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簪缨问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攻城!十日之内,孤要登上闻喜城头!”



坐在洛阳的宫苑之中,还未到中秋,司马越便觉出了一丝寒冬的凛冽。放在案上的,是一前一后两封信报,一样更比一样糟糕。

几日前,并州发来消息。出兵攻打离石的新任并州都督,宁北将军裴盾,意外战死沙场。因为裴盾擅自出兵,刘虎派遣了一万人攻打空虚的晋阳城,险些城破。亏得梁子熙拼死守住了晋阳,打退了敌兵,又夺回了京陵三城。而出征的大军,折损也不算多,勉强保住了一州安定。

这消息简直让司马越不知如何是好。其实裴盾出兵,也是他默许的事情,毕竟河东局面危险,若是能救自然最好。但是后面的发展全然出乎意料。一想到晋阳可能被夺,那两万大军也溃败四散,并州彻底沦丧的局面,就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救回了并州,裴盾之死又要如何处置?此事里里外外都透着蹊跷,难不成是并州兵马和那梁子熙合谋而为?裴妃听到兄长死讯,立刻哭成了泪人。裴邵也恨的咬牙切齿,想要为阿兄报仇。可是仇人是谁?大战之中临阵脱逃,最后坠马身亡,连身边亲兵都跑了干净。这死法,简直卑微到了极处!

拿他麾下将领问罪?晋阳刚刚赶走敌人,若是因为朝廷发落,再乱起来可如何是好?继续派个亲信到晋阳,接掌都督一职?他的亲弟弟司马腾尚且能扔下并州逃跑,又有几人,能做到梁子熙那般临危不乱,力挽狂澜?

这仗实在窝囊透顶,让他也无法决定,该赏还是该罚。正当纠结万分时,另一道消息传到了洛阳。

刘渊攻破闻喜,城中裴氏别支尽数归降!

听到这消息,司马越脸都绿了。裴氏数代尽忠国朝,没想到城破之后降的如此干净!若是其他大郡也落入敌手,那些享尽荣华,历代公卿的高门会投敌吗?当然!否则他们司马氏是怎么从曹魏手中接过天下的?!

司马一族也是士族出身,司马越太了解这些阀阅心中“家重于国”的想法。国破又算得了什么?换位天子效忠即可!然而这些世家能转为别家的臣子,他这个司马氏族裔能吗?当初他们对曹魏子孙做了什么,没人能比司马越更清楚!

这下,裴妃兄妹的哭嚎忿恨反而不重要了。如何遏制匈奴扩张才是关键!可是朝廷如今着实抽不出兵马了,荆州那边跟拉锯一样,片刻离不得人。王弥投了司马颖后,青、徐、兖、豫四州也乱了起来,更别提满山贼匪的冀州。这可是帝位之争,若是让司马颖得胜,他这个另立“伪帝”的逆臣非要以身相殉不可!

如此一来,并州怎能再乱?换个其他人,真的能胜任都督一职吗?

这口郁气,怕是只能忍了。司马越僵坐良久,最终恨恨咬牙:“来人,拟旨!裴都督为国殉身,追赠大将军,加侍中。并州刺史梁丰守城有功,加鹰扬将军,假节……都督并州诸军事。”

最后几字,简直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且看吧。等到平了成都王那帮乱党,再慢慢收拾刘渊这群胡狗!届时,梁子熙也要换个位置,才算妥当。



把并州局势“如实”上报之后,梁峰并没有静待朝廷指使,而是先调兵换防。让张和部回去守上党,换上了擅长攻城的霹雳营,由孙焦从旁协助奕延,攻打新兴郡。

刚刚打过仗,其实兵士多有疲惫,但是机会实在难得。刘虎这次带来的,可是麾下大半人马。如今被打的落花流水,又失了主帅,九原城就成了之前晋阳那般空虚模样。这种情况下,放弃实在太过可惜,正好裴盾从朝廷那边讨来的粮草军械还有盈余,不如再战一场。

任务是艰巨无比,但是对于上党兵马而言,并不是多难扛的事情。这是乘胜追击,又有奕延从旁坐镇,不怕攻不下城池。

另一方面,这也是刺史府展现力量的方式。并州如今已经没有都督了,军权到底落在谁人手里,必须有个章程。而梁峰如此施为,正是笃信自己能掌控晋阳这一干人马,也在对并州高门强调,诸将归心已成事实。

这个军事行动,不出所料的获得了并州上下的一致支持。甚至代表并州本土力量的令狐况,也加入了攻打新兴郡的大军,想要戴罪立功,洗脱之前丢了主帅的污名。

对外战争向来是化解内部矛盾的良方。但是梁峰所作的,不仅仅如此。在安顿好城中军民,重启流民收容和开荒等事宜之后。他又下达了另一个能够引起波澜的命令。

“如今太原国初定,新兴郡将平,正是用人之际!且不说郡国令长,就是下面的官吏也大有不足。应当择一选贤之法,充实郡县!”梁峰招齐了手下幕僚,开门见山道。

“如今州内中正官暂缺,不如上奏朝廷,选出州郡各级中正,重启考评?”孙礼怎么说也是太原孙氏族人,对于九品中正官,可是熟悉无比。

一旁段钦却轻叹一声:“中正官选官自是必须,但是选吏,难免大材小用。可是新兴郡收复在即,坐等中正官到来,未免迟了些。我看不如效仿使君在上巳宴的做法,拟些试题,招士子作答。只要才学兼备,就可入官府,暂代各级僚属。”

孙礼其人极为通透,只是听段钦这么一说,便知梁刺史是想把中下级的人事大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既然说了是选吏,又是用考卷这样粗笨的法子取才,高门十有八九要避之不及。那么会来应征的,当是庶族寒士居多。虽然与平常选才之法有些出入,但是说到底,不过是些浊吏。一州刺史自然有任命黜落的权利。

这样既不会让世家产生多大的反感,又能解燃眉之急,未尝不是个办法……只是思量片刻,孙礼便点头称是。

随即,刺史府大张旗鼓公示政令,宣布一月之后在晋阳擢拔人才。此次制课只设三门,经科、算科和医科。前者显然是为吏所需,而后两者则实用性极强,颇似匠技之流了。不过这样一道政令,还是引起了晋阳、上党两地的关注。

上党郡学里的寒门学子倒是毫不含糊,听闻消息,立刻有人背上行囊,赶赴晋阳。本以为下次取士会选在明年上巳,谁料竟然能提前选拔,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而更多人,则在观望。刺史府下达如此政令,是否也预示着什么呢?

一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总归还是让这个“新鲜事”,传出了并州范围。

第220章 来投

“孟孙; 你听说晋阳那奇事了吗?”小院的门扉碰的一声被人推开; 一个身着燕服的青年人闯了进来; 高声叫道。

被称作“孟孙”的男子头都没抬,仍旧看着手中的书卷,闲闲道:“可是那梁使君又做了什么?”

“呵; 自然是梁使君!据说晋阳刚刚出了政令,刺史府选擢吏人,出题命人作答。谁听说过选吏还如此麻烦的?还绕过了中正官!据说上党、晋阳的可去了不少人,只盼着能趁这机会捞个一官半职呢!”

那青年说的眉飞色舞,一副八卦模样。然而听到这里; 看书的男子猛然抬起头来:“刺史府擢选?怎么出题?!”

“这……”那青年不由一噎; 想了想才道; “命人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像当初上党就这么选过官吏。这次梁太守升任并州刺史,晋阳也依了循例吧?”

“只是选吏吗?都考些什么?”对方仍旧追问飞快。

“有经科、算科和医科?经科还能猜出个所以然; 算科和医科又是什么?”那青年也只是道听途说; 哪里能知道详细?

这答案显然不能让人满足; 那男子皱了皱眉; 扔下了手中书册,突然道:“我要去晋阳走一遭!”

“什么?”对方愣住了,“你不是刚刚赋闲吗?怎么又要出门?并州如今可不算安稳……”

张孟孙可不是个碌碌之人,博涉经史,阔达高志,对于那些阀阅贵戚的清谈之风,向来鄙夷。因为这脾性,之前在中丘王司马铄麾下任都督时,便于司马铄不睦,最后告病去职。此后整日待在家中读书,似乎没了出门的想法。

怎么只是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决意前往晋阳呢?

“天下哪有安稳之处。”张宾已经长身而起,目中闪出了灼灼神采,“吾常自比子房,如今偶遇明主,岂不要亲去会会!”

也不管友人呆滞的神色,张宾转身入屋,飞快的收拾起了行囊。

虽然行动力不弱,但是从赵郡前往并州,还是要花费一番周折。如今冀州简直乱的不可理喻。一个名叫汲桑的牧马汉子起兵造反,转瞬就成了坐拥数千部众的匪首。这伙人又投了成都王司马颖的部将公师藩,更是借其称帝之事,闹的不可开交。

幽州都督王浚也数次派兵,帮着镇守冀州的司马腾剿灭匪患。但是贼匪这东西,就像蔓生的野草,烧了也会重新长起,而且一次比一次旺盛。

也亏得张宾艺高人胆大,才独自策马,穿过了兵匪混战的冀州境内,抵达白陉。穿过这里,就是上党,进而通往晋阳。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白陉附近,竟然有不少流民。

这可是件奇事!并州是最初就开始乱的几州之一,不但匈奴立了国,境内还有数不清的胡人,兵祸四起。就算要逃难,不也该前往幽州避险吗?怎会想不开,投了并州?

更离奇的是,白陉守关之人并没有阻拦的意思,只在关前设卡,检查过后,就放流民入境。身为士子,张宾毕竟跟其他人不大相同,还被那些守兵盘查了一番,声明自己是去晋阳赴考,对方才让开了通道。

当跟在这些人身后,进入并州境内后,张宾几乎是瞬间知晓了,流民为何会向此处迁徙。

只是一座太行之隔,简直就像隔开了鬼蜮和人间!上党之安定富足,远远超乎想象!

一路行来,开垦荒田的农人处处可见。每隔十数里,就能见到一架或是几架水碓,从河渠里引出水源,灌溉田地。还有一座座新建的邬堡,大者能住上千户,宛若小城。小者也容纳三百余人,比村落不差多少。就这么宛若遗珠,洒落在山野之间。

一动一静,一屯一守,把整个上党盘活了起来。只是看着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