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0309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龙应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车里头装什么东西,而且是盲目地不断地接收不断地接收。四分之一的人口,我们应该对整个全球的文化的开放与健康有所贡献。而你四分之一的人口不能做出相当的贡献,其实是让我们应该觉得很羞愧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那个土壤的问题,文化土壤的问题,或者说如何从传统之中用最新鲜的眼光去重新看它,用最深刻最大胆的想像力,去重新认识自己很长的时间不屑一顾传统的东西,这个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跟一个英国的知识分子谈话,有一次曾经问他说,我说有什么书是你这一辈子来每两年必读一次的?他说是《圣经》。我说是《庄子》,我两年一定会翻过来重新读一次。每一次都会有新的认识,跟新的启发,从来没有让我觉得这是旧书。我从十岁开始,我的父亲教我们背诵《古文观止》。《古文观止》这个简单的书,我到现在几十年之后,每一次看了都有新的体会。所以说传统它绝对不是一个死的东西,死了的不是传统而是你自己的眼睛,传统永远是活的。只是看你自己当代的人有没有那个新鲜的眼睛跟活泼大胆的想像力,去重新发现它,找到它。因此呢,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我谢谢你们的时间。 

  主持人:有很多的文化人,一提到全球化就变得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强势文化,或者说美国化对弱势文化的鲸吞蚕食。全球化的结果呢,甚至是新殖民主义。龙先生在上一讲里就全球化的话题,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演讲,提出了自己深刻的文化思考。接下来的时间呢,咱们看看有问题的朋友向龙先生发问。 

  问:龙先生您好,今天我可以说是慕名而来。我问您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在北京我看到的现象。比如说,就是现在好多人差不多不过春节了,他们过圣诞节。如果他们是基督教徒的话那也无可非议,关键好多人呢,连耶稣是谁都不知道。我想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龙应台:好,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头,在《南方周末》的《紫藤庐与辛巴克》那篇文章里头提到这个问题。就说,我们移植西方的文化,你过圣诞节的时候,你看到别人热闹,可是别人的热闹,他下面是一棵小草。你说蒲公英,在地上看到它的花,可是它下面是有根的。就是说在它热闹的下面,是有它宗教的信仰。他也许在晚上8点到12点之间,他是去开舞会狂欢,可是你没有看到他12点准的时候,他就到教堂里头去做弥撒了。那么当我们把它移植过来的时候,我们就移过来它那个热闹,大吃、大喝,还有狂放的舞会,其他什么都不见了。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节目,也是这样。那当然是更荒唐的事,还有人开始过“感恩节”起来了。吃火鸡,11月的时候。那是美国人的感恩节,美国人感恩是因为“五月花”号船到了东海岸之后跟印地安人之间的过程。它是有它的原因的。这个有一点像说,美国人开始过端午节,去赛龙舟比赛,但是呢又完全不知道龙舟是干什么的。那倒也好,那变成运动项目,变成就说,你如果把龙舟竞赛变成奥林匹克的项目,我觉得倒是很好的。可是我们在亚洲的各个城市里头都在过圣诞节。除了什么圣诞节之外,还有情人节。让我觉得很难忍受的是2月13号的,我不知道北京是不是也过,2月14号。你们都知道,显然你们也过,过情人节,2月14日,就是Valentine's Day。那么我很难想像有谁知道Valentine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蛮复杂的。我自己有一个比较刻薄的比喻,这有一点像是你把别人的牌位迎到家里来,然后给它上香、鞠躬、有音乐、阿弥陀佛什么都做,但是你不知道它是谁,有点像这个做法。 

  就是说在一个自然而然的,没有被中途打断、截断的文化传统里头,你有自己的节庆要过的。你说要过情人节,那为什么不过七夕?不是我们自己没有。尤其是过七夕的话,你有这么多美好的诗歌来传诵这个节日。你譬如说中秋,以前在苏州几百年来都是虎丘的中秋夜,就说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头有自己的礼乐文化,只不过我们这个礼乐文化你看从周朝以来,就有所谓的修禊礼。大家可能都很熟悉,永和九年《兰亭集序》里头,很多餐厅附庸风雅地都把王羲之的文章写在那儿。三月的时候,到河边去要游泳什么的,从周朝以来我们就有修禊礼。修禊礼是什么呢?就是三月的暮春,你到有水的地方去,去郊游。春天到来,然后你到水边去,当然有一种宗教的意味在那儿,在春天用水把自己洗净,来迎接这新的人生。所以他是有很深的,人跟自然、人跟自己、人跟社会的意义在内。所以你为什么不去过你自己的民族的美学里头已经有的传统?而且它非常丰富。那是春天,然后到了夏天的时候,当然有夏至,但是你端午节也非常丰富。到了秋天的话,你有中秋,这中间还有宗教呢,譬如说盂兰盆,就是鬼节,说是农历的七月半。你也有七月十五的鬼节,然后再往后推的话,就是十二月。这种情人节什么都有,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有很多的原因,不断的大浪一次一次地打来,每一次打来,就是一次一次的退掉。退掉跟自己传统的遗忘,遗忘了之后,还有呢,觉得自己是落伍的,也因此认定我们的传统就是是落伍的,是封建的,是野蛮的,是不及格的,是拿不出台面来的。其实是自己遗忘自己的传统的同时,然后比较盲目地把别的东西进来,这是一个层面。所以我自己觉得当我们自己的民族对于自己不是那种假的狂大、狂妄。但是另外一种东西,是你从自己的传统文化出发,然后看见自己传统文化的美好。而你对于自己的文化有所自信,那是另外一个东西,那么有那个自信之后,你就不会被所有的大浪这样打来,一次一次把自己的东西退掉。那么这个呈现在节庆上完全是一样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甚至于是一个用英文写作的人。可是在我的讲话跟我的文章里头,第一个,只要能够用汉语表达的任何的词汇,我绝对不用外文。那么,在我自己跟朋友的对话里头,大部分的朋友,在大陆跟我谈话的都会不知道我懂外语。但是我是觉得我只要有汉语的,我为什么要用外语?但是你没有汉语这个词的时候,你就自然而然地用外语。是对自己语言的尊重跟捍卫吧。那对于自己的民族美学,民族美学随着季节起伏的,而且是连着根的,上面热闹,连着下面的根的礼乐的生活,重新地找回来,可能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有了信心之后,就会发生的自然的现象。当然另外有的说法,大陆的情况,是因为它政治的历史这样走过来,所以它压抑,它保守,它内向。那么因此当你把西方的这种热闹譬如说圣诞,party这些东西带进来的时候,它事实上并不只是一个party而已。它其实还模糊地暗示着一种对于开放的向往,这种个人的精神解放的向往。它有另外的意义出来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也许就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只不过是你逐渐地还是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信心找回来。那时你就不需要依靠这种东西,来建立自己对于开放的渴望。 

  问:今天我才第一次见到您的庐山真面目,说实话,我刚才进来的时候其实比刚才的观众还夸张,我以为您是龙先生的妻子。不好意思,真是对不起。 

  龙应台(笑):你是哪儿来的呀? 

  问(笑):我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刚才很抱歉,龙应台(笑):您今天才知道我是女的? 

  问(笑):是。刚才其实说笑,我是看过您的散文,我是比较仰慕的。其实我觉得提的问题比较小,根据我自身,我现在学的专业,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在二外,这是一个外语学院,我们是对外汉语专业,可以说在别人眼里我们可能有比较大的优势,因为是一方面我们的母语,要像中文系那样比较精深的研究,去学习。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花四年的时间,跟纯粹的英语系一样,要去学英语。但是在我看来,很多在我身边的同学,仅仅是把英语就是说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者说在大学期间他没有目标,他仅仅为了过四级,六级,专四专八,那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根据您刚才的讲演,就是说作为有志于继承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分子,并且希望在国际浪潮中,国际这种接轨的浪潮中能有所作为的大学生的话,如果我希望您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一句勉励,或者希望的话语,您愿意为我写些什么?谢谢您。 

  龙应台:学英语我当然刚才是说,你跟我们的汉语而相较的话,要把英语学好的意义是在于它是一个工具。你要把这个工具,如何要掌握这个工具要学好,相对于汉语而言,汉语是我们灵魂的语言,英语是我们的工具的语言。但是呢,你把这个拿掉,去谈英语的话,说它是工具,事实上,任何一个语言都并不只是去学它的文法,或者是你讲的腔调正确而已。你学那个语言,一定是语言后面,牵涉它所有的价值观在里头,没有一个工具它只是工具而已。你譬如说你学英语,你势必要学到说,How are you ?I'm fine ,或者是说,Thank you for calling,这么简单的谢谢你打电话,你要知道说我们中国人打电话,喂,董秀玉,讲完了,明天中午见面,好,可以,我准时到,再见。你就一定要学到说,那你英语的对话是说:Oh; thank you for calling,但是英语他一定会说很多的话,他会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