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想了想道:“孤先去和父皇说一声,得看看父皇允不允许。”
于是,太子便进宫去就此事与元武帝相商。
元武帝听闻后非但没有赞他不计前嫌,有储君风范,反而对他破口大骂了一通。
“谁不知道你与瑞王之争?谁不知道小九是瑞王那头的人?小九被幽禁的时候你非但没有为自己兄弟求情,反而还落井下石,朝上谁人不知?这会儿你知道顾及兄弟情义了?谁信!”
元武帝将一本奏章砸到太子脸上:“现在鲜卑兵临,燕北一带已失去掌控,南蛮也有些蠢蠢欲动,东海之滨海贼猖獗,渔民怨声载道……这种种国事,你堂堂一国储君不知道去解决,不思国之根本,却专注于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之上……你简直是——”
寺人端上茶,元武帝一饮而尽,“啪”一声将茶盏扣在桌案上:“人都被关到中官胡同里了,你还想着要寻人晦气,你的气量就这般狭小?朕要真让人接了小九的儿子出来交给你教养,你能好好照顾他?不故意养歪他就算你仁慈了!”
“父皇,儿臣也是好心——”
“闭嘴!”
元武帝怒喝一声,只觉得头嗡嗡直响,寺人见状忙要去唤太医,被元武帝阻止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方才道:“滚回你太子府去,再让朕听到你有什么出格举动,朕能放你从太子府出来,也能再关你进去。”
太子吃了一通排头,恹恹地出了宫,接下来一段时间都不敢再轻举妄动,生怕挑动了元武帝哪根神经。
十二皇子得知消息,笑了一声。
心腹不解问道:“殿下,属下瞧着,陛下对九殿下也不是无情,为何……”
十二皇子练着字,闻言轻声道:“父皇的糊涂,只针对于太子的利益,在其他事儿上,父皇可不糊涂。”
十二皇子搁下笔,轻声道:“等着吧,太子把父皇的那点儿慈父之心给磨灭干净的时候,就是他从太子之位上跌落的时候。到时候,这储君人选,也只能是瑞王了。希望太子能再接再厉,保持这样的自作聪明啊。”
第二百七十二章 历练
太子没有让十二皇子失望。
被元武帝斥骂后,太子安静了几天,心里却始终觉得不爽快。
虽然是整了刘桐一通,但想到因为他,害得那件旧事暴露,自己也被禁足在太子府内长达一年之久,他就觉得咽不下这口气。
这点儿惩罚,对刘桐太轻了。
素来就听闻刘桐是个极爱儿子的,这要是把他儿子从他身边给夺走了,刘桐恐怕整日整夜都要处在提心吊胆之中吧?
太子越想越觉得是这样,所以他虽然不出面,却让十二皇子出面,去元武帝面前提及九皇子之子的启蒙之事。
十二皇子自然没有不应的,隔天便在早朝后跟着元武帝去了勤政殿。
“父皇,前段时间儿臣去了中官胡同看望九哥。”十二皇子这话甫一出来,元武帝便迅疾地盯住了他。
十二皇子不慌不忙地道:“九哥家的景阳到了开蒙的年纪了,儿臣想着他在中官胡同里也没个夫子教学,这启蒙怕是要耽误了。父皇觉着,要不要将他接出来,好歹给他开了蒙?”
元武帝面色并不好看。
“太子让你来说的?”元武帝闷声问道。
十二皇子面露犹豫,迟疑了下才道:“唔……儿臣觉得是这个道理。”
意思就是,的确是太子让他来说的。
元武帝双肩一垮,摆摆手道:“你出去吧。”
“父皇,那景阳……”
“他自己个儿儿子,自己不知道给他开蒙吗?!蒙学读物他知道得不全,声韵启蒙他总会背吧!需要你们替他操这个心吗?!”
元武帝怒喝一声:“一个个的该操心的不操心,不该操心的瞎操心,在朕面前顶着一张兄友弟恭的脸,暗地里都是些龌龊!给朕滚!快滚!”
十二皇子略显惊惶地告退,踉跄地出了勤政殿。
待四下无人的时候,他玩味地笑了笑,轻声道:“还要去太子那边儿,诉说一下委屈才行啊。”
勤政殿内,元武帝怒气不减,将桌案上的东西全都扫到了地上。
寺人上前劝慰道:“陛下息怒,龙体要紧啊!”
元武帝胸口上下起伏着,好半晌才长舒了口气,轻声问寺人道:“你说,朕要是现在驾崩了,朕这些个儿子里,谁会是最没好下场的那一个?”
寺人忙跪地磕头:“陛下!陛下千万莫要说这样的话啊,陛下是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啊。”
元武帝嗤笑道:“万岁?别说万岁了,从古到今做皇帝的,谁活过百岁?”
元武帝撑着头,缓缓坐了下来。
“朕活不到百岁不要紧,怕就是太子一直是这副不长进的模样。他真是……太让朕失望。”
寺人眸中微光一闪:“陛下,太子只是缺乏历练。”
“缺乏历练?朕没有给他办差事的机会吗?可瑞王就能从中脱颖而出,他呢?!”
元武帝长叹一声:“朕要怎么做,才能把他这块烂泥给扶上墙啊!”
寺人默然不语。
元武帝突然道:“南蛮不是有点儿暴动吗?东海之滨也需要剿匪,肃清一下周边的海贼……你说,朕让太子去处理这两件事儿中的一件,可行吗?”
寺人心里一突,笑言道:“奴才可不敢妄议朝事,陛下觉得行便行。”
元武帝倒是真的对这个想法动了心思,当即便琢磨着把太子派往哪儿去比较好。
又拿出这事儿咨询了几个心腹大臣。
大臣们都知道元武帝既想历练太子,又不希望太子出现意外的心情,所以一致认为,让太子去东海剿匪比较好。
毕竟南蛮那边虽归属大魏管辖,但因为民风彪悍,民族又多,还有些地方未曾开化完全,所以变数更大,对太子的威胁相对也多,蛇虫瘴气之类的,怕是太子去了也不适应。
而东海那边儿,海上剿匪,又不需要太子亲自上阵,他只需要监督后方即可。
元武帝也是这么想的,对大臣们的提议很满意,于是过了两天,便在朝上指派给了太子这个任务,要他帮助东海大都督剿除东海水匪。
所以,太子在吃了一通排头之后,又被元武帝打包派出了京城办差,自然没有那个空闲时间来找刘桐的晦气。
只是,在临走之前,太子听闻元武帝也在为南蛮暴动的事忧心,当即便举荐了十二皇子,说十二皇子聪颖机智,应当可以妥善解决南蛮之事。
元武帝本犹豫,但太子力荐,十二皇子也愿意前往一试,所以元武帝还是同意了,封了十二皇子一个钦差身份,让他即刻前往南蛮。
太子启程去东海之前,特意寻到十二皇子,一番言语之后方才离开。
他大体的意思,一是告诉十二皇子,这个机会难得,要他定要好好把握,把差事办得完美漂亮;二是提醒十二皇子,若是没有他举荐,这样的好差事落不到十二皇子头上;三则是明里暗里施恩索贿,告诉十二皇子南蛮财力不俗,要他趁机捞点儿回来孝敬他。
话虽然没有说得那么直白,但里头的意思,十二皇子全都听懂了。
他自然没有不应的,还一本正经地给太子施礼,说:“臣弟定然不负太子所望。”
太子十分满意,志得意满地去了东海。
十二皇子也在之后去往了南蛮。
这些事儿,关在中官胡同里的刘桐等人都不知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华泽总算能出得院门,在小院儿附近走上几步了。
正如刘桐所料,小院儿周围也有监视的人,四角轮班站岗,不过到了夜间休息的时候,不会有人守着,估计他们也不认为在晚上刘桐等人会夜奔出逃。
华泽给人都塞了好处,他们也都收了,对华泽等人偶尔出了院门放风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华泽打听后得知,他们在这儿是奉元武帝的旨意。
刘桐知晓后对常润之说:“父皇让他们来,一是监视,二也是怕我出意外,病了或者死了。”
常润之嗫嚅了下唇,见刘桐对此猜测脸上却没有喜悦表情,便不由安慰他道:“到底是你父皇,总还是担心你的安危的。”
刘桐却失笑摇头:“他是怕我死了,就威胁不了五哥了。”
刘桐怅然一叹:“不知道五哥在燕北,如今怎么样了……与鲜卑的仗打完了吗?”
第二百七十三章 燕北
秋寒已过,从鲜卑那边吹来的朔风阵阵,燕北关内的人都穿上了大袄。
金朗身披玄甲,面上有被风刮出来的红痕。
他站在瑞王身边,递上了从京里来的密报。
瑞王展开后细看了一番,将之交给金朗。金朗也不客气,看了一遍后舒了口气。
“太子调到东海去了。”他道:“那咱们这边儿要派人去东海吗?”
“不急。”
“那要是太子去东海立了功……”金朗迟疑道。
瑞王道:“那就让他立吧,也不是什么大功劳,何况东海大都督何源这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太子要从他手上抢功,倒也不易。”
“也是。”金朗不知想到什么,笑了声道:“素问太子爱财,那东海遍地黄金,想必太子到了那片儿地方,心思就不在剿匪上了。”
“嗯。”
瑞王应了一声,声调平缓,从中听不出太多情绪。
与鲜卑的战事始终僵持,新任鲜卑王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燕北守军一有松懈,他就卷土重来。
虽然很烦,但瑞王也不得不承认,若鲜卑王不是这样的性子,也轮不着他瑞王在这城关之地建功立业。
金朗见瑞王眺望关外,忍不住问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咱们什么时候可以回京城去?王爷在京城的势力因为九殿下被弃用,十四皇子也被闲置,几乎无人打理。时间若是长了,恐怕与自己人之间的联系也越发薄弱。”
瑞王眸色一深,垂在两腿边的手握了握拳。
“京里的眼线可有九皇子的消息?”瑞王问道。
金朗颔首道:“零星的倒是有传来消息,九皇子在中官胡同里做了个农家翁,虽然受苦了些,但瞧着他心情还算不错。”
金朗笑了声:“毕竟有妻有子相伴,总好过九殿下一人独居。”
瑞王不置可否地应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