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派相互融合以及道、儒、释融合的基础上,以内丹学说为主流,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在元末,道教也逐渐暴露出教徒发展过滥、素质有所下降、上层日趋腐化的弱点,这在全真道方面更为明显。
  注:
  ①《续资治通鉴》第10册4897页,中华书局,1957年
  ②《宋史》第38册13470页,中华书局,1977年
  ③《金莲正宗记》卷四
  ④《金史》第1册216、219页,中华书局,1975年
  ⑤⑥《元史》第15册4525页,第3册626页,中华书局,1976年


明清民国道教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已进入了末期,随着整个社会的演变,道教也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由盛转衰的明代道教
  明代统治者和唐宋以来的历代统治者一样,在他们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都曾利用道教为他们服务。因而在明中叶以前,道教仍继续处于兴盛时期,到嘉靖(1522~1565)年间达到高潮。
  明太祖朱元璋在夺取政权时,便利用道教制造舆论。先是宣扬道士之说,称他的祖坟风水好,〃当出天子〃;继称在他降生前,其母吞服道士的丸药,故降生后即与众不同;同时还说他在贫病无依之时,常有神人为之护理。在起兵征战过程中,道士周颠仙和铁冠道人张中等常为他出谋划策。洪武(1368~1398)中,他亲自撰写了《周颠仙传》以纪其事。
  朱元璋还在即位的头年自称他曾梦游天宫,见到〃道家三清〃,又有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和剑,从而把自己打扮成为〃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并撰写《御制纪梦》大肆宣扬。
  在元代的中后期,由于正一道的影响相当大,特别是在江南一带颇有势力。在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统大将亲取江南〃之际,便积极争取正一道首领的支持,命有司访求招聘正一教主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张正常遂〃遣使者上笺,陈'天运有归'之符〃,以示臣顺之意,朱元璋又立即〃以手书赐答〃。至正二十五年,张正常亲自去朝觐朱元璋,朱元璋一见甚欢,下诏褒美,一再赐宴,赠以金缯。明洪武元年(1368)春,朱元璋即皇帝位,张正常入贺,朱元璋赐宴于便殿,即日降制书授以〃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二代天师、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之号,仍命其领道教事,给以银印,视二品;并设僚佐赞教、掌书。陛辞之日,赐白金十二镒。以后几乎每年均有召见和赐赠。洪武三年特敕吏部改赠其父嗣成为〃正一教主、太玄弘化明成崇道大真人〃,改封其母胡氏为〃恭顺慈惠淑静玄君。〃五年,敕令永掌天下道教事。此后,直至明末第五十一代天师张显庸,代代皆袭封〃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洪武十年夏,张正常率群弟子汪弘仁等入觐,朱元璋赐宴于午门之城楼,举杯祝酒,敕内侍出示其亲自所撰《历代天师赞》,并说:〃他日当书以赐卿〃。
  及张正常去世,朱元璋闻之,不胜嗟悼,亲制文一通,遣使吊祭,仍令其长子张宇初袭掌教法,并于洪武十三年二月,授以〃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之号,领道教事,恩宠如故。除正一道的首领外,其他如宋宗真、邓仲修、张友霖、黄仲理、王默渊、刘渊然等,均受到朱元璋的礼遇。朱元璋在优宠道士的同时,亦亲自为《道德经》作注,以示推崇。他还撰有《释道论》《三教论》等著作,其中明确指出:
  〃三教之立,虽持荣俭之不同,其所济给之理非一,然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缺者。〃这既阐明了他利用和扶植道教的指导思想,也为整个明代三教并用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其后继者具有重大的影响。
  鉴于元末道教的发展较滥,致有道士腐化堕落者,朱元璋因而建立管理道教的机构和制度。在京师设道录司,作为管理道教的最高机关,隶属于礼部,下设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左、右演法二人,从六品;左、右至灵二人,正八品;
  左、右玄义二人,从八品。在地方政权中,府设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副都纪一人,州设道正司,道正一人;县设道会司,道会一人,分别掌管府、州、县道教事,均归道录司统辖。此外,在龙虎、阁皂、三茅、武当等道教名山,均设有不同的道官,分掌各山道教事。各机构的道官,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的道士担任,其任务是编制道士的户籍,任命道观的住持,发放度牒,管理道士的日常生活等等。同时还制定了对道士的种种管理制度。他的这些措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完备,虽然不少措施到后来成了一纸空文,但它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整理道教仍起了一定作用。
  明成祖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变夺得皇权的。他在夺权过程中,也利用道徒方士如颤士、袁珙、袁忠彻、金忠等人为他制造舆论,出谋划策。在夺得皇位之后,仍利用道徒方士如故。正一道首领张宇初继续受到尊重,常被召见,命他举行各种斋醮祈祷。张宇初卒后,朱棣即制授其弟张宇清为〃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大真人〃,领道教事。他在永乐元年(1403)、十四年两度赐缗钱修葺龙虎山上清宫,十三年在龙虎山敕建真懿观。他还亲自撰写玄教乐章,以示向道之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对于玄武的崇奉。据《鸿猷集》卷七载:在朱棣将举兵〃靖难〃时,屡与僧人道衍商讨举兵日期,道衍均言未可。直至举兵之前一日,道衍始称:
  〃明日午召天兵应,可也〃。及期,〃众见空中甲兵,其帅玄武也。成祖即披发仗剑应之。〃此与李渊举兵时的所谓〃霍山神使〃之类的神话相似。朱棣在夺取帝位之后,便特别尊奉玄武神,曾撰有《真武庙碑》以歌颂其功德,并于京城及武当山营建宫观供奉,其中武当山的营建规模最为庞大。从永乐十年开始,动用了丁夫三十余万人,费以百万计,修造了玄天玉虚宫、太玄紫霄宫、兴圣五龙宫、大圣南岩宫。十一年八月,这些宫观尚未完工,即任命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为南岩宫住持,又命四十三代天师张宇清为其他三个宫观选拔出色的道士任住持。十六年,武当山宫观建成,赐名曰大岳太和山,于天柱峰顶冶铜为殿,饰以黄金,供奉玄武像于其中;
  选道士二百余人供洒扫;给田二百七十七顷,并耕户以赡之;
  仍选道士任自垣等九人为提点,秩正六品,分主宫观,严祀事,设官铸印以守,并亲制碑文以纪之。通过这些措施,从而大大促进了武当道派的发展。
  在太祖和成祖之后,明朝的历代统治者均一直奉行三教并用和对道教的优宠政策。关于道书的修纂,成祖虽十分积极,但终于功未就即崩殂。仁宗、宣宗相继嗣位,为期甚短,对此未暇顾及。及英宗朱祁镇即位,明代的统治由于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已〃海内富庶,朝野清晨〃,②英宗乃继承成祖遗志,于正统九年(1444)命邵以正督校,始重加订正,增所未备,刊板流布,至正统十年告成,共五千三百零五卷,称《正统道藏》,颁赐天下。这对于道书的保存和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到宪宗朱见深统治期间,僧道常因统治者的优宠而躐等超擢,道士李孜省等权倾一时,〃缙绅进退,多出其口。〃
  以至〃僧道滥恩泽者数千〃,③〃羽流加号真人、高士者,亦盈都下〃。④
  在明代诸帝中崇道最笃者,乃世宗朱厚熜。在他入承大统之后,毁佛寺,逐僧人,专以扶植道教为事,使明代道教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其崇道行为日甚一日,老而弥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宠信道徒方士,授以高官厚禄。除正一道的首领张彦頨、张永绪仍然受到尊重之外,其他受其宠信的道士甚多,其中最突出者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嘉靖三年(1508)邵元节被召入京,封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锡金、石、银、象牙印各一,班二品。后又赠其父太常丞、母安人,并赠文泰真人,赐元节紫衣玉带。敕建真人府于城西,以其孙启南为太常丞,曾孙时雍太常博士。岁给元节禄百石,以校尉四十人供酒扫,赐庄田三十顷,蠲免租赋。遣中使建道院于贵溪,赐名仙源宫。嘉靖十五年,拜礼部尚书,赐一品服。孙启南、徒陈善道等咸进秩,赠伯芳、太初为真人。嘉靖十八年(1539)元节逝世,追赠为少师,溢曰〃文康荣靖〃。启南官至太常少卿,善道亦封〃清微阐教崇真卫道高士〃。其后,又宠信邵元节推荐之道士陶仲文。嘉靖十八年授〃神霄保国宣教高士〃,寻封〃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以其子世同为太常丞、子壻吴濬、从孙良辅为太常博士。十九年特授少保、礼部尚书。后加少傅,仍兼少保。二十三年加少师,仍兼少傅、少保。史称〃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之世,惟仲文而已〃。⑤以后又续有封赠晋爵,并恩及其徒郭弘经、王永宁。三十九年陶仲文卒。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其子孙及门徒皆受恩宠。
  第二,广建斋醮,崇信乩仙。他嗣位伊始,即〃好鬼神事,日事斋醮〃,虽〃谏官屡以为言〃,均拒而〃不纳〃。甚至发展到〃经年不视朝〃,深居西苑,日夕但以斋醮为事。他特别爱好扶乩,据《明史·世宗纪》载,嘉靖二十四年七月,他〃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对于这种〃焚修、斋醮之事〃耗费巨大。据载:宫中每年要用黄蜡二十余万斤,白蜡十余万斤,香品数十万斤,以供皇家斋醮之用。而朝臣只能奉承,不能持任何异议。奸臣〃严嵩,以虔奉焚修〃,遂〃蒙异眷者二十年〃,⑥凡敢于进谏者,即其宗亲也将受到严厉惩处。
  第三,建宫筑室,不惜劳民伤财。嘉靖二十一年八月,用陶仲文言,建皊国康民雷殿于太液池西,所司按其意旨,务宏侈,工程峻急,工部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