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杜光庭隐于青城山白云溪。尝建飧和阁,奉行上清紫虚吞日月气法。③他与诗僧贯休友善,每相戏谑。一日,二人并骑于道上,而贯休马忽坠粪,光庭连呼:〃大师大师,数珠落地!〃贯休应曰:〃非数珠,盖大还丹耳。〃
  杜光庭学识渊博,攻读有方。尝谓蜀相徐光溥曰:〃余初学于上库,书笈皆备,一月之内,分日而习,一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为文,四日记故事,五日燕闲养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经籍备熟。〃④以五日为一周期,每日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而以第五日为游憩时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有张有弛,劳逸适度,遂得精进。他精通儒、道典籍,又对道教作过不少实地调查,生平著述极丰。收入《正统道藏》的有二十七种,《全唐文》收有三百二篇(其中《历代崇道记》亦见于《正统道藏》,可知有所重复)。主要有《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广成集》十七卷,《序太上洞渊神咒经》二十卷,《道教灵验记》十五卷,《神仙感遇传》五卷,《墉城集仙录》六卷,《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一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历代崇道记》一卷,《太上宣慈助化章》五卷,《集陆修静、张万福、李景祈、留用光、蒋叔舆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以及其他斋、仪、表、序、记、传、颂、赞等等。对道教的教理教义、神话传说、斋醮科仪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阐发,对道教的建设有过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大批著作,不仅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道教面貌,也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复兴准备了一定条件,为道教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注:
  ①②④《道藏》第32册8页,第5册330页,第32册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十国春秋》第2册674页,中华书局,1983年


彭晓

  彭晓(?~954)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姓程,字秀川,号真一子,西蜀永康人。少好修炼,与击竹子何五云善。五代后蜀时,明经登第,迁金堂令。据传遇异人得丹诀,修炼于县内飞鹤山,自称〃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飞鹤山真一子〃。常以篆符为人治病,号铁扇符。能长啸,为鸾凤声。蜀主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晓曰:〃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死,长生之道也。〃①昶善其言,以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
  彭晓倡导性、命双修,在修炼养生、阐发内丹(他称为〃金液还丹〃、〃真一之道〃)思想方面有引人注目之处。他认为人可以修炼成仙,年寿无限,提出了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认为生成万物的乾坤之气,有阴有阳,有清有浊。清阳者主生,积之者成神仙;浊阴者主死,积之者成散鬼。而人通过修炼还丹,以天地无涯之元气,续个人有限之形躯,使自身成为纯阳真精之形,就可以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死,即身成仙。他要求修炼志士,〃又须彻声色,去嗜欲,弃名利,投灵山,绝常交,结仙友,隐密漕溪,昼夜无怠,方可期望〃。②彭晓的修炼成仙思想,顺应了唐末五代道教方术由外丹转向内丹的历史趋势,而又继续坚持被世人怀疑和诘难的长生不死、即身成仙说,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发挥《参同契》原理解说内丹修炼思想,对后世道教有一定影响。
  今存其炼丹著作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该书分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为上中下三卷共九十章而加以注释;《鼎器歌》一篇:复为图八环,以解《参同契》,谓之《明镜图诀》,均收入《正统道藏》。另撰《还丹内象金钥匙火龙水虎论》,《云笈七》卷七十有节录其《黑铅水虎论》《红铅火龙论》两部分;皆为研究彭晓内丹修炼思想之重要资料。
  注:
  ①②《道藏》第5册348页,第20册16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谭峭

  谭峭为唐末五代道教学者。字景升,泉川(今属福建)人。
  幼读经史,属文清丽。父唐国子司业洙,训以进士业,而峭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立志修道学仙。后辞父出游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等名山而不复返。其父驰书责之,乃复信曰:〃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坚,亦无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寻访,并寄以衣物钱帛。峭将父所寄衣赠贫寒人家,钱帛存放于酒肆。于嵩山师事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
  惟以酒为乐,常处醉乡中;夏日穿乌裘,冬著绿布衫,或整天卧于霜雪中,人以为已死,视之,呼吸如故。状类疯癫。每行吟诗曰:〃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载:谭峭后居南岳,炼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入青城而去。
  唐末五代社会动乱,谭峭不求仕进荣显,而以学道自隐。
  但他十分关心世道治乱,民生疾苦。乃著《化书》六卷一百十二篇。他认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是造成人民痛苦,社会动乱的基本原因,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享乐腐化,是加重剥削压迫,激化社会矛盾的内在因素;提出统治者应用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以医治社会弊病,实现天下太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企求安定生活的愿望。
  谭峭本老庄思想,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源于虚,〃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最后复归于虚。他写成《化书》后,交南唐宋齐丘,请其作序传世。宋齐丘遂占为己有,一时《化书》被名为《齐丘子》,以致南唐沈汾《续仙传》为谭峭立传时,未述及撰《化书》事。后陈抟揭露宋齐丘欺世盗名的丑行,称:〃吾师友谭景升始于终南山著《化书》,因游三茅,经历建康(今江苏南京),见齐丘,……乃出《化书》授齐丘曰:
  '是书之化,其化无穷,愿子序之,流于后世',于是杖靸而去。齐丘夺为己有而序之耳。〃①自此,始正名为《谭子化书》,或称《化书》。元人赵道一编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谭峭传,即在《续仙传》的基础上补叙了陈景元所述陈抟揭露宋齐丘夺《化书》一事。
  据《泉州府志》载称,南唐主曾赐谭峭以紫霄真人之号。
  明万历(1573~1619)年间,王一清(号体物子)作《化书新声》时,在其序中称〃紫霄谭真人《化书》〃。②表明道门中亦称谭峭为紫霄真人。故后遂出现将作《化书》的紫霄真人谭峭与正一先生谭紫霄相混淆。南唐沈汾《续仙传》未载谭紫霄事迹,所列谭峭传,也未记在闽活动及受尊号之事。唯北宋末马令撰《南唐书》,始于《方术传》中提及〃道士谭紫霄,泉州人也,与陈守元相善,事王昶,封正一先生,闽亡,寓庐山栖隐洞〃,并有诸多神奇传说。南宋陆游所著《南唐书》,在方士传中所记〃谭紫霄〃,与马令所记大体相同,并增益〃自云得道陵天心正法,劾鬼魅,治疾病〃等内容。可见两者所记谭紫霄,是传天心正法的符箓派道士,闽王昶尊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晚隐并终卒庐山栖隐洞。而五代沈汾《续仙传》所记谭峭,为丹鼎派道士,在南岳炼丹,后入青城仙去。二人互不相涉。因此,《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已将谭峭与谭紫霄分别立传。称〃金门羽客姓谭氏名紫霄,一云子雷,其先北海人也〃。并明确指出《化书》为谭峭所著。到了清初,则又出现《化书》为谭紫霄所著及将两谭事迹相混淆之事。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福建通志》卷五十一《仙释》栏载:泉州府〃谭紫霄,幼聪警,及长嗜黄老,得辟谷养气之术。尝作《化书》,授宋齐丘令为序,齐丘因攘为己作。〃乾隆二年《福建通志》卷六十《方外》栏所记谭紫霄,则仅摘录马令《南唐书》,而不言作《化书》事。和坤等所撰的《大清一统志》在《泉州府·仙释》栏则又称〃谭紫霄……尝作《化书》,授宋齐丘,后尸解去〃。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所编《福建通志》中的〃谭紫霄〃只综述马令《南唐书》和陆游《南唐书》关于谭紫霄的资料,而不言作《化书》及有关谭峭的经历,才又恢复元以前的状况,将符箓派的谭紫霄与作《化书》的谭峭分别开来。
  注:
  ①《化书后序》
  ②《道藏辑要》危集


闾丘方远

  闾丘方远(?~902)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字大方,舒州宿松(今属安徽)人,年十六,通经史,学《易》于庐山陈元晤,二十九岁,问大丹于香林左元泽,复诣仙都山隐真岩事刘处静,学修真出世之术。三十四岁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据称得真文秘诀。方远在守一行气之暇,笃好子史群书,常自言葛稚川、陶贞白吾之师友也。铨《太平经》为三十篇,备尽枢要,将卷帙浩繁之《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精选节录为简明读本,名之曰《太平经钞》。唐景福二年(893),钱塘彭城王钱霮笼络高道,访方远于余杭大涤洞,筑室宇以居之。钱霮在所撰《天柱观记》中,赞扬方远〃实紫府之表仪,乃清都之辅弼〃。昭宗李晔降诏褒异,并颁命服,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由是显闻吴楚。南唐沈汾《续仙传》载称:远近从学弟子二百多人,其中会稽夏隐言,谯国戴隐虞,荥阳郑隐瑶,吴郡凌隐周,广陵盛隐林,武都章隐之,皆传道要而升堂奥者。广平程紫霄,应召于秦宫,新安聂师道行教于吴国,安定胡谦光,鲁国孔宗鲁,十人皆受思真炼神之妙旨。
  闾丘方远是弘扬道教南岳天台派的重要人物,特别是他辑录的《太平经钞》,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