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亏损、木火刑金。加上盗汗、咯血,已具肺痨四大主证(咳
嗽、咯血、潮热、盗汗)。脉象舌苔亦与此推断相应不悖,故此
病首当考虑为肺痨病,阴亏火旺证。两度胸透未见病灶,可能
与机器性能有关,改摄胸片,明确显示右上肺结核。给予对证
治疗,病渐向愈。
    对于症状不典型,难以分析代表疾病本质之主症者,当从
其病史、体质、发病之气候、环境、服药机变等相关因素,加以
分析推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975年6月底治一刘姓女青年,忽发寒热,其时月经适
行,又因天气较热而误食冰砖,以致经汛立止。自此寒热不
退,左胁疼痛,肌灼无汗。经西医反复检查,均无明确诊断。
日服西药退热片三次,则热不至,或虽有而不甚。一日停药,
则必热逾39℃。如是二十余日,终不得解。邀余为之诊治。
诊其脉仅略见弦,舌苔无明显异常。余思之再三,深感棘手。
此证似伤寒热入血室而实非:左胁疼痛虽似《伤寒论》第143
条“胸胁下满”一证,患者却无“结胸谵语”情状,且该条当“脉
迟、身凉,”“经水适来”而未必断。又“经水适断”虽似《伤寒
论》第144条,而患者之寒热又非“发作有时”“而故使如疟
状。”抑且时值仲夏,未见感寒因由,故患者之寒热未必由于伤
寒。试以通经活血之方加鲜藿佩投石问路,二剂热减至仅有
几分。然左胁之痛加甚,显然胁痛非因血结,发热不由血滞。
试投小柴胡汤及银花、连翘、郁金、板蓝根、生甘草、生谷芽等
清解之品,发热如故。先后治之旬日不见功。余于是作如下
思维:其一,发病时当暑月又无感寒见证是温邪,而非寒邪,患
者仅感发热而无其他症状,可以推测病尚在表。经行误食冰
砖,邪机冰伏于少阳三焦,与伤寒热入血室证病因虽异而邪阻
少阳枢机则一。其二,服西药退热片或中药藿香、佩兰,寒热
可退,知其邪陷不深,仅在少阳枢机之地,故投以表药,尚可开
腠泄热,但终因病不在表而治之无功。其三,患者脉见弦数,
弦为少阳正脉,数则为热。弦数之脉于此处当主热郁少阳。
其四,伤寒热入血室可用小柴胡汤加生地、丹皮、桃仁、丹参等
治疗,而温病热伏少阳当用蒿芩清胆之法。但患者发热日久,
必伤阴津,亦宜顾及。于是在所服方中选取一方加青蒿:(金
银花9g连翘9g青蒿9g地骨皮15g天花粉15g郁金
9g板蓝根15g生甘草3g生谷芽12g)仅服三帖,热竟退
净,左胁之痛亦除,自此痊安。
    二辨特异脉象,诊察体内信息。脉象为机体自动反映生
理、病理信息之窗口,为正确辨证提供依据,于辨析疑似证中
功有独擅。在脉证相符情况下,脉象能反映患者疾病之内在
本质、属性、病变部位以及五脏六腑与病变之相互关系,甚至
可以审察疾病之预后或转归。故而《内经》曰:“微妙在脉,不
可不察。”关于辨脉之意义与方法,李士材于《医宗必读》中
曰:“大抵症既不足凭,当参之脉理。脉又不足凭,当取之沉
候。彼假症之发现,皆在表也,故浮取脉而脉亦假焉。真症之
隐伏,皆在里也,故沉候脉而脉可辨耳。辨脉已真,犹未敢恃,
更察禀之厚薄,症之久新,医之误否。夫然后济以汤丸,可以
十全。”八纲辨证中除阴阳为总纲,表里定病位外,惟虚实示疾
病之实质,寒热标病变之属性。景岳于《全书》中曰:“虚实之
要莫逃乎脉”,而寒热真假“察此之法,当专以脉之虚实强弱为
主”。可见脉法在四诊之中并非虚设,临证之际辨伪析疑,当
有重要参考价值。
    近代太仓名医王雨三先生善于运用脉法辨治疾病,如其
于痰饮水气病必见沉弦脉始作饮邪治疗:左脉沉弦为水蓄膀
胱,用五苓散;右脉沉弦为水在胃肠,用控涎丹。又如清阳下
陷或阴火上僭之病,寸强尺弱者宜降宜潜;尺强寸弱者宜升宜
提。又如左三部细弱为真阴亏损,更兼右尺细弱始为元阳不
足。余曾诊一老妪,患有胆囊炎宿疾,屡药不效,除胆区疼痛
外,兼感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来询治法。余诊其脉左三部沉
细乏力,右尺亦然。显见真阳不足,与其自觉腰酸乏力之病机
亦相一致。此时胆痛适值缓解,宗《内经》“急则治标,缓则治
本”之旨,余断然据脉疏方,投金匮肾气丸,药后大效。续治数
月,原方未动,不仅精神渐振,体质改善,且胆囊炎竟亦消失。
患者之胆囊既有炎症,治疗却用桂附热药,此则为辨证论治真
谛所在,有是证,必用是药也。
    再举腰痛一例以为证。某局副局长之尊阃,年逾半百,家
务繁忙。偶患腰痛,谓是操劳过度所致,然来势甚猛,几致不
能操作家务矣。服药半月不效始邀余诊之。余察其痛处,不
见红肿青紫等外症,按之痛亦不甚,而转侧及俯仰之间,则自
觉疼痛剧烈。诊其脉两尺特弱,而气口独强。余虑其年高之
尺弱,肾将惫矣,而遗其气口独大之脉。给予胡庆余堂之腰痛
片内服,作肾虚腰痛治疗,并于局部及腰腿经络相关之处针刺
之,三次不应。余细细推究症情脉象,忆前人曰:人迎独大为
伤风,气口独大为伤食。询之,确于病前有伤食史,嗳腐吞酸、
大便酸臭之症尚未全消。因思肾气之弱为体质使然,原非一
日而致,其腰痛当不因于此。食伤胃脘,土气敦阜。胃为十二
经之海,其气与诸经之气相出入,胃气壅遏于少阴通途,不由
腰痛不作也。加投保和丸,与腰痛片同服,不再行针,不数日
腰痛若失,后亦未发。此证余始治时为错辨病源,误将胃实认
作肾虚。一经纠正,则其效立见。临证之间,凡遇显然而独特
之脉象,宜加注意,切莫随意放过,当合四诊,详加推求,常能
得到意外收获。
    又如曾诊一八旬老妪,夙患消渴,尿频已司空见惯。忽一
日发热,屡问其症,皆曰无之,医作外感治不效,投予清解亦不
应,治之旬日不为功。诊其脉左手沉数有力,脉书曰:浮以候
心肺,沉以候肝肾。今左手沉数,而不见肝肾阴血病象,当属
膀胱水腑湿热,送验小便,示为尿路感染,服诺氟沙星一药而
安。由此可见,脉学神秘主义固非,脉学虚无主义亦非,两者
皆不足取。当以实事求是之科学态度,对待数千百年为炎黄
子孙之健康屡建功勋之脉学国宝。
    三辨舌质舌苔,探测疾病真情。西吴杨云峰于《临证验舌
法》一书中尝曰:“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
其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又云:“于是临症
之下,于舌必看其形、审其色,合诸脉症,而有心得其秘焉。据
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
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
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
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是以阴阳虚实,见
之悉得其真;补泻寒暄,投之辄神其应。”杨氏斯语,已充分阐
明舌诊之重要临床意义,可见舌诊为辨证之际,尤其辨析疑似
之时,不可或缺之重要手段。舌质舌苔直接反映人身气血津
液之盛衰及邪气之浅深进退,因而舌鉴实为观察人体黑箱内
病变之镜子。于证情疑似难辨之时。从舌诊常可获得可靠证
据。
    如余曾治某单位周书记,暑月患发热,体温持续于
37.3~38℃之间,自觉倦怠乏力、纳差神疲,略恶寒,无汗出。
医家断为“感冒”,服中西药旬日未应,前来余处就诊。诊知病
属外感无误,但脉无异常,而舌苔薄黄微腻,当为感受湿浊,不
见头重如裹,胸闷不畅等湿邪上受见症,是感邪较轻而然。于
其原服之辛平解表方中,加入鲜藿佩,服两帖即解。又曾治一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脘饱胀、嗳气、泛恶、嘈杂不适,病已
数年,久治不愈。余察其舌边尖色较红而中心舌质淡嫩,苔布
薄白。此种舌象为气阴两虚稍夹内热之候,因而撤去原服补
气、消导、清热解毒之剂,予以旋覆代赭汤合济生橘皮竹茹汤
加减,益入养胃生津之品,三服而嗳气、泛恶顿止,胀满大减,
续服两周,诸症消失。
    又曾诊一哮喘病人,患病已十五年。初病发于春秋,渐次
冬夏亦发,一年之内几无宁日。与之对坐,哮鸣之音凭耳可
闻,不时张口喘息,喘甚时吐痰粘韧,咯出不易。有胃溃疡病
史,大便时溏,日行二三次。纳差神疲,面色青黄不泽,肌脆肉
薄,骨骼损小。凡遇过敏物,无论饮食入口,或吸入气味,喘病
必发。因而中西医家皆从过敏性哮鸣论治,虽终年药不离口。
但都仅能稍稍控制,且随时间推移,病势逐年加重。余诊之:
左脉细微,一息六至;右脉小弱而软。据此脉症,似属脾肺气
虚为本,痰浊阻肺为标。发作时急则治标,当涤痰降逆平喘,
病缓时宜培土生金、健脾益气。然一观其舌,认识即时全变。
患者舌质淡红,苔则中根部淡黄微腻,前半部剥苔,约有四分
之三处无苔,苔剥处舌面粗糙,表层笼罩轻糜,舌边及唇颊粘
膜有黄色溃疡数点。据此舌象结合脉症,为肺胃阴津亏乏,津
乏则生内热,虚热蕴蒸于上则口舌糜烂,此为病之本。痰热蕴
肺.肺气肃降无权而逆上作喘,为病之标。治法当养肺胃阴液
以敛虚热,清肺化痰降逆以平其喘,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更
参西医过敏之说,合入脱敏之药。用药大致为银柴胡、防风、
五味子、南北沙参、麦冬、玉竹、桑白皮、杏仁、象贝母、款冬花、
黄芩、葶苈子、鱼腥草、黛蛤散、麻黄(少量)、甘草、白果、地龙、
黄芪等随证选用。药后迅速见效,喘减痰稀,三月后,口舌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