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6-本草易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河东山谷。二八月采。今所在有之,吴地尤多。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 
花 
白微黄。伏后结子,秋后苗枯,以黄泽者为佳。四条一处生者,名丧公藤,勿用。 
小便出血,同当归末服。(验方第一。) 
肠风下血,末服。(第二。) 
痔漏出血。同上,又煎洗。(第三。) 
衄不已,为末,以所出血合敷山根。(第四。) 
肿毒热痛,为末,醋合敷之。(第五。) 
乳痈初起,同贝母末酒下。(第六。) 
疔疮初起,同生姜服,发汗。(第七。) 
痈疽赤肿,同大黄末服。(第八。) 
刀斧伤疮,嚼敷之。(第九。) 
解信石毒,井水下末。(第十。) 
诸骨哽咽,同半夏末水下,呕出。(十一。) 
毒蛇伤∶(一人被蛇)伤昏死,一臂如股,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水合白芷末 
一斤,灌之。觉脐中 然, 
黄水自口出,腥气逆人,良久而消。一人为蛇伤,一脚溃烂,百药不效。一僧以新水洗净败 
肉,内 
芷末,入胆矾、元香少许掺之,恶水涌出,日日如此,一月而平。(十二。) 
一切伤寒,不论阴阳轻重,老少男女妊娠,皆可用之。白芷一两,甘草半两,葱、 
姜、枣,水煎取汗,不汗更服。更可卜人之好恶也。如煎黑色,或误打翻,即难愈;如煎药 
黄色,无不愈者。忌妇人、鸡犬见之。(十三。) 
风寒流涕,同芥穗末茶下。(十四。) 
小儿身热,煎水浴之,取汗忌风。(十五。) 
头面诸痛,以莱菔汁浸透,晒干为末,白汤下或吹鼻。(十六。) 
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更好,天下第一方也。白芷两半,川芎、甘草、乌头各一钱, 
俱炒,末,细茶、薄荷汤 
下之。(十七。) 
眉棱骨痛,同羌活、香附。(十八。) 
风热牙痛,同朱砂蜜丸搽牙。(十九。) 
一切目疾,同雄黄蜜丸弹大,朱砂为衣,茶下一丸。还睛丸。(二十。) 
口臭,为末,每水下一钱。(二十一。) 
盗汗,一两,辰砂五分,每酒下二钱末。(二十二。) 
血风反胃,为末,猪血七片,沸汤泡七次,蘸末食之。(二十三。) 
香港脚肿痛,同芥子末,姜汁合敷。(二十四。) 
白带,四两,锻石淹三宿,去灰为末,每酒下二钱。(二十五。) 
难产,末下五钱。(二十六。) 
胎前产后,虚损,经不调与横生逆产,同百草霜末,芎归汤下。(二十七。) 
大便风秘,蜜水下末。(二十八。) 
小便结涩,醋炙末,酒煎,木通、甘草汤下。(二十九。) 
x冲和膏x 紫荆皮(五) 独活(三) 白芷(三) 赤芍(二) 菖蒲(二) 
为末,葱水、热酒均可调敷。(诸方第一。) 
牙根痛连腮颊肿痛,口难张,骨槽风也。白芷 桔梗 台参 黄 (少用) 藿香 肉 
桂(少用) 甘草 白术 川 
芎当归 白芍 麦冬 姜 枣(第二。) 

本草易读卷三
白芍五十一
内容:x生用治痢,酒炒辟寒,醋炙入妇科血分。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x 
x藜芦。x 
酸,寒,苦,平,无毒,性敛涩。入肝、胆、肺、脾诸经。补血泻肝,安脾宁肺,散瘀 
利水 
,除烦退热。固腠理而敛汗,和血脉而收气,解腹痛而平肝,除后重而止痢。心痞胁痛之疾 
,鼻衄目涩之 ,痈肿疝瘕之凝,痔漏疮疥之科。平肺胀之喘逆,伸足挛之拘急。妇科一切 
悉疗,产后诸症宜忌。按仲景产后诸症,不遗白芍,是产后不忌芍也。脉缓有汗者宜之。 
生中岳山谷。二八月采。今处处有之,以淮南者为胜。春生红芽作丛,三枝五叶。夏初开花 
,有红白紫淡数种。 
目珠突出,白芍、杏仁、柴胡、丹皮、首乌、甘草。(验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三白芍五十一
赤芍
内容:苦,寒,无毒。泻肝火,散瘀血,疗腹痛,除积结。去肠风痈肿,调血痹疝瘕。利水有 
力, 
腹中虚痛,佐炙草服。脉缓者。(验方第一。) 
香港脚肿痛,佐炙草末服。(第二。) 
消渴,他药不效。同上。(第三。) 
五淋,同槟榔末服,宜赤芍。(第四。) 
鼻衄,赤芍末服。(第五。) 
崩中小腹痛,佐柏叶煎服。(第六。) 
经水不止,同香附、艾叶煎服。(第七。) 
赤带,赤芍、香附末服。(第八。) 
赤白带久,炒末酒下。(第九。) 
金疮出血,熬黄为末,酒下,常服,以渣敷之。(第十。) 
痘疮胀痛,为末酒下。(十一。) 
木舌肿满,赤芍同甘草服。(十二。) 
鱼骨哽,细嚼咽之。(十三。) 
因气火内热发惊,白芍、陈皮、米壳、甘草水煎。(十四。) 
x桂枝加芍汤x 桂枝原方倍白芍。 
治下后腹满时痛,属太阴者。(诸方第一。) 
x芍药甘草汤x 白芍 甘草 
治伤寒脉浮,有汗心烦,恶寒,小便数,脚挛急。(第二。) 
x芍药甘草附子汤x 
治伤寒发汗不解,反恶寒者。(第三。) 
x桂枝去芍汤x 桂枝原方去白芍。 
治伤寒下后,胸满脉促者。(第四。) 
老人目赤暴痛∶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羌活 防风 胆草 
水酒煎服。(第五。) 

本草易读卷三
丹皮五十二
内容:x酒蒸。畏贝母、大黄、菟丝,忌蒜、胡荽,伏砒。x 
苦,辛,微寒,无毒。手足少阴、厥阴药也。凉血退热,去瘀消症。中风五劳悉医,惊 
痫螈 
皆疗。破积血而通经脉,疗痈疮而下胞胎,治扑伤而续筋骨,止吐衄而断淋沥。能退无汗 
之骨蒸,最泄诸血之火伏。 
生巴郡及汉中。二八月采。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以合州、和州、宣 
州者 
为胜。取红白色单瓣者入药,白者补,赤者利。 
疝偏坠,气胀不能动者,同防风末酒下。(验方第一。) 
损伤瘀血,二两,虻虫三七枚,熬过为末,每旦酒下,血化水下。(第二。) 
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煎服。(第三。) 

本草易读卷三
木香五十三
内容:x生用理气,煨熟实肠。磨汁用。x 
辛、苦、微温,无毒,性沉。手少阳三焦药也。疗一切气滞,止诸般气逆。九种心痛, 
积 
年冷气。调后重之痢泄,除反胃之呕逆。 癖症块之结,癃淋胀痛之 。治霍乱而疗温疟, 
除毒物而杀鬼物。 
青木香生永昌山谷,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舶上来者,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 
叶, 
叶间五节,故又名五香,烧之能上通九天也。古方治痈疽有五香连翘汤。今所谓青木香,则 
马兜铃根也。苏颂曰∶今惟广州舶上来,他无所出。时珍曰∶木香南方诸地皆有,即今胡广 
木香是也,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良。 
一切走注气痛,磨汁酒下。(验方第一。) 
中气不省,为末,冬瓜汤下。(第二。) 
霍乱转筋腹痛,为末酒煎,木瓜汁下。(第三。) 
肠风下血,同黄连为末,入猪大肠内,煮烂去药食肠。(第四。) 
小便混浊如精,同没药、当归为末,荆棘心取汁丸服。(第五。) 
小儿阴茎肿或痛,同枳壳、炙草服。(第六。) 
乳中结核,久久不愈,轻则乳劳,重成乳岩。均宜∶木香(五钱。) 生地(一两) 捣 
合饼帖 
之,或熨斗间日熨之,(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三
甘松香五十四
内容:甘,温,无毒,性芳香。开脾气之郁结,洗香港脚之浮肿。止心腹卒中之痛病,除皮肤黑 
黯之 。最治风疳,兼疗 
齿。 
生川西松州。广志云∶甘松出姑臧、凉州诸山,细叶,引蔓丛生。今黔、蜀及辽州亦有 
之。 
八月采之,作汤浴令人身香。 
肾虚牙痛,同硫黄末泡汤漱之。(验方第一。) 
风疳虫牙蚀肉至尽,同轻粉,倍芦荟,猪肾一对,炙末煎漱。(第二。) 

本草易读卷三
山柰五十五
内容:辛,温,无毒。暖中焦而辟恶,止霍乱而除寒,治心腹之冷痛,止风虫之牙痛。 
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 
一切牙痛,面包煨熟,入元香少许,为末,随左右 鼻,口含温水漱去,神效。(验方 
第一。) 
面上雀斑,同鹰屎、密陀僧、蓖麻子研匀乳合,夜敷旦洗。(第二。) 
心腹冷痛,同丁香、当归、甘草醋丸服。常患疼痛则发冷。(第三。) 

本草易读卷三
良姜五十六
内容:x炒用。子名红豆蔻。x 
辛,苦,大温,无毒,性浮。入足太阴、阳明经。消食醒酒,下气健脾。解心腹之冷痛, 
降 
胃脘之呕恶。治霍乱而疗泻痢,兼治转筋,破冷癖而除瘴疟,并宽噎膈。 
出高良郡。春月采。今岭南、黔、蜀皆有之。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红紫花。 

本草易读卷三良姜五十六
红豆蔻
内容:x炒用。x 
辛,温,无毒。主治略同。 
忽然恶心,含咽之。(验方第一。) 
霍乱腹痛,煎汁煮大米食之。(第二。) 
霍乱呕甚,水煎枣引。(第三。) 
头痛,生研吹鼻。(第四。) 
心腹痛冷,同甘草水煎服。(第五。) 

本草易读卷四
草豆蔻五十七
内容:x面包煨去皮用。x 
辛,温,无毒,性浮。入足太阴、阳明。下气开郁,燥湿驱寒,消食醒酒,化痰攻积。 
解霍 
乱而止泻痢,辟瘴疠而退寒疟。除口气之臭,杀鱼肉之毒。 
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苗似姜,二月开花作穗。时珍曰∶今建宁所产草豆蔻,大如龙 
眼, 
形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其仁大如砂仁。滇广所生草果,长大如诃子,皮黑浓而棱秘, 
其子粗而辛臭。盖草蔻、草果虽是一物,而微有不同尔。南人复用一种大杨梅,伪充草果, 
其形圆而粗,气味辛猛而不和,不可不辨。 
口气臭,同细辛末含之。(验方第一。) 
心腹胀满,短气,为末,木瓜、生姜汤下。(第二。) 
脾痛胀满,酒煎服。(第三。) 
疟疾寒多,或单寒不热,同附子、姜、枣煎服。(第四。) 

本草易读卷四
白豆蔻五十八
内容: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