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御史们来势汹汹的弹劾,元康帝最终还是略微表示了一下。
元康帝一边下旨申斥颜宓,叫颜宓补偿两湖地区,将抢掠所得的东西还一部分回去。同时又下旨勉励颜宓,让颜宓好好干,早日评定苗疆的叛乱。等颜宓班师回朝的时候,元康帝会重重嘉奖他。
对于元康帝的勉励,颜宓全当是放屁。什么嘉奖,更不能信。只要他回京城,等待他的肯定是解除兵权,困守国公府。这样的日子,颜宓不会要。所以仗还要继续打。
至于第一道申斥旨意,颜宓象征性的还了几样东西给两湖的官府。比如官粮还一点,比如官库里面的银子还几两。反正都是一些看似紧要,却又不那么紧要的东西。
两湖的官员看着颜宓换回来的东西,气的一佛生天二佛出世。颜宓实在是欺人太甚,拿了那么多,连万分之一都没有还回来,他是在打发叫花子吗?
当地官员又想告状,好在有脑子清醒的人拉住了。
现在告颜宓根本没用。元康帝摆明是要保住颜宓。
要告颜宓,就等颜宓回京之后再告。到时候肯定一告一个准,绝对能将颜宓告倒。
有了人居中劝解,两湖的官员总算消停了。
颜宓带着军队开拔苗疆,在苗疆打生打死。
这期间颜宓同宋安然的通信非常频繁,经常两三天就是一封信。
两人的信件都是用密码书写,就算被人截获,只要不知道密码本,就永远弄不清楚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具体的内容。
宋安然通信这么频繁,在外人看来,两夫妻感情深厚。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不过颜宓和宋安然现在都没空谈感情,他们更关心前途。
颜宓不能回京,所欲除了苗疆之外,必须重新开辟一个新的战场。而且这个战场,是前所未有的,能让朝廷震动,还能让朝廷十分被动。甚至是朝廷根本管不了的地方。
两人商量了很多方案,最后宋安然在舆图上点明了东南,以及东南海疆。海上,是朝廷势力力有不逮的地方。一旦这里开战,一旦颜宓领兵去了东南,也就等于颜宓进入了自由打仗模式。
到时候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颜宓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反正朝廷都管不到。
宋安然的方案得到了颜宓的同意。颜宓也倾向于东南。
要让东南起战火,必定少不了海盗。
颜宓和宋安然通过信件制定了方案,宋安然给闻先生写信,颜宓则给他安排在海外的那些人写信。既然要打仗,那就弄一场大的。让朝廷震颤,让老百姓瑟瑟发抖,让每个人都以为江南要乱了,东南要打仗了。
只有造成了这种严重的恐慌情绪,元康帝才会同意颜宓带兵前往东南。至于颜宓手下的兵不会海战,这一点其实不用太担心。因为大周朝真正会海战的士兵就没多少,而且很多还是海盗改行的。这些人忠心有限,祸害无限,到时候朝廷也会倾向于重新培养一批忠心可靠敢战的海军战士。
计划制定,接下来就是实施计划。
宋安然开始调整东南沿海的产业,扩大造船厂的规模。船工不够,那就去别的船厂挖人。无论如何,等到明年颜宓来到东南沿海的时候,造船厂必须提供三艘以上的超级战船,以及二十艘以上的中型战船。
如果工时不够,那就改进造船工艺,将其中一些步骤改成流水线作业。
宋安然对造船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很多人都以为宋安然是为了扩大海贸。殊不知,宋安然这是在为之后的战争做准备。
夜深人静的时候,宋安然也会反思,她这样做,是不是侩子手?是不是战争罪犯?
一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会害死多少人,宋安然的心就会跟着一紧。
不过很快,宋安然又会坚定信念。
她本就不是好人。她和颜宓都属于自私自利的大坏蛋。反正他们两个死后都会下地狱。
如今,她就是要为了一己私欲,开启一场战争。她是侩子手,她是罪人,任何罪名她都认。唯独不能忍的就是,自己的命运由别人掌握。
即便掌握她命运的人是皇帝也不行。
皇帝敢动国公府,宋安然就敢化身为恶魔,将大周的江山搅得天翻地覆。
宋安让望着夜空,冷冷一笑。元康帝招惹了国公府,就要承受被国公府反噬的后果。
第363章 破坏
东南风暴正在酝酿,朝中也不太平。
两个月内,礼部,兵部,吏部,接连有人被治罪。虽说这些人罪有应得,可是像这样大规模,短时间内治罪这么多人,还是极为少见的。
紧接着,元康帝又安插了一批人进入这些部门。
此事定下,也就意味着元康帝的权柄越来越重。
内阁几位大佬纷纷忧心忡忡。内阁的职责,是替皇帝处理政务。处理政务之外,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限制皇权,不能让坐在皇位上的人随心所欲。贤明君主不常有,昏君常有。
遇到贤明君主,皇权重一点,大家都能忍。可要是遇上昏君,皇权这么重,朝臣们绝对不能忍。
所以皇权一定要被限制。
杨首辅对宋子期说道:“宋大人,你足智多谋,不如想个办法将目前的局面化解了。”
大家都看着宋子期,指望着宋子期能够力挽狂澜,遏制皇权的扩张。
宋子期垂眼,遮掩住眼中的冷漠。宋子期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个局面,不能破,也没办法破。”
杨首辅微蹙眉头,这可不像是宋子期会说的话。莫非宋子期是想撂挑子不干,还是说宋子期已经站在了元康帝那边。
杨首辅的眼中有打量,有怀疑,有愁绪。
有人问宋子期,为何这个局面不能破?难不成这个局面是死局吗?
宋子期却不肯多说。宋子期在内阁惜字如金,着实让大家非常不解,越发忧心。
宋子期在内阁以足智多谋著称,如今他都惜字如金,那这次的局面只怕真的是个死局。大家摇头晃脑,心情沉重。皇权越大,也就越发衬托出内阁的无能。
朝局或许真的要变了。
之后,朝中有了不利于宋子期的传言。对此,宋子期早就有了准备。宋子期心知肚明,元康帝看他不顺眼,想要搞事,想要将他罢官赶出内阁。
宋子期暂时没动,他想看看元康帝的后招。
随着传言越演越烈,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同僚看到宋子期,眼神都显得意味深长。
宋子期冷哼一声,一群小人。
接着,有御史在早朝上弹劾宋子期,细数宋子期为官以来十二条罪状。
什么买官卖官,收受贿赂,欺压良民,霸占良田,对上不敬……
一堆有的没的罪名,全都按在宋子期的头上。看样子,不将宋子期搞臭搞死,是不会罢休的。
宋子期轻飘飘地扫了眼弹劾他的御史,只是一个跳梁小丑,做了元康帝手中的刀还不自知。接着,宋子期朝元康帝看去,元康帝眼中闪烁着兴奋,激动的光芒,还有嗜血的欲望。
元康帝问宋子期,“宋爱卿,你可有话说!”
宋子期出列,面无表情地说道:“启禀陛下,臣有话说。刚才陈御史细数十二条罪状,全是一派胡言,纯属栽赃陷害。
臣的次子今科被点为探花,有人嫉妒,心生恶意,故意用莫须有的罪名的弹劾微臣。比如陈御史和陈御史的儿子。
据臣所知,陈御史的儿子也是今科进士,考前还曾放出话来,探花非他莫属。结果陈御史的儿子没有被点为探花,只是区区二甲三十名。
反倒是臣的次子被点为探花郎。陈御史父子二人对臣的次子记恨在心,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弹劾。陛下,臣要求严惩陈御史。
朝廷给他风闻奏事的权利,不是让他用来狭私报复,以权谋私。像陈御史这样私心过重,人品堪忧的人就不配站在朝堂上。陛下若是姑息养奸,必定会造成人心不古,朝堂混乱。”
“胡说八道,下官何来的私心……”陈御史出离了愤怒,宋子期倒打一耙,实在是可恶。
可是还没等陈御史将话说话,杨首辅就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赞同宋大人的看法。陈御史利用朝堂给他的权利,狭私报复,阴谋污蔑宋大人的名声,这种人品堪忧的人必须严惩。不严惩不足以服众,不严惩不足以杀一儆百,不严惩不足以正朝堂风气,不严惩不足以展示陛下权威。”
杨首辅一连串的排比句,杀伤力堪比原子弹。内阁首辅都表态了,谁还敢替陈御史说话。谁又敢保证陈御史没有私心。再说了,内阁两位大人都说陈御史以权谋私,不是也是,是也是。陈御史这人在这一刻,已经被打上了标签。他就是个私心过重,人品堪忧,不配站在朝堂的小人。
陈御史啊啊大叫一声,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果断地昏了过去。
元康帝眼中酝酿着一场风波。他朝朝中某人看去,眼中是毫不掩饰的不满。这是从哪里找出来的战五渣,在宋子期手下连一个回合都没有,就被宋子期给拍死了。简直是丢人。
原本计划得好好的事情,结果开局不利。元康帝的心情真是糟透了。偏偏他还不得不照着宋子期的意见,严惩陈御史。
陈御史像是一条死狗一样,被人拖出了大殿。
有人心有戚戚焉,心中对宋子期多了一份忌惮。
宋子期若有所觉,一抬头,眼神准确的捕捉到某个人,然后又若无其事的移开。
宋子期波澜不惊,某人心中却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
元康帝被气了个半死,最后早早退朝。他需要时间冷静冷静。
刘小七用心地伺候在元康帝身边,凡事都替元康帝考虑得周到妥帖。
元康帝很享受刘小七的伺候。感觉刘小七是最会来事的人,也是最懂得揣摩上意的人。
元康帝盯着刘小七,突然问道:“朕记得你以前是跟在刘福身边的。”
刘福?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过久远,久远到刘小七都快忘了那个人。想当年,刘福可比如今的刘小七风光多了。
永和帝乾纲独断,刘福是永和帝身边最得用的人,刘福手中的权柄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刘小七在脑海中闪过他和刘福相处的画面,同时躬身说道:“回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