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头,觉得儿子的确是懂事了,不再是过去那个只会在街面上惹事生非的混小子了。

“苏联之行收获如何?那边的情况真的像外面传的那样糟糕吗?”傅志彬向秦海问道。

“收获不小。其中有几十位专家,我打算安排到材料学院来工作,还有一大批实验设备,也可以用来充实咱们的实验室。总的来说,苏联的东西还真是惠而不费,咱们算是捡着大便宜了。”秦海说道。

接下来,他便把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向傅志彬和王晓晨做了一个介绍,其中对于苏联经济萧条和社会风气败坏的情况也如实讲述了一遍。听到这些事情,王晓晨还好一点,只是啧啧连声,对于苏联的现状感到不可思议,傅志彬的感觉就显得难受多了,他也属于经历过“同志加兄弟”的阶段的那代人,对于苏联充满了美好的想象,现在听说苏联沦落至此,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

“唉,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傅志彬叹道。

“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吧,我们无权干涉。”秦海劝道。

“好吧,不管苏联怎么样,咱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才是最重要的。”傅志彬点了点头,接受了秦海的观点。

“晓晨,你把学院的情况详细向小秦介绍一下吧,让小秦知道一下咱们过去半年多的工作。”傅志彬对王晓晨说道。

王晓晨拿过一叠资料,递到秦海手里,说道:“小秦,这是咱们学院的一些资料,你看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我随时给你解释。”

“好的。”秦海点点头,开始翻看起那些资料来。在这些资料上,记载了目前学院的人数、实验室规模、科研成果、在研项目,还有成本、预算等等。知道秦海要回来,王晓晨提前几天就把这些资料都准备好了,她知道秦海回来之后肯定是要了解这些情况的。

秦海把一些大数字看了一遍,知道学院的总体经营没有偏离自己的设想,然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科研方面。

与傅志彬、王晓晨相比,秦海对于材料学科的发展规律了解得更为深刻。傅志彬和王晓晨只是知道专家们一直在努力工作,成果数量众多,形势可喜。而秦海却能够看出哪些成果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哪些在研项目能够取得什么样的预期进展。事实上,在他离开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学院布置了一些科研方向,目前看来,傅志彬和王晓晨等人忠实地执行了他的安排,这些科研方向的工作都做得非常扎实。

“太好了,这半年时间里取得的科研成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想啊。”秦海一边看,一边兴奋地评论道。

“真的?”王晓晨与傅志彬交换了一个欣喜的眼神,他们俩都是外行,外行管理内行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所以他们一直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些忐忑不安。现在听到秦海的肯定,他们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你们看,这个张娅婷果然不负重望嘛,这么快就拿出了热敏陶瓷产品,我还以为她起码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取得成果呢。”秦海指着资料中的一个项目说道。

“张教授非常努力,她带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她拿出来的热敏陶瓷产品,我们送到曲武陶瓷集团去鉴定过了,完全符合商业使用的要求,现在曲武陶瓷集团已经在批量生产这种产品了。”王晓晨介绍道。

秦海道:“产、学、研一体化,是咱们材料学院的工作原则。一定要让生产部门和科研人员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让科研人员知道生产部门的需要,也要让生产部门能够尽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入生产。”

“嗯,我们正是这样做的。”傅志彬道,“老师们对于咱们这个机制也非常认同,他们觉得能够与生产实践部门取得紧密联系,有助于他们找到正确的科研方向。他们还说,实践部门提出的许多问题,对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很有启发。”

秦海笑而不语,产学研一体化本来就是一个正确的做法,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可惜国内的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机制僵化,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安河材料学院上面没有那么多管事的“婆婆”,领导层又都是来自于企业的,所以在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部门转移方面,效率要高得多,这也难怪专家们会感觉到新奇了。

“好,资料我就看到这里,我们到实验室去走走吧,我也实地感受一下咱们学院的科研气氛。”秦海放下资料,站起身来说道。

“小秦,你刚下飞机,挺辛苦的吧,到实验室去什么时候都可以,你还是先休息休息吧。”傅志彬体贴地说道。

秦海笑道:“傅院长,我才24岁的人,如果坐坐飞机就会辛苦得走不动路,那可就完蛋了。我是想,我一回来就去实验室,给大家的感觉会更好一些,这些知识分子还是比较在意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的。”

“哈哈,原来你是在演戏给大家看啊。”傅志彬笑着调侃道,“真不愧是老宁培养出来的接班人,这虚伪的样子,都是老宁教给你的吧?”

傅志彬说的老宁,自然就是指宁中英了。宁中英是青锋厂的厂长,而青锋厂是秦海这个集团中挣钱最多的,傅志彬在宁中英面前,多少有些自卑。如今,他当上了安河材料学院的院长,管着几百号专家,自信心不知不觉地就恢复过来了,也敢于随便拿宁中英来开开玩笑了。

ps: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三江的书吧,“一桶布丁”的《天书科技》,写的是利用一些黑科技来改变现实社会的故事,也算是广义的工业党作品吧,欢迎大家前去收藏、点击。

第三百七十二章技校生还是研究生

一行人离开傅志彬的办公室,下了电梯,向实验大楼走去。相比行政办公楼,实验大楼的规模要大出十倍,这是材料学院的核心建筑,包括了一座主楼和四幢配楼。根据秦海的计划,未来材料学院还要再建设几幢同等规模的实验楼,另外还要建设独立的实验车间等等。材料学院本质上是一所研究院,研究设施才是学院最重要的主体。

根据专业的不同,实验楼被分成了若干个区域,挂着诸如“金属材料实验区”、“高分子材料实验区”、“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区”、“材料力学实验区”之类的牌子。在每个实验区,又有若干个实验室,基本上是按专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走在实验楼里,王晓晨告诉秦海,尽管各种实验设备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实验室,但所有这些设备都有统一的名录,其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如果需要使用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实验中心进行协调,到拥有这些设备的实验室去完成自己的实验工作。到目前为止,学院里还没有发生因为借用设备而发生冲突的事情,专家们互相之间显得非常谦让,没有出现秦海所担心的“耍大牌”的情况。

“大家都是憋着一口气来到材料学院的,真正耍大牌的人,也不会屈尊到我们这里来。”秦海笑着对王晓晨解释道。

傅志彬道:“恐怕只是时间未到吧,现在大家初来乍到。对学院的管理制度也不了解,暂时还不敢表现得过于张扬。等过一段时间,大家逐渐适应了环境之后,小秦担心的现象,没准就真的会发生了。”

王晓晨偏着脑袋说道:“傅院长,你是不是太悲观了?我天天和这些老师打交道,觉得他们都很好接触啊。”

秦海道:“我倒觉得傅院长说的有道理,主席说过,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过一段时间。学院里应当会逐渐出现派别。还会出现学霸、学阀。不过,傅院长、晓晨,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你们还是要多做一些工作。尽量避免出现恃才而骄的现象。”

“我们会注意这一点的。”傅志彬答应道。

对于如何防止学院里一些成绩卓著的专家变成学阀。秦海还真的没有太好的想法。在这方面。他只能借助于傅志彬的经验,这也是他需要傅志彬来坐镇材料学院的原因。

“小秦,你看。这就是张娅婷教授的实验室,要不我们就先从这里看起吧。”王晓晨指着前面一间实验室,对秦海说道。

“好,咱们就先看这个实验室。”秦海答应道。

几个人走到实验室门前,王晓晨伸手敲了敲门,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学生模样的人打开了门,探头出来望了一眼,认出了傅志彬和王晓晨,赶紧施礼道:“傅院长,王院助,你们是来找张老师?”

王晓晨一指秦海,说道:“这是咱们学院的秦总,他是专程来看望张老师的。”

“秦总?”那学生挠了挠头,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来历,不过,有院长和助理二人在场,已经足够了,他说道:“王院助,你们稍等一下,我去跟张老师说一句。”

说罢,他把头缩回屋里,向张娅婷报信去了。王晓晨看了看秦海,笑着解释道:“我们有规定,管理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即使是傅院长和我来了,也不能违反规定。”

“呵呵,好啊,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非常难得。对了,刚才开门的这个……是咱们的学生吗?”秦海问道。

“对啊,就是咱们以农机技校的名额招进来的技校生。”王晓晨答道。

“要说起来,他们还是你的师弟呢。”傅志彬呵呵笑着对秦海说道。

“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哦。”秦海也笑了。

他就是安河省农机技校毕业的,虽然读书时候的他和现在的他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但技校的那些记忆还是深深刻在他的脑子里的,而他的履历材料上,更是明明白白地记载着他在技校的学习历程。刚才的这个孩子,就是技校新招收的学生,按身份来算,的确是他的师弟。

众人刚说了这么几句话,实验室的门便再次被拉开了,张娅婷笑吟吟地迎了出来。看到秦海,她抱歉地说道:“哎呀,原来是秦总亲自来了。刚才那个学生也真是的,知道学院领导来了,居然还不让你们进门,真是没有眼力啊。”

“哈哈,张老师,这是咱们实验室的规定,我们也需要遵守嘛。”秦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