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守,救民利物,以恬淡寡欲,苦节危行律己,以慈悲宽仁、恤苦救贫对人,又不强词个人的炼养飞升,但以治病救人为务。这在当时战乱频仍、群众生活十分困苦的情况下,确是很受欢迎的。
  他行教三十八年,住世五十九载,于大定二十年(1180)去世。此后,继任掌教者为:二祖陈师正,三祖张信真,四祖毛希琮。据《书刘真人事》和《先天宫记》载,陈师正,〃幼渔于河,德仁穆以入道。能预知吉凶事〃,〃阐教垂十五年,法寿莫得而识〃。张信真,于明昌(1190~1195)中任掌教,〃有诗文数百篇,号《玄真集》传于世〃,〃处世五十五年,阐教二十五载〃。毛希琮,嗣教之时,〃当金之亡,兵戈俶扰,希琮能以柔而存〃,〃掌教五星有奇〃。
  以上几代,皆在金代,所留资料极少。刘德仁的出生地是山东的乐陵,后徙河北盐山,于其地创教。此后又去山东的淄川、棣州等地活动。上述山东、河北等地就是大道教的发祥地。大定十四年后,刘德仁应诏居中都天长观,又把大道教传播至今北京及其周围。三祖张信真掌教时,其弟子邢希德即在平谷县建延祥观,举师赵希元又在奉先县(今北京市房山县)建灵泉观。可见终金之世,大道教的传播不出河北、山东。
  金、元之交,大道教内部分裂为天宝宫和玉虚宫两派,各自进行传法。《先天宫记》云:〃四祖(毛希琮)见性达聪,罔愆成法,心厌尘世,不永斯年,掌教五星有奇,得年三十八岁,复以教法逊与五祖太玄真人郦君(希成)〃。近年陈智超新发现的《玉虚观太道祖师传授之碑》则云:〃四祖毛希琮号纯阳子,复得希夷子(张信真)之传,丁亥(1227)葺玉虚观以居之。戊子(1228)乃立李希安为五祖,号湛然子〃。这样,毛希琮似将掌教职位分别传给了郦希成和李希安两人,都被称为五祖。按一般通例,教权只能传予一人,毛希琮怎会传予两人呢?究竟是只传一人,但因未受传者要争正统,也谎称受传;或是先传一人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改变初衷,或受另一人之胁迫再传第二人呢?因资料缺乏,尚难判断。但《先天宫记》为〃真大道门人、崇道广演法师、前进士杜成宽撰〃,立石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玉虚宫传授之碑》为参知政事杨果撰文,立石于至元七年(1270),皆为名人手笔,且去毛希琮不远,似不可能任意伪造。所以尽管不知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事实上毛希琮之后确有两个五祖,一住天宝宫(郦希成),一住玉虚宫(李希安),使大道教分成了两派。
  在元代宗教政策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大道教两派都得到元室的承认,分别进行传法。但玉虚宫一派传法时间较短,连李希安在内,只传了三代。《玉虚观大道祖师传授之碑》云:
  〃戊子(1228)乃立李希安为五祖,号湛然子。修葺琳宇,壮严圣像,焕然一新。岁在辛丑(1241),被征命,辞老不起,完宗皇帝以法服赐之。乙卯年(1255),世祖皇帝在王邸,闻其道行,赐以真人之号。中统二年(1261)命之掌管大道。至元三年(1266)羽化。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人刘有明号崇玄子传其道,是为六祖。是年冬,玺书授崇玄体道普惠真人。〃杨果撰此碑时,六祖刘有明尚在世,故不见传法于七祖的记载。据祥迈《至元辨伪录》卷五《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记载,参加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佛道大辩论的道教一方,大道教有两人,一为李德和,一为杜福春,李德和是已知的大道教掌教第七祖,其余的道教参加者皆是各派的首领,如全真道掌教祁志诚,正一道首领张宗演等,因此杜福春必不是一般道士,很可能是大道教玉虚宫派的七祖。如此,大道教玉虚宫派只传了李希安、刘有明、杜福春三代,此后未见记载。
  天宝宫派的传法较玉虚宫派为长。五祖为郦希成。《重修隆阳宫碑》云:〃第五祖师太玄真人郦君,讳希成,妫川(今河北怀来县)之水峪人也。……圣朝创业之初,为教门举正,而阐教山东。四祖毛君,暑月病剧,速召而来燕。既承其法,拂袖有深山之隐。〃他为何刚接任掌教即想隐遁深山呢?《先天宫记》则称:〃五祖当教之日,值大元立国之初,法令未行,逆魔乱起,始终一十五载,遭逢十七大魔。〃所谓〃逆魔〃、〃十七大魔〃,乃指教内出现了与之抗衡的反对派势力,看来除了玉虚宫一派外,还有其他派系。所以在这种宗派纷争的严重局面下,郦希成无法掌教而退隐深山了。王恽《秋涧文集》卷五《游妫川水谷太玄道宫》诗之注文,反映了当时斗争之尖锐。其〃云封石上体〃句注云:〃初,大道郦五祖者,逃难此山。众追及,弃衣钵石上而匿,其物重,众莫能举。众(以)为异,遂请主其教,今道院盖郦生所创也。〃有多人追逐他,欲夺其衣钵,或欲置之死地,足见其斗争之尖锐。此处说众人举不起他的衣钵,以为神异,〃遂请主其数〃,《先天宫记》则说:〃以五祖道德崇高,威灵显赫,魔不胜道〃,经过十五年之后,〃寻乃自平〃。不管什么原因,郦希成经过十五年的斗争之后,终于克服玉虚宫一系以外的其他反对力量,回到燕京天宝宫,登上了大道教掌教的宝座。时间大约在元太宗十年(1238)左右。
  郦希成正式掌教以后,受到元室的支持,元宪宗曾封他为太玄广惠真人。在他掌教期间,组织有所发展。《先天宫碑》云:〃自戊戌(1238)以来,化因以洽,南通河岳,北极燕齐,立观度人,莫知其数。〃这种说法,十分笼统,只能理解为:南面传到山东泰山一带,北面传到河北一带,比刘德仁创教时扩展不多。但据近年新发现的《汴梁路许州长社县创建天宝宫碑》记载,在郦希成掌教期间,真大道由原来的河北、山东,发展到了河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一带。该碑云:〃先是大道一宗,其所崇尚不过河北有焉。自五祖太玄广惠真人命举师卢德清往河南典教,其后教法流行。〃许州天宝宫即建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
  道派发展以后,郦希成特请元室批准他将〃大道教〃改名为〃真大道〃,以示正统。〃宪宗皇帝即位之四年(1254),特降玺书,赐名'真大道',中宫赐之冠服〃。③真大道名称从此正式确立。
  郦希成〃阐教三十六年,享寿七十八岁,将法传付六祖通玄大师孙君(德福)〃。④是为第六祖。孙德福再传法给李德和,是为第七祖。以上三代皆处在与玉虚宫派相对峙的时期。
  七祖李德和掌教时,真大道又传到了陕西。此见吴澄所撰《天宝宫碑》。该碑称张清志〃年十六,从天宝宫李师(德和)为道流,锡名清志。然获归养父母。年十八,辞家入太白山,……久之,辞亲入终南山。……年二十六,创长安明道观,又适凤翔扶风县立天宝宫。〃
  继李德和之后掌教的为第八祖岳德文(1235~1299),始合玉虚宫、天宝宫两派而为一。岳德文,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年十六,辞亲入道隆阳宫。年十八,受教于五祖郦希成。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李德和付以教事。二十一年,宣授崇玄广化真人、掌教宗师、统辖诸路真大道教事,赐玺书护持之。在他掌教期间,真大道教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西出关陇,至于蜀,东望齐鲁,至于海滨,南极江淮之表,皆有奉其教戒者〃。岳德文〃尝使人行江南录奉其教者,已三千余人,庵观四百。其他可概知矣〃。⑤
  但在岳德文之后,真大道内又出现了波折。即岳德文于大德三年(1299)逝世前,将教事付与张清志,作为九祖,但当岳德文〃丧毕〃,他却〃潜遁〃山西临汾,后又返华山归隐,并没有接替掌教。此后,相继由赵真人(亡名)、赵德松、郑进元摄掌教事。五年之间,〃二赵一郑〃,〃相继殒灭〃。其徒众根据郑进元临终时的嘱咐,去华山请回张清志,仍举其为九祖(如算上二赵一郑,则为第十二祖)。
  张清志,乾州奉天县(今陕西乾县)人。第七祖李德和之徒,掌教前,长期在陕西、山东、山西等地传教。掌教后的第一件事是废除教内的刑罚。他面对徒众,称〃吾教以慈俭无为为宝,今听狱讼,设刑威,若有司然,吾教果如是乎?
  继今以始,凡桎梏鞭笞之具尽废之〃,〃自是众安害息,五年宿弊(指二赵一郑摄教之五年引者注),一旦悉除〃。⑥张清志平时自奉简朴,〃深居寡出,入或不识其面,著书以名其学,文多奇奥。贵人达官来见,率告病伏卧内。虽有金玉重币之献,漠如也〃。⑦他这种淡泊清高的作风,与当时各派首领居则宫室、出则华冠艳服、日与贵官相往来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得到吴澄等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敬仰。
  张清志于元成宗末掌教,历武宗、仁宗、英宗至泰定帝,深受尊崇,授以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元应真人,统辖诸路真大道教事。〃掌教将二十年,教风日盛〃。其所居大都天宝宫,〃日食数千指〃,其盛况可见一斑。
  真大道在长期的掌教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体制。首脑机关是大都天宝宫,为历代掌教所居之地,设诸路真大道教都提点,教门都举正等以辅助掌教工作。其下据元代的行政区划设立各级地方组织。第一级,行省设提点都举正。如王清贵曾任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等处都举正提点。第二级,路设道录、道判。如陈德元曾任大都路道录,赵德松曾任汴梁路道录,郑进元曾任卫辉路道录等。第三级,州设道正、举师。如《隆阳宫碑阴》记有涿州道正,固安州道正,雄州道正,易州道正,顺州举师,易州举师等。第四级,县设威仪,如《隆阳宫碑阴》所记房山县威仪黄德元等。最基层为宫观,设提点、提举、知观。
  吴澄于泰定二年(1325)为天宝宫作碑时,张清志尚在世,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