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弊器挣来的,如果没有穿越者的作弊,他怎么可能凭空打出这样大的一个市场?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老厂长,我把实话都讲给您听了,是杀是剐,您说了算。”

秦海笑呵呵地笑在宁中英家的客厅里,把热喷涂机的事情从头到尾向宁中英做了一个汇报。当然,关于这种设备的创意,他只能推说是自己脑洞大开,妙手偶得,穿越这种事情,不是能够随便透露的。

“你是说,你们光预付款就已经收到了2000万,相当于200多台?”宁中英不确信地问道。

“是的。即使不算那些只是登记了意向的,实际已经付了订金的就有200多台,相当于近5亿美元的业务额。”秦海回答道。

“那么,要造出这200多台设备,成本需要多少?”宁中英又问道。

“不超过1亿。”秦海道。有关成本和利润的事情,李林广他们肯定是清楚的,宁中英协助他们组织热喷涂机的生产,多少也能知道一些,所以秦海没必要隐瞒。在这个世界上,他能够信任的人不算太多,宁中英是其中一个。要想把这件事情做好,离开宁中英的指导是很困难的,因此秦海决定把所有的情况都向宁中英说明白。

“美元?”宁中英再问道。

秦海得意地笑了笑:“人民币。”

“嗞……”宁中英的脸上露出惊愕的神情,“小秦,你们这简直比抢钱还厉害啊。5亿美元的业务,成本还不到1亿人民币……还有,这些钱不会都是你个人赚的吧?”

“基本上……就是我个人的收入。”秦海讷讷地坦白道。

这项技术的开发,是秦海出创意和资金,由李林广、岳昆二人具体执行,最终的成果归秦海所有。秦海此前曾戏言给李林广分两成收益,但看到热喷涂机的收益高达数亿美元之后,李林广就坚决否认自己曾经答应过这个条件。以他的意思,只要秦海愿意从收益之中拿出千八百万支持他和老岳的科研,他就心满意足了,他是一个学者,要那么多分红干什么?

除去李林广和岳昆之外,其他人对于这个项目的贡献就更少了,自然没资格与秦海瓜分利润。这样算下来,这笔巨额利润的所有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秦海自己。不过,考虑到秦海的年龄以及金额的巨大,这件事实在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你年纪轻轻,就有几亿美元的财产,你打算当大资本家啊!”宁中英笑着骂道,饶是他江湖资历够深,对于这样的事也是淡定不能。

“宁厂长,现在谈这个还太早,您能不能给我出个主意,看看我应该怎么样把这些热喷涂机造出来。收了人家的订金,如果到时候提供不了产品,那可就有损人格国格了,您说是不是?”秦海赶紧打岔,让宁中英把注意力转到生产上去。

第二百八十三章留在北溪当土豪

“好几百台设备,必须建一个厂子来造啊。”宁中英慢慢地说道。

“我也是这样想的。”秦海道,“这么大的生产规模,不可能再用现在这种请人代工的方式,还是自己有一个厂子更踏实。”

“有一个自己的厂子,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能够做得更好,技术上也更容易保密。最重要的是……这么大的利润,必须有一个厂子来做掩护啊。”宁中英的最后一句话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其实这也是秦海最为关注的事情。

秦海从认识宁中英开始,就一直把他当成自己尊重的一个长辈。宁中英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他能够看得出秦海对自己的真心,更能够看到秦海对于宁默、宁静两兄妹的照顾,在内心也把秦海当成了自己的子侄看待。这种涉及到好几亿美元的大事情,秦海也只能与宁中英商量,而宁中英也的确不负秦海的信赖,处处都是全心全意地替秦海着想。

听到宁中英把这层窗户纸挑破,秦海点了点头,说道:“宁厂长说得对,我考虑的也是这个问题。此前我办的北溪第二钢铁厂,一年有几千万的利润,已经是很惹眼了。现在热喷涂机的利润能够达到好几亿美元,如果稍稍处置不当,我只怕会招来祸患呢。”

宁中英道:“树大招风,但树大了根基也深了,稍稍一点风是奈何你不得的。”

“宁厂长这话,我不是很明白。”秦海坦率地说道。

宁中英道:“热喷涂机有这样大的利润,肯定会惹得一些人眼红,就像前一段有人眼红平苑特钢厂一样。可以,几亿美元的销售额,这么多的出口创汇。省里,甚至中央都会看在眼里,肯定会给你各种各样的保护。有了这些保护伞,旁人想打你的主意,也要掂量掂量了。”

“是的,崔部长就答应过我。只要是在农业系统内的事情,他都会尽力帮忙。”秦海说道。

“他是这样说的吗?”宁中英眼前一亮,追问道。

秦海道:“他的确是这样说的。这次回国之后,在京城他又跟我说了一遍,说热喷涂机生产的事情,如果需要用到农机系统的力量,他一定会全力协助。”

“原来如此。”宁中英微微地笑了,“这个崔洪春,倒是打了一副好算盘啊。”

秦海挠挠脑袋:“宁厂长。您就别给我打哑谜了,我天生弱智,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倒觉得,热喷涂机无论如何也不算是农业机械,找农业部帮忙好像有点不太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宁中英瞪着眼睛说道,“农机系统搞系统外的东西还少了?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咱们厂不也曾经打算造洗衣机吗?”

“呃……这件事我怎么觉得过去挺长时间了。”秦海也笑了。回想起自己刚到青锋厂,反对韦宝林搞洗衣机项目的事情。他觉得有些恍如隔世了。掐着指头算一下,其实时间才过去了两年不到。但这两年中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宁中英没有理会秦海的这些感慨,他压低声音对秦海说道:“小秦,既然有崔部长撑腰,我倒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

秦海道:“宁厂长想的主意肯定是没错的。我哪会有什么意见。”

“又在拍马屁。”宁中英斥道。他心里明白,秦海这话只是说得好听。如果他们商量的是一件小事,秦海自然不会违逆宁中英的想法。但现在涉及到的是几亿美元的大事,秦海怎么可能毫不保留地接受宁中英的意见呢?

“什么想法,您就说吧。如果不相信您。我也不会来找您商量这件事了。”秦海说道。

宁中英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你干脆把青锋厂兼并掉,把青锋厂变成一家合股企业,你占大头,让部里占一个小头,你看如何?”

“兼并青锋厂?”秦海惊得目瞪口呆。

要说起来,秦海不是没想过兼并几家企业的事情。但在这个年代,兼并国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兼并私营企业或者乡镇企业,又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些企业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底蕴,与其兼并它们,还不如自己重新建一家厂子起来。

此外,就算秦海偶尔想过要去兼并一家国企,他也从未把主意打到青锋厂的头上。要说理由,那就是他觉得青锋厂是宁中英的地盘,他怎么能把手伸到这个地盘上来呢?

可是,这件事从宁中英嘴里说出来,给秦海的感觉又不一样了。他细细一琢磨,发现兼并青锋厂好像还真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你需要一个厂子,不外乎是两条路,一是兼并一家老厂,二是自己建一个新厂。建新厂的主意,基本上不可行,因为一个厂子从建设到能够顺利运转,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你是等不起的。”宁中英开始给秦海分析起来。

秦海点头道:“您说得对,磨合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对我来说负担不起。”

“那么就只剩下兼并一家老厂这一个办法了。”宁中英道,“青锋厂规模适中,有长期的生产经验,只要兼并过来,不需要做什么调整,马上就可以投入生产。最关键的是,青锋厂的干部职工都是咱们知根知底的,不用担心会给你闹出什么乱子。”

“那是因为有您这根定海神针啊。”秦海呵呵地笑了起来。从法律程序上兼并一家企业并不难,但要让这家企业真正为自己所用,在文化上与自己完全融合,就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但如果他要兼并的是青锋厂,那这种困难就完全不存在了,因为宁中英与他是同一条心的。有宁中英在,青锋厂的一切就尽在把握。

“可是,这样一来,咱们青锋厂就成了私人企业了,厂里的职工能接受吗?还有,您就成了职业经理人了,这可和您的正处级待遇不相符哦。”秦海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宁中英道:“现在有不少地方都在搞中外合资企业。这些合资企业里,工人不也同样要接受身份的转变?跟洋鬼子合资都没事,跟咱们中国人合资怎么就不行了?至于说我的什么待遇,那都是虚的,我都快60的人了,还在意这些虚名干什么?”

“言之有理。”秦海说道。以他一个穿越者的见识,自然知道在几年后将会有大批的国企破产倒闭,届时原来的国企职工能够获得一个股份制企业雇员的身份都算是幸运的,不幸的那一批就只能成为3000万下岗大军中的一员了。

如果上级部门允许他兼并青锋厂,那么职工中的波动自然是难免的。他可以用高薪、高福利等条件,尽量地把人留住,再加上宁中英的号召力,相信绝大多数的职工都会选择留下,青锋厂的生产体系应当不会受到影响。至于说个别人非要追求什么国企职工的“铁饭碗”,那他也没办法,只能礼送出门,相信万能的“有关部门”是能够解决这些人的安置问题的。

宁中英继续说道:“兼并青锋厂,对你有很多好处。平苑是一个小地方,你把5个亿的业务拿过来,别说平苑县,就是北溪市,也没人敢跟你呲牙。你自己就是北溪人,在北溪发展肯定比到京城、浦江去发展要安全得多。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我明白了。”秦海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许多过去担心的问题都烟消云散了。

攥着几亿美元的业务,他完全可以成为北溪一霸,别说郑博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