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迪生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民意测验,结果都是一样。

爱普华斯同盟的会员尊称他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伟人。包多恩学院
也推选他为美国当代6 大伟人的第一个。

1927 年爱迪生80 岁诞辰的那一天,在美国开盛大的欢迎会,收到的庆
祝信件有数十万封之多,由此可见他受全世界景仰之一斑了。

1947 年,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纪念爱迪生诞辰100 周年的会
上,一个中国工程师称赞他说:“爱迪生终身可称是一个发明家,他竭尽才
智,耗尽精力,都是为了发明。

发明是他的志愿,也是他的事业。”另一个西方传记作家对爱迪生作了
这样的评价:“他没有统率过三军,驰骋战场;也没有占领过哪个国家,征
服过哪国人民,但是他发挥的力量,却不是哪个军人所能够梦想得到的。”


1979 年,美国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
来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100 周年。

爱迪生一生就上了三个月的学,他的文化程度极低,但对人类的贡献
却这么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

天才的决定因素——勤奋

人们常说,托马斯·爱迪生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历史上只有
为数有限的几个人像第一盏电灯的发明者一样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
当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称他是“一位发明的神灵”、“一位能生产的天才”,而
把他列为世界伟人的时候,他感到心神不安,他甚至对天才二字感到憎恶。
他说:“将自然界的奥秘取出来运用在为人类谋求快乐上——当我们在今世
最短促的时光中,我不知道有比这样更好的服务。”

他又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流汗。”
他对那些称赞他是天才的人反驳说:“这完全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
的。我的发明是靠实践得来的,绝不是什么天才。”

爱迪生在谈到他的创造发明说:“倘若一个人过去没有成绩,不足以表
扬自己,那末,请他埋头工作,不要多开他的尊口。我深信实事求是不空谈
的人。”他还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
人类造福,这是度过我们短暂一生的最好方式。”当有人问起爱迪生的成功
秘诀时,他说:“要干,一直干到底,不成功决不罢休,要有毅力才行。”这
些话,既表达了他从事创造发明的目的,同时也反映出他为达到这一目的而
付出了何等艰巨的劳动。为了找到一种既能发光又不会立即被烧毁的灯丝,
爱迪生到图书馆翻阅了数百种技术资料,做了200 多本资料摘要。与此同时,
他对各种有可能被用作灯丝的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实验。

年轻时的爱迪生一心埋头工作。有人曾作过这样的计算:“五十年中,
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或工厂里,每星期的6 天,甚至7 天,常平均有18
小时的日常工作。以多数人每日8 小时的工作计算起来,他在建设的工作上
所贡献的时间,普通人要费125 年的劳力。”一位跟随他多年的人描写初次
见到爱迪生的情形:他无异于普通青年,油垢满身,好像工匠一样,蓬首粗
服,仿佛是个流浪汉,但是心胸深广,一见到他,就令人油然起敬。”由于
他对科学发明入了迷,所以闹出了不少笑话。

“一天早晨,仆人送早点来时,他正昏昏的睡着,仆人不敢去惊动他。
但这时,他的助手已吃完了早餐,趁着片刻的休闲,有心愚弄他一次——他
把鸡蛋火腿等空碟子放在爱迪生面前,等他醒来,看见这些空碟子,喝干了
的咖啡杯子,和满桌的面包屑,他怀疑地擦了擦眼睛,思想了一下,以为他
确已用过早餐,于是,他照例吸完一枝香烟后开始工作了!直到他的助手们
哈哈大笑以后他才知道是被作弄了!”

1871 年圣诞节,是爱迪生同玛丽小姐结婚的日子。他做起实验来竟把
这个日子忘了,一直工作到深夜,而让新娘一人在洞房里空等着他。

又如,在他钻研电报技术时,忘记了交税,税务局催促他,说如果再
不来交,就要增抽12%。于是,爱迪生匆匆地跑去了。那里,队排得很长,
他只好等着。可是,到他挤到窗口的时候,竟把自己的名字忘记了。

爱迪生总是专心致志,完全不管时间,埋头钻研和实验。据说他终身
未带手表,所以,爱迪生的生活,不为时间所束缚。

爱迪生是一个不尚空谈,持之以恒的实干家。1914 年,爱迪生的实验


所失火焚毁了,损失达400 万美元。这一重大打击并没有使他停顿下来。他
说:“我已67 岁,但还不算太老,我要重新做起。”

1924 年5 月,美国投票选举国内最伟大的人。爱迪生得票最多,光荣
当选。美利坚合众国授给他一枚特级国会荣誉勋章,这是国家的最高奖赏。
这时爱迪生已经77 岁,还是照样“一天干两班”,从来没有想到要退休。他
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
出来。”

凡是和爱迪生接触过的人,对于他不尚空谈这一点深有感触。我国一
位总工程师曾于1925 年考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他和爱迪生有过一些接触,
他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在我几次和爱迪生的接触中,感到他不尚
空谈,重视实际。有一次爱迪生又来工厂,看到我们这群大学生,说要考考
我们。他拿起一个灯泡对我们说,‘请你们计算一下它的容积是多少?’我
们忙拿起纸和笔,有的用积分去算,有的用微分去算。。算了很久,还未算
清楚。爱迪生边看边笑地说,你们已很有点学者的样子,但是这样太麻烦了。
其实求它的容积很简单,只要在杯子里盛满水,灯泡放进去溢出多少水来,
这就是它的容积,说得我们恍然大悟。这一次的谈话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使我一辈子都牢记,搞科学要讲究实际效果,不能空谈理论。”

爱迪生有独创的推理力,更重要的还有实验的态度。他在要做一种研
究以前,第一步必先准备充分的预备知识,先去调查前人关于此事项已有过
何等造诣,他对前人所已获的成果并不即信,还须运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施
行种种实验。因之常发现新结果。

“爱迪生与人走着同一的路,结果常会到别人未曾涉足过的荒地里去。”
他有一个多年的助手曾这样说:这个助手曾费了许多心力想制某种化合物,
终于不成,可是爱迪生却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很满足的结果了。

爱迪生对于自己的行为常抱相当的自信,别人对于他的研究,任凭怎
样批评,一概不睬。当他研究用铁筋土造建筑物的时候,许多人都以为铁筋
土中所加的小石子必将在柔软的水门汀底沉聚,决难成功的。可是他却照了
自己的方案好好地成功了。他常先把既定的事实摆在脑子里,然后再去运用
他的丰富的独创力。

他必须把自己研究的结果一一留记于笔记簿,把所笔记的交给助手,
叫助手再把实验的结果一一记入,每日报告他一次或数次,他终日巡回实验
所中的各室,指导监督,记忆力很强,全体助手所做的实验,他都能一一记
得,宛如自己去实验一样,实验用的笔记簿每册厚约200 页,从门罗公园时
代以来,已要以千数来计算了。这许多的笔记簿中,保存着他数十年的想法、
设计、图稿等等的成绩,以及部下所进行的无数的实验。

在研究工作中,爱迪生对于实用性非常重视,从不把自己束缚在抽象
的数学推导和繁难的计算中。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艾·阿西莫夫写道:“抽象
的知识很少能引起爱迪生的关心,他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兴趣在
于把别人一些抽象的发现联系起来,做出实际有用的装置。”有一次,他让
助手设计发电机中线圈的绕法,这位助手拉了好几天,还无结果。

爱迪生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叫工人做几个模型呢?你可以用绳子在模
型上绕来绕去地试,用这种方法决定绕圈怎样绕最合理,而不必再在纸上画
那些凭空想象的线条。”助手反对说:“可是,您说的这种做法在书本上是找
不到根据的呀!”爱迪生却说:“如果的确能用,你又何必去管它呢!”助手


按他说的去试,马上发现这个方法既简便又实用。

爱迪生不仅不尚空谈,而且还能持之以恒,直到离开人世间的最后一
刻。当爱迪生77 岁的时候,有人问他:“你什么时候退休呢?”他回答:在
出殡的那天!84 岁了,他还说必须至少再做15 年工作,必须勤奋工作,在
退休之前完成所想到的一切。还有一次,有人问他是否同意“为科学十年休
假”,他回答说:“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过的亿万年间,它于每分钟
都工作,并且或要如此继续地工作下去。”

1931 年8 月1 日,爱迪生在西奥兰治研究所工作时,突然倒地不起。
这个新闻震惊了全世界。他的病况严重,但稍微好些的时候,却仍念念不忘
地说:“我希望快到研究所去。”

爱迪生的大量发明,固然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
但是,他那严肃认真和重视实践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和勤奋工作的精神,
以及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善于聚集人才的天才组织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指出:“爱迪生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发明,原因在
于他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创造了一个实验室,使用了一大批得力助手,从
事研究制造。这个实验室就是后来的许多大工业公司建立的大型实验室的原
始形态。”

另外一个美国学者也持有同样的看法。阿西莫夫说:在门罗公园实验
室,“有8 位之多获得法定资格的科学家为他工作。”

《美国企业史》的作者塞利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