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总。你不知道,我们金塘的干部群众,早就在等着您的到来了。在山南省,金塘原来是一个经济排名前三的市,这些年因为化工企业纷纷停产,我们已经掉到全省的倒数第三位了。就等着秦总来到金塘,能够帮助我们把金塘的经济重新振兴起来呢。”

饶荣根殷勤地给秦海挟了几筷子好菜,然后用推心置腹般的口吻对他说道。

秦海道了声谢,然后淡淡地说道:“听了饶市长这话,我感觉压力很大啊。我们非常愿意为金塘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但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金塘化工材料集团公司,要担当起振兴金塘经济的责任,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不会的,不会的,秦总的力量,我们是非常了解的。”饶荣根说道,“去年秦总来到我们金塘,兼并了金南化工厂、红光玻璃钢厂等几家企业,现在这些企业都已经起死回生,成为我们金塘的纳税大户了。秦总有这样点石成金的能力,帮助我们金塘振兴经济,不过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嘛。”

秦海道:“实不相瞒,我这次到金塘来,是打算投资新建两家化工厂,与金南厂、红光厂形成一个化工产业集群。如果饶市长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在金塘的化工业方面多做一些贡献,那么是毫无问题的。至于说整个金塘的经济,还请饶市长恕我们无能为力。”

坐在秦海对面的沈传明插话道:“我听说,秦总在北溪投资建设了钢铁厂,还收购了青锋农机厂,可见秦总的业务并不局限于化工业。我们金塘也有不少机械企业,有一些企业的底子还非常不错,只是现在产品不够适销对路,导致经营出现了困难。我们市政府正在考虑对这些企业进行改制,不知秦总对此是否有意。”

秦海笑了笑,说道:“沈市长,实在是抱歉,您说的机械企业改制的事情,我可能不是太感兴趣。我们集团内的确有不同的业务,但具体到金塘,我们暂时只打算涉足化工领域,这样便于整合资源,也便于管理。您说的机械行业,我们目前只打算放在北溪,这也是因为我们在北溪原先的产业就是在机械领域的。”

“原来是这样。”沈传明点了点头,“看来我们的确是有些唐突了。”

饶荣根接过沈传明的话头说道:“传明市长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实在是因为我们金塘现在的经济状况太糟糕了。传明市长也是为我分忧,我这个当市长的,连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都保障不了,下面好几个县的中小学教师都已经有三个月没领到工资了,你说,我们能不着急吗?”

“有这么糟糕?”秦海一愣。

他没有做过地方行政工作,所以也不了解地方财政的情况。按照分工,中小学教育经费是由地方财政负担的,如果财政没有钱,就无法保证中小学老师的工资发放。在当年,像金塘这样财政紧张的地区并不罕见,机关工作人员几个月领不到工资也并非天方夜谭,更何况地位比机关更低的中小学校。

金塘经济的衰落,在秦海上次来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但这一次,他一下火车就受到了饶荣根的热情欢迎,坐的是奥迪100轿车,吃的是山珍海味,桌上的白酒也都是价值不菲的名酒,所以他感觉金塘也许并不像街面上看起来那么穷。谁料想,饶荣根一张嘴,说出来的情况比秦海的预想还要差得多。

“朱市长,你过来一下,把咱们金塘教育的情况向秦总汇报一下。”饶荣根抬起手,向坐在另一桌的一位中年男子招呼了一声。

那名男子正是金塘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名叫朱奕臣。今天这场酒会,市政府事先都已经进行了预演,各人的分工是明确的。沈传明的任务,是向秦海推销市里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按照大家的分析,认为秦海应当是不会对这些企业感兴趣的。在沈传明推销失败之后,饶荣根则负责把话题引到金塘的经济困难上,这之后,就轮到朱奕臣前来向秦海化缘了。

沈传明的推销,并不是无的放矢,他的目的在于分散秦海的注意力,让秦海觉得没有帮金塘做事,心有歉疚,这样朱奕臣再来化缘就比较容易了。如果没有沈传明的这个枝节,秦海会认为自己在金塘投资化工企业已经是为金塘做了不少贡献,没有义务再做其他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有涉及到钱的问题上,官员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思维也是极其缜密的。他们要做的,就是布下一个局,慢慢把秦海引入圈套。

听到饶荣根的召唤,朱奕臣忙不迭地跑了过来,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了秦海的身边。为了演好今天这场戏,朱奕臣也算是下了一番工夫,身上特地换了一套旧衣服,让人一看就感觉到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市长。

“秦总,饶市长不喊我,我都不敢过来打扰您。其实,我非常想替我们金塘38000名教师,向秦总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意。”朱奕臣用诚恳的语气说道。

“朱市长,千万别这样说,我可没有做什么,受不起你们的感谢。”秦海摆手说道。

“怎么没有做什么?”朱奕臣瞪着眼睛说道,他用手指了指旁边的宁默,说道:“宁总可以做证,去年金南厂、红光厂等几家企业,联合捐助了10万元,用于金塘的教育事业。宁总说,这是您特意交代过的。”

“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朱市长不必挂怀。”秦海点了点头说道。

捐助教育的事情,倒的确是他交代过的。不单是金塘的几家企业,包括青锋厂、曲武陶瓷公司等等,秦海都要求这些企业每年要从所得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资助当地的教育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因为感觉到当前的教育投入不足,希望自己能够尽一分力量,二则是想用这样的方法,拉近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

毕竟一家企业在地方上是必须要与政府打交道的,承担一些当地的社会责任,能够改善企业在政府眼中的形象,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不无裨益的。

第三百八十章照本宣科

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是由西方人提出来的,在当年还没有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尚在考虑如何扭亏为盈的问题,哪有闲情逸致去做什么公益事业。秦海作为一名穿越者,眼光自然比其他人看得更远,他知道,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单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也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

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下来,涉及到许多相关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当地居民、消费者、投资者、供应商等等。一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给相关主体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使企业与各主体的关系变得亲密,能够化解掉许多预想不到的麻烦。

例如,一些在公众心目中热衷于公益的企业,即使出现了某些丑闻,公众也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反之,那些不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一旦出现一点负面新闻,就会引发轩然大波,其损失远比做公益的付出要多得多。

除了外部的收益之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还能够对自己的员工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归属感和自豪感等等。试想,如果一家企业的领导是铁石心肠,对于外界事物冷漠无情,他的员工怎么可能对企业忠贞不二呢?

基于这样一些认识,秦海对于自己旗下的企业一向都有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其中为当地教育事业提供资助,就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对于秦海的这个要求,宁中英、宋洪轩、刘硕等人都十分认同,这也形成了大秦集团的一种企业文化。

听到朱奕臣一过来就对捐款一事表示感谢,秦海心里明白,这不过是一个开头而已。饶荣根他们摆出如此大的一个阵势。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去年那10万块钱。

“秦总,我现在向您汇报一下我们金塘教育的情况。”朱奕臣说着,从兜里掏出了一大叠稿纸,然后便开始磕磕巴巴地说起来了。

看到朱奕臣是有备而来,秦海的眼睛微微地眯起来了,脸上露出一缕会意的微笑。他又不是什么上级领导。所从事的行业也与教育八竿子打不着,朱奕臣有必要专门写好一大叠稿子跑到餐厅里来念给他听吗?很显然,金塘市是看中了他热心公益这个特点,所以选择了教育这样一个领域来向他化缘,这也算是一种投其所好吧。

90年代初的中国教育,可谓是风雨飘摇。由于各地财政力量有限,教育经费的投入远远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各地能够保障教师工资足够发放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要想维修校舍、添置教具。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由于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许多有能力的教师都纷纷跳槽,高校毕业生也不愿意进学校当老师,导致整个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为了留住教师,也为了改善教育条件,各地教育部门不得不想方设法自己挣钱。于是,把学校场地租借给商业公司以收取租金者有之,举办各种补习班创收者有之。重点学校明码标价招收未上线考生者有之……这就是在后世被广为诟病的所谓“教育产业化”。

今天的金塘,连搞教育产业化的条件都没有。因为整体经济不景气,百姓手里没有太多的钱,学校想搞什么高收费也找不着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塘的中小学教育会是什么一副景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朱奕臣的介绍。还是让秦海感到震惊了。据朱奕臣提供的数据,金塘下属各区县的农村中小学,居然有一半的校舍属于危房,但却无钱维护,数万学生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坐在这些危房之中上课。

“饶市长。这些都是真的?”秦海转头看着饶荣根,对他问道。

饶荣根正在恼火朱奕臣拿着稿子介绍情况的举动,按照原来的设想,饶荣根应当是“不经意”地说起教育问题,然后朱奕臣应当是“仓促”地介绍有关情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动秦海。谁料想这个掉链子的朱奕臣记不住这么多数据,慌乱之间怕说错,于是就把稿子拿出来了。

听到秦海向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