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智度论 之作者及其翻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教之國度 (裕2)。而干潟龍祥則認為:龍樹住在安陀羅國,在此活
動,並受該國國王庇護。安陀羅為當時(二─三世紀半)南印度強盛之
文化國度,龍樹等諸學者輩出。而『智論』竟以此為「弊生處」,顯
見此非龍樹之言,而羅什面對如中華文化國之豪奢生活,方有稱彼安
陀羅為邊國之可能 (裕3)。此皆不知佛教中「中國」與「邊地」之定
義而引起之錯铡

※              ※              ※              ※        ※

    佛法流傳南北之後,從前的邊地,佛教已大為興盛,當地的佛弟
子不甘於自居「邊地」,乃引起釋迦佛以神通撸Щ鞣降膫髡f。如『
智論』卷九(大正二五.一二六中─下)說:

      「釋迦牟尼佛,在閻浮提中生,在迦毗羅國,多撸袞|天竺六
      大城。有時飛到南天竺儯邮可崾芄B。有時暫來北天竺月
      氏國,降阿波羅龍王。又至月氏國西,降女羅剎。佛在彼石窟
      中一宿,于今佛影猶在;有人就內看之則不見,出孔遙觀光相
      。如佛有時,暫飛至罽賓搿贤酉扇松缴希√摽罩校荡讼
      人。仙人言:『我樂住此中,願佛與我佛髮佛爪,起塔供養。
      』塔于今現存。」

    佛到南天竺,是神通而至的。至北天竺,見『根有律藥事』(裕4)
,這是佛與金剛手夜叉 (Vajrapani…yaksa)乘空而往的。『智論』所
說四處,與『阿育王傳』所說相類似 (裕5)。這一乘空而往北天竺的
傳說,在『根有律藥事』中,共有十四處(裕6)。
    這類神通撸Щ膫髡f,在佛教於阿育王 (A'soka) 時傳入錫蘭 (
Simhala) 後,也


                              50頁

開始在錫蘭展開。如『島史』(Dipavamsa) 說:佛曾去錫蘭三次,降
伏夜叉、龍王,並與五百比丘在島上入定 (裕7)。又如『增壹阿含經
』說:給孤獨(Anathapindada)長者女須摩提(Sumagadha),嫁在多信
裸形外道的滿富城 (Purnavardhana),焚香請佛,佛與大弟子們都乘
空而去。這是枺叺氐姆帜瞧磐幽牵ㄔ'8)。
    錫蘭與枺竭叺兀褐钦摗浑m洠в姓f,但同是佛法擴展而引起的
傳說。『智論』作者重於南北印佛教,而北方的佛教盛行,傳說也就
更多了。

    
    (裕1) 拙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頁三九七─四00)
          ,有比較『銅牒律』「大品」『皮革犍度』、『十誦律』
          「皮革法」、『根有律』「皮革事」、『四分律』等之不
          同傳說。
    
    (裕2) Lamotte『《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諦觀』六
          二期頁一0八。)
    
    (裕3) 干潟龍祥『大智度論?作者????』 (『印度學佛教學
          研究』七卷一號頁二下─三上。)
    
    (裕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九(大正二四.四0上)
          。
    
    (裕5) 『阿育王傳』卷一:「昔者佛在烏萇國降阿波波龍,於罽
          賓國降化梵志師,於乾陀衛國化真陀羅,於乾陀羅國降伏
          牛龍。」(大正五0.一0二中)
    
    (裕6)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九 (大正二四.四0上
          ─四一中)。
    
    (裕7) 『島史』(南傳六0.一─一七)。
    
    (裕8)『增壹阿含經』卷二二(大正二.k八六0上─六六五中)。


六、南天竺與北天竺

    本生(jataka)、譬喻、(avadana)、因緣 (nidana),在大正藏是
集為「本緣部」的。這些都是傳說中的故事,如用為教化的例證,意
義是大致相通的。Lamotte 從「地理暨歷史背景」說到「藏外資料」
,推論『智論』作者為西北印度的學者,理由是:作者自然會偏好採
用其所在地區之傳說故事(裕1) 。這種推論與事實是大有出入的。此
下從五方面分析:

    1。本生等是一切部派所共有的。有部以外,大抵編在「雜藏」 (
南傳名為「小部」,編入「經藏」)(裕2) 。
    2。Lamotte 列舉『智論』的十事(都是本生),以(西元七世紀)玄
奘的『大唐西

                                51頁

域記』及(西元五世紀)法顯之所巡歷為證,認為這是烏仗那(Uddiyana)
一帶的北印度。然而我們也可以引用西元三世紀,康僧會所出的『六
度集經』,支謙所出的『撰集百緣經』;西元五世紀初,鳩摩羅什
(Kumarajiva)所譯的『大莊嚴論經』,曇學等經于闐聽來而集成的『
賢愚經』等來證明不是北印度的。
    『智論』的十事中,(四)獨角仙人 (Eka'srnga)事,『智論』卷
一七說:「波羅□國山中有件人,。。。。。。波羅□國有婬女,。。。。。。」
明說是中印度的波羅□(Varanasi),而不是北印度;其他九事,『智
論』都洠в忻髡f是何處,自亦不能判定其必然在北印度。
    (五)羼提(Ksantivadin)比丘為迦梨(Kali) 王割截身體,『賢愚
經』卷二作「波羅□羼提波梨」(大正四.三五九下) 。(六) 一切施
(Sarvada) 王以身施乞者,由乞者交與敵人,『大度集經』卷二作「
波羅□國王名波耶」(大正三.六上)。(八)尸毗 ('Sibi)王割肉餵鷹
,『大莊嚴論經』卷一二作「拘尸國王名曰尸毗。」 (大正四.三二
一中);『撰集百緣經』卷四作「波羅□國有王,名曰尸毗。」(大正
四.二一八中)。拘尸即迦尸(Kasi)國,波羅□(Varansi)是迦尸國的
大城,這是如來初轉法輪處。
    大凡佛陀過去生中的本生、譬喻,誰也不知在何處,起初都是說
在波羅□的。著作『智論』的時代,也還是如此,怎能依五或七世紀
(大乘佛法盛行後)北印度的傳說,而說「西北印度無疑是佛陀本生譚
之主要舞台」(裕3)  呢?本生談,不但地名不一致,人名也是如此。
像(一)釋尊前生從燃燈佛(Buddha Dipamkara)授記,『智論』卷三五
作「須摩提」(Sumati)──善慧(大正二五.三一六中);『四分律』
卷三一作彌卻(Megha)──雲童子 (大正二二.七八四上─七八五中)
;而後漢竺大力共康孟詳譯出的『修行本起經』卷上則作「梵志儒童
,名無垢光」(大正三.四六一下)。人名、地名都依部派的傳說而不
同,是不能依法顯、玄奘所說為定論的。
    3。阿耨達池(Anavatapta)等,在佛教傳布中,已成為佛教界公認
的事。如『長阿含經』(法藏部本)卷一八,有從阿耨達池流出四河的
記錄(大下一.一一六下),遠從錫蘭(Simhala) 傳來的『善見律毗婆
沙』卷一,也說到了阿耨達池(大正二四.六八0上)。Lamotte 以『
智論』提及喜馬拉雅山之大湖阿那婆達多池(即阿耨達池)為例,說明
西北印度之地理在本論中之極大位置 (裕4) ,這可說是洠в姓f服力的
,難道那些提過阿耨達池的經律,都與西北印佛教有淵源嗎?
    4。Lamotte 又舉『智論』好引『阿育王經』(A'sokasutra) 暨『
大莊嚴論經』(Su…


                          52頁

tralamkara'sastra)為例,證明『智論』作者「較迦膩色迦王相當後
出,所以他不可能如一般所信是西元一、二世紀之人」(裕5) (指龍樹)
。然而『阿育王經』約西元一世紀即已傳出,『智論』引用它,那是
理所當然。而『大莊嚴論經』近代推定為經部本師鳩摩羅羅陀(Kuma…
ralata) 之『譬喻莊嚴』 (Kalpanamanditika) 。鳩摩羅羅陀比龍樹
(Nagarjuna) 要早一些,『中論』已破斥他的種子說了。所以『智論
』引其『譬喻莊嚴』,實不能作為「『智論』非龍樹作」之根據。更
何況 Lamotte 引『智論』十四事,認為出於『大莊嚴論經』(裕6) ,
也多似是而非。如第4。拘睒彌(Kau'sambi)比丘論諍事,出於律部(各
派律皆有記述);第 7。佛為放牛人說法事,出於有部的『雜阿含經』
,南傳藏則編入『增支部』;第11。六牙白象、12。鹿王、 13。國王捨
身交予敵國、8。尸毗王('Sibi) ─這些本生故事,更是各部派所共傳
的。第3。佛化除糞工人尼陀(Nitha),『賢愚經』卷六(大正四.三九
七上) 說在舍衛城 ('Sravasti) ,不在西北印。第 2。所提弗迦羅城
(Puskaravati) 固然在北印,但是『智論』也不是只提北印,如其卷
八(大正二五.一一九上)即說到南天竺法師說法而斥外道之修行為狂
相。──像這些,都證明:『智論』談本生、譬喻,未必本諸『大莊
嚴論經』,更未必以西北印的流傳故事為主,而是普及全印,且大多
為部派共傳,又都流傳在龍樹之前,若欲以此諸資料證明『智論』作
者是西北印人,而非龍樹,那是不能成立的。
    『智論』作者是曾撸v北印度的,所以他熟悉北印地區,一再提
到大月氏與罽賓,卷九說到大月氏西,佛肉髻住處國,有人得埃эL病
,求遍吉──普賢(Samantabhadra)菩薩而病愈事(大正二五.一二六
下),卷一一說到弗迦羅城的畫師(大正二五.一四一下) 。但他決不
是只說北印度事的,如『智論』卷四(大正二五.七六下─七七上)說
: 
      「如漚祇尼大城、富樓那跋檀大城,阿耍嚩嗔_大城,弗迦羅
      婆多大城,如是等大城多人豐樂而不住,何故多住王舍城 (按
      :指佛陀多住如下城) 、舍婆提大城、波羅奈、迦毗羅婆、瞻
      婆、婆翅多、拘睒□、鳩樓城等?。。。。。。答曰:佛雖大慈等及
      ,以漚祇尼等諸大城是邊國故不住;又彌離車弊惡人,多善根
      未熟故。」

    這又是「邊國」──彌離車(Mleccha) 問睿喝鐏聿蛔∵叺卮蟪
。此中,漚祇尼即優禪尼(Ujjayin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