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海商行为了京城这场天灾,早在三月初就开始备粮。目前,四海商行在江南准备了将近七百万斤的粮食。同时四海商行在码头上,还存了将近一百万斤的粮食。
宋安然给朱敬去信,就是要朱敬先将码头上存的一百万斤粮食运到京城。其中五十万斤卖给户部,以目前市场价的五折出售。
另外五十万斤,就放在四海商行名下的铺子里面发卖。价格是目前市场价的七折。
七折的价格已经比去年高了一倍。但是以目前的市场价,七折已经是良心价。更关键的是,四海商行准备的粮食,全是优质的白花花的大米。老百姓买回去就能直接下锅煮着吃。
不像顺安商行卖的多半都是带壳的谷子,谷子泡了水或者里面是否空心,老百姓光靠肉眼哪里分辨得那么清楚。
顺安商行掌控京城粮食市场的这两月,想在京城市面上买到白花花的大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粮商们坐地起价,全将白花花的大米存起来,等到灾情更为严重,粮价更高的时候再发卖。
但是他们都没想到,一场老百姓冲击顺安商行的事件,竟然让四海商行抓住机会,趁机回归京城粮食市场。以强力的手段和绝对的势力打压京城的粮价。
这注定是一场会掀起无数风波的粮食大战。
当四海商行拿出五十万斤白花花的大米在京城售卖的时候,所有粮商包括顺安商行全都傻眼了。
这是什么情况,四海商行不是退出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谁让四海商行回归京城粮食市场的?事先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更过分的是,四海商行售卖白花花的大米,价钱竟然比谷子还要便宜。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简直是乱来。
有激动的粮商想要找四海商行理论,更有甚者,还想带着人去打砸四海商行。当他们来到四海商行的粮店,竟然看到锦衣卫在维持秩序。
无数老百姓蜂拥而来,只为了白花花的大米,还有比市价更低的价格。以至于锦衣卫不得不派出人来维持秩序,否则老百姓就要为了争抢粮食打起来了。
为了让每个人都买到粮食,四海商行做出了限售。每个人每天只能购买两斤粮食。
对此,老百姓虽然有抱怨声,但是抱怨声并不大。大家都知道,粮食有限,如果不限售的话,有人能买到粮,有人肯定就买不到。有人吃饱,有人肯定要饿肚子。大家都不愿意饿肚子,限售这种举动,勉强平衡了这种矛盾。
粮商们看着望不到头的队伍,还有那些虎视眈眈地锦衣卫,顿时怂了。他们这个时候去找四海商行理论,不仅不能了解情况,还会被老百姓打死的。
粮商们灰溜溜的走了。他们去找顺安商行的负责人,也就是宁三老爷讨要主意。
等他们来到宁家,才知道宁三老爷进宫去了。从上午到下午,这会都快晚上了还没出宫。也不知道遇到了什么事情。
有精明的人,联想到四海商行重新进入京城粮食市场,心头就开始猜测,莫非宁三老爷倒霉了?
这么一想,精明的粮商顿时心头一跳,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完蛋了,宁三老爷肯定完蛋了。
上次顺安商行同四海商行斗,顺安商行就输了一筹,宁三老爷还被罢免了官职,变成了白身。这一次,莫非宁三老爷又输了?
粮商们完全没想到,现在这一切都是因为早上那一场老百姓同顺安商行之间的冲突造成的。
以前出了类似的事情,朝廷的反应向来很慢,最快也要三五天才会有动静。
这一次不到一天,事情已经解决,并且粮食还进入京城。这样的速度,京城的粮商哪里见识过,自然也就没有意识到早上那场冲突究竟造成了多严重的后果。
不过这些粮商迟早都会意识到,谁也不能阻止四海商行进入京城粮食市场。跟着顺安商行混的那些粮商,最终都会倒霉。唯有跟着这四海商行混的粮商,才能有肉吃。
现在粮商们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是不妨碍他们做出选择。有厚道的粮商,当初同四海商行合作得很愉快的,心里头已经隐约倒向了四海商行。
有那行事暴躁,心比较黑的粮商,肯定会坚持站在顺安商行这边。毕竟顺安商行背靠内务府。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跟着顺安商行,早晚都能吃上肉。
当然也有墙头草,两边观望的。也有谁都不想靠,只靠自己的。
反正这场风波的影响,会在之后数天之内,慢慢表现出来。
天已经黑了。
皇宫之内,宁三老爷还跪在思政殿外面。从进宫到现在他粒米未进,先是跪在大殿内。后来元康帝嫌他碍眼,又让他跪在大殿外。
至于魏公公已经去慎刑司领罚。二十板子,一下都不能少。
这还是刘小七替魏公公求情,才求来的。
魏公公心里头很感激刘小七。
刘小七却似笑非笑地说道:“魏公公,咱家救你,一是看在我们都是一类人。二是看在你还算有点本事,知道分寸。三是咱家不希望内务府短短时间内再换一个总管太监。你明白吗?”
“多谢刘公公仗义相助。刘公公的恩情,我牢记在心。刘公公若有所差遣,万死不辞。”魏公公也很上道。
刘小七笑了起来,他的手压在魏公公的肩膀上,话中有话地说道:“魏公公,咱家虽然年纪没你大,在宫里的时间也比不上你。但是论到做事,咱家未必输给你。”
“刘公公说的是。”魏公公低着头说道。
刘小七则继续说道:“咱家在这里有一句话提醒你,凡事不要太绝对。还有,不要自作聪明的去和别人斗。下次内务府再出事,咱家未必还能保住魏公公。魏公公好自为之吧。”
刘小七笑着离开了。魏公公还停留在原地,表情有些阴晴不定。他在揣摩刘小七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小七让他不要自作聪明的和别人斗,说的是谁?莫非暗指四海商行?还是宋安然?亦或是别的人?
魏公公还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但是刘小七早就离开了。他想请教也找不到人。魏公公打算回去后,要好好思虑一番,将刘小七的话掰碎了揉烂了想。总会想出一个答案。
刘小七回到思政殿,宁三老爷还跪在大殿门口。
这会宁三老爷也算是反应过来了,知道自己要倒霉了,可是他却求救无门。
见到刘小七,宁三老爷也是饥不择食,竟然问刘小七求救。
“刘公公,求你替我在陛下面前多美言几句。事成之后我定有重谢。”
刘小七板着脸,当着众人的面,阴阳怪气地说道:“三老爷还是留着银子自己花用吧。咱家不需要三老爷用银子砸,咱家受不起。”
刘小七说完,就要进大殿。
“刘公公留步。”
宁三老爷急切地叫住刘小七。
“刘公公能不能派人到坤宁宫传个信。只要刘公公肯帮忙,你就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刘小七笑了起来,他说道:“宫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而且还牵涉到三老爷。三老爷认为皇后娘娘会不知道吗?你的事情,皇后娘娘早就知道了。但是到现在皇后娘娘也没出现,三老爷难道还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据咱家所知,老爷子早早的就去了坤宁宫求见皇后娘娘。”
宁三老爷闻言,脸色煞白。他连连摇头,“不会的,不会的。刘公公,你是在骗我,对不对?”
“咱家欺骗三老爷,能得到什么好处吗?一点好处都没有,咱家才懒得费那个功夫。”
刘小七冷哼一声,不再理会宁三老爷,直接进入大殿伺候元康帝。
元康帝正在埋头书写。见刘小七进来,就问道:“人还跪着?”
刘小七恭敬地说道:“启禀陛下,宁三老爷还跪在外面。要如何处置三老爷,请陛下示下。”
元康帝放下手中的笔,冷笑一声,“刘树,你说朕该如何处置宁三?”
“奴才不敢妄言朝政大事。”刘小七低头,显得有些紧张。
“朕让你说,你怕什么?”元康帝冷哼一声。
刘小七低着头,说道:“那奴才就斗胆说说想法。宁三老爷有罪,并且罪不可恕。但是律法之外还有情理。宁三老爷身为皇后娘娘的胞弟,若是按照律法处置宁三老爷,就会伤害到皇后娘娘的脸面,还有两位王爷的体面。奴才以为,不如免去宁三老爷的死罪,让宁三老爷戴罪立功,平息老百姓的怨气。”
元康帝闻言,大皱眉头。
刘小七则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刘小七想让宁三老爷死,但是他不能直接这么说。所以刘小七玩了一个小花招,替宁三老爷求情。
刘小七是在赌,赌元康帝的脾气。要是赌赢了,那么宁三老爷必死无疑。如果赌输了,刘小七也没什么损失,反倒是宁三老爷还要欠他一个人情。怎么算,刘小七都是赚。
当然,宁三老爷不死,刘小七肯定会感到失望。说不定还会郁闷几天。毕竟像今天这样的好机会,可遇不可求。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宁三老爷什么时候才会作死。
元康帝突然问刘小七,“你认为皇后的脸面比天下,比皇位,比大周朝的根本还要重要?”
刘小七面上露出慌张之色,心里头却已经乐翻了天。他赌对了,替宁三老爷求情,果然激怒了元康帝。
刘小七躬身说道:“宁三老爷犯下的罪,死不足惜。”
刘小七说得掷地有声。他没有直接回答元康帝的问题,因为无论怎么回答,都非常危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起话题,避而不谈。
元康帝冷哼一声,狠狠瞪了眼刘小七。
刘小七赶紧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显得很害怕。
刘小七这副模样,让元康帝很满意。元康帝笑了起来,不过笑容又转瞬即逝。
元康帝思虑了片刻,刘小七说道:“将宁三处理了。尸首还给宁家。”
“奴才遵命。”
刘小七犹豫了一下,又问道:“皇后娘娘那里,需要知会一声吗?”
“不用!”
元康帝皱眉,似乎很讨厌有人在他面前提起宁皇后。
刘小七在心里头笑了。他就是要元康帝讨厌宁皇后,越讨厌他就越满足。
刘小七领命而去,带着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