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门相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笔筒高二十多厘米,直径十七八厘米,是用小叶紫檀制作成的。

华夏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崔豹《古今注》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一直到明代开始为皇家所重视。

但紫檀非常稀少,且生长缓慢,最大直径只有二十厘米,可见这件笔筒材料珍贵。

史料记载,截止到明末清初,率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华夏。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无法使用。

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沽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美等西方人士较华夏更重视紫檀木,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认为只可作小巧器物。据传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以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到华夏,见到许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尽在华夏。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流传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运去的。

当然,材料仅是其中之一,对于木雕作品来说,雕工才是重中之重,没有好的雕工,再好的材料也是白瞎,甚至有损材料的价值。

紫檀木雕笔筒使用浅雕的首先呈现竹林七贤,将人物、竹林完美地展现出来,更为难得的是,雕刻作者深知竹林七贤的故事,竟然通过人物形象很好地展现出竹林七贤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

秦学兵可以断定,这绝对是名家手笔,普通木雕师傅根本不可能如此传神地表达出竹林七贤。

ps:藏友们,推荐票少得可怜,是不是砸两票啊!

—://。。

第一六九章:手稿与瓷器

更新时间:2012111921:14:39本章字数:5113

第一六九章:手稿与瓷器

竹林七贤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法,追求清静无为,笔筒上这幅画已经完全勾勒出这种意境,非大师不能完成。

更重要是秦学兵还看到地下有款,方古林。这是一位明朝雕刻家,成就非常高,堪称妙用入神,亦被称为明朝妙技。

名家手笔,用料珍贵,足以证明这件笔筒的珍贵,秦学兵估计,如果上拍的话,大几十万肯定没问题。但是一番砍价还价,秦学兵却只有三百元就买下,无疑又捡了一个大漏。

秦学兵没有停下,第一次去叶梓菁家礼物肯定要用心准备,给叶家人留下好印象,将来的事情也会容易很多。

“老太婆,快拿着你的东西回去,别以为所有人都是傻子,连《晋》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

突然间传来怒骂声,秦学兵转头一看,斋的老板半推半送地把一位老太太赶出来:“连房玄龄和黄庭坚的都搞不清楚,你们这些造假的,越来越没素质了。”

“老板,这个册子是我们家祖传的,我没有作假。”老人家眼中秦泪,但却不忘为自己辩解。

“祖传的?那说明你们家世代造假。”斋老板嗤笑了起来,这明明是一卷《晋》手稿,却有黄庭坚的落款,简直就是赝品中的垃圾品。

“你……”老人家不善斗嘴,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位老板。这话未免太过了。”秦学兵走上前,潘家园里百分九十九在卖赝品,也包括斋老板,根本不算什么事。可把人世代祖先都骂进去,那就太过了。

而且,老人家手中那卷册已经令秦学兵体内的元气产生感应,必然是上了年头的老物件。

“你这个小年轻懂什么,对这些造假者何必客气?”

斋老板冷哼一声,根本不拿正眼看秦学兵:“要是人人都这样,那我这斋也不用开了,直接收假货做慈善得了。”

“你敢说斋里没有一件赝品?”

秦学兵冷笑一声。不再理会这人,对着老人家说道:“老奶奶,能把你手里的东西给我看看吗?”

“小伙子,你看。”

老人家直接把东西递给秦学兵:“我没骗人。这卷手稿真的是我们家祖传的,已经传了很多代人。”

画一直是秦学兵的短板,也不是三天两头可以弥补的,所以东西入手,根本就不能断定是否为黄庭坚的真迹。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确实是宋朝的产物:“老奶奶,你这卷手稿是要出手吗?准备多少钱出手?”

“我们家老头子生病住院要动手术,孩子们凑钱。但还是不够,都准备卖掉房子。所以我才把这东西拿出来卖掉。”老太太叹了口气,如果不是真刀山穷水尽。谁愿意卖掉家传物件。

“这种故事,我每天能在潘家园听一百遍。”斋老板冷哼一声,就差骂现在的骗子没新意,编来编去就那么几个故事。

“老奶奶,还缺多少?”秦学兵没理会斋老板,他虽然不懂字画,但这是老物件无疑,价钱高点也没关系。

“手术,加上术后恢复,还需要三十万。”老人家说道。

“三十万,我要了,直接转账行吗?还是要支票?”秦学兵问道。

“直接装张就行,我有开通手机银行。”老人家拿出手机,款式还挺新潮的。

秦学兵二话没说,直接把钱转过去,斋老板又在一旁说道:“现在的骗子啊,当托都那么没水平,黄庭坚,房玄龄,相差好几百年,能凑到一块去吗?”

“你难道不知道黄庭坚的官职,是做什么的?”秦学兵随口就回了一句,带着手稿直接离开。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北宋诗人、词人、法家,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

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官国子监教授、校郎、著作佐郎、秘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秘丞、校郎?”

斋老板愣了一下,突然一拍大腿,惨叫了起来:“娘呀,真的是黄庭坚的作品,漏掉大漏了。”

黄庭坚曾任职校郎,经常校写古籍,所以《晋》虽然是房玄龄的作品,但黄庭坚却在宋朝做过校对,所以会留下手稿。

“那小子呢?”斋老板举目四望,恨不得马上找到秦学兵,把手稿买回来,要知道黄庭坚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该卷长达8。24米,计82行407字,按成交价4。368亿计算,黄庭坚一字值百万。

当然,手稿的价格肯定无法跟《砥柱铭》卷相比,但也不是小钱可以买到。可惜的是,等他想到这一点,秦学兵早已走远。

“骗子哥哥,都收获了什么好东西?”

太阳西斜,欧阳小妹再没有多余的收获,但一个水晶鼻烟壶,一件明代玉佩已经是天大的收获。

“小妹,你还是准备好请客。”秦学兵也没有其它收获,但今天的收获已经非常惊人。

“我就不信你的收获比我大,把东西拿出来我看看。”

欧阳小妹哼了一声,伸出手。秦学兵也不介意,直接把笔筒和手稿递过去:“慢慢看,然后做好被吃穷的打算。”

“小叶紫檀笔筒,明代方古林的作品,值大几十万,但比我的水晶鼻烟壶差远了。”

欧阳小妹出自收藏世家,且自小聪慧,一身本事不再欧阳战军之下,能够很清晰地判断出古玩的价格:“这卷手稿写的是《晋》,但肯定不是房玄龄的手稿,是用行写的,功底很强,有几分黄庭坚的行风格。”

黄庭坚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体的启发,行草形成自己的风格。

黄庭坚行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风的开拓者。

“落黄庭坚的款,不会真是黄庭坚的?”欧阳小妹突然惊呼了起来,如果真是黄庭坚的手稿,那可就太吓人了。

“应该不是,黄庭坚的字风格独特,可是再看这本手稿,不少地方的比划处理都没有那么到位,缺乏一种意境,达不到黄庭坚的高度。”欧阳小妹精准地指出其中的不足。

“小妹,别忘记,这是的手稿,简而言之,是抄别人的东西,不是法作品。”欧阳战军略作提醒,试想谁会在抄这种无聊的事情上力求完美,当是法创作。

“那真是黄庭坚的手稿?”欧阳小妹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没错,这是抄,不是创作法。

“应该没错。”

欧阳战军点了点头,秦学兵连忙补充道:“小妹,身上钱够吗?晚上这顿可不便宜哦。”

“三哥说的没错,你这人狗屎运逆天。”欧阳小妹哼了一声,绝口不提请客吃饭。

“小秦,反正你也不懂画,不如就把这本手稿转给我?”欧阳战军有些眼热,这可是黄庭坚的作品,且是一整本,万金难求。

“三哥,这件真不行。”

秦学兵苦笑着,把事情说了一遍:“兄弟下半辈子的幸福就压在这本手稿上,你总不能把手稿拿走,让兄弟跳火坑?”

“你小子挺聪明的,老爷家的人大多都喜欢字画一类的东西,又送手稿,又送笔筒,老叶家肯定没话说。”

欧阳战军也不勉强,只是有些遗憾:“要不你也别去叶家了,我们欧阳家美女也不少,我帮你牵红线。”

“好啊,我打电话给梓菁商量一下。”秦学兵玩笑道。

“得了,那丫头能跟我玩命。”

欧阳战军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又道:“走,上你家看藏品,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