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政府希望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的目的,在于促进国内商品的出口,使中国不再需要年复一年地与各国政府进行贸易谈判,为了一个最惠国待遇而不断地向他国作出让步。不过,那些掌握了关贸总协定大权的西方列强也非常清楚中国的诉求,因此不断地给中国的复关谈判设置障碍。结果。直到1995年关贸总协定寿终正寝,中国也没能够完成复关大业,不得不又以一个新人的角色,开始了同样艰难的入世谈判。

无论是“复关”还是“入世”,中国在当年的国际贸易体系中都是处于十分弱势地位的,为了赢得西方国家的承认,中国不得不屈从于各种各样的要求,惟恐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被别人抓住了把柄。后世的人是无法想象当年中国是何等憋屈的,说到底。不就是为了能够多出口一些纺织品,多换到一些宝贵的外汇吗?

“王省长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不同意小原会社兼并安河电机厂,中国的复关谈判就会失败了?”秦海嗤笑着问道。他觉得王贺讲的这个笑话真的很冷,尤其是放在安河省的省长办公会议上讲,就更显得荒唐可笑了。

柴培德却是笑不出来。他和秦海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他知道,仅仅因为拒绝小原会社的兼并申请,当然不足以影响到中国的复关谈判,但政府里的事情是不能这样思考的。在中央殚精竭虑推动复关大业的时候,一个省里的官员不服从大局,做出影响外商感情的事情,这是一个政治觉悟的问题,怎么上纲上线都不为过的。

对于安河省的领导们来说,安河电机厂反正是要拿出来被别人兼并的,小原也罢、大秦也罢,谁兼并不是兼并呢?如果小原会社开出来的条件太差,省领导们或许还会犹豫一下,但人家的条件和大秦一样,你有什么理由非要护着大秦集团呢?

在省领导里,有像柴培德这样一心关照大秦集团的;也有觉得秦海太过张扬,巴不得找机会给他找点麻烦的;还有一些领导,认为大秦集团在省里占的好处已经挺多了,放弃一两个机会也无关紧要。在这种情况下,王贺祭出复关这样的大杀器,领导们自然就顺水推舟,纷纷表示赞同了。

柴培德作为唯一一个投反对票的副省长,虽然表示要保留自己的意见,但组织原则还是要服从的,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做秦海工作的任务。

“小秦,我只问你一句,兼并安河电机厂,对你们大秦集团来说,重要性到底有多大?”柴培德问道。

听到柴培德这样问,秦海知道他身上的压力的确是很大了。如果换成一个其他的人来与秦海谈判,秦海恐怕早就翻脸了,他不怕把官司一直打到京城去,即便无法挽回局势,至少也让这些省领导们恶心恶心。可是对柴培德,秦海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柴培德与宁中英有着很好的私交,在过去七八年中,对于秦海以及大秦集团也非常关照,与柴培德撕破脸,秦海做不出来,宁中英也不会允许他这样做。

想到此,秦海也叹了口气,说道:“现在谈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安河电机厂是安河省的,省里想卖给谁,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去干涉。我们兼并安河电机厂的目的在于推出我们拥有自主技术的铈基永磁材料电机。从短期来说,是为了给我们的铈基永磁材料找一个展示平台;从长远来说,则是为了将来进军新能源汽车以及高速铁路领域。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不过,也不是没有替代方案的。”

柴培德点了点头,从秦海的表述中,他知道秦海是不想让他为难,不过他也不便说什么感谢之类的话,只能在心里记下这个人情,想着日后有机会再给予回报。他说道:“安河电机厂拿不下来,你们可以考虑到其他省去找找有没有同类企业嘛,只可惜了这样好的一个项目,要花落别家了。”

秦海道:“其他省的情况我们也大致了解过。国内有几家有实力的电机厂,目前经营状况还不错,部里和地方政府都没有转制的想法。至于另外几家经营出现困难的电机厂,有的技术力量太差,我们兼并过来也没用,有的离安河太远,我们的永磁材料生产以及研究团队都在安河,太不方便了。还有,我们和安河电机厂合作开发的永磁电机很快就可以定型了,如果要另找合作伙伴,一切就只能重新开始了。”

“能不能让安河电机厂把这项技术转移出来?”柴培德献计道。

“应当是可以的。”秦海道,“不过就算转移出来,生产也是一个难题,电机生产的技术门槛不低,我们如果白手起家,难度太大了。”

柴培德想了想,说道:“还有一个方案,就是由省里出面,和小原会社谈一谈,让他们在兼并了安河电机厂之后,继续与你们进行合作,你们双方共同开发新型永磁电机,你看如何?”

秦海摇头道:“这不行,我们的永磁电机是瞄准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如果和日本人合作,相当于把一半的控制权和收益权都让给了他们,日后麻烦太多了。”

“那……如果让他们为你们做代工呢?”柴培德又想出了一招。

“这个倒是可以。”秦海道,事到如今,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新型永磁电机的开发是由胡志忠的团队搞的,但资金是由大秦集团提供的,所以大秦集团应当拥有电机技术的所有权。如果小原会社愿意为大秦集团做代工,就可以给大秦集团一段缓冲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秦集团可以再去寻找其他的兼并对象,也可以培育自己的电机生产能力,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嗯,那就先这样决定了。”柴培德在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件事,决定把这一条当成与小原会社谈判时候的条件。在他想来,小原会社应当是不会拒绝这个条件的,毕竟它在刚刚兼并安河电机厂之后,也需要有自己的新产品来保证企业正常开工。

见已经没有任何变通的余地,秦海也就不再和柴培德多说什么了。他站起身来,向柴培德告辞。柴培德像过去一样,一直把他送到了楼下,最后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小秦,别泄气,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挫折,我相信你小秦是能够应付得过去的。”

“希望这样的挫折少一点才好啊。”秦海向柴培德说道。

“等到咱们国家的国力增强了,有了话语权,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再出现了。”柴培德道,“也许我是看不到这个时候了,但小秦你是有希望看到的。”

“哈哈,柴省长可别这样说,您还年轻呢,绝对能够看到这一天的。”秦海信心百倍地对柴培德说道。

第五百八十四章知识产权算谁的

大秦集团并购的事情黄了!

省长办公会议上刚刚确定下来的事情,转眼之间就传遍了整个安河电机厂,这也算是颇有中国特色的一件事情了。有关小原机械会社“劫胡”的说法,让一部分人觉得欢欣鼓舞,另一部分人觉得忐忑不安,还有一些人则干脆选择了不相信:

“日本人兼并咱们厂干什么?人家日本人的技术不比咱们要强得多?”这是一些工人背地里的嘀咕。

“那不一样,人家是为了降低成本,你没听人说吗,人家日本工人一天挣的钱,比咱们一个月都多,到中国来办厂子,劳动力成本就便宜多了。”有见多识广的人士这样给同事们做着科普。

“艹,合着他们就是到中国来剥削咱们的劳动力了?”

“你不想被剥削,你可以辞职啊。我可告诉你,改成合资企业以后,大家的工资都能翻番,这样的剥削你不想要?”

“工资翻番,有这样的好事?”

“我是听人家说的,反正人家外国人嘛,哼……”爆料者自己也有些不确信了,只能含糊其辞了。

虽然还不清楚日本企业对于安河电机厂的兼并条件是什么,但全厂大多数的职工都带着急切的心情,盼着日本人尽快进厂接手各项事务。开放国门这么多年,红泽已经有一些外资企业了,人们所听到的消息,都是外资企业的待遇如何如何好,福利如何如何优厚。总而言之,就是比原来的情况要好得多了。安河电机厂连续亏损多年,奖金、福利之类的东西都已经与大家绝缘了。能够有一个新东家来改变安河电机厂的状况,大家还是充满着希望的。

在此前,有关大秦集团要兼并安河电机厂的事情,已经传得家喻户晓了。现在突然变成了小原会社,全厂的工人和干部仅仅是错愕了一下,随即就淡定了。在他们看来,反正都是兼并。被日本人兼并,当然比被大秦集团兼并更强。大秦集团的确是安河省的一个奇迹,但你再奇迹。能和人家日本人比吗?人家日本和咱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事情好不好?

自从接到省里的通知之后,从大秦集团调来派驻电机厂的那些“接收大员”们就纷纷撤离了,他们的撤离。也坐实了有关大秦集团并购失利的传言。许多由大秦集团推进的工作都中断了。比如车间生产线的调整、厂区环境的改善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铈基永磁电机的研发。

“怎么好端端的就变了?”胡志忠对着前来接收前期图纸的孙玉智嘟哝着。

孙玉智苦笑道:“我怎么知道,连我们秦总都莫名其妙,更别说我这个小小的教书匠了。唉,还是秦总说得对,咱们有些领导见了洋大人,膝盖就直不起来了。”

“咱们国家经济落后,现在还需要招商引资。省领导有这样的考虑,也是在所难免的嘛。”胡志忠替领导们做着解释。当年的人没有那么多愤青情结。对于招商引资这样的事情,大家一向都是非常理解而且非常支持的。诸如反对超国民待遇这样的舆论,是到了新世纪之后才陆续出现的,因为那时候中资企业已经有一些和外资叫板的本钱了。

秦海的脑子里装着一段超越时代的思维,所以会比别人有更多的平等意识,整个大秦集团里的干部、职工也都因为秦海的这种观念而显得比其他企业的人要激进得多。

孙玉智不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