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龙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宋兵的欢呼声中,呼延赞宏亮的音量传到城墙上方。
  “敢问城墙上的二位尊姓大名?”话中以敬语相称,两名龙王交换眼神之后,青龙王才笑着回答:
  “只要记住我们是敖大郎与敖三郎即可,切勿深究下去。”
  呼延赞侧着头。
  “敖大郎与敖三郎……”
  “是敖家的长男与三男吗?请问敖家是哪里的门第呢?”
  “你一点概念都没有吗?”
  “啊、对了,令弟曾经提过长兄是东海郡人,二位即为兄弟,自然就是同乡了。”曹圯说道。他的父亲枢密使曹彬带着深沉的思虑抬眼望着两名龙王,随即把视线转向儿子与其他诸将。
  “敖应该是龙王家的姓氏,敖家之长是东海青龙王,刚才提到的东海之类的地名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咦、难道说他们是龙王一族……呐、真是万万想不到。”
  “或许是假名也说不定,总之此二人绝对非比寻常。不准继续深究下去,还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各位去做。”
  曹彬一一指示诸将,确认皇帝安然与否,清理士兵们的遗体并处理邪神手臂与毒血等等事项。青龙王从城墙俯瞰整个过程,然后点点头。
  “曹枢密(枢密使·曹彬)不愧为了不起的大人物,一切就交给他处置,我们可以离开了。”
  “等一下,大哥,把摩驼赶走并不代表事情就此结束,我记得他还有一个同伴对吧?”
  “你注意到了吗?正是如此。”
  青龙王在城墙上方缓步走着。
  “摩驼跟梭腾向来一起行动,既然摩驼出现在涿州,梭腾一定藏在不远的某处。”
  “哪里!?”
  “你问我我问谁呀。”
  “还真是斩钉截铁……”
  由于曹彬命令士兵不准上来,因此城墙上空无一人,两人说话的音量就算稍大一点,听见的也只有五仙而已。
  “根据我的推测,应该是人口众多而且热闹繁荣的地方,不是开封就是泉州,这两个地点的可能性最高。”
  开封是宋朝国都,人称“梦之都”,为当时全世界经济与文化最发达的庞大都市。
  泉州则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岸,以国际贸易都市闻名,港口聚集了东南亚诸国,印度、波斯、阿拉伯、日本等各国商船,数十万外国人定居当地,回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各宗教寺庙处处可见,尔后借由马可·波罗(译注:Marco Polo 西元1254—1324年,意大利商人也是旅行家,威尼斯人,一二七○年末随着父亲与叔父来到中国元朝,七四年谒见元世祖忽必烈并出任官职,环游中国各地,九五年由海路经印度洋与黑海回国,尔后与杰诺瓦在海上交战失利,狱中口述“东方游记”,对于欧洲人的东方观念影响甚巨。)与伊文·帕特塔(译注:Ibn Khaldun 西元1332—1406年,出身突尼斯的回教历史理论家,以见解独到的历史哲学著作《历史叙论》闻名。)这些著名旅行家的宣扬,其殷富程度甚至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我明白了,这类城市正是最适合从外国偷渡进来的邪神栖息的好地方。”白龙王蹙起眉心,夜风从地面将摩驼毒血的臭气传送上来。
  “我说,能不能想办法消除那股恶臭啊?”
  “对了,你听过‘阿拉丁神灯’吗?”
  “这个问题太瞧不起人了,连小学生都听过这个故事好不好。”
  这段对话已经超越了十世纪宋朝所在的时空。
  “那个故事的舞台在哪里?”
  “那是属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之一,当然是阿拉伯了。”
  “不对,是中国。”
  “真的吗?”
  “这表示你没有仔细阅读原作,故事一开场就开宗明义写道:‘很久以前,一个中国的城镇里住着一个名叫阿拉丁的少年。’”
  “是、是这样吗?我一点概念也没有。”白龙王嘀咕着,但还不至于完全被长兄的博学压倒。
  “可是,这样不是太奇怪了吗?为什么要特地把舞台设定在中国?”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出现之际,正是中国的宋朝时代,足以显示当时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交流频繁,甚至有人推测阿拉丁所居住的城市可能就是泉州,因为居住在泉州的阿拉伯人至少有好几万以上。”
  泉州之所以拥有国际都市的地位,乃是根据记载得知,当地虽然有多国人种杂居一处,却从未发生因种族或宗教差异所引发的纷乱,所有居民同享繁荣,和平共存。
  “这样当然是再好也不过,然而有了摩驼这个怪物的存在,怎么可能还会出现和平共存的景象呢?难道大哥坚持认为梭腾就在泉州?”
  “不,应该在开封才对。”
  “为什么不是泉州?”
  “泉州距离权力中枢太远。”青龙王如是说明。
  “倘若摩驼企图操控皇帝为乱世间,梭腾势必随之相呼应,想来它的目标就是开封京城里位高权重的皇族或重臣。”
  “会是谁啊?”
  “例如宰相赵普。”
  “哦,赵普吗?”
  “哟,没想到你很清楚嘛。”
  “没、没有啦,只知道名字而已。”
  赵普,字则平,与皇帝赵匡义同姓但无血缘关系,和曹彬并称宋朝开国二大功臣,被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宰相之一。今年五十八岁的他与赵匡胤以及赵匡义两兄弟已有三十年以上的交情。
  宋建国之初,亟需制定各种制度与法律,以及改革官僚组织。,其中有大半的工作是经由赵普之手完成。他年纪轻轻即担任官职,卓越出众的实务才能备受肯定,因此称为宋朝第一任宰相。
  现在的赵普担任太子太保一职,也就是皇太子的指导老师。地位相当崇高,但由于宋朝皇室尚未策立皇太子,顶多只能算是挂名的职称。先皇重臣受到新任皇帝冷落,被迫调任有名无实的虚职,这样的例子屡见不爽。
  “这么说,我们接下来就是要到开封对不对,大哥。”
  “没有必要久留涿州吧,而且你能够坐视摩驼逃之夭夭而不闻不问吗?”
  “当然不能。”
  身负重伤的摩驼逃走之后势必变得更趋凶暴,倘若撒手不管、任其在人界肆虐无道,实为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一定要除掉摩驼,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哥,你这次干涉人界历史不会有事吧?”
  “怎么说?”
  “你在高梁河阻挠耶律休哥,救了赵匡义啊。”
  “如果我不出面阻止,整个历史反而会脱序扭曲。赵匡义侥幸得救之后逃回国都开封,日后将专心治理国事,创造出堪称全世界最为富强的先进大国。”
  “是这样吗?”白龙王避免深入追究。他才不要随便开口发问,否则大哥追加临时口试他就欲哭无泪了。
  “赵普目前怀才不遇,不过根据历史,再过二年他就能东山再起,乃至于助赵匡义一臂之力,开创宋朝的繁荣气象,问题在于让他得以东山再起的关键……”
  地面的宋军士兵以敏捷的动作勤快地整顿惨剧留下的痕迹,毒血的臭气也稍稍转淡了一些。
  “从唐朝衰败到宋朝统一天下,其间历经了百年之久的乱世,之后将可维持同样长久的和平,如此一来便能取得制乱兴亡的均衡,完全遵照玉帝的旨意。”
  听完长兄的话,白龙王的双眸闪过一道机灵的目光。他的长兄平时动辄教训他要‘多多用功’,其实他生性资质聪颖,而且反应敏锐。他望着青龙王提出询问,以确认内心的想法。
  “照这样看来,皇帝赵匡义也好,宰相赵普也罢,都是玉帝为了保障人界今后百年和平的工具吗?”
  “可以这么说吧。”望着胞弟,青龙王露出带有些许赞赏的表情,但他并没有说出口。
  白龙王闻言内心相当不是滋味,天界一方面严禁干涉人界历史,另一方面却视一己之便利用人类作为工具,为的就是要掌控人界。
  “赵匡义之后陷害自己的胞弟,逼死自己的侄儿,只不过是为了百年和平所做的微不足道的牺牲吗?”白龙王的语调一反往常夹带着毒气,青龙王的回答简明扼要。
  “是弥足珍贵的牺牲。”
  “这是比较中听的说法,不管怎么样,牺牲的是赵匡义的弟弟跟侄儿,而赵匡义自己不但好端端活着,还稳坐大宋帝位,最后成为为国家带来和平玉繁荣的名君流传千古,赵匡义这个人说穿了就是个不安好心眼的家伙!”
  “他应该有他的理由吧。”表面上对胞弟晓以大义,青龙王的声音里却透露着一种自我说服的语气。
  “什么理由?他是认为为了一手掌控大权可以不择手段吗?”
  “他坚信,能够统一天下,拯救苍生脱离战火,为世间带来和平与繁荣的除了他以外不作第二人想。”
  “那是他的自大心理在作祟。”白龙王的语气里听不出一丝善意。
  “统一天下有九分九毫是出自赵匡胤的努力,只因为赵匡胤在统一天下之前猝死,赵匡义那家伙只是顺手将熟透的果实摘下来罢了,就连他大哥的猝死……”白龙王刹时噤声不语。赵匡义杀害兄长赵匡胤夺取帝位的联想终究只能算是一个疑惑而已,灰色再怎么浓烈,没有物证就无法转变成纯正的黑色。
  “天界的规矩还真公平,要我是先帝赵匡胤的话,必定感激涕零到了极点,心想:为了和平与繁荣,欢迎牺牲我的小孩。”
  “别再说了,叔卿。”青龙王这句话让白龙王打住了嘴,兄长并非态度强硬,而是语气里掺杂了叹息。
  凑巧在此时传来人声,正好化解了显得有些尴尬的场面,原来是枢密使曹彬命令他的儿子曹圯从城墙下方向两位龙王报告。曹圯以澄澈嘹亮的声音传达曹彬的话。
  “城墙顶上二位恩人,今晚承蒙二位相助因而得以消弭一场国难,着实不胜感激之至,所幸圣上龙体亦安然无恙,完全是托二位之福。”地上可以见到恭敬地鞠躬行礼的人影。
  “不愧为一代名将,毫无骄纵之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