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文化神秘之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上述两种学说外,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曾提出过
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新奇的看法。他们推测道:在公元前1750 年,一艘外
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
起核爆炸,以致给地球上的居民造成重大的灾难。二人的推测主要根据是印
度的古代文献。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曾对摩亨佐—达罗城的毁灭作过这样的描
述:“空中响起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鸣,接着的是一道耀眼的闪电。南边天空
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比太阳更耀眼的火把天割成两半,空气在剧烈燃烧,高
温使池塘里的水沸腾起来,煮熟的鱼虾从河底翻了起来。地面上的一切东西、
房子、街道、水渠和所有的生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四周是死
一般的寂静。。”从描述看,显然这突如其来的天火是一场神奇的大爆炸。
史诗《玛哈帕哈拉特》中也曾记载了远古发生的一次奇特大爆炸:天空中充
斥着“耀眼的光辉和无烟的烈火”,“水沸腾了,鱼儿被烧焦了”,人类承
受着巨大的痛苦。

另外考古材料也似乎证明了他们推断的正确性。古城遗址中有一块十分
明显的爆炸点,约一平方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化为乌有,而爆炸中心
较远处,人们却挖到许多人体骨架,也就是说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
此外,在爆炸区域内还发掘过一些粘土烧成碎块,据推算燃烧的温度高达1。4—1。5 万度。令人吃惊的是,古城废墟极像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长崎,而
且地面上还残留着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这些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
呢?当然,二人的推测也只不过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尚缺乏充足的证据。仔
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从事物的外部(外
因),从某一方面去寻找根源,而且都是把哈拉帕文化的衰落视为突然的事
件,这样难免缺乏说服力,至少是不全面的。最近,有一种说法,认为文明
的衰落是个渐进的过程,是几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因,又
有外因,而内因则主要是内部阶级关系紧张所致。这一派认为,哈拉帕文化
时期,阶级分化已十分明显,阶级压迫和剥削是很残酷的。同时,人们对自
然规律认识有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水土流失,河流改道,雨量减少,
灾害频频,而这一切又给外族入侵以可乘之机,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现今,
这一观点已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当然,注意归注意,这一问题并未因此而
最后定案。


2。何谓印度史上的“黑暗时代”
在印度河流域文明神秘地消失后,直到200 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6 世纪
初,印度次大陆才又跨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人们通常称之为“吠陀时代”。
这样,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吠陀时代之间出现了一个“黑洞”,既无文字记
载,又缺乏考古材料,真可谓一片混沌。于是,一些历史学家干脆把这个时
期称之为印度史上的“黑暗时代”。

印度河文明衰落之后,是否真的销声匿迹?就像一缕青烟消失在空中那
样?多少年来,为了使这个“黑暗时代”重现光明,考古学家的足迹几乎踏
遍了印度斯坦的原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印度河流域文明
晚期的遗址一个接一个地被发掘出来,“黑暗时代”的轮廓愈来愈清晰地显
示出来。

考古学家们根据大量的考古材料指出,在印度河文明衰落时期或以后,
一系列地区性的文化在印度——巴基斯坦出现了。这些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
色彩,其中有印度河流域文化以前的传统;有印度河流域文化成熟时期的传
统;有印度河流域文化退化时期的传统;亦有外来因素的影响。40 年代,考
古学家们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发现一座墓地,被称为H 墓。当时就有人认
为它属于“后哈拉帕文化”,但未引起重视。60 年代,有学者对这个墓地作
进一步研究,指出H 墓地的居民在文化上和种族上似乎与哈拉帕人相去不
远。洛塔尔是另一个晚期印度河流域文明遗址,位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
考古学家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一种红色磨光陶器,有的学者认为此种文化可
能为印度河文明毁灭后,逃经古吉拉特的哈拉帕难民创造的,因为这种陶器
与哈拉帕陶器不仅在地理分布上相同,而且这两种文化在各方面都有相似之
处。最近,考古学家又在德里附近发现了“后哈拉帕文化”的遗址,其中有
许多晚期哈拉帕的陶器。诸如此类的遗址还有很多,它们且都主要分布在印
度河的东部和南部。说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毁灭后,这里的人民带着他们的技
术和知识逃往上述地区。但是,无论如何,它们也只能是哈拉帕文化的余晖,
已难与昔日繁荣昌盛的哈拉帕文化相媲美,从文化发展上讲,则是历史的中
断、倒退!

印度河流域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现今仍然是许多历史、考古和自然
学家们所探谜的谜中谜。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哈拉帕文化的印章文字被语言
学家们完全释读后,将会大大有助于解开这个谜底,同时,“黑暗时代”也
将会重现光明!


第二章“人种博物馆”揽胜

印度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那里,既有白皮肤、高鼻子、身材高大
的白种人;也有黑皮肤、矮鼻子、头发卷曲的黑种人;同时还有为数不少的
亚洲黄种人和混血儿。因而,如果单从外貌和体型看,很难辨认哪一个是印
度人,哪一个不是。许多世纪以来,各色人种、宗教和文化一直不断地流入
印度,印度文化也因之吸收了多种民族不同传统,从而变得多姿多采。


1。谁是印度最早的居民?
对于印度的人种,人类学家统计,认为主要有七大种:即达罗毗荼人、
雅利安人、雅利安—达罗毗荼人、蒙古人、蒙古—达罗毗荼人、土耳其—伊
朗人、色庇安—达罗毗荼人等。那么,在这众多的种族中,谁又是印度最早
的居民呢?这一问题,不仅引起历史学家的注意,人种学家、社会民俗学家
也在探讨。当然,树有根,水有源,万物如人亦然。专家学者们从各个角度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结果众说纷坛,各持一端。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人类最早出现在印度以前,印度的地质构造经历
了数千万年的变迁。印度中部的德干高原,其西北部曾与南非相连,东南面
则同澳大利亚相连,这种陆地相连的状况持续了数千年,而后分开了,介于
两者之间的陆地逐渐没入海洋之中。直到今天,在印度洋海底还有连接印度
和非洲的山脊。考古发掘表明,在印度南部高地和非洲东南部有着相同的骨
骼残骸和植物遗迹。于是,一部分学者主张,印度最早的居民来自非洲或澳
大利亚,认为尼格罗型的尼格里特人或原始澳大利亚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

今天,印度仍有许多原始部落或森林部落,科尔人、比尔人、冈德人和
桑塔尔人都属于这种类型。他们身材短小,鼻子扁平,头发浓密,皮肤黝黑。
他们讲着迥异于其它部族的语言,其遗迹散布于全印度,从西北部的旁遮普
到东南边的马德拉斯都有发现。由于他们的语言与波利尼西亚、马来西亚和
马达加斯加的语言有关,这个地区似乎曾为一个后来分成数支的庞大部族居
住过。他们至今仍未开化,把割取敌人的头颅作为战利品(即猎头),崇拜
独木舟和暴尸荒野的天葬都是其习俗的残余。他们的迷信习惯,林伽崇拜和
对蛇神、水鬼的崇拜以及对音乐舞蹈的热爱至今仍残留于印度。一些学者根
据考古材料、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和对今天森林部落的观察,认为这些部落就
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他们之所以息影山林是由于他们遭到了文明程度更高的
征服者的进攻而被迫离开了平原地区。

印度历史学家萨拉夫则认为,孟达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从远古以来,
他们就定居在印度了。孟达人属于澳亚语系民族,毫无疑问,他们在史前时
代就定居在印度了,其分布亦很广,印度许多地方的名称来自这个民族的语
言。萨拉夫还认为印度古代文献中所说的尼达人和吉罗泰人就是孟达人。但
有的学者指出,在北印度达罗毗荼人和孟达人曾并存过,可能最初是前者居
于统治地位,后来才发生种族和文化的混合。萨拉夫自己也承认:“他们是
最早定居者的直系后裔,还是以后移入的单独集团,尚不能确切地说明。”

达罗毗荼人是印度前雅利安种族中最重要的居民。一般认为,古时雅利
安人进入印度后,才把达罗毗荼人从印度西部和北部赶到印度南方,于是达
罗毗荼人就成了南印度的原始居民。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赤道以南,从前
有个大国,东到爪哇,西连非洲。这个国家称之为“莱茂里亚”,是达罗毗
荼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但后来由于地壳发生变化,它的大部分被水淹没了,
这种说法在泰米尔语文献中也有记载。泰米尔语的五大史诗之一《希尔薄提
迦尔摩》和《马杜拉斯特尔——布拉朗》中有南马杜赖被洪水淹没的记载。
在那些认为达罗毗荼人是从中亚而迁入印度的人们看来,达罗毗荼人是公元
前3000 年至公元后800 年之间来的。在《摩诃婆罗多》中有关于安得拉、邦
迪耶(潘迪亚国)、角尔(米罗国)和杰尔(其罗国)国王的记载。这就表
明,公元前在南方就已经建立了几个达罗毗荼王国了。


至于“达罗毗荼”一词的形式,学术界也持有不同看法。不少学者认为,
现在的泰米尔纳德、安得拉、卡纳塔克和喀拉拉的居民是达罗毗荼人的后裔,
他们的语言属达罗毗荼语系。古时整个南印度称为达罗毗荼地区,但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