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慈光重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氏:……

说好的生了长子就当皇后的呢?说好的多生几个儿子,就让她当皇后的呢?

难怪别人说:男人能相信,母猪都上树。

第34章 五王之乱(番外)

永和帝所生之子,其中罗氏只有三个,三任皇后留下六名嫡子,埋下了“五王之乱”的隐患。

皇子都挺大了,皇帝还没立储的意思,朝臣纷纷请立太子。

永和帝私心里,只属意他手把手亲自教养的庶长子沐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沐春从能力、性格到长相都比永和帝更优秀。这少年长相俊美,风姿绝世,从小聪敏却并不自傲,为人宽和,细心体贴,处事周到地叫人打心里感到熨帖,一张嘴又甜又真诚,又爱笑,简直让人如沐春风。

连太后卫氏都忍不住喜欢他,直可惜他不是皇后所生嫡子。

说句良心话,卫太后甚至是嫉妒的,珍嫔罗氏能生出这么个孩子,实在是修了八辈子的福气。

天地灵气都叫沐春给占去了,多么钟灵毓秀,风光霁月的一个少年,在政务上有见地,军事上有天分,还胸怀天下,旷达济世,温和仁爱,绝对的惊世天才,最好的一个皇家继承人。

好多大臣都超级爱沐春,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大幸的“希望之星”。太后卫氏亲自教养的嫡二子沐景其实也挺优秀,可和沐春一比就被比成了渣渣。偏偏连沐景在内,所有弟弟也都敬佩沐春,真心喜爱这个大哥,不止一次说过不与大哥争……真的是真心的。

沐春搁现代就叫做“男神”、“人生赢家”。

永和帝想立沐春为太子,是为了国家能更好,其实私心里还有个不能说出口的想头——凭沐春的本事,一旦继位必是英明无敌,绝对要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任君主的成就,将来凭功绩大家也得给他面子,让他追封生母罗氏为太后,也算做到了永和帝立爱人为后的承诺。

因罗氏生了沐春,一生受宠也从没骄奢跋扈,得意忘形的时候,一心一意和永和帝过民间夫妻的普通生活,只围着丈夫孩子打转,从不理会朝政。罗氏是孤儿,也没有外戚为祸,更得永和帝的真心爱重。

可惜,理想很丰满,衬托得现实更加骨感……永和帝刚露出属意沐春的意思,又被御史和大宗正给“pia~pia~”打脸了。

“有嫡立嫡,无嫡才立长。”话说永和帝,您老人家嫡出的皇子一大串,轮也轮不到庶长子做太子哇。

永和帝又抱着罗氏和庶长子嚎啕大哭了。

艾玛,还给不给皇帝一条通往“情圣”的道路走了?

要说沐春的性子还真是好,一个少年,年纪轻轻竟然想得开,不生气,反倒劝永和帝不要违背祖宗传下来规则,立嫡子才好,以免动摇国之根基,让大幸的嫡庶乱了分寸。

庶子心大,于自己,于家族,于国家都不是好事。

沐春更叫罗氏宽心,命里无时不强求,不是自己的不要想,反正下任皇帝不管是谁,都是他的亲弟弟,将来弟弟需要,自己会尽力辅助,做个贤王。若弟弟不需要他,他就做个闲王,到处赏花游水,甚至出海钓鱼,还把罗氏接出宫一起去玩,多么逍遥快活?

把永和帝羡慕到不行,直说不如自己立即禅位做太上皇,一家人一起去才真叫逍遥。罗氏其实也不在乎位份,立即答应了。夫妻两还真动了心思,只想带着三个儿女,早日离开皇宫,走遍天下,饱览大好河山的壮美,逍遥自在过安生日子。

沐春是真的好,就是太好了,好得过分,让卫太后心里打鼓,怕沐春不是大忠,就是大奸之辈。毕竟对皇位能真不动心的还是绝少数。

不,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立储风波没过多久,一家五口正在计划出逃……呃,是禅位出游。已经长到19岁的庶长皇子沐春竟然出天花,那么风华绝代的漂亮人儿,长了一身可怖的红疹烂疮,痛苦而死。

谁也说不清这是阴谋还是巧合,罗氏搂着已经比她还高的儿子僵硬冰冷的尸身,哭都不知道哭了。

遭受丧子之痛,罗氏对皇帝丈夫是真的彻底失望,乃至绝望了——这一辈子所做的承诺,丈夫就没有一次能兑现的,最后还因皇位害死了儿子。

作为一个母亲的敏感,让罗氏不相信太医的话,不相信这只是一场病症。罗氏求生之意全消,不再吃喝,没几天也离世了。

罗氏所出的庶五子沐智当时才14岁,看着“偶像男神”亲大哥惨死,看母亲绝食发疯,临死竟然用双手抠下自己的眼珠子,说自己一生识人不清,害己害子,诅咒所有害了沐春的人,全家都要遭报应。

那惨景,让沐智痛苦却无能为力,最后连母亲临死嘱托——查明大哥死因都不能如愿。沐智心灰意冷,自请北上去边关,远离伤心地。

永和帝也亲眼看着爱子惨死,爱妻悲亡,他这个皇帝却无能为力。连遭打击,他本想跟着爱妻爱子去了。只是为了护全剩下的真爱结晶,保护罗氏所生的沐智、沐晴和静和公主。永和帝心灰意冷,应朝臣的建议立了嫡二子沐景为太子,让沐智这个才14岁的单薄少年远赴边关,只当是流放了他,定了边关将门世家杨氏一个不入流的旁支嫡女为妻,然后不再过问。

不闻不问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罗氏去后,卫太后很紧张,好在永和帝看不出有殉情的苗头,伤心没几天就该吃吃,该喝喝,也不拒绝纳新的美人了,见到漂亮宫女也肯宠幸了……就是每晚宠上三四个,夜夜不落空,个个都是第二第三……第N个“真爱”。

永和帝的“回头”,换来了卫太后的妥协,她将罗氏所出的不足周岁的庶十二皇子沐晴养在了身边,算是一种补偿……或威胁?

这结局,表面上看,也算皆大欢喜吧。

至于是不是真的个个都欢喜了?

……谁知道呢?

永和帝暗伤在心,快四十的人每夜连御几女,还服用药物助兴,更喜欢通宵批阅奏章。卫太后知道这不是长寿之兆,可劝了也不听,她总不能一直盯着永和帝的房里事,况且她不是嫡亲的母亲。

最后永和帝四十五岁短寿猝死,也是应有之意。

嫡二子沐景能成为太子,不仅因为他是嫡出的最长者,也因为他一直被卫太后教养长大的缘故,要不然一个没妈的孩子,即使占了嫡出的名分,只怕也拗不过偏心到没边的老爹。

卫氏推沐景做了光启帝,自己做了太皇太后,却也清楚沐景就是个守成之君。不仅光启帝常会在政务遇到麻烦,需要帮手时感叹一句“若是大哥在就好了”。太皇太后卫氏有时也会忍不住可惜,常会想起沐春那个惊才艳绝,光风霁月的少年。

可惜……

唉!

沐暻其实并不笨,只是比沐春缺了点灵气而已,他心里清楚若不是卫太后精心教养他,他在皇宫这个少有人情味的地方,能不能活下来还两说呢。所以光启帝对一手带大他,保护他长大成人,教导他成才的太皇太后卫氏的感情是很深的。

卫氏也真心疼爱光启帝。

若不是光启帝因意外坠马瘫痪,说不得祖孙之间也是一段佳话。

第35章 五王之乱(番外)

光启帝坠马瘫痪后,追查不到这是人为,便当做意外处理。太皇太后卫氏八十高龄再次垂帘,一边帮光启帝守住皇位,一边命太医调理光启帝身体。

崔忠年一辈子没对人说起过:光启帝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起色的,他腰腿恢复了一点知觉。

可惜,没有人会给光启帝足够的时间,耐心等他康复。

光启五年,光启帝瘫痪两年后,崔忠年因精心照料光启帝被升为院使,结果迎头就撞上了“五王之乱”。因光启帝两个幼子早夭,没有继承人,,他剩下的五个永和帝嫡出子,光启帝的嫡出弟弟争夺皇位。

“五王之乱”是一贯讲究温柔执政,平和更迭皇权的大幸朝历史上的一道狰狞伤疤。

光启帝无子,本可从宗室中过继,可没有足够强大又忠心的辅政人员——太后李氏早亡,寇太后不能信任,也为人病弱不管事;光启帝的皇后梅氏又十分年轻,虽有才学却不能服众,也没有卫氏钱袋子的背景;太皇太后卫氏有威望,但毕竟老了。

所以,光启帝5个嫡出的弟弟心思就浮动了。

有沐春的倒霉例子在前,光启帝的几个弟弟们分封为王,本来都很安分,很中庸,很闲王的。他们各自都培养出了很和平的爱好,在琴棋书画,戏曲歌赋等领域都有不小的造诣……就算没造诣,贡献还是很大的,比如推动收藏市场繁荣发展,推出经典传世戏曲,捧红个名角啥的。

光启帝为了皇位稳当,很慷慨地从内库掏钱多加封赏。以实际行动支持弟弟们各种“高尚”的爱好,叫弟弟们想不起来自己屁股下坐的椅子的大小型号。

光启帝表示:咱不差钱,他背后就是“钱袋子”东兴国公府卫氏一族。内库经过几十年积累,足以买下周边所有国家。

可光启帝偏偏瘫痪了,又无子嗣,五位有嫡出血脉的王爷心思就活动开了。

那啥……他们最近看中了好多古董字画,可手头紧啊,内库封赏虽然没减少,可是……每回都伸手要钱,多不好意思啊,不如把钱变到自己口袋里,掏摸起来才方便啊。

皇位顺位继承人,他们都有份。

渐渐的,五王争位演变成大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血腥残酷的混战,大臣也因此被迫站队,一时间宫廷和朝堂的斗争简直白热化。

而且还是一团乱战,无分敌我,今天谁谁联姻,明天说不定又反目……

好像有一只幕后的手在暗地里搅浑水一样。

太皇太后卫氏一边查探幕后之人,一边大力弹压争夺,才不至于搅乱民生,动摇国本。

五王争位乱象让卫氏很看不惯。

大幸朝不比华国的辫子朝,在皇权更迭的时候,流血事件是很少的,大家毕竟是受儒家贤德教育熏陶长大的文明人嘛。但卫氏也清楚她年纪大了,人是抗争不过时间的,她不可能保得住光启帝,只能尽力控制武将,让边军不敢妄动,才没有演变成国内内战,叫西北“邻居”们得利。

卫氏为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