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文化神秘之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了许多小王国,摩羯陀便是其中之一。孟加拉的雅利安人就是从摩羯陀进
来的,因此,历史上习惯称他们为“温格摩羯提人”。不过,由于经过漫长
的岁月,他们又同比哈尔和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通婚,所以就不再是纯雅利
安人了。

孟加拉人中也流行种姓制度,但没有其它地方那么明显和严格。由于种
族复杂,很难从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只能大体上把他们
分为婆罗门、维迪耶、迦耶斯特和首陀罗四个种姓。婆罗门主要有五个姓,
根据住地不同,又分为拉蒂婆罗门和瓦兰德婆罗门。拉蒂婆罗门中主要的是
被称为坎尼古巴吉(曲女城婆罗门)的五个大家族。据说他们的祖先是巴拉
尔森那国王从曲女城请来的,并赐给他们“邬巴蒂亚耶”和“阿贾尔那”的
称号。这支婆罗门的后裔现在都喜欢按英语习惯把自己的姓写成穆克吉、查
特吉等。

关于维迪耶种姓的来历,众说纷坛,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雅利安
人进入孟加拉时,维迪耶是一个专管祭祀的种姓,婆罗门后来和他们通了婚;


有的人则认为,他们实际上是行医的;有的人说他们是婆罗门与首陀罗妇女
结合后所生的后代。也有人认为,他们原属于吠舍种姓。不管怎样,今天他
们的社会地位较高,仅仅次于婆罗门,居第二位。

孟加拉的迦耶斯特属于首陀罗种姓,但他们有权有势也有钱,就连婆罗
门对他们也惧怕三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得依靠他们生活。这个种姓较开明
进步,出了不少社会活动家、宗教领袖和文化机构的负责人。

首陀罗的社会地位最低。他们大多是农民、工人、手艺人和仆役等等。
其中以盖沃尔德族最多,他们在古代是孟加拉的主要居民,占有土地。今天,
他们是孟加拉农村人口大多数。随着现代教育的开展和工商业的发展,他们
的情况在日益变化,有些人成了学者和富翁。

孟加拉人穿着简单,在农村,男的只缠一条围裤,肩上搭一条擦汗毛巾;
在城里,人们一般下身缠一围裤,上身穿衬衣,有的也穿西服上衣,思想保
守者上身穿件紧领上衣。他们的特殊服装是宽袖无领长衫,一般是用丝绸做
的。穿它时,还要披一件丝绸布单或绒线薄毯,这是一种体面打扮。在正式
场合,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喜欢穿这种衣服。在家里,他们通常则只缠一条
名叫龙喀的短围裤。从前,孟加拉妇女不穿鞋,甚至连拖鞋也不穿,头上戴
面纱。直到现在,思想保守的妇女喜欢只把纱丽围在身上,并不缠紧,以免
显出她苗条身材。但是受过教育的妇女并非如此,则讲究时髦,故意把纱丽
缠得很紧,以显得她身材优美。另外由于气候原因,对孟加拉人而言,雨伞
是必不可少的,几乎人手一把。

孟加拉人的节日很多,一年十二个月,有十四个节日,可说每月都有节
日过。例如较大的节日杜尔迦节、罗其密节、斯尔斯瓦蒂节、新年节等。

(五)那加人。那加人大多分布在那加兰邦,其次分布在阿萨姆邦和梅
加拉雅邦的卡斯山区和东迪亚山区等地,人口有100 万以上。印度神话故事
有这样的记载:湿婆神和他的妻子乌玛去找阿周那的时候,他把自己打扮成
喀拉特人。喀拉特人就是现在的那加人。这件事发生在摩诃婆罗多时期。这
说明在婆罗多时期那加入就已经存在了。在《往世书》里也提到那加人,书
中称那加人为摩莱棋人、喀拉特人或基恩人。

那加人属于蒙古人种。据说是古时候从中国的西藏和缅甸的一些地区来
到印度北部。到这里后,根据不同的地点或山名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住在
梅加拉雅邦的卡斯山区的,则叫卡斯人;住在柬迪雅山区的则叫柬迪亚人;
住在那加山脉的格恰尔山区的则叫格恰尔人,如此等等。此外,也有不少混
血人。那加人纯朴、憨厚、勤劳且勇敢,他们在反对英国统治和日本的侵略
中,起过重大作用。独立以后,他们的文化有一定的普及和提高,在经济以
及工业建设等方面也得到发展。

那加人居住的地区大都是山区,交通不便,尽是小路。村庄稀落,而且
大部分村庄是在一些高山顶上。这样,在村里就能看到周围的情况,对进村
来的每一个朋友或敌人能及时做出反应。另外,他们之所以住在高处,重要
原因之一是为躲避猛兽的伤害。他们对外来生人,不管是本族的还是外邦的,
起初总是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一旦他们确认来的人不会伤害他们的
时候,就欢迎他,相信他,亲近他,只有这时,人们的真正热情才会迸发出
来。他们请客人喝他们喜欢的“苏摩酒”或“米酒”。按照客人身分高低贵
贱,屠杀牛、猪、羊或鸡等来款待,并且举行歌舞会。那加人说话诙谐,能
歌善舞,他们那健壮的身体,使你感到他们充满着活力。当你看到他们砍伐


森林,以木作肥,用镐头和弯刀劈山造梯田辛勤劳动场面,会为他们的忘我
劳动精神而感动。

那加人住的房屋,里面很宽大,可是当你乍一进屋,会感到漆黑一片,
什么也看不见,除了一个入口外,没有一个窗户。当你的眼睛习惯了这黑暗
的环境,就会发现墙上挂着或靠着用竹子和草秸编制的各种小篓和小筐。那
加人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全部装在这些口大底小的竹篓、草筐里。你还会发
现一条木凳似的东西,上面有许多小圆孔,那是用来碾谷用的木臼。此外还
有火炉,炉内一直有火。有些人家里,还有供晚上睡觉或者让上年纪的老人
休息用的竹吊床。有些村里,山坡上有一排排房子,每排房后有一道十至二
十英尺的高坎。从远处看去,好像房子建筑在阶梯上。这种房子的好处是各
家自成一体,一旦村庄遭到袭击,或者敌人放火,不致于全村受害,便于互
相照应。有些人家的围墙大门类似望台。这是在危急时供站岗放哨用的,站
在上面能看到远处。那加人采用“火耕”的耕作方法。现在政府正引导他们
采用固定的耕作方法,在国家农业站和农场里,推广新的耕作技术,给各地
请来的农民介绍固定耕作的好处。在远离城镇的那加人村庄,人们过着自给
自足的生活,靠农业和狩猎为生,以大米、高粱、玉米为主,还大量吃肉。
除狮子和狼肉以外,所有的飞禽走兽,像水牛、猪、羊和鸡等一般都吃。

那加人婚俗奇特,如果一个姑娘还没有爱上谁,她总是把头发梳得很短,
如果她把头发留起来,并且让人在胳膊刺青,那就表明她已选好了对象。同
样,一个男青年如果腰间没有系三串小贝壳,那就说明他还没有选好朋友,
一旦有了女朋友,他就立即在腰间系上三串小贝壳。那加人很注重刺青,刺
青也很讲究,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在胸部、胳膊和腿上刺均可。从刺青上可
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分和地位。从前,谁要是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则把
敌人的首级带回来,那么他就有权让人在他的胸膛上刺一个特殊的铜青,然
后再把那颗人头挂在自己的房前,以耀门庭,赢得别人的敬佩。现在情况虽
已不同,但是对刺青仍然很重视,有的地方把刺青看成是宗教和装饰的需要,
甚至一个姑娘若没有刺青,到了结婚年龄就找不到对象。

(六)泰米尔人。泰米尔人人口4400 多万,占全国人口的6。9%,主要
居住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他们属于达罗毗荼人种,一般个
子瘦小,肤呈黑色,头发卷曲,前额宽阔而扁平,浓眉毛,鬓角下陷,眼灰
褐色,单眼皮,鼻梁直而圆,鼻翼宽而厚。古代泰米尔人曾创造过灿烂的文
化,传说印度西北部的哈拉帕文化便是泰米尔人祖先所创造,后来由于雅利
安人的入侵,文明遭受破坏,泰米尔人祖先南迁,成为今天印度南部的主要
民族。

古代泰米尔人敬奉树木和蛇,祭牦。开始迷信鬼神,后来信奉天神,再
后则信奉湿婆神。在泰米尔语最古老的诗歌中曾提到马约、夏约等神的名字。
马约是平原地区保护牧人和牛羊的神,皮肤黑色,善吹萧,爱喝牛奶。夏约
是山区狩猎之神,皮肤白色,手执长矛,乘孔雀,有二妻,妻名瓦里和代瓦
娅妮。沿河地区的神是因陀罗;海滨之神是伐楼拿;沙漠之神是迦利女神。

在泰米尔人中,种姓制度很早就有,不同的种姓有不同的住区。在古代,
一个住宅区的中心往往是神庙,婆罗门和祭司住在靠近庙宇的地方,附近住
比莱伊、穆迪利耶等从事买卖的种姓,外层住一般商人、摊贩和工人,村外
或城外住的是“不可接触者”——贱民。至今,人们还可在马杜赖城看到泰
米尔人这种因种姓和职业的不同而布局不同的街道。从前种姓及职业划分非


常严格,例如婆罗门只能从事占卜、教育和宗教活动;称作外拉尔的种姓一
般都为地主干农活;名叫科莫蒂或杰底雅尔的吠舍种姓总是从事商业贸易;
一种叫香那尔的种姓则专门从事酿酒业。现在情况则发生了一些变化,各种
姓的居民不仅彼此可以接触,甚至还可以一起欢度节日。所从事的职业及一
些人的生活状况也有一定改善,例如那德尔人已经在商业贸易领域里全面取
代了吠舍的地位,农村的洗衣工、理发师、园丁等,过去干活拿不到现钱,
现在可以拿到现钱了。泰米尔人中流行舅表兄妹、姑表兄妹结婚的习俗,有
的族里还有舅舅娶外甥女的习惯,但同宗是不能通婚的。离婚和再婚屡见不
鲜,比较容易,犹如家常便饭。男女双方,无论是谁,任何时候都可提出离
婚要求。若夫妻不和,可向本族的五老会提出离婚,五老会便马上召集会议,
听取双方的申诉,做出判决。宣布这个决定的方式很奇特。先由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