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详细叙述自己的身世,博取民间在道义上的同情。争取普通民众的支持。
  第三,表彰南岳诸刘的诛莽之功,安定人心。借以瓦解更始政权内部的人心。
  这封诏书的要害在于,大肆宣扬自己的纯正血统,声称自己才是根正苗红的皇子,只有他王郎才是大汉天下合法的继承人。他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否定更始朝廷的合法地位。
  因为更始帝刘玄是南阳郡舂陵远系宗室,他的血统是不能与汉成帝的儿子相提并论的。在当时的政治局面之下,他的这一声明,具有极强的政治感召力。  这一番真假难辨的说辞,通过诏书的形式传播到各地,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檄文、传单的作用。随着它的不断传播,王郎政权的可信度顿时大增。于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郎,顿时成了河北政坛乃至天下瞩目的人物。
  在这封“明诏”之中,王郎将更始政权的合法性彻底推倒,声称自己是唯一的合法皇帝。按照王郎的逻辑,刘玄当然是非法的伪政权了。这样一来,刘秀作为刘玄派出的使者,自然也就是非法的了。
  对于刘秀来说,无一兵一卒来河北,所唯一能够依靠的武器,就是刘玄赐予的使者节仗和代理大司马的头衔。现在,赵、魏大地有了新主人,他的仅有这些优势,也已经是荡然无存。这一招,真可谓是釜底抽薪之举,直冲刘秀的要害。
  果然,此诏一出,赵国以北,辽东以西,都是从风而靡。纷纷开门迎接王郎的使者。不到一个月,刘秀辛辛苦苦经营了几个月的河北地盘全部成了王郎的天下,此前作出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放眼赵、魏各地,到处是王郎的势力范围,几乎没有刘秀的立锥之地。
  此时的刘秀,又该怎么办呢?此刻,他面临着昆阳之战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此时,也是刘秀一生之中最为危急的时刻。大祸即将临头,他能够躲过这一劫吗?
  旬月之间,刘秀在河北看似光明的前途,一下子变得无比黯淡,岌岌可危……
  (四)千钧一发
  更始元年(西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也就是王郎在邯郸起事发难之时,刘秀一行正在北上赶往真定的途中。
  王郎占据邯郸称帝的消息,当然也被刘秀迅速获悉,他不禁大吃一惊。然而,此时的他已经别无选择。如果南返邯郸,无异于自投罗网。因此,惟有抓紧时间继续北上,寻找一个牢固的根据地,先站稳脚跟。等到势力稍振,再掉头南下不迟。
  更始二年(西元二十四年)正月,刘秀置南边的变乱于不顾,按照原定的计划,继续北上开展宣慰招抚工作。这一天,他们从真定来到了卢奴(今河北省定县)。在这里,刘秀收服了一位猛将―――耿弇(音yǎn)。俗话说:“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刘秀能够遇到耿弇,是不幸中的万幸。此后的事实表明,正是由于刘秀得到了耿弇的鼎力襄助,他才得以“咸鱼翻身”,重新夺回了河北大局的主动权。
  耿弇字伯昭,是长安右扶风茂陵人。耿弇的先祖本来是河北巨鹿的名门望族,在西汉开国之后的近一百年时间里,家族重要成员很多都做过二千石以上级别的地方官。汉武帝时,由于朝廷决策为皇帝修建寝陵,要从全国为陵园所在地征集二千石以上的豪门巨族作为常住人口。由于耿弇的先祖累世都是品秩为二千石的高官,因此,耿氏家族举家从巨鹿搬迁到关中茂陵,从此成了汉武帝刘彻的守陵民。
  耿弇的父亲耿况,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干才。耿况字侠游,少年之时就很好学,酷爱读书。早年,他曾被其父送到长安城里的太学读书。耿况勤奋好学,很小的时候就博通儒家经典。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年纪轻轻就闻名长安三辅。耿况和王莽是长安太学里的同学,共同师事安丘人望之(字仲都)。望之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精通老子的《道德经》,世人尊称其为安丘先生。耿况当时和王莽一起,拜望之为师,共同学习《道德经》。由于耿况的才能卓越,后来他被西汉朝廷征用为郎官。由于耿况在朝廷里没什么关系,也没什么背景,长期以来一直就是做这么一个小小的郎官。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只要是金子,总有闪光的时候。王莽篡位后,耿况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莽对于这位当年在太学里的老同学耿况的品性才能,当然是再了解不过了。他登基之后,马上就对耿况拔擢重用。由于他刚刚登基,需要对各地进行抚慰,努力使得各地保持稳定,
  由于耿况的祖籍是巨鹿,耿氏家族的族人留居在原籍的很多,也很有声望,于是王莽决定任命耿况为朔调郡连率。朔调郡就是西汉时期的上谷郡,连率就是太守。王莽篡汉之后,特别喜欢更改官名、地名。他将西汉时候的上谷郡改名为朔调郡,将太守改为连率。于是,耿况带领耿氏家族的成员,举家搬回了河北,定居在上谷郡。
  耿况共有六个儿子,耿弇是耿况的长子,人们都叫他“大耿”。耿弇少年时,与父亲耿况年轻时一样,非常喜欢读书学习。耿弇自幼跟着父亲在上谷郡居住,很小的时候,就读通了《诗经》、《礼记》,他为人明达、干练,智勇双全。当时,每年的岁末,朔调郡都要进行军事演习。父亲耿况作为郡中的最高长官,当然要出席主持。耿弇作为连率的儿子,也有机会到现场观摩。
  此时,他看到郡兵操练时,旌旗招展,骑兵在演练场上纵横驱驰,威风凛凛。这些壮美的场景,给耿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耿弇从小就对军事很着迷,非常喜欢研究兵法。
  王莽败灭后,天下大乱,四海沸腾。当时的更始将领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攻略各地,纷纷为自己占据、扩充地盘。这年的二月,更始帝刘玄从洛阳迁都长安。留守关东(函谷关以东)的更始将军们,大多数是绿林出身,虽然如今已经是朝廷官员、将军了,却依旧积习难改,目无法纪,他们每攻克一座城池,就自行任命官员,甚至改变地名、官名,事后也不向长安朝廷报告。因此,更始政权控制区域内,诸将各自为政,号令不一,政局相当混乱。
  此时的耿况,心情是非常的矛盾、焦虑。耿况早在更始元年九月就接受了更始朝廷的招安,正式反正归汉。由于各地改名成凤,都自行把各地的地名改回汉朝时期的原名,又将“连率”一职务改回“太守”的旧称。无论是按照汉朝的法律,还是按照新莽时期的法令,如果没有得到朝廷的诏书就擅自更改地名、官名,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实施者将会收到严惩。耿况为人行政,一向谨慎小心。周边的各郡都改名了,自己改不改?他拿不定主意。
  当时,耿况思来想去,犹豫不决。他认为,没有得到朝廷的诏书之时,还是沿用王莽时期的名称为好。因此,上谷郡还是叫朔调郡,太守还是叫“连率”。因为耿况知道,在没有朝廷明诏的情况下,乱改名称是大罪。可是,大家都乱改地名、官名,惟独耿况一个人没改,显得很不合群。因此,耿况有些惴惴不安。
  更始二年(西元二十四年)二月,耿况在上谷郡听说了刘玄迁都长安的消息。他决定派长子耿弇到长安去道贺,奉献给刘玄礼物。他此举的目的在于向皇帝请示有关是否更名事宜,顺便窥探一下朝廷的虚实,以求自保。
  这一年,耿弇只有二十一岁。此时的耿弇,英武潇洒,年轻气盛。他雄心勃勃,一直想做大事,也想建功立业。耿弇带着数十名随从,押送着礼物,浩浩荡荡地沿着官道南下,准备赶往京师长安。
  这一日,他们走到宋子城这个地方,却无法继续前进。原来,前面的官道已经被王郎的军队封锁,禁止通行。
  前面的路走不通,怎么办?是掉头回去,还是想办法绕道去长安?耿弇也一时无法决定。不料,他手下的人却搞出了乱子。
  他手下的两个侍从孙仓、恚О臼巧瞎瓤さ牧礁龉僭薄K强吹酵趵墒拼螅渲械囊桓鏊担骸傲踝佑呤浅傻鄣恼常崞Σ蝗ィ罄显兜嘏艿匠ぐ踩ゼ跣鍪裁矗俊薄《艘慌募春希痛蛩忝苣北撑压m去投奔王郎。两人正在鬼鬼祟祟地嘀咕,却被耿弇在背后听到。
  耿弇大怒,按着腰间佩剑怒斥二人:“刘子舆是假号逆贼,迟早会被人擒住就地正法。我等到长安去拜见皇上,这才是正道!只要到了长安,向皇上禀报了渔阳、上谷两地的兵马情况之后,朝廷大军从太原、代郡出击,消灭这伙逆贼只需几十天的工夫!铲除这帮贼人,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你们不识来去,难道想跟着被灭族吗?” 孙仓、恚Оヒ庖丫觯静煌9m的话。他们对少主子的话置之不理,连夜带着心腹手下,席卷了财宝逃往邯郸投奔王郎去了。
  耿弇看着手下的人跑了个精光,奉献给刘玄的礼物也丢的一干二净,顿时傻了眼。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突然听人在路边说:更始朝廷的大司马刘秀已经到了卢奴城(今河北省安喜县),还在继续宣慰。
  耿弇大喜,立即掉头北上去找刘秀。在这里,耿弇第一次见到了刘秀。刘秀见了这位英气逼人的年轻俊才,非常高兴,也很赏识他。刘秀问他:“大耿!你可愿在本官帐下做事?”耿弇也对刘秀的雍容气度所折服,欣然应允:“学生愿听大司马差遣!”从此,年轻的耿弇正式投入了刘秀的帐下,成了他身边的属员。
  耿弇这个人,年轻气盛,斗志非凡。此刻,他看到王郎把刘秀赶得一路北逃,几乎没有立锥之地,他非常气愤,对此忿忿不平。
  在他看来,只要回去跟父亲耿况一说,凭借着父亲多年以来在北边的声望,联合北州其他各郡,拉起三、五万人是很轻松的事。耿弇认为,只要上谷郡的并州三万铁骑南下,横扫王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此时的他还没有单独请见刘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