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远的星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赤色恒星第一节 序
 
  一道红色的波束从身後一闪而没。年轻人的黑色卷发因空气的颤动而形成了一绺,他顾不得梳理一下,飞身跃向不远处的战船。
  在几个“红体人”追上他以前,杨已经成功的在几道能量光束打在舱壁上的同时关闭了舱门。坐在驾驶位上,杨的嘴角几乎是带有一些调皮的微笑著。现在,追杀者和被追杀者的角色要互换了。
  杨,一个《银河英雄传说》中的人物,居然在二十一世纪神奇般的变成了现实。这个科幻小说的狂热爱好者,居然也生著一头软软的黑发,爱喝红茶,有著天才的军事头脑和指挥艺术。与小说中的杨不同的是,他的射击天才也是人所共知的,他运动中的射击命中率居然达到99。8%,也就是一千次射击才有两次脱靶!此外他还是空战的行家。被称为联盟军“空中皇後”的休…莉莉也曾经对自己的朋友不只一次的评价杨:“他的反应神经只能用闪电来形容”。当然,这个活著的杨的愿望并不是成为一个“二流的历史学家”,而是一个出色的职业军人。
  杨远帆,他最亲密的朋友称他“财迷杨”,以讽刺他挖地三尺的“钱币收藏家”的业余爱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杨为了在他家寻找一枚20世纪末的人民币5分硬币而硬将他的地板拆了十三块下来,而且事後仅仅说了一句话:“你的地板用了有一年多了吧?我的手感很不好,早该换了”。不过更多的人称呼他“神奇的杨”或“中国杨”,不仅仅是因为他在25岁就成为地球联盟军最年轻的少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所取得的功绩。担任“铁龙”特别分队上尉时,他曾经带领一支不足100人的部队成功的偷袭了白龙星的军事基地,奇迹般的破坏了白龙人的能量晶石,使白龙人精心策划了三个月之久的大规模进攻无限期的延迟;任星际舰队中校参谋的时候,在联盟军指挥官休…布莱克中将误判敌情,致使联盟军第四舰队陷入重围,旗舰被毁,休…布莱克中将本人也不幸战死的恶劣情况下,向接替指挥的琳达少将提出了“声东击西”的巧计,使联盟军利用小行星带和敌人运作中的空隙,仅仅又损失了半成的敢死队就脱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最终神奇般的保住了近七成的兵力。杨本人因此在琳达少将的大力举荐下晋升为联盟军最年轻的上校。
  也就是由此开始,很多人开始按《银英传》里的称呼,叫他“神奇的杨”或“奇迹杨”,认为他的这次脱逃行动可以媲美杨威利指挥的那次撤退。不过,杨本人好象并不太喜欢这种称呼,至少当别人这麽称呼他时,他总是好象不好意思般的揉著自己的鼻子。不过也有人称呼他“中国杨”,尽管这时地球早已进入星际联盟时代,“国家”这个东西早已成为历史资料中的名词,但以“中国杨”来形容杨或许是一种特别的尊重吧。反正杨对这麽称呼他的人不是说“走,去喝一杯”,要麽就是拍拍对方的肩膀。
  坐在驾驶位置上,微笑正慢慢消失的杨,顾不得消灭那几个正在逃跑或寻找岩壁作掩体的红体人,尽管这对於他们来说徒劳的。对於这艘装备了等离子力场、高能粒子束的战船来说,消灭这几个红体人巡逻兵是轻而易举的,仅仅是动动脑那麽简单。战船配备的“DP208”型电脑接收到思维波後,会自动执行一切指令,强大的火力在杨的思维波的引导和提高下足以消灭一艘小型巡空舰。只是他还顾不上去考虑这些巡逻兵,他正在为刚才所见到,不,应当说是感应到的一切所震惊。
  战船如一条银白色的骄龙般腾空而起,杨决定还是先返回“女神”基地再做打算。在红体人如释重负的“目光”中,战船一瞬间就消失在空间跳跃窗中,只留下一道淡淡的光迹。
  说起地球联盟与红体人、白龙人的战争,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第一章(赤色恒星)第二节 红岛星座
 
  公元2006年,经历了5年的“科技停滞”期后,人类连续取得了几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包括“等离子场”、“反物质技术”、“空间跳跃”、“记忆复制”等技术的出现,对后世的经济、技术、军事、伦理等多个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令人惊奇的是,最先发明和掌握“等离子场”技术的并不是一直在这方面比较领先的俄罗斯,而是美国人。2007年,一个美国科学家发现利用一种稀土金属的“等离子态”,可以形成一种有奇特物理属性的场,这种场可以使场内的物体对空气产生“斥力”,并且对所有频率的电磁波起到“隐身”的作用。
  美国人凭借这种技术解决了空气动力学和电磁学上的难题,并首先将它应用到军事上。当美国人的隐形飞碟成功的飞越了中国和俄罗斯的边界领空进行军事侦察1年后,中俄才从间谍的情报中发现原来号称可以发现F…117、B2隐形轰炸机的所谓的“被动电磁波雷达”对这种新式飞碟根本不起作用。
  震惊是可想而知的。两年后,中国、俄罗斯也先后掌握了等离子体技术,中、俄、美重新成为同一起跑线上的大国。但当中国人发明了“反物质控制”技术以后,中国人却将它无偿的向全世界公布了。这种取之不尽的能源的出现,解决了人类除了居住地以外的几乎所有的危机,不仅直接导致了国家的消亡和地球联盟的产生,而且与“空间跳跃”技术的组合使得人类实现了跨出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梦想。人类不仅移民到太阳系的火星,建造了无数的太空生活基地,还发现了很多外星生命。
  这一发现,使得很多科学家恪守的“存在生命必须遵守有空气、阳光和水”这一定律正式宣告破产,因为宇航员发现的很多生命根本就不需要空气、阳光或水来生存。有些是生活在行星的表面上,靠吸收宇宙射线的能量维持生命;还有一些是依靠一些地球上根本没有的元素来生存的。有些可惜的是,这些外星生命大多数比较落后,根本无法达到人类的科学水准,更无法沟通。而且联盟议会也有一条铁的法律:不得干预外星生命的进程。这使得很多宇航员心怀不满,那个曾经三次参加过星际探险的布鲁克林就曾对船员大发牢骚:“难道你们不想享受一下上帝造人的感觉?”于是那个笃信基督教的船员在剩下的航程中一半以上的时间就得跪在祈祷室里,战战兢兢地为他乞求上帝的宽恕。
  不过探险家们还是发现了很少拥有高度文明的星球。比如红体人居住的“红岛”星——称它为“红岛”星是由于星球上只有百分之四的面积是陆地,其余百分之九十六是液态的“海”。对红体人来说,海里面的液体有毒性,会腐蚀他们的身体。但对地球人来说,它的构成只是纯净的、完全可以饮用的生理盐水。
  由于照耀着整个“红岛”星的恒星寿命将尽,已经进入了“红巨星”时代,整个恒星的光谱只剩下了红色。按照这颗恒星的质量,它足以坍缩成一颗白矮星。“红岛”行星是“红岛”星座的第四颗行星,它本身非常小,小到无法吸引到足够的大气以形成大气层,自然就没有大气散射,所以整个“红岛”星上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泛着一层淡淡的红色。
  红体人的生命更是奇怪,他们(因为不知道红体人是否有性别,只能称为他们)的身体是液态的,可以自由变换形状,却有足够的强度在陆地上“滑动”。维持他们生命的,是“红岛”星两块红色的晶石。他们靠身体里称为“心”的部分来进行思维、感知外界和互相交流,生命力非常顽强,一般的物理伤害对他们没有太大作用,因为他们常常可以及时的变换形状来躲过这种损伤。宇宙射线对他们的伤害也不大,这也是红体人能够在没有大气层的“红岛”星上生存的主要原因。只有足够能量的光束武器才可能给红体人带来致命的打击。
  一开始的时候,红体人对这些远途而来的“哥伦布”们是友好而温和的。他们虽然与联盟宇航员无法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但至少他们并没有民族主义倾向——他们的星际战舰仍然停泊在宇宙港,并没有赶走“入侵者”的意向。不过他们还是接受了宇航员的礼物,一个播放着《蓝色多瑙河》的水晶音乐盒。他们还试图用“红岛”星的礼节来表示友好——用身体互相接触和缠绕。事后探险队的居里队长回忆到:“当时我只觉得身体已经麻木了,只能感觉到冰冷和滑腻,我除了恶心以外再也不想思考任何东西”。查尔副队长的说法则更加恶毒:“我宁愿和眼镜蛇拥吻”云云。
  不过他们除了恶心之外,更应该感到幸运。时隔半个地球年,第二批星际旅行者来到“红岛”星进行友好访问。迎接他们的已不再是恶心但热情的拥抱,而是红体人星际战舰主炮的死亡之吻。 
 
 
 
  
 第一章(赤色恒星)第三节 晶石之谜
 
  当地球联盟为探险队员们的蒸发而哀悼,以及为红体人的反目无情而惊讶的那一年,“中国杨”刚好从星际联盟精英学院以全校第二名的身份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过有很多人传说,杨此举只是为了讨美人的欢心,因为取得第一名的正是杨初恋的情人林珊,而按杨的实力,第一名对他来说“象喝杯红茶一样简单”。但杨对这种说法的态度,从来都只是耸耸肩。没有人会注意到,杨眼底那一丝淡淡的,却异常沈重的悲哀。
  在这一年,杨所遭受的灾难已经太多了。在杨毕业前不久,杨的父亲,联盟精英学院的副院长,古中国杨式太极的唯一真传弟子,在参加探险队从“红岛”星回来不久,就在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中不幸丧生。而在联盟向“红岛”星宣战的次年,林珊服役的星际母舰“玛丽安娜”号被红体人的战船击中,在紧急迫降时坠毁在“红岛”星座第三号行星上。奇怪的是并没有找到林珊的遗体,但母舰坠毁的地方是三号行星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