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文化神秘之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8 岁。

她临死的时候,沙杰汗十分悲痛,问她:“你若死了,叫我怎样表示我
对你的爱情呢?”

泰姬说:“如陛下不忘记我,请不要再娶,替我造一个大坟,让我的名
字得以永远流传后世,那么我此生一切都满足了。”

沙杰汗合着眼泪,只是点头,泰姬便含笑长逝了。于是沙杰汗便按照泰
姬的遗言,在阿格拉城外的朱木拿河畔建造陵墓。这个陵墓由土耳其建筑师
乌丁塔德、伊萨等人设计,每天有来自印度各地、波斯和中亚各国2 万多工
匠参加施工,据说中国的工匠也参加了。1632 年开始动工,花了22 年时间,
耗资6500 万卢比建成。

这座陵墓完全用纯白的大理石造成,内外都用五彩宝石嵌成花纹。高250
英尺,四角各有圆形高塔一座,远远望去,高耸云霄,倒映水中,十分壮丽。
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建筑,印度以她的名字为陵墓命名,叫做泰姬玛哈儿,
简称泰姬陵,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同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有名。

多情的沙杰汗自泰姬死后,不语不食,只是默默坐着流泪,几乎有一个
月不问政事。从此便常常独自饮酒,不喜欢歌舞了。以后竟一直鳏居,不曾
再娶。他每隔七天,便披上白衣到泰姬陵去献花,流泪不止。1658 年,因为
他病重,四个儿子互争王位,结果第三个儿子奥朗则布胜利,把长兄杀死,
二兄赶走,又把小弟监禁,把父亲沙杰汗也禁闭在阿格拉的古堡中,自己便
在德里即王位。

沙杰汗被囚禁在阿格拉古堡中,天天只是眺望一英里以外他妻子的坟
墓,经过8 年才老病而死。当他弥留之际,还从病榻上昂起头来,就着月光
凝视泰姬陵好久,长叹一声,倒枕气绝。泰姬死了36 年,他还是天天在想念
她,对爱情是何等之忠贞!沙杰汗原计划用黑色大理石给自己在朱木拿河对
岸修建一座和泰姬陵相同的陵墓,和泰姬陵隔河相望,当中架一座桥相通,
但未能实现。因此,在他死后,由他的小女儿把他安葬在泰姬的墓旁。


8。詹西女王的传奇故事
詹西女王,1835 年11 月19 日出生于瓦拉腊西,马拉特族人。本人幼名
玛奴·拜依。3 岁后随父母迁到布拉姆法特;其父在坎普尔公国的帕什瓦、
巴吉·拉奥二世的宫廷里任职。拉奥二世有养子那那·萨希布,长拜依11
岁。玛奴·拜依入宫后,改名拉克希米·拜依,与那那·萨希布亲如兄妹,
共同在宫中习文练武。

詹西是与坎普尔相邻的另一马拉特公国。1842 年詹西公国的摩河罗阇土
王甘加达尔拉奥选中了年方7 岁的拉克希米·拜依为后,拉克希米·拜依迁
到詹西,在宫中继续读书习剑。

詹西摩诃罗阇于1835 年病死。他无子嗣。拉克希米·那依即以詹西女王
的身分开始执政。1856 年英总督大贺胥以摩诃罗阇无子嗣为由,强行将詹西
合并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辖内。1857 年6 月4 日詹西印籍士兵起义抗英,
在士兵和人民情绪的鼓舞下,也出于尊重独立,詹西女王毅然宣布起义,成
为反英殖民主义的主力。詹西女王是年方20 岁的美貌女子,穿着男子的服
装,手持宝剑,既能干又英勇,同英军在战场上厮杀。詹西女王反英的斗争
进行了大半年之后,1858 年3 月23 日英国殖民军才逼近詹西城下。又经过
10 天的激战,詹西城终因孤立无援行将陷落。4 月4 日夜,詹西女王身背一
男孩(她准备立为詹西土位继承人),率两名女兵和15 名骑兵突出城外,一
昼夜兼程100 英里到达卡尔皮。詹西女王在卡尔皮与其他起义领袖商议继续
抗英。卡尔皮陷落后,他们转移到格瓦里奥继续战斗。1858 年6 月18 日,
英军逼近詹西女王的营帐。她率两女兵和20 名骑兵再次突围。在到达一条小
溪时,因坐骑乏力不能渡溪,被英军包围。詹西女王头部先被砍一刀,继而
胸部被砍数刀。她坠马牺牲,此时,年仅23 岁。

詹西女王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该城的大街小巷传颂。中央邦的女诗人
乔汉为这位英雄女王谱写了一首颂扬豹赞歌。在女王的墓碑上刻着诗人的几
句诗:

去吧,女王,
印度人民感恩戴德,
绝不会把你遗忘,
你的牺牲将激起
争取独立的狂风巨浪。
啊!詹西女王
你打得英勇顽强。
你是不朽的象征,
你将万古流芳。



9。圣雄甘地
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在1867 年12 月2 日出生于卡释瓦半岛的
波尔朋多小土邦里。“甘地”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杂货商”。甘地的祖父和
父亲都是上邦的大臣。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对他的影响很深。
他的母亲叫他真诚,要严守印度教的斋戒和各种规矩,所以他从小就过着严
肃的生活,他不说谎话,吃素。

印度的风俗是早婚,甘地13 岁时便结婚了。他的妻子卡斯都蓓更年轻,
只有10 岁。

甘地18 岁时大学毕业,他决心到英国去学习法律,但是正派的印度教徒
认为渡海是一种污辱。然而,他冒着被人咒骂的风险,请求他的叔父允许他
去航海。他叔父知道他的志向是也像他父亲一样成为大臣,居然答应了他。
可是当地的人把他视为叛逆,逐出了刹帝利阶级,取消他的身分。然而甘地
意志坚决,镇定自若,收拾行装,旅费不够就变卖妻子的首饰,临行前他对
母亲庄严宣誓:不吃肉,不饮酒,不近女色。

甘地在1888 年9 月到达伦敦,他开始学习英国人处世哲学,练习交际舞,
学习法文和拉丁文。3 年以后,他回到印度,在孟买挂牌做律师。在他经办
的第一个案子中,他在法庭上站起来与证人对质,因为羞于启口,终于未发
一言就坐了下来。以后,他又替他的哥哥向一个英国人的事务所去求情,结
果被英国人撵了出来。他想控告这个英国人,但人家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
在英国势力之下,提出控诉,也不会有便宜,他只好忍气吞声地咽下了这口
气。

1893 年他到了南非,那里的印度侨民很多,他的律师生意很好,不知不
觉地成了印度侨民的领袖。因为种族和肤色的偏见,印度侨民受到英国统治
者的虐待,就连甘地自己也受英国人的歧视。在南非的印度人,均被称为苦
力,甘地被称为“苦力律师”,也像苦力那样被人踢打,旅馆和饭馆都拒绝
让他进去住宿和吃饭。他向南非总督提出抗议,要求改善印度侨民的待遇,
但是毫无结果。这时布尔战争爆发,甘地却又马上返回印度组织战地救护地,
到南非救护伤兵。他希望能通过对英国热心的效忠,会感动英国人对印度人
的同情心。英国也确实赏识他救护英国伤兵的义举,授予他勋章,可是南非
的英国人在战后反而对印度人格外严厉了。1906 年又强迫移民捺指纹登记,
以限制进入南非,这使甘地感到很失望。

甘地奉行克己和禁欲主义,他的身体非常健康。他在南非的律师事务很
忙,每年收入有5000 英镑,他已成为一个有名的律师。可是,当他读了俄国
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便改信了非暴力主义,丢弃了那种商业性的职业,而
创办了一个以奉行清贫、非暴力和简朴等信条为宗旨的新村。同时,他刻苦
地研究古代印度的教义。因此,他认为,要发扬印度的民族主义传统,只要
鼓吹印度人的奋斗精神,而不要直接与英国人作战,便可把印度振兴起来,
保卫应得的权利。他创办了一份报纸,名叫《印度民意》,并且写成《印度
独立》一书,这是他的第一部著作。

这时指纹登记的法令颁布了。他便在报上发表文章,表示反对,要求全
体印侨拒绝登记,宁可入狱,决不屈服,实行非暴力抵抗,以表现印度人的
自尊心。经过甘地的鼓励和领导,许多人都昂首阔步前来纷纷自请入狱,始
终不屈。他的名声立时传遍印度。英国和印度的舆论都对甘地表示同情,印


度各地人民自动捐款汇到南非去,作为后援,终于使南非政府不得不把指纹
登记的法令取消了。

1915 年甘地回到印度,这时他已45 岁了。他回国后花了一年工夫到各
地游历和做社会调查,观察印度各方面的情况,并同印度国大党接近,很快
成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甘地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不依靠
群众既不可能从殖民主义者手里得到独立和自治,也不可能得到其他让步。
甘地及其追随者到印度各地去参加群众大会,号召开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
斗争。吸引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是甘地的主要功绩,也是他在人民中享
有崇高的声誉,被人民称为圣雄的基本原因。甘地反对英国的“分而治之”
政策的各种表现,反对煽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不和,反对保持“不可接触
者”的种姓,等等。但甘地主张印度人民斗争只能限于非暴力的形式,对革
命人民采取的任何暴力都加以谴责。他还谴责阶级斗争,宣扬根据监护的原
则,用仲裁方法解决社会冲突。他把古代宗法关系理想化了,宣扬印度历史
发展的独特性。他主张在普遍采用手工纺织的基础上恢复农村公社、农村手
工艺和家庭手工业。他认为这些东西不仅是消灭失业、改善劳动人民状况的
手段,而且是印度经济不依赖于外国的潜力。

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也反映到穆斯林联盟的内部。1915 年,以真纳为
首的集团战胜了穆斯林联盟旧的领导者。按照真纳的建议,穆斯林联盟与甘
地为首的国大党共同起草了印度改革纲领,并于1916 年由两党几乎同时在勒
克瑙举行的年会上通过。其中提出了在大英帝国范围内争取印度自治的口
号。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1918
年,工人罢工斗争遍及印度各大城市。在旁遮普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