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当他看到《三国正史》五本书之中的《建安风骨》时,已经震撼得无话可说!
那一首首文采飞扬的诗歌,一篇篇值得咀嚼的文赋。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吴笛是多么有才!
而他后来在仔细看了文言文版本的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三国正史》时。便立马想要去找他的师父云牧山汇报。大善,华夏古典文学后继有人!
在这部恢宏浩大的《三国正史》面前,花泉镜觉得自己之前的《圣僧尘世录》根本就太渺小了!他在看了这部《三国正史》。只觉得灵感在脑中激荡——他很想依托这样的设定,写一部有关三国的历史小说!
花泉镜觉得,吴笛的设定能力简直逆天了,这种虚构出来的架空古代史竟然如此逼真!比这个时代真实的历史还要真实!
通过这部《三国正史》里面当然还有不少让人值得揣摩的伏笔,最简单直接的,当然就是,三国之前的东汉、西汉到底是怎样的?三国之后的西晋、东晋,又是如何?
总之,花泉镜实在是期待这部作品,单单是想象,就可以感觉吴笛所构思的历史是多么宏大!
花泉镜刚刚来到这古风浓郁的宅院,便听到自己的师父云牧山,正捧着一卷书朗诵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姓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不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么?果然师父已经知道了这部《三国正史》!花泉镜有些恍然地想道,没错,以自己师父对古典文化的喜爱,怎么会错过这样一部真正算得上巨著的作品?
云牧山同样也留着长发,但却是用古代的冠冕将头发束了起来,就像个老夫子,他摇头晃脑读着《出师表》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十分有趣。
然而他本人的神情却极为投入,仿佛他将自己都代入到了“诸葛亮”这个人物中去了。
花泉镜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这篇《出师表》或许比三曹的那些诗赋,更加合自己师父的胃口。
云牧山一生忠于华夏,致力于推广华夏古典文化,不惜与昔曰好友闹翻,而这篇情真意切《出师表》在字里行间中都体现出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贞不二。
正所谓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动情者,是为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动情者,是为不孝;读颜真卿《祭侄文稿》而不动情者,是为不慈。
因此,这篇《出师表》显然已经引起了云牧山的共鸣,再结合诸葛亮的生平经历,怕是只要是个文人,都会向往他的经历,哪怕最终诸葛亮无力回天,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在历史上的美名,没有多少人能够比得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陆游的这句诗也算是对《出师表》对诸葛亮本人高度的赞扬了。
云牧山终于朗诵完了《出师表》,他闭上了眼睛,似乎在细细回味。
良久,他才感叹道:“写得真好啊……”
“师父,没想到你也已经知道这部《三国正史》了啊!”花泉镜忍着激动说道。
“这样的作品晚知道一天,那就是巨大的损失!”云牧山毫不吝啬自己对《三国正史》的称赞。
“吴笛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我反正是自愧不如,只可惜这样一部媲美史书的设定集,可能受众不是很广,普通人怕是很难想象它的价值。”花泉镜十分坦诚地说道。
云牧山对手上的这套《三国正史》可谓爱不释手,自从它问世以来,他就完全沉迷了进去,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当然对这种可以以假乱真的历史非常痴迷!
“确实如此啊,因为太过‘正史’,而现在爱读爱钻研历史的人肯定不多,但这却是一部可以问鼎陈克文学奖的作品!可惜吴笛的资历太浅……恐怕连青衫诗歌奖,也不会那样轻易颁给她。”云牧山脸上带着惋惜之色。
“啧,听师父这样一说,我才想到,青衫诗歌奖的那群评委,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很大……”花泉镜喃喃道。
…………………………
二更~~~~求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四百一十章 诸葛亮与周瑜的粉丝'
花泉镜说出这话时,心道不妙,自己的师父其实在某方面特别容易发怒,那就是对那些崇洋媚外的作家非常看不惯。
果然,云牧山忍不住怒骂道:“现在华夏的文坛已经变质了,连自己的文化都在潜移默化地被入侵,亏任宫泽那老东西还说要包融西方文化,然后形成新的文化……包融个屁!有些作家,完全就是西方的喉舌、走狗!”
云牧山喋喋不休骂了很久,现在文坛上能够坚守传统古典文化的人确实渐渐稀少,而吴笛的出现,则让他非常欣慰……
“对了,泉镜你和那个吴笛关系怎样?”云牧山问道。
“还算不错,这个女孩确实天资不凡,假以时曰,必成一代大家。”花泉镜想了想,对吴笛的评价非常高。
“她现在上高三了?真是无法想像,年纪这么小,却有如此才华,不行,我得让中都大学提前录取这个女孩,这简直就是一块真正的瑰宝!”云牧山斩钉截铁地说道。
花泉镜脸上浮现出了他那一贯的温文尔雅的笑容,心说你要提前录取人家,人家估计还不愿意呢……
两人在感叹了一会吴笛毫无疑问是百年难遇的天才之后,当然开始讨论《三国正史》中的人物了,花泉镜坐到一张古琴前,轻轻拂动琴弦,他用一种向往的语气说道:“曲有误,周郎顾。我在通读了《三国正史》后发现,果然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那位一手策划了‘赤壁之战’的周瑜。不仅精通音律,统兵能力之强,更是世所罕有!可惜英年早逝……”
花泉镜对此有些郁闷,明明是这样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吴笛发起便当来还真是毫不手软!
“周瑜?不过是一颗流星罢了,我承认他的‘赤壁之战’是《三国正史》中重大的转折点之一,但他根本比不上诸葛亮的。诸葛亮才是真正完美的化身,他对蜀汉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云牧山显然已经被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征服时,粉起诸葛亮来有些丧心病狂。
“师父……恕我直言,诸葛亮其实就是一权臣。总觉得他和魏国的荀彧角色有些重合。比较擅长内政,但军事上略逊,什么六出祁山却寸功未建,反而消耗了蜀汉的大量元气。”花泉镜显然对诸葛亮并不感冒。
云牧山顿时就不爽了。他与花泉镜两人的状态。就好像小孩子在争论三国中谁的武力最高谁的智力最高一样。
“诸葛亮在草庐中的《隆中对》就已经清晰地规划出了天下大势。可以说如果刘备没诸葛亮的话,根本不可能成为西蜀之主,只可惜最终输在了综合国力之上。哎。我觉得《三国正史》好就好在它的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诸葛亮,可惜可叹。”云牧山似乎已经完全成为了诸葛亮的脑残粉。
“周瑜中箭后病死才真的可惜,这样有魅力的人物用这种方式发便当,对他简直就是一种侮辱!”花泉镜看样子也有成为江东美周郎粉丝的趋势。
无论如何,诸葛亮与周瑜确实是三国之中非常有魅力的人物。
《三国正史》虽然引起了各方赞美,可是在销量上,却显然无法与吴笛的那些娱乐价值更高的小说相比,像花泉镜、云牧山这样精通历史的文坛作家,才能真正明白《三国正史》的价值,而更多的普通读者,却对此懵懵懂懂,除了去赞叹一下《建安风骨》中的古诗文实在让人惊叹以外,他们根本就不会去仔细研究这一整套书籍。
在三曹的那些诗歌、文章流传络之后,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⒘蹊宓淖髌芬苍诼缟狭餍幸皇薄U馄呷舜筇迳洗砹私ò彩逼诔苁细缸油獾挠判阕髡撸浴捌咦印敝担嵌杂谑⒏场⑸⑽牡姆⒄梗荚鞒龉毕住
“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王粲《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人们在为建安七子的文采慨叹时,自然会对吴笛的才华更加赞叹,因为真正创造这些人物与作品的人,便是吴笛!
除了“建安七子”以外,让云牧山赞叹不已的《出师表》,也终于被人挖掘了出来,诸葛亮这个人物,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不过总的来说,真正去仔细研读《三国正史》的人并不多,因此,吴笛依据《三国正史》所写的三国系列小说,这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只要小说越好看,肯定就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三国正史》!
吴笛写这部三国小说,大概会用伪pov写法来写这部小说,时间上可能会有所交错,它将会由一个个读力成篇的故事组合而成,每个故事都有它的主角,而可能一篇小说的主角,到了另外一篇中,或许就会成为配角。
《三国演义》那种上帝视角的写法虽然也好,但终究缺少代入感,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确实没有一个特定的主角,也许主角就是蜀国那一方?
因此,不论是增加三国系列小说的代入感还是趣味姓,吴笛都希望尝试新的写法,而在文风方面,吴笛当然会用更加有利于读者阅读的文风,已经有《三国正史》这样高大上的设定集在,她已经没必要再使用文言文了。。)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一章 《钱与情》'
在学校中的吴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