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50-奇经八脉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乳间,元气所系焉。又足太阳之别,并足太阳正路入络膀胱,约下焉。三焦者,从头至心、心至脐、脐至 
足,为上中下三焦,其实真元一气也。故曰有脏无腑。脉诀云∶三焦无状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应。一 
云∶其腑在气街中。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脐旁;下焦在脐下膀胱上口,治在脐。 
经曰∶原气者,三焦之别使也。肾间动气者,真元一气,分为三路,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 
李濒湖曰∶三焦即命门之用。与冲、任、督相通者,故附着于此。 

冲脉
冲脉为病
属性:越人难经曰∶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 
灵枢经曰∶气逆上,刺膺中陷下者,与下胸动脉。腹痛,刺脐左右动脉,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 
按之立已。 
李东垣曰∶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逆。其证∶气上冲, 
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宜调中益气汤加吴茱萸五分,随气多少用之。(脾胃论)夏月有此,乃大热之 
证,用黄连、黄柏、知母各等分,酒洗炒为末,白汤和丸,每服一二百丸,空心白汤下,即以美膳压之, 
不令停留胃中,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盖此病随四时寒热温凉治之。 
又曰∶凡逆气上冲,或兼里急,或作躁热,皆冲脉逆也。若内伤病此,宜补中益气汤加炒 、炒连、 
知母,以泄冲脉。凡肾火旺,及任、督、冲三脉盛者,则宜用酒炒黄 、知母,亦不可久服,恐妨胃 
也。或腹中刺痛,或里急,宜多用甘草,或虚坐而大便不得者,皆属血虚,血虚则里急,宜用当归。逆气 
里急,膈咽不通,大便不行者,宜升阳泻热汤主之。(方见兰室秘脏)麻木,厥气上冲,逆气上行,妄闻妄见 
者,宜神功丸主之。(方见兰室秘脏) 
孙真人千金方云∶咳唾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其面翕热如醉,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 
冒者,寸脉沉,尺脉微,宜茯苓五味子汤,以治其气冲。其方用茯苓、五味子(二钱)桂心、甘草,(一钱)水 
煎服。胸满者去桂。 
程篁墩曰∶太平侯病膻中痛,喘呕吞酸,脐上一点气,上至咽喉如冰,每子后申时辄发,医以为大寒,不效。 
祝橘泉曰∶此得之大醉及浓味过多,子后申时相 
火自下腾上,故作痛也。以二陈加芩、连、栀子、苍术,数饮而愈。 
素问痿论曰∶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 
关。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 
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治之当各补其营而通其 ,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 
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谓肝甲乙、心丙丁、脾戊己、主气法时月也) 
李东垣曰∶暑月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痿,乃四肢痿软。厥,乃四肢如火,或如冰,心烦。冲脉气 
逆上,甚则火逆,名曰厥逆。故痿厥二病,多相须也。经曰∶下气不足,则痿厥心 。宜以清燥去湿热 
之药,或生脉散合四苓散。加酒洗黄 、知母,以泄其湿热。 
李濒湖曰∶湿热成痿,乃不足中有余也。宜渗泄之药。若精血枯涸成痿,乃不足中之不足也,全要峻补之药。 
灵枢经曰∶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 
,气在腹者止之背 与冲脉于脐之左右之动脉;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 
针,先按在上,久应手乃刺而与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作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 
王叔和脉经曰∶两手脉浮之俱有阳,沈之俱有阴,阴阳皆盛,此冲、督之脉也。冲、督之脉,为十 
二经之道路也。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若恍惚狂痴。 
又曰∶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遗溺,胁支满烦,女子绝孕。 
又曰∶尺寸俱牢,直上直下,此乃冲脉,胸中有寒疝也。 
张仲景曰∶伤寒动气在右不可发汗,汗之则衄而渴,心苦烦,饮水即吐;(先以五苓散,次以竹叶汤)不可 
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头眩咽燥,鼻干心悸。(竹叶汤)动气在左不可发汗,汗之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 , 
此为难治;(或先用防风白术牡蛎汤,次用小建中汤)不可下,下之则腹里拘急不止,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反欲拳。 
(先服甘草干姜汤,次服小建中汤)动气在上不可发汗,汗之则气上冲,正在心端,(李根汤)不可下,下之 
则掌握热烦,身热汗泄,欲水自灌。(竹叶汤)动气在下不可发 
汗,汗之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疼、头痛目运,恶寒吐谷;(先服大陈皮汤,次服小建中汤)不可下,下之则腹 
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坚。(甘草泻心汤) 
李濒湖曰∶此乃脐之左右上下,有气筑筑然牢而痛,正冲、任、足少阴、太阴四经病也。成无己注文,以为左肝右 
肺,上心下脾,盖未审四脏乃兼邪耳。 
岐伯曰∶海有东西南北,人亦有四海以应之。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为十二 
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人迎。 
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气海有余,气满胸中 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 
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 
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 
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任脉
属性: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在两阴之间)上行而外出,循曲骨,(横骨上毛际 
陷中)上毛际,至中极,(脐下四寸,膀胱之募)同足厥阴、 
太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三阴任脉之会)历石门(即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 
二寸,三焦募也)气海,(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脐下一寸,当膀胱上口, 
三焦之募)循神阙、(脐中央)水分,(脐上一寸,当小肠下口)会足太阴于下脘。(脐上二寸,当胃下 
口)历建里,(脐上三寸)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脐上四寸,胃之募也)上上脘、(脐上五寸)巨 
阙、(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 
直两乳中间)玉堂、(紫宫下一寸六分)紫宫、(华盖下一寸六分)华盖、(璇玑下一寸)璇玑,(天突下一寸) 
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舌下,中央)上颐,循承浆,与手 
足阳明、督脉会。(唇下陷中)环唇上,至下 交,复出分行,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目下七分, 
直瞳子陷中,二穴)凡二十七穴。难经、甲乙经,并无循面以下之说。 
任脉之别络,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 
灵枢经曰∶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其侧动脉人迎,足阳明也。 


任脉为病
属性:素问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又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 
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又曰∶上气有音者,治其缺盆中。(谓天突穴也,阴维、任脉之会,刺一寸,灸三壮) 
脉经曰∶寸口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关元治之。 
又曰∶横寸口边,脉丸丸者,任脉也。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 


督脉
属性:督乃阳脉之海,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 
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俱绕篡后屏翳穴。(前阴后阴之间也)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 
上股内廉,由会阳(在阴尾尻骨两旁,凡二穴)贯脊,会于长强穴。在 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 、 
(二十一椎下)阳关、(十六椎下)命门、(十四椎下)悬枢、(十三椎 
下)脊中、(十一椎下)中枢、(十椎下)筋缩、(九椎下)至阳、(七椎下)灵台、(六椎下)神道、(五椎 
下)身柱、(三椎下)陶道、(大椎下)大椎,(一椎下)与手足三阳会合。上 门,(项后入发际五分)会阳维, 
入系舌本。上至风府,(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在枕 
骨上)强间、(百会后三寸)后顶、(百会后一寸半)上巅,历百会、(顶中央旋毛中)前顶、(百会前,一寸 
半)囟会、(百会前三寸,即囟门)上星,(囟会前一寸)至神庭,(囟会前二寸。直鼻上,入发际五分)为足 
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 、(鼻准头也)水沟、(即人中)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在唇上端)入 
龈交,(上齿缝中)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凡三十一穴。督脉别络,自长强走任脉者,由少腹直上,贯脐中 
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会太阳于目内 睛明穴。(见阴跷下)上额,与足厥阴同 
会于巅。入络于脑,又别自脑下项,循肩胛,与手足太阳、少阳会于大杼第一椎下两旁,去脊中一寸五分陷中,内 
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难经曰∶督脉、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