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省长言重了,我好像没觉得自己受了啥委屈啊。”秦海笑呵呵地答道。

“这一次能够识破日本人的阴谋,你是首功,这是我和岳司令员的共识。不过,在省里向中央提供的报告上,却并没有突出你的作用,所以我需要向你道歉。”杨亦赫坦率地说道。人做了亏心事,总是会有些良心不安的,他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

秦海道:“杨省长的道歉,我可不敢接受。省里这样做,想必是有深意的,我不敢有什么怨言。”

杨亦赫道:“这一次的事情,影响太坏了。上至我这个省长,下到外事办和北溪钢铁厂的有关领导,竟然没有一个人对于川岛一郎的行为具有一点起码的警惕性。如果不是你和李林广教授如此坚持,我们省的面子就要丢光了。这样的事情,省里肯定不能照实上报,所以需要有一些春秋笔法,同时淡化一下你的作用,这一点希望你能够理解。”

秦海哑然失笑,杨亦赫这话说得也是够直白的。想想也是,一个省的官员都没有发现问题,最后还是一个技校毕业生向大家示警,这种事情如果传到中央去,让安河省上上下下情何以堪呢?现在这种处理方法,把功劳归于省领导、市领导、厂领导,就把一件集体上当受骗的丑事变成了一件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光彩事。

再说得通俗一点,那就是委屈了一个秦海,造福了千百官员,秦海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我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功劳,不过,对于那些崇洋媚外的干部,省里应当有一个态度。外事办的曾处长和北溪钢铁厂的王厂长在明知川岛一郎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还打算强行把我和宁厂长赶走。这样的行为如果不能受到惩罚,反而还能得到表扬,那以后就没有人敢出来仗义直言了。”秦海说道。

杨亦赫摆了摆手,说道:“你放心,关于这次事件中有关人员的行为,省里都是看在眼里的。等这件事情过后,我们会对负有严重责任的曾永涛和王逸桥两位同志进行严肃的处理,最起码也得把他们调离重要的岗位。对了,外事办已经向我汇报过了,他们认为那位名叫刘序平的翻译已经不适合担任外事工作了,建议把他调到省图书馆去做日文文献的编目工作。”

“杨省长果然是知人善任。”秦海带着调侃的口吻说道。

秦海不是一个喜欢记仇的人,但对于曾永涛、刘序平等人,他有一种厌恶的感觉,总希望他们能够受到应有的惩罚。听说省里打算对这些人进行严肃处理,秦海心里舒畅了许多。相比之下,他自己是不是出现在向中央的请功材料之中,他并不是特别的在意。

“有关你在这件事情里所做的贡献,省里也是非常清楚的。虽然不宜公开地对你进行表扬,但省里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你一些奖励。说说看,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呢?”杨亦赫问道。

秦海摇了摇头,说道:“我不需要什么奖励,杨省长能够肯定我做的工作,就已经是对我最大的奖励了。”

“哈哈,老岳还说你这个人不会说话,我看你很会说话嘛。”杨亦赫大笑起来,笑了一会,他才又说道:“也罢,这个问题本来也不适合问你。省里欠你一个人情,我先记下了,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考虑你就是了。”

“那就多谢杨省长了。”秦海躬身说道。

“小秦,我听岳司令员说,你对炼钢很有一些心得,是这样吗?”杨亦赫说完川岛一郎的事情,把话头引到了另外的主题上。

秦海道:“我在技校是学铸造的,炼钢也是我们的专业课之一。我平时比较喜欢看些专业书籍,所以在炼钢方面,的确是有一些见解。”

杨亦赫问道:“你对北溪钢铁厂的情况了解吗?”

秦海一愣,不明白杨亦赫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想了一下,说道:“我对北溪钢铁厂不是非常了解。不过,我们青锋农机厂使用的钢材大多来自于北溪钢铁厂,就我所看到的情况,这些钢材的品质都不太过关。”

杨亦赫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很对。省里对北溪钢铁厂是寄予厚望的,但这些年来,北溪钢铁厂的生产状况一直都不尽人意。你说的钢材品质不合格,只是其中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北溪钢铁厂的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省里的各项基建活动。我这一次到北溪来,也是打算借机敲打敲打他们的。”

“可是……这事与我有什么关系呢?”秦海有些摸不着头脑。

杨亦赫道:“我想请你发挥一下点石成金的能耐,给北溪钢铁厂把把脉。”

第一百二十五章我是认真的

杨亦赫对于北溪钢铁厂的不满,由来已久,但真正让他牙痒痒地产生整顿北溪钢铁厂的想法,只是最近一年多以来的事情。

去年,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核心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简政放权”。

在中国,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划分格局经历过若干次反复,有时候是中央控制大权,有时候则是把权力下放给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政策总体上在朝着向地方分权的方向发展,而去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则明确提出了扩大地方自主权的原则。

借着这股春风,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地方政府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开工建设各种项目。加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膨胀,出现了极其红火的局面。

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如杨亦赫这个级别的地方领导却能够清楚地看到,繁荣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要搞基建,除了资金之外,还需要原材料的支撑,其中尤以钢材最为关键。在过去的这一年中,全国成品钢材的产量仅3600万吨,扣除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所需要的部分,最终能够落到地方政府手里用于基础建设的钢材可谓是杯水车薪。

在国家计划内钢材不敷使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想获得钢材,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是从国外进口,二是动员本地钢铁厂扩大生产规模,多提供计划外的钢材以满足地方需要。安河省不像沿海那些省份一样有较多的出口外汇提留,因此进口钢材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余下的办法,就是让省内的钢铁厂挖潜革新。增加产量。

带着这样的想法,在省里分管工业的杨亦赫跑遍了省内的各家钢铁厂,拉下副省长的面子,好言好语地向那些厂长们化缘,请求他们扩大生产。各家钢铁厂的厂长当着他的面都是把胸脯拍得山响,只差咬中指写血书保证了。但在说完这些豪言壮语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大堆的困难,什么资金不足啊、设备落后啊、原料紧张啊……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没戏!

如果只是一家钢铁厂这样向杨亦赫叫苦,他自可不予理睬,甚至下狠手免掉厂长的职务,另聘贤良来担纲。但全省所有的钢铁厂像是约好了一样,连说出来的理由都是大同小异,杨亦赫就没法处置了。他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钢材问题的确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安河省就不可能解决这样的困难。

这次与岳国阳同来北溪处理矿渣的问题。杨亦赫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从岳国阳的嘴里听说了一个能够创造神奇的秦海。据岳国阳介绍,秦海白手起家,在没有要国家一分钱支持的情况下,盘活了关停已久的平苑钢铁厂,现在这家厂子的生产蒸蒸日上,据说已经打算增添设备扩大规模了。

杨亦赫不知道秦海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但本着病急乱投医的想法。他还是打算与秦海聊一聊,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有办法解决安河省的钢材短缺问题。杨亦赫一向是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天才这种生物的。所以他并不认为秦海的年龄是什么硬伤。

听到杨亦赫的要求,秦海沉吟了片刻,说道:“北溪钢铁厂的问题,根本上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问题。”

说到体制问题的时候,秦海有些犹豫。不知道这种话说出来会不会让杨亦赫觉得不悦。当年的官员很时兴谈体制改革,但却很讳言体制缺陷。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这样的矛盾的确就是广泛存在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计划体制在当时是束缚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但在说到改革思路的时候。却没有人敢直接否定计划体制,只能掩耳盗铃地说要搞什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作为一名穿越者,秦海非常清楚当年全国性的原材料短缺根源何在,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是超前于时代的,他不知道这样的思路能不能被杨亦赫这样的老干部所接受。

“体制问题,怎么讲?”杨亦赫说道,他对于秦海的话并不觉得意外,因为有些问题也是他曾经思考过的。

既然开了头,秦海也就不客气了,他说道:“首先,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是造成钢铁厂缺乏生产积极性和难以进行设备改造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杨省长应当听说过吧?”

“我听说过,但是……这个问题恐怕不是省里能够解决的。”杨亦赫苦笑了。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市场上的一切商品价格都是由国家规定的,企业没有定价权。改革以来,国家陆续放开了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的价格,但始终不敢放开重工业产品的价格。因为后者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一旦放开,就会导致下游产品的连锁涨价,产生不可预料的社会风险。

可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轻重工业产品价格的不协调。轻工业品价格不断上涨,使全社会居民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而重工业产品价格维持不变,就使得重工业企业的收入无法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重工业企业生产得越多就越亏本,有限的一些利润用来支付职工工资都显得捉襟见肘,哪里还有闲钱来更新设备、改进技术。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只有适时地放松对重工业的价格管制,让重工业产品价格逐渐提高,以便让重工业企业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形成良性循环。而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是一个省能够做到的。钢铁厂要进行生产,同样需要国家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