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际合作中的刁钻,因此内心并不喜欢日本。听说王培超等人窃取曲武陶瓷公司的技术后,居然与日本人合作,王鸿生打心眼里感到愤怒。

秦海没想到王鸿生居然也有一些愤青情结。他呵呵笑道:“王主任,这件事您就别生气了,我离开曲武的时候,已经给他们布了一个局。他们如果不再伸手,那算他们幸运;如果他们还要继续搞名堂。那就对不起了,我会让他们栽一个大大的跟头。”

“是吗?”王鸿生来了兴趣,“说说看,你布了一个什么局?”

“这……”秦海面有难色,他的局实在是太简单了,一句话就能够说明白,也正因为此,他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虽然王鸿生绝对不是那种会告密的人,但保不齐老先生什么时候说漏了嘴,秦海的局就被破了。考虑到这一点,他决定还是不说出来为好。

“哈哈,对我还保密呢。”王鸿生看出了秦海的想法,他倒没因此而生气,只是笑了一声,便岔开了话题,说道:“算了,这事我就先不打听了,等到他们落到你的局里去再说吧。对了,我上次去中央开会的时候,碰上机械委的杨主任,他还问起你呢,好像是有事情想找你。怎么,你一直没有和他联系过?”

“是吗?”秦海一愣,他细想了想,好像自己是有一阵子没和杨新宇联系了,主要是因为自己忙着各种事情,而杨新宇也是日理万机,所以双方都没顾上和对方联系。杨新宇是有秦海的联系方法的,如果有急事,他自然会直接打秦海的手机,或者请大秦集团驻京办帮助联系。既然他没有这样做,想必也不是什么着急的事。不过,王鸿生提醒得很及时,秦海觉得自己也的确应当去拜访一下杨新宇了。

机械委和计委相距不远,都在三里河一带。秦海告别王鸿生,开车出了计委大院,转了个弯就到了机械委。走进机械委的大门,门卫居然还认识秦海,笑着上前打了个招呼道:“秦总,你又是来找杨主任的吧?”

秦海到机械委来过多次,好几次都是杨新宇亲自送出门的,门卫在感慨于领导对一个小年轻的重视之余,也就记住了秦海的姓名和长相,并且也了解到了这个年轻人的不俗背景。

“老张,今天是你值班啊?”秦海也笑着回应了一句。然后说道:“杨主任在委里吗?麻烦你问问,他有没有时间。”

“好的,秦总,你稍候。”门卫老张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拿起值班电话,拨通了杨新宇的办公室。询问了一声之后,他放下电话,对秦海说道:“秦总,杨主任请你上去。”

“好的,多谢了。”秦海答应着,熟门熟路地顺着楼梯上了二楼,来到了杨新宇的办公室门前。

没等秦海敲门,门就自己开了,杨新宇笑着迎了出来。一边伸出双手与秦海握手,一边说道:“秦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

“杨主任这是打算赶我走的意思啊,你这样说话,我还敢进你的门吗?”秦海也笑着回应道。他与杨新宇曾经有在浦江一同工作的经历,那时候杨新宇主管的浦桑汽车国产化办公室人数很少,领导和下属之间没什么距离,秦海作为杨新宇聘来的人才。在杨新宇面前更是没什么拘束。现在虽然时过境迁,杨新宇已经提升成了副部级干部。但秦海与他的忘年之交还是依然亲近。

两个人说笑着进了屋,杨新宇招呼秦海在沙发上坐下,自己也坐在了旁边。秘书对秦海也是颇为熟悉,知道此人是自己领导最赏识的人,因此不敢怠慢,赶紧拿出了杨新宇珍藏的好茶叶。给秦海沏了一杯茶,恭恭敬敬地放在了秦海面前的茶几上。

“你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到我这来了吧?怎么,最近公司的业务还顺利吗?”杨新宇随便地问着。

“公司的业务很顺利,我最近去了一趟法国,参加国际材料科学年会。后来又遇到法国海岸的漏油事故,去给他们帮了点忙。回国之后,听说曲武那边出了点事,于是在京城下了国际航班就直接飞曲武,接着又去了一趟金塘,现在才回来。”秦海简单地向杨新宇汇报了一遍自己的行程。

杨新宇问了几个细节,倒也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这些事情都是秦海有能力应付的,不需要他这个政府官员过多参与。以他和秦海的关系,如果秦海遇到什么需要他帮忙的事情,肯定会主动开口的,既然秦海没有开口,想必也就没什么棘手之处了。

“其实,我一直有件事情想听听你的意见,你今天如果不过来,说不定过两天我也会和你联系的。”杨新宇说道。

“我刚从计委的王主任那里出来,我是听他说你有事要找我的。”秦海说道。

杨新宇笑道:“也就是说,如果他没说这事,你都不会到我这机械委来坐坐罗?”

“不是不是。”秦海赶紧否认,“不管有没有听说这件事,我都会来向杨主任汇报一下工作的。这么多年,我早就养成了习惯,两个月不听杨主任的指示,就浑身不自在,啥事也干不好……”

“你这家伙,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好的东西你怎么不学?”杨新宇爽朗地笑了起来,处在他的位置上,身边并不缺会拍马屁的人,但反而是一向不擅长拍马屁的秦海更受他的青睐。刚才秦海那番话,与其说是拍马屁,不如说是调侃,也只有秦海才敢和他这样随便。

“说正经的。”杨新宇笑过之后,换了一副正经的表情,说道:“我是有些事情想听听你的意见。这么多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重要的事情,如果不听听你小秦的意见,我就浑身不自在呢。”(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ps:五一节快乐。另外给大家推荐一本幼苗级别的工业文《超级军工霸主》。书名之类的就别去计较了,现在的书名都很恶俗,不过内容还是有点意思的,故事的设定是在70年代末的一家军工企业。作者也是橙子的一个朋友了,小说的前10万字初稿橙子看过,觉得不错,推荐给大家吧。

第五百六十章汽车发动机攻关

ps:看《材料帝国》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杨新宇这话,有三分是调侃,另外七分倒是出自于真心。他也是个技术干部出身,但要论对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远见,是远远不及秦海的。早在浦桑汽车国产化工作时期,杨新宇就经常向秦海征求意见,这些年来,他向秦海求教的次数多达数十次,每一次都能够从秦海那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于是对秦海的依赖就越来越强了。

听到杨新宇这样说,秦海略略地谦虚了一句,然后便直奔主题,问道:“杨主任,是什么事情让你这样操心,说出来,看看我是不是能够帮你分担一点。”

“说起来倒是我的老本行,还是汽车的事情。”杨新宇说道。

“汽车?”秦海点了点头,“难怪,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搞汽车,倒也的确会让你这个大主任操心啊。”

90年代中期的中国汽车市场,用“诸侯林立”来形容也并不过份。继浦桑汽车引进项目取得成功之后,又有几家大型汽车企业通过合资方法,从国外引进了汽车生产技术,形成了几大合资汽车生产基地。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各省市都看中了汽车工业的广阔前景,纷纷申请建立自己的汽车企业,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

按计委和机械委原来的设想,国内并不需要建设太多的汽车企业,而是应当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少数几家企业,做大做强。然而,各省市在汽车产业上的决心是难以抵挡的。他们动用了所有的游说能力,向计委施压,迫使计委发放出一张又一张的汽车生产牌照,开始了一场汽车工业的跃进。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不算晚,但因为中间有一段时间与国外隔绝,在技术上出现了断层。浦桑汽车引进项目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浦江汽车厂造了20年的浦江牌小轿车,临到与国外合资的时候,发现自己所有的技术都是落伍的,不得不从一个小螺丝帽这样的地方重新开始补课。

得益于浦桑汽车国产化项目打下的基础,如今国内的汽车配套工业已经初具规模,能够提供相当一部分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材料,这也是各地敢于上马汽车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汽车技术毕竟不是那么简单的,汽车的外观和结构设计。以及汽车中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在内的核心部件的生产,仍然是国内汽车行业的短板。杨新宇作为机械委的官员,不得不为这些事情而焦虑。

“汽车发动机的问题,现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的难关。不突破这个难关,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了。”杨新宇对秦海说道。

“我记得浦江汽车公司不是引进了德国狼堡公司的发动机技术,建了一个年产1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基地吗?”秦海问道。

“现在已经扩大到年产20万台了。”杨新宇纠正道,“除了浦江汽车公司之外,北店、安什两家汽车公司也建了自己的发动机生产基地。各自都形成了年产20万台以上的生产能力。”

北店汽车公司和安什汽车公司都是国内老牌的汽车企业,这两年分别引进了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生产合资品牌的小轿车。对于这两家企业建立发动机基地的事情,秦海只是有所耳闻,并不很了解。听到杨新宇这样说,他随口应道:“既然如此,那杨主任还操心什么呢?让这几家企业再增加一些投入,提高产能。不就可以了吗?”

“问题在于,这几家企业的发动机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不是自主技术啊。”杨新宇一语道破了天机。

“原来是这样……”秦海这才算明白了杨新宇的意思。作为一名穿越者,秦海其实应当是能够想到这一点的。只是因为他自己的专业是材料,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