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那么……宁厂长,你们那边安排好了没有?”郭明对站在一旁的宁中英问道。

“都安排好了。”宁中英答道。

“那就请岸田先生到青锋厂去考察吧。对了,宁厂长,岸田先生到了青锋厂之后,由谁负责陪同和解说?”郭明问道。

宁中英用手指了指身边的秦海,说道:“我们打算让小秦负责。”

“小秦……”郭明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压低声音对宁中英说道:“宁厂长,这么重大的外事活动,让小秦负责是不是合适?我担心他过于年轻,说话嘴上缺个把门的,万一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那可就是很严重的国际影响了。”

宁中英把手一摊,说道:“郭县长,我们也是没办法。我对生产技术上的事情,了解得不多。我们项厂长和冷科长倒是了解一些,但听说要向外宾介绍,他们都腿肚子转筋,不敢上前。我们厂也就是小秦是个傻大胆,不让他负责,还能找谁?”

“这事闹的……”郭明跺着脚懊恼地说道,“我就是这件事没有叮嘱好,你们竟然就弄出这么大的一个隐患。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一定要找一个政治上更可靠的人来陪外宾。你们如果找不出人,那就从县里抽调。”

宁中英道:“郭县长,你从县里抽的人,能说得清楚我们那摊技术问题吗?”

“那也比犯错误强啊。”郭明恼火地说道,“要不,就由你老宁亲自陪同,你的政治觉悟,我是信得过的。”

就在这时候,岸田邦夫走了过来,对郭明说道:“郭先生,我这次到平苑来,非常希望能够见到上次和我们会社的中村君交流的那位年轻人,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安排他来为我做考察时候的解说。”

“年轻人……”郭明一愣,硬是回味不过来岸田邦夫说的是谁。其实宁中英和秦海与中村俊交流的事情,郭明是听说过的,只是这一刻有些糊涂了而已。

“这就没办法了,这是外宾点名要见秦海,郭县长,你看呢?”宁中英在一旁幸灾乐祸地问道。

第一百零四章不容染指

岸田邦夫指名道姓要秦海作为解说,郭明也无话可说了。一直跟在宁中英身后不吭声的秦海走上前去,来到岸田邦夫的面前,向他微微点了一下头,用日语说道:“岸田先生,你是要找我吗?”

“请问你就是秦先生吗?”岸田邦夫问道。

“我就是秦海。”秦海答道。

“果然是个不同凡响的年轻人。”岸田邦夫略带感慨地赞道。

岸田邦夫这一路过来,从省里到县里,见到的无非是两类人:第一类对他热情倍至,毕恭毕敬,腰弯得比他这个日本人还厉害;第二类则是心存怯意,不敢上前与他搭话,生怕说错了什么就是丢丑。而眼前这个秦海却与这两类人都不相同。他的态度不卑不亢,既有礼貌而又不失尊严,丝毫没有把岸田邦夫当成一个什么外宾,而只是如对待寻常的合作伙伴一样平和。

岸田邦夫想起中村俊对他描述过的秦海的作为,再与眼前见到的秦海加以印证,更坚定了自己此前的一个猜测:秦海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中国年轻人,是可以作为合作者或者同盟者的。

“岸田先生过奖了。听说岸田先生是专程来考察青锋农机厂的生产条件的,如果您不是特别劳累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前往青锋农机厂,岸田先生以为如何?”秦海建议道。

在秦海心里,并没有觉得岸田邦夫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他前一世认识许多日本朋友,甚至还带着几个日本学者跑到太行山里的农家去吃过狗肉宴。和农家的老人在一起畅谈抗日往事。他既不媚日也不仇日,所以在岸田邦夫这样一个日本客人面前。他根本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感觉。

“很好,如果秦先生方便的话。我希望现在就能够前往青锋农机厂。”岸田邦夫赞同道,对于郭明等人的繁文缛节,他也实在是忍受不了了。

外宾说了要去农机厂,官员们自然不敢反对。又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勾通、折腾之后,岸田邦夫终于坐上了秦海开的吉普车,由宁中英和省外事办的一名刘姓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农机厂。

在坐车的问题上,郭明和刘姓外事办人员还颇为纠结了一番。他们原本希望岸田邦夫能够坐外事办派来的浦桑轿车,谁知岸田邦夫执意要坐秦海的吉普车,弄得几个官员也没办法了。趁着岸田邦夫没注意。郭明恶狠狠地瞪了秦海几眼,恼火他为什么要开个破吉普到县政府来显摆。

“这就是我们铸造车间,我们用于生产刀片的钢材就是由这个车间冶炼的。这是我们用于冶炼锰钢的中频电炉……”

来到青锋厂,秦海也没有与岸田邦夫过多客气,直接把他领到了车间,开始向他详细介绍青锋厂的生产条件。

“这种型号的电炉,在日本已经看不到了。”岸田邦夫说道,“秦先生,恕我直言。这台电炉的技术,只相当于日本60年代中期的水平。”

秦海笑道:“事实上,这台电炉的确是我们厂60年代末期置办的。不过,我们最近对这台电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改进了测温、吹氧等部分,冶炼出来的钢材完全能够达到工艺要求。”

“了不起。能够用简陋的设备达到这样高的工艺要求,需要有非常高明的工艺设计以及极其优秀的工人。我相信,这两条贵厂都已经具备了。”岸田邦夫说道。他是一个内行。深知工业生产中的各种门道,看到这样的现场。再听秦海一解说,他就知道,青锋农机厂的确是有高人,能够生产出与日产刀片相媲美的产品,也并不奇怪。

秦海道:“我们还学习了贵国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这对于我们提高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贵国是我们的老师。”

“其实,我们日本人在质量管理方面能够取得一些经验,也是得益于戴明先生的指点。”岸田邦夫说道。

两个人都是技术高手,他们边走边聊,并不需要太多的废话,就已经把需要交流的信息都传递出去了。宁中英和外事办那位小刘跟在他们俩的身后,听着他们交谈,想插话都插不进去。尤其是那位小刘,压根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干着急却又没有办法。

“宁厂长,岸田先生说的戴明,是你们厂的工程师吗?”小刘小声对宁中英问道。

“好像是个外国人吧……”宁中英不确信地说道。国内全面推广日本的质量管理经验的时候,宁中英正处于退居二线的时期,所以对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概念并不熟悉,自然也不知道戴明是何许人也。不过,他好歹知道,此君肯定不是中国人。

“秦海同志向外宾说的这些内容,没有泄密吧?”小刘又问道。

宁中英道:“没有泄密。小秦介绍的内容,都是我们厂务会认真审核过的,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小秦非常有分寸,小刘同志就放心吧。”

“唉,早知如此,应该找个懂技术的人过来陪外宾,我根本就搞不懂你们这摊事情……”小刘唉声叹气地说道。

说话间,秦海已经带着岸田邦夫参观完了铸造车间和金工车间,来到了临时搭建的热处理车间门外。

与此前建起的材料实验室相同,热处理车间现在也还只是一个工棚而已。在工棚的旁边,新车间的地基已经挖好,正在浇筑水泥。由于缺乏施工机械,所有的建设工作都是由建筑工人手工完成的,所以进度缓慢,这一座单层厂房要建起来,起码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日本在昭和30年到昭和40年期间,也是这个样子。”岸田邦夫深有感触地对秦海说道,“中国现在看起来还比较落后,但我对你们很有信心。”

“多谢岸田先生的鼓励。”秦海客气地说道。

“请问,我可以参观一下这座车间吗?”岸田邦夫指了指工棚,问道。

秦海道:“可以,不过有一件事需要说明,我们的热处理车间还有其他的业务在做,所以岸田先生只能参观其中的一部分设备,其余的地方,我们暂时是保密的。”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岸田邦夫说道。

一行人走进了工棚,来到正在为旋耕刀片做堆焊处理的高频电子炉前。经过改良的夹具不停地把刀片送入炉中,经过几十秒钟的处理之后,又把刀片夹出来,送到一旁的成品车上。岸田邦夫走上前去,不知从哪掏出一个放大镜,对于刚刚出炉的刀片仔细看了半天,然后点头赞道:“非常好,焊层很均匀,几乎没有疵点。”

“我们对焊料的配方也进行了改进,所以堆焊的质量也就非常稳定了。这一点,我想岸田先生从我们送去的样品中是能够看出来的。”秦海解释道。

岸田邦夫向两旁看了一眼,然后走前几步,指着一个敞开盖的盒子,问道:“这就是你们用的焊料吗?”

秦海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这就是我们用的堆焊焊料。”

岸田邦夫从怀里掏出一双白手套戴上,然后伸手捻起一小撮焊料,送在眼前看了看,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当是还原铁粉,含有铬合金和助熔剂,粉末颗粒很细,也很均匀。日本的堆焊工艺主要是使用自熔合金,贵国在自熔合金粉末的研究方面有些滞后,使用助熔剂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了。”

“岸田先生果然是内行。”秦海称赞道,说罢,他扭头看看左右,见探伤工王晓晨就在旁边,便伸手招呼道:“晓晨,你过来一下。”

“小秦,有事吗?”王晓晨走上前来,她其实是和其他工人一样,借故前来围观外宾的,不想却被秦海叫过来了。看到岸田邦夫就站在自己身边,她忍不住有些紧张。

秦海指了指岸田邦夫手上那沾了焊料的手套,说道:“岸田先生的手套弄脏了,你去找双手套来给岸田先生换一下。”

“好的。”王晓晨答应着,转身便欲离开。

“哦,不必麻烦这位姑娘了。”岸田邦夫赶紧阻拦道,“这本来就是一双工作用的手套,脏一点没关系的。”

秦海看着岸田邦夫,似笑非笑地说道:“岸田先生,我觉得还是换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