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雪林·散文集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

    狼楚、麻楚、拉楚三河相会,始名冈噶江,即恒河也。会雅鲁藏布江,东南注孟加拉湾
而入大海。拉楚河又西北流,会狼河那古河为印度河,西北入印度境,折而西南流入阿拉伯
海。徐说盖根据《大清一统志》而又参以西域见闻而成之者。

    笔者按:冈底斯诸泉与佛经所记同,特名目略异(魏源谓皆喇嘛所伪造,未免诬喇嘛太
甚。天下惟作伪之事最为容易,喇嘛果有心作伪,何不依据佛经以立四水之名?又何必留孔
雀之异?故笔者宁谓此四水之名实自来所有)。又四方之方向不同耳(然《大唐西域记》与
《长阿含经》、《华严经音义》,即相互牴牾)。察西藏地图,诸水所出,并不如徐松所云
之整齐,若如佛经所云之东西南北四面各出一水,各绕池一匝,各从五百河,分注东西南北
四大海,则更无其事。印度人强实际之冈底斯,为其理想之苏迷卢(其黄金、白银、琉璃、
玻璃之四口,即影射苏迷卢之四宝合成之四面),故描绘得异常热闹。吾人若信以为真,按
图以索骥,则非上印度人之大当不可。

    然则康泰《扶南传》谓恒河有五大源,奈何?余于西藏地理不熟,殊不敢强为解释,疑
康泰五大源之说,实指印度河彭甲伯(Pan-jab)一带之五河,误以下流为上源耳。
《梁书》五十五:“国临大江,名新陶,源出昆仑,五江总名曰恒水。”新陶即辛头,亦即
印度河。印度河上游分二支在中国人口中,称东西恒河也。或曰殁伽即恒河,辛头即印度
河,二大水,今闻命矣。其缚刍徙多二河,果即狼楚、拉楚诸河乎?

    曰:此又不然。狼楚,拉楚乃河源耳,而缚刍、徙多则与恒河、印度河并列为四大水,
且其末流均注海者也。《大唐西域记》谓“徙多潜流地下,为中国河源”,则当系指塔里木
河而言。《西域记》又云:“大龙池……东面一大水东流,东北至疏勒国西界,而徙多合而
东。”此大水者指塔里木河之上源喀什噶尔河,汉疏勒国,唐时为法沙国、清为喀什噶尔。
其地正当此河流也。又云“西北(指大龙池之西北)一大流,与缚刍河合而西,至达摩谛
国。”达摩谛国为今葱岭西之什克南部地。魏源谓缚刍即《水经注》之妫水,即《元史》之
日者布河,亦作阿梅河,亦即南怀仁《坤舆图》入咸海之阿书河。今则曰阿母河。阿母与阿
书,乃缚刍之音转云云(见《释昆仑》下)。近代中外地理学者,亦多作此说。

    惟塔里木之下游黄河,虽云入海,而其上源喀什噶尔河源出葱岭。阿母河源更在葱岭以
西,与冈底斯皆全无干涉。阿母河末流入咸海,不过一大湖而已,非大海也。强此二河与冈
底斯发生关系,则非借重“潜流”、“重源”之学说不可。笔者固言此种学说,不但中国人
信仰,印度学者亦非常信仰。彼对黄河既屡作此论矣,今更请徵之《水经注》。《水经注》
卷二,言妫水与握罗跋谛水同注雷翥海。又引《释氏西域记》:

    握罗跋谛出出阿耨达山之北,西经各国,至安息注雷翥海。据魏源考证,妫水即阿母
河,握罗跋谛水即乌浒河,雷翥海则为里海。阿耨达(即冈底斯)在帕米尔高原以东,里海
则在帕米尔高原以西。今出阿耨达之妫水与握罗跋谛水能注于里海,则非利用潜流学说,如
何可通?魏源拥护此说,但尚以里海为非大海,而谓其竟注于地中海,言阿母河潴于咸海,
潜行地底而注里海,再由里海以西,潜行地底,重源再出,而为大乃河,长二千四百里,分
三道入墨的湖而达地中海(见《释昆仑》下)。

    总之,印度仅恒河与印度二河,真发源冈底斯。徙多缚刍,发源及入海,均须借重“潜
流”。(C)阿拉拉特之四河

    今言及本题矣。举世仙山,既皆出西亚阿拉拉特,则阿山固举世仙山之祖也。惟此仙山
传衍及他国,皆变为神话之境,且传合之以本国河流(如印度阿耨达),探索殊为不易,幸
《旧约》伊甸,同产小亚细亚,四河皆有主名,而其中有两大河尤为地理上真实名字,举以
为证,问题便易解决。至伊甸故事在阿山前?抑在其后?《圣经》学者或可言,浅学如余,
安敢置喙?按《旧约·创世纪》第二章:“耶和华上帝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
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第一道河名叫比逊(Piao
n),就是环绕哈腓拉(Havilah)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金子是好的。
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训(Cihon),就是环绕古实(Ethio
pia法文译本作Cousch)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结(Hiddeke法文译本
作Tigre),流在亚述(Assyria)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法文译本
作L.Euphrate)。

    以《山海经》、《淮南子》所言四大水,合之中国昆仑山脉及印度阿耨达,凿柄龃龉,
百无是处。合之阿拉伯半岛,则如断符裂契之相投,泯然无复痕迹。谓余不信,请徵之希伯
来人伊甸之四河。中国昆仑印度阿耨达,希腊奥林匹司皆在国境西北,而伊甸独东,是伊甸
在阿拉拉特丛山之第一铁证。

    盖从建国于半岛西部之希伯来人言之,阿拉拉特固在其东也。

    上帝造亚当夏娃于伊甸,而阿美尼亚高原,相传为人类之摇篮,挪亚方舟又搁于阿拉拉
特山顶。凡此种种,皆可证明阿拉拉特与伊甸之关系。

    今且论伊甸四河之一即第三道河曰希底结者。所谓希底结(Hiddeke)本非希伯
来人语。但《创世纪》明言此河在亚述东边,故《圣经》学者知此河即构成两河流域最重要
之一条大河替格里斯(Tigris)也。此河长一千一百四十六哩,为亚洲大河之一,发
源于阿拉伯半岛阿美尼亚大丛山,亦可谓出阿拉拉特之东北群山,引而东南流,经过尼尼微
等大城,一路沟渠无数,灌溉处皆为沃壤,东南入波斯湾而达阿拉伯海。

    伊甸第四道伯拉河即幼发拉底斯河也。幼发拉底斯河,发源于阿美尼亚丛山,其源近阿
柴(Arze),近代则曰奥柴龙(Erzeroum),在阿拉拉特之西北。初为甚细之
泉源,流而向东,遇喀巴图亚山(Coppadocia)阻其道,折而南流。会自阿拉拉
特山南部流来之大河曰阿刹尼亚斯(Arsanias)者,又纳玛纳特河(Manner
t)遂成洪川。一路所入运河亦无数,最后与替格里斯相合而入波斯湾,以达阿拉伯海。河
长一千七百八十哩,比替格里斯尤长。

    希腊人名此河曰佛拉特(Phrat),义犹云土地肥沃,产殖丰硕也。希伯来人则名
曰伯拉(Perath)(即《创世纪》第四道伯拉河),波斯人则称之为幼佛拉透(Uf
ratu),或西里阿克(Syriac),或奥发拉特(Ephrat),或幼拉特(E
urat)。

    我国古人,谓黄河之源为二,其源指罗布泊所注之塔里木河也。然塔里木河之源实四
(郦道元《水经注》谓为三源,已纠正其误),故深滋后世疑议,然若知彼等所闻者实为西
亚幼河,则涣然释矣。幼河确有二大源,一曰卡刺特(Karat),一曰慕刺特(Mur
et)。黄河并不出昆仑,而幼河则确出阿拉拉特之东北陬。《尔雅·释水》谓河并一千七
百渠。黄河在战国时,虽有沟渠,恐不如此之多,而幼河则运河纵横如织。

    《山海经》曰:“河水……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淮南·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隅,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可见此河出海以
后,始入积石,两书之言,非常明白。但中国黄河则先入积石,后乃入渤海,与两书之言正
相反。《山海经》亦有两积石。《西山经》第二:“又西(轩辕丘西也,距西王母玉山七百
八十里)

    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海外北
经》第八:“博文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
木,一曰博文。禹所导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二积石一在国中,河水冒以西流,一
在海外,为禹所导,河之所入。则二积石截然不同,于此可见。中国大小积石之辩,始于魏
王泰,然中国地理上,确有两积石。《山海经》今多佚文,但初入中国时,疑有两积石之明
文,故中国人受其暗示而仿置焉。西经所言轩辕丘西之积石,当是西亚之小积石山,距阿美
尼亚丛山不远。北经所言河水所入之积石,当是西亚之大积石山。河水贯渤海,即阿拉伯
(Arab)海也。“渤”与rab盖为甚切之对音矣。出此海外,即西而北,始入禹所导
积石山,则此积石山当在印度洋中。惜聂耳、博文、邓林之所在,皆恍惚难明,不然,固不
难考得其处耳。

    替格里斯与幼发拉底斯今日同流入波斯湾,再流入阿拉伯海,但古时两河各有其入海之
道。

    第一道河比逊,《创世纪》谓其环绕哈腓拉全境。《圣经》学者不知哈腓拉为何地,故
亦不知比逊究为何水?有以哈腓拉系在波斯湾以东者,有以系靠近里海西岸之地者。笔者则
以比逊河当是流入黑海之大水,在《山海经》、《淮南子》书中名之曰洋水,又曰黑水,又
曰敦薨之水。注入黑海有两大河,一名吉瑞尔伊拉马克(KigilIramak);一曰
萨卡耶(Sakarya),而吉瑞尔河较长,其发源亦较近阿拉拉特,以此河为黑水,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