其煮法 
用酒七升 
结代者用此方以复之。非谓脉脱者以此方救之也。学人切不可泥其方名。致误危证。推之孙 
真人制生脉散。亦因其命名太夸。庸医相沿。贻害岂浅鲜哉。 
男元犀按。此证必缘发汗过多所致。汗为心液。心液伤则血虚不能养心。故心动悸。心 
液 

卷五阳明方
大承气汤
属性:治阳明病大实大满。大便不通。腹痛大热。其脉沉实者。此方主之。(此内台方 
与伤寒论大同小异。) 
芒硝(三合 内台方。三两) 大黄(四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