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簪缨问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敦也算在朝中待过段时间,更是从王衍口中听过不少天子的闲话。对于这个年幼的小皇帝,还是颇有了解的。这样的人,若是大权在握,说不定真能稳住局面。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士族而言,实在心机太重,不宜辅佐。比起天子,面前这个性情温和,手软心慈的琅琊王,才是值得投效的对象。若是由他登任宝座,又与琅琊王氏掌权何异?

王敦不比王导那样性情平和,他本就颇具野心,现在好不容易站定局面,怎肯就此放手?

听王敦如此说,司马睿这才放下了心头忧虑,点了点头:“处仲所言不差,还是要笼络南人方可!只盼寿春,少生事端吧……”

王导已经奉他之命,前往寿春探听风声。唉,迁什么都啊,若是那黄口小儿死在洛阳,该有多好!



他终于熬过来了!

当看到寿春那低矮的城墙时,第一个冒出的,就是此念。司马覃忍不住按住了膝头,挺直肩背。他熬过来了!

从洛阳赶往寿春,其实是能坐船的,但是冬日封江,无法舟渡。这千余里,只能沿着陆路行来。长途跋涉,竟然花去了一个多月时间。其中遭遇敌兵,更是数不胜数。早先派出,拦截王弥大军的并州兵马,竟然未曾返回。也不知是败死个干净,还是临阵脱逃。不过他们确实起了些作用。那十余日,都未曾有追兵赶上。但是过了汝阴郡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王弥大军再次跟上,屡屡攻击迁都的大队。

就算有苟晞再侧,维护这样的一队人马,还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沿途不断有人掉队,有人身死,就连他也有几次被迫抛弃御辇,上马逃亡。

而现在,经过重重磨难,险死还生,终于抵达了这个新都。司马覃心中怎能不喜?

虽然城墙矮小,远逊洛阳。但是这里没有匈奴再侧,没有那十数万大军让他昼夜难安。只要有了喘息的余暇,何愁不能重整兵马,攻回洛阳?!

一个月来的惊慌,之前面对日食的恐惧,都慢慢消退。司马覃恢复了那副天子派头,端坐车上,由使臣迎进了城中。

寿春府衙,如今已经变成了行宫。就算面积局促的要命,小皇帝仍旧摆出了临朝的架势,面见来迎的重臣。

大将军刘准满面喜色,看起来是真心欢迎天子移都。对于这位老将,苟晞倒是显出几分警惕。这里是刘准的地盘,两人说不定还会有龃龉。然而司马覃的注意力,未曾放在那边,而是落在了扬州都督司马睿,派来的使臣身上。

身为扬州都督,司马睿来到江东已经有一年时间了,想必也积攒下了一些实力。小皇帝一度还暗自揣测,这人会不会对自己形成威胁,或是如同司马越一样,想要越权操控自己,做个挟天子的权臣。没想到他倒是乖觉,只派了个安东司马前来,一副天子不召,不敢擅离职守的模样。

而这安东司马,正是王衍的族亲,同为名士的琅琊王导。没有王衍那脱俗的风姿仪态,王导面容端正,身材挺拔,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温文内敛的儒雅。看起来非但没有攻击性,还显得谦恭有礼,极易让人产生好感。

面对这样的恭迎,司马覃自然要有所表示:“多亏安东将军送来粮草辎重,才让朕入主寿春。安东将军这番心思,着实可嘉。”

这次王导可不是空手来的,还带来了不少粮秣。对于一路苦熬,忍饥挨饿的朝廷公卿而言,这些粮食,可是能救命的东西。怎能不让人感怀?

王导躬身一礼:“陛下远道而来,身为臣子,自当尽绵薄之力。将军也有言,只要陛下有召,定然肝脑涂地,报效朝廷!”

这样的美言,让小皇帝微微眯起了双眼。不过被奉承的愉悦,也无法让他有半分松懈。寿春本就有刘准驻扎,现在又多出了苟晞一派人马,恐怕还有的争权。若是司马睿这个扬州都督再来凑热闹,简直要乱了套了。

“安东将军有心,朕心甚慰。不过江东事重,安东将军还是驻守建邺,保证朝廷后路为上。待到开春发兵,恐怕还要不少军粮。”小皇帝温言道。

这话,让王导微微眯起了双眼。虽然不如从兄王敦行事乖张,但是他也有辅佐司马睿称帝的野心。一年下来的苦心经营,全部被这小皇帝搅得大乱,如何让人不恼?这次他来寿春,就是为了稳住天子的心思,并且探听他的打算。如今看来,这人是迫不及待想要反攻中原啊。

若是那么喜爱北地,何不留在洛阳?终归是个贪生怕死之辈。还要拖累整个江东,为北地输送军粮兵马。之前江东可也大乱了两场,又有多少财力物力供人掘取呢?

压下心底嘲讽,王导神情更加郑重:“陛下放心,臣等定为尽心为陛下守住江东一地。”

话虽如此说,他们可不会白白替人作嫁。下面那些江南士族,贫苦百姓,都会清楚明白的知道,害他们折损钱财粮草,乃至性命的,是当今天子,而非司马睿这个都督。不知江东要有多少人,深恨天子北伐之事。越是惹的民怨沸腾,他家将军收拢民心,就越发容易。

两人心中各有所想,却一派君臣相得的模样,又聊了几句。小皇帝刚想换其他人交谈,一份密报突然送入了殿中。接过小黄门递来的信笺,小皇帝打眼一看,就变了面色。

那信上,只写了短短数言。伪汉刘渊遣使并州,意欲嫁刘氏女与大将军梁丰,结两姓之好。

自己刚刚离开洛阳,他们怎敢如此!!

第300章 见招

未出元月; 天气仍旧冰寒。宫室中燃着火盆; 用的倒不是现今最时兴的瑞炭; 而是普通木碳。哪怕炭盆笼的再好,房中也多了丝烟火气息。

刘渊斜倚在案后,浅酌盏中温酒。病好之后; 他每日饮上两壶的习惯就回来了。不过如今杯中的,不是清澈如泉的上党玉露春,而是掺杂了少许稠酒的烧春。那些残渣浮在杯中,倒像是飘起了一层薄絮。

这酒的滋味,自然不如玉露佳酿。但是辛辣还是有的; 再过些时日; 怕是这等次酒; 都饮不到吧?

嗞的一声,又一杯酒入喉。他放下酒盏; 对端坐身侧的那人道:“你觉得; 不该许亲并州?”

刘和点了点头:“儿臣觉得; 那姓梁的不会应下。父皇把此事传扬出去; 怕是……不利皇汉。”

自取其辱这四字虽然没有出口,但是意思分明。如今梁丰已经身为大将军、大都督,统帅三州,封国称公。以晋人习俗,是万万不会娶身份低贱的匈奴女子作为正妻的。那么他们大张旗鼓前去求亲,回头被人拒之门外,岂不失了颜面?

“他不会应的。”刘渊一哂,“不过这婚事,也不在他应不应。”

刘和眨了眨眼:“父皇可是想用间?”

晋天子刚刚离开洛阳,就传来汉国和并州刺史意欲联姻的传闻。远在千里之外,晋国那小皇帝怕是会暴跳如雷,进而再也不信并州。如此一来,倒也算离间了这对君臣。

然而刘渊还是摇头:“司马小儿本就不信任梁丰,否则也不会封他为上党郡公。不过此举,倒是能探明晋国朝廷,对于并州的忌惮究竟有几分。”

这明显是父亲的考校,刘和仔细想了片刻,方才道:“若是司马小儿信梁丰,就该置若罔闻,不把此事放在心上。若是他不信……”

削爵?撤官?分权?刘和思来想去,也不知那小皇帝要如何施为。毕竟天高皇帝远,他一个无甚兵权的少年天子,要怎么惩治梁丰这样的一方诸侯?

刘渊倒是没有难为儿子的意思,直接道:“若他不信,会许司马氏女入并州。”

啊!刘和恍然大悟。是了!这样明摆着会被拒的亲事,若是小皇帝仍旧心存疑虑,定会亲自指婚,为梁丰续弦。这可是司马一脉拉拢重臣的惯用手段了,小皇帝虽然没有女儿,但是姐妹总是有的。用宗女做梁家族妇,实在是高看对方一眼。但是这司马氏女郎,是那么好娶的吗?

一旦娶进门,生了子嗣,梁丰的继承人首先就要出现问题。而且司马一脉的女子,会不会在梁府兴风作浪,密禀朝廷,成为小皇帝放在梁府眼线?谁也无法作保!

只要梁丰有那么一点不臣之心,就该想法拒婚。而若他真的拒了天家的亲事,还能可靠吗?那时,晋天子怕是会忌惮入骨,再也不肯管并州之事。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梁丰暂时同司马氏结亲,不让那宗女生儿育女,等到时机成熟,再赐她一死。

因此不论是娶还是不娶,小皇帝只要提出此事,双方的关系,立刻会紧绷乃至破裂。这才是摧垮君臣互信的关键一环!

看起来是招庸棋,实则步步杀机。刘和不由暗叹,姜还是老的辣。比起父亲的手腕,自己所想实在太过粗浅。

见儿子恍然大悟,刘渊也点了点头。他这长子只是年轻,并不蠢笨,这些治政手段,早晚都要学起了才是。

缓了口气,刘渊继续道:“不管晋国那边会如何应对,拒婚一事,对我皇汉也未必没有益处。这两年上党那些奢靡之物屡禁不止,朝中又没什么堪用的手段。等并州拒婚之后,再下严令,也就水到渠成了。”

且不说上党的白瓷、琉璃、纸张等物,就是酒水一样,便能换走不知多少盐巴。刘渊是看清楚了,那些匈奴贵族在占了晋人地盘后,巴不得学晋人模样,奢侈无度。然而盐、粮、皮毛,乃至牲畜,哪样不关乎国朝命脉?

他自己以身作则,不用瓷器,不穿锦缎,仍旧无法遏制族人奢靡,这次倒是可以趁着“拒亲被辱”,狠狠禁绝这股歪风。只可惜,连他自己都喝不到上党的玉露春了。不过酒水,总有替代之物,如何顺利削弱并州实力,在迁都之前稳住政局,才是根本。

这平阳,怕是住不了多大时候了。

像是心中遗憾引发了病气,刘渊轻轻咳了起来。刘和赶忙起身,为他捶背,又端起了一旁银锡酒壶,斟上一杯温酒。

这酒壶,还是之前堂兄呼延攸奉上的正旦献贺,也是父亲唯一收用的器物。身为一国之君,仍旧不用瓷器玉器,反倒钟爱陶器银器,父亲为了汉国,也是呕心沥血,想尽了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