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丽上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顿饭都要看他脸色,我吃饱了?”    
    小妹从良浩和阿荣、静雯坐的大玻璃窗前走过,大家都沉默在那里。刚才短暂的快乐,刹那间荡然无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性格就这样养成了,而且越来越不可改变。这里面其实没有什么怨恨,就是无法坐在一起。不论对方说了什么,不管是好听的还是不好听的,当你不再愿意理喻他的时候,什么好听的都是不能入耳的。这里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好讲,就是在感情上不能接受。而且它和时间一样,就这样延续下去,找不到原因。    
    谁都没有注意到的是良浩,他觉得自己老了,和兄弟姐妹在一起都不会说话了,开始的时候还在讨好大家,还想把见面的气氛弄得热热闹闹的,可是怎么说着说着又不高兴了,怎么又在那里吵起来……没有人听他的劝说,他也说不出什么有权威的话,他真的老了,他太累了,自己已经做不了家里的老大了。只有和小孙女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之间还有一份默契,一起走在路上,孩子还会拉着他,想着他,除此好像就没有人再需要他了……良浩又点起了一只烟,在昏黄的路灯下,坐在街心花园的长凳上抽了起来。贝贝快乐地在那里奔跑着。    
    “爷爷,我们为什么不留在上海呢?”    
    “自己一个人去玩吧。”    
    “爷爷,我唱首歌给你听,好吗?”    
    “唱吧,唱吧。”    
    孩子唱着只有她自己能听得懂的歌曲在那里奔跑着,跳跃着。她真的很快乐,但是,良浩快乐不起来,他坐在那里抽着烟,他觉得疲惫不堪,这份疲惫将他的思维一起拖累了,让他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想到什么都是一片空白,而这空白里面又有太多的事情让他想不明白。    
    


现实的今天梧桐树 1

    大家都想放松下来,在这种时候“家”就变得更加重要,有了家就有了一份归宿,有了归宿, 就会把疲惫留在大街上。小妹从纽约到上海,又从上海到纽约,她似乎是在用疲惫维系着自己的家,这个家在她的挂念之中,在她自己每每做梦时营造出来的思念里。她想放弃这种生活状态,但是又很快对这份放弃感到不安。到了她这个年龄,似乎只有在这种往返之中,才渐渐地能使自己充实起来。总之,让自己的心中有个东西可以牵挂,让心里塞满了思念,这变得比什么都重要。    
    上海的家还是在那栋老房子里,还是在过去的法租界的地段,这是个随便怎么改建,或者有时还是在破坏时,依然不会失去他意义的一个见证,是比那些新发展起来的区域要漂亮,要有意思得多。街道两旁一栋栋的小洋楼,在近一个世纪过去以后,还是显示出自己特有的个性。相比之下,沿街茂盛的梧桐树却变得有点乏味了。它们不断地生长,不断地花落花开似地变化,但是,那里还是缺少故事,缺少内容。除了树杆变得粗壮了,就没有什么可以再说的了。可是,房子不一样,它们一旦变化以后,就看出了里面住家的变化,那些变化即使是微妙的,你也能从蛛丝马迹里面嗅出点什么东西,或者是暴露出一些具有挑衅性的人物。这让人从里面走进走出的时候,多了一份骄傲和复杂的表情。他们的服装在变化,你就看见了岁月的变化;他们的装修在变化,你就发现了人物关系的变化;要是你还发现,那里的户主在变化,那就一定是时代变了……其实任何变化,不一定就意味着时代的进步,不一定,它仅仅说明今天和昨天不一样而已。    
    小妹和丹丹沿着普希金铜像,慢慢地走来。秋天的梧桐树叶随风而落,洒得遍地都是。黄鱼车拖着菜,哐镗哐镗响着,往菜市场的方向踩去。再往前走,树荫下有一个酒吧,因为天还没有黑,那些星星点点的灯光没有闪烁起来,铁栅栏放下来了,挡着酒吧的门面,这时候从外面看去,那酒吧更像是一座监狱。这时候,有几位风尘味十足的摩登女子走来,她们穿着又尖又细的高跟鞋,然后辛苦地弯下腰去,脑袋几乎都碰到地上,努力将铁栅栏的铜锁打开,“哗啦”一下,用力地推上去……酒吧开始营业了……    
    小妹和丹丹熟视无睹地从她们边上走过,绕了一个圈子,又回到普希金铜像下面。它修复好了,尽管不再是她们童年时候看见过的铜像,但是浪漫的普希金再一次回到我们的生活里。她们俩慢慢地行走着,一切似乎都归宿在街头,这些变化,从来就最说明问题。它在等待着人们,走到街上,你要做出决定,没有什么可以装腔作势的,街头的一切都是日常生活里真实的反应,你自己的历史也展现在那里。过去和今天,丹丹和小妹都在这里来来回回地走过,今天再回到这里的时候,她们的面目都已经全部改变了。    
    渐渐地远处的酒吧里传来一阵一阵的歌声,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她唱得那么使劲,但是从这些歌声里,听见的却是疲惫,是沮丧,像一个哭泣的老女人在那里哀嚎……一个虚无的声音在那里影影绰绰显现,甚至可以从声音里面闻到有一种血腥气,小妹深深地叹了口气,现在的上海怎么会变得这么多啊。细想起来,今天的上海人比美国人还物质化。大家一见面,不是说房子、房价、股票,好象就没话说了。回头看去,那些老房子也拆得差不多了;只有冷冰冰新造的水泥公寓竖在那里,还有那些商务大楼,被奇奇怪怪地称作什么“广场”,全世界的水泥都在往中国进口……再想想,连大哥这么好的人,现在都会想要妈妈的房子……什么时候,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这么实际这么冷漠了?    
    “你就是现实点吧……以前是吃大锅饭,现在是有饭大家抢着吃……看静雯逼小孩念书,真急都急死了,就怕他们将来抢不到那口饭吃”。    
    “可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上的东西吧。我在美国就特别怀念我们过去的日子;粗茶淡饭。小时候家里已经穷了。但是,我们还是蛮有感情的……”    
    “你是在美国日子过好了,感情感情。那时候,有什么好,天天在自己家搞阶级斗争。要是能再像你爷爷那个时代,凭本事吃饭,只要把自己下一代教育好,就会过好日子的……”丹丹实在忍不住,看着小妹打趣地说,“不要一脸革命老华侨的样子哦……”    
    


现实的今天梧桐树 2

    小妹感慨地重复着这个光荣称号:“一脸革命老华侨……”    
    对于小妹这些出远门的人,总希望家没有变化,希望在那里找到她们曾经存留下的东西,那些还是保存地完好的一份温馨,哪怕家,哪怕她的“城堡”已经破败了。穷困,在这种时候会变得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这些陌生的富丽堂皇,这些新建的大楼。小妹觉得她把自己弄丢了,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也许住在家里的人,特别像丹丹这样的人,又多么希望变化,变化得大一些,甚至彻底一些。在变化中,人们才会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希望吧。    
    当她们重新站在普希金的铜像下面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两个人似乎都被触动了,于是沉默下来。丹丹也变得有点伤感:“小时候;我们上学下课;走的都是这条路;上海变得不认识了……只有这条路,这么多年了,还是没有变……”不是吗,小时候她们俩偷偷地在这里约会、见面,那时候,这份友谊对于她们都显得这么重要,那个情景和细节都记得完好无缺。但是这份怀念太沉重,让人感受到太多的往事。小妹张了张口,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眼泪涌上了眼眶。丹丹握住了她的手:“想哭,就哭出来吧!那样,也许会好受一点!”    
    “想想就害怕,这次回来;不要是最后一次看见姆妈了……”    
    “不会的,不要瞎想……”后面半句,丹丹没有说出口,其实大家都要走这条路的;要是人不会死;这个世界不是更可怕?如果我们把母亲生命最后的一刻,看成是上帝馈赠的礼物,我们就该好好地享受她,珍惜每一分钟,在那里会看见闪闪烁烁的快乐的。    
    但是小妹还是感觉到害怕,因为“家”的最后的含义毕竟是和一个人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的家就是Eric,上海的“城堡”的家,就是母亲。对于她来说,任何礼物都代替不了母亲真实地存在。想到这些,小妹忍不住哭了……    
    实际上最依恋母亲的,大概还是静雯。不要看她自己都已经做了母亲,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可是,在她安静的性格里面,有很多的成份,是因为母亲占据了她生活的大部分。她没有太大的忧虑,她甚至不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她对死亡想都没有想过。她任劳任怨地活着,她的平静是母亲带来的;她的踏实,是诘妮给予的。现在,她最怕知道的现实,就是母亲还能和他们相处多久;还有诘妮到底跟什么样的男孩子在谈朋友,这些事情她是从来无法从诘妮口中知道的,每次看着她的时候,就像在看电影,变化无常。她几乎是小心翼翼地在那里观察她,保护她,这毕竟是她无法割舍的生命的一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看见多少人出生,奋斗,努力,最后谁都逃脱不了死亡,也从来没有人超乎于寻常地活下去,只有像所有的动物一样,生老病死,平淡无奇地重复着这个现实。对于这些,我们本来应该可以坦然地面对,可是一旦死亡发生在自己身边时,总是希望奇迹出现。可怜的是,我们没有这个机会,从岁月的深处走来,最后,又沿着岁月的尾巴渐渐地消失。而那些我们以为可贵的东西,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尾巴甩掉了,它们是那么难以保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