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⑤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妬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⑥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他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其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映。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黄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炼丹家。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在其所撰《肘后备急方》中,保存了不少我国早期医学典籍,记载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常用方剂,系古代随身常备急救之手册,并在东南亚各地广为流传,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医学的重要史料。该书关于天花病的记载,是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对结核性传染病的认识,也比国外早一千多年。据载,葛洪还撰有《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其《救卒》三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⑦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以后人误题或伪托者居多。
  注:
  ①②③④⑤⑥⑦《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370~371页,333页,375页,376页,53页,126页,272页,中华书局,1985年


孙恩

  孙恩(?~402)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字灵秀。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其叔父孙泰(字敬远)奉吴郡钱塘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为师。杜子恭死后,孙泰继传杜子恭道法,受人敬信。东晋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孙泰。东晋隆安二年(398),爆发王恭之乱,孙泰以为晋祚将尽,乃以讨王恭为名,私合徒众数千人,准备起事。事未发,司马道子父子诱斩了孙泰及其六子。孙恩逃入海岛,聚众百余名立志为孙泰复仇。
  隆安三年,会稽王世子、扬州刺史司马元显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京师充兵役。孙恩趁民心骚动之际,率众从海岛攻克上虞,乘胜破会稽(今浙江绍兴),杀会稽内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八郡人民群起响应,〃旬日之中,众数十万〃。①孙恩起义军占领了会稽八郡。孙恩据会稽,自称〃征东将军〃,置立官职,号其徒众为〃长生人〃,上表请诛会稽王道子和元显父子。东晋畿内诸县,〃盗贼处处蜂起,恩党亦有潜伏在建康者,人情危惧,常虑窃发,于是内外戒严。〃②东晋王朝派谢琰率重兵讨伐孙恩,浙东八郡起义军汇聚于会稽,〃其妇女有婴累不能去者,囊簏盛婴儿投于水,而告之曰:
  '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③隆安三年十二月,谢琰率军攻下义兴,击杀起义军头领许允之。接着进兵吴兴;屯兵乌程(今浙江吴兴县南)。分兵配合刘牢之,向钱塘江推进。孙恩见东晋官军将渡钱塘江,乃率男女二十余万口向东撤退。后又退入海岛。
  隆安四五年间,义军与东晋官军继续激战,并一度逼近建康,攻破广陵(今江苏扬州)。后因东晋政府加强沿海防务,起义军给养困难,加以疫病流行,〃死者大半〃④。元兴元年(402)三月,孙恩进攻临海失败,乃赴海自沉,五斗米道信徒认为他已成〃水仙〃,投水从死者百有余人。义军余众数千人复推孙恩妹夫卢循为领袖,继续斗争,后卢循义军占领广州,一度大举北伐,直至义熙七年(411)终告失败。
  孙恩五斗米道徒信奉长生久视之道,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孙恩以五斗米道组织起义,动摇了晋室的封建统治,也引起了南北朝时期道教上层人物冠谦之、陆修静对道教的〃改革〃和南北天师道的出现。《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孙恩集》五卷,已佚。
  注:
  ①③《晋书》第8册2632页,2633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②《资治通鉴》第8册3498页,中华书局,1956年
  ④《宋书》第1册3页,中华书局,1974年


寇谦之

  寇谦之(365~448)为北魏著名道士和天师道的改革者。
  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后徙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自称东汉雍奴侯寇恂之十三世孙。其父修之,苻坚东莱太守;兄寇讚在北魏初任南雍州刺史。寇谦之〃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①后遇〃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著。
  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自张陵之后,常被农民用作组织和发动起义的旗帜,统治阶级对它怀有戒心,也深为当时士大夫所不满,寇谦之趁北魏太武帝崇道抑佛之机,对天师道进行改造和整顿以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早在北魏神瑞二年(415),他诡称太上老君亲临嵩岳,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其服气导引之法;令其宣此〃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
  泰常八年(423),又称太上老君玄孙李谱文临嵩岳,再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及劾召鬼神与金丹诸秘法,命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领〃人鬼之政〃。始光元年(424),至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
  最初,太武帝对谦之献书之举漠然处之,〃令谦之止于张矅之所,供其食物〃。左光禄大夫崔浩以其〃辞旨深妙〃上疏盛赞。
  〃世祖欣然,乃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迎致其余弟子在山中者〃。翌年,于平城南立天师道场,重坛五层,尊其新经之制,集道士一百二十人,每日祈祷六次。太延六年(440),寇谦之声称太上老君复降,授太武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帝遂改元为太平真君。又二年,亲至道坛受箓,封寇谦之为国师。
  至此,天师道乃大盛。终北魏之世,崇信不衰。后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箓,如魏之旧。太平真君九年(365)寇谦之逝世,享年83岁。
  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的原则是〃以礼度为首〃,即保留和增加适合儒家礼教的内容,革除和废弃违背儒家礼教之制度。首先摈弃可被农民起义利用的教义和制度,反对〃称官设号、蚁聚人众、坏乱土地〃,〃谋害国家〃等。认为农民领袖是〃诳诈万端〃、〃惑乱万民〃的〃父不慈,子不孝,臣不忠〃的〃愚人〃和〃恶人〃,他们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则是一些〃逋逃罪逆之人〃和〃奴仆隶皂〃之类的贱民,〃下俗臭肉,如狗魍魉〃,咒骂〃当疫毒临之,恶人死尽〃。要求兼修儒教,并教生民,佐国扶命。主张臣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安贫乐贱,信守五常。并将此列为道教规戒之内容,遂使儒家之道德规范成为道士的行动准则。天师道〃从天师升仙以来,旷宫置职,道荒人浊,后人诸官,愚暗相传,自署治箓符契,气候侧错,不可承准〃,②出现组织涣散,科律废驰的混乱局面,寇谦之乃致力于天师道之组织整顿。首先,他以太上老君口吻对某些道官祭酒乱取民财的违科行为进行了严励的批评和指责:〃吾初立天师,授署道教治箓符,岂有取人一钱之法乎?〃继而宣布:〃吾今并出新法,按而奉顺,从今以后,无有分传说愿输送,仿署治箓,无有财帛,民户杂愿,岁常保口厨具,产生男女,百灾疾病,光怪众说厨愿,尽皆断之!……
  若有道官浊心不除,不从正教,听民更从新科正法清教之师。〃③其禁止道官过分索取道民财帛之措施,既减轻了道民的经济负担,又缓和了二者之间的矛盾。针对某些道官妄传张陵所授黄赤房中之术,授人夫妻,淫风大行,损辱道教的犯戒情况,决定废除房中黄赤之法。在组织制度上,主张简贤授明,唯贤是授,改革道官祭酒的世袭制度。
  寇谦之十分重视道教斋醮仪范。他认为,若仅修服食、辟谷、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