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女虐渣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奕却觉得整个三观又被刷掉一层,他们就这样随随便便的轻易开口就是两倍的税,根本没有人在乎交完税赋后,剩下的粮食够不够当地的农户维持生计。

做官不就是为了给百姓谋利益吗?他们这算是什么?

“大人,我们怎么能随意糊弄了事!如今摊派的税赋是按照之前的人头数和土地田亩数,算不得准的。

为今之计,最应该的就是重新核查户籍,有些不在了的人都销户,重新丈量土地,上报农户人数,调整税赋金额。”

谢奕继续争辩着,农户少了,荒置的土地就多了,大秦是按照每户的人头税和摊丁入亩来计算税赋。

风调雨顺的年间百姓们上缴税赋都并不算轻松的,若是再加上一倍,必然民心不稳,很多人要三餐不继了。

自来滁州也有小半年了,谢奕非常反感当地的吏治风气,不是因为他们抱团平时基本不带谢奕,而是当地的环境下,官员们和百姓们的利益基本上都是对立的。

没有人真正的是为了情怀在为官,甚至像谢奕这般想法的反而要被嘲笑。

官员们都高高在上,各自为营,谢奕自己想做点什么实事都找不到有人能够指引或者辅助他。

看着谢奕一脸愤青的样子,徐大人也有点生气了,可不能因为谢奕就毁掉他们滁州这么多官员的前途,拖了他们后腿。

人家曹州等地严重的县区都要少掉一半的人口,也不见他们上书朝廷请罪,完不成往年的税赋任务,他们这边自然更不能落后了。

“上报是不成了,谢大人还是年轻了些啊……”

徐大人叹着,没办法,对愣头青就要说的明白些,于是喊谢奕重新坐下,下人们上了茶,两人一边喝茶,徐大人一边和谢奕细说。

因为朝廷的救济粮款,一层层送到他们手中时,就是因为各种明目少掉了近乎一半多的。

这样一来,他们往下再进行分发下去的钱粮也没有多少了,导致在旱灾中饿死的农户人数过多,若是都进行上报的话,到时候朝廷定然要派人来查的。

若是一朝被查到,人家上面的自有办法应对,他们这些下面的官员就有嘴也说不清了。

何况这个事情也不是解决不了的,反正他们的税赋不能少太多,户籍人数也没什么人去查。

这两年只要不遇到极端条件,慢慢寻机会把上报的人数往下降些,把死亡人数维持在一个并不惹眼的数字上,过个几年就能填平这个窟窿。

现在的主要矛盾,就是死去的农户和多出来变成荒地的田地与税赋的矛盾,所以他们这边要正常收缴,保持政绩,就得想其他办法。

谢奕这边听着徐大人的话,心头一片冰凉,这是要弄虚作假,把窟窿转嫁到农户身上啊。

知道自己是说不通的,谢奕只能沉默以对,徐大人还以为谢奕明白了,这才放下心来。

徐大人是个年逾五旬的老头,瘦削的身材,脸上一笑起来有点慈祥的感觉。

“你才来地方,慢慢就明白了。”

徐大人用过来人的口气,和谢奕慢慢道。

从徐大人那里出去后,谢奕头一个就叫过黄仁俊,他是当地的主簿,对当地的基本情况都了然于胸。

谢奕问他要救济粮款的分发纪录,自己粗略一比对就知道数据作假严重,禁不住一点盘查。

他们把专款专用的救灾粮花到哪里去了,这是个问题。

回到家里,谢奕也继续愁眉苦脸,觉得这事有点太大了。于理,他应该向上峰报告救济粮款的事,对贪污这笔公款的官员进行彻查,让这些人认罪服诛。

这种贪污腐败,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根本不配为任一方。

但是根据徐大人的说法,这事儿跟本就是上面也都知道的,向上峰告发反馈是不行了。

救灾粮款从中央下发时有专门的巡查使进行检察,现在明显是巡查使失职,而人选都是谢首辅一派推荐的。

这事太大,谢奕一个知州根本就管不了,也没法掺合,但是谢奕又觉得不能不闻不问,既然知道了,装糊涂对不起良知。

若不是徐大人说起朝廷下拨的救济粮款,他还不知道原来这笔钱粮款项并没有落实到位,这才导致往年农户大量的死亡和流失,根源竟在这里。

徐大人既然敢大剌剌和谢奕说起来,自然也不怕他知道后会如何,这事谢奕根本做不了什么,就是知道了也只能和他们一道,老老实实完成任务。

就连去年曹州的乱子,也是被压下来,一点水花都不冒。他们还能怎么办?

有曹州的这个靶子在前面顶着,其他地方更是无所顾忌,没什么好怕的。

北方的地方官员,都是一层层上下级互相守望的,这样密切的关系网,大家都是一个船上,要是翻船谁都要掉水里。

在书房里思考了一夜,谢奕在天方大白的时候,终于挣扎着拿起笔,给谢首辅写了一封信。

“你一夜没睡?”

早上在饭桌上看到谢奕的脸色发青,有点诧异的问道。

“是啊,”

谢奕食不知味的咬着一个小包子,就着手里的桂仁八宝粥勉强喝了两口。

陈芸知道他这段日子真的很忙,也就不再过问了,只是关心的让他多吃点。

吃完饭,谢奕又去了府衙,找黄仁俊要真正的救济粮款分发情况,他知道黄仁俊手里必然还有一本账。

“大人,这几年的水浑着呢,您又何必非要弄清楚。”

黄仁俊依然是不能给他的,无奈的想要阻止谢奕继续纠缠下去。

真不知道这位大人犯了什么糊涂,装不知道不好吗?反正出事了也牵连不到他自己身上,何必找那么多不自在。

谢奕没有从黄仁俊那里拿到底册,但是也不想这么算了,派自己这边可信的人继续追查下去,去打探实际农户分发到的钱粮,以此类推,想知道,到底中间贪污的银两有多少。

而且谢奕有个方向,沈家和宋大人等人都走得很近,他一介商贾,在滁州相当有地位,恐怕他们昧下没有下发的救济粮,有一部分也是沈家代销的。

谢老爷的信十来天才到,信里着重和谢奕讲了和光同尘四个字,这就是他的答复。

谢奕犹豫好久,感觉自己又孤独又愤怒,最终仍然没有停下调查,想以沈家为突破口。

一边艰难的调查着救济粮款的事,谢奕几次在乡间巡视时,也难免农民们种地十分的不易,从种子到工具,各种短缺。

提高当地的农业收成,让农户们都尽量能吃饱饭,是谢奕外放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他特意请示了自己的上峰长官宋大人,想了好些办法写成了《治农策》,以期在川府进行先一步的实践,改善当地的经济环境。

由官府出钱购置一批农用工具,允许农户进行租借,等到秋天时用一旦粮食偿还,提高了农业效率。

很多贫穷的人家,连地里的种子也买不起,没有种子,种不了多少地,秋天就收成不好,恶性循环了,所以谢奕相出由官府统一采购质量上乘的种子,先行赊欠,等到秋收后偿还。

滁州多山坡,种田颇为不易,收成也不好,只能渐渐荒芜。

除了鼓励种粮食外,还鼓励在山坡处种桑树果树,养蚕缫丝,给村里的人增加一个创收的机会。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治农策》里还有水利建设的申请,兴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从官府里的帐支走钱财,如果势头继续这么厉害的话,秋收后也能把钱还清了。

宋大人捧着《治农策》,内心一万个纠结。

谢奕想的确实不错,能看出是非常用心之作,想法也很新颖实用,具体有没有效果还要看后续的实施情况。

他能理解作为一个有为青年,谢奕想要做点实事博得名声,为将来的仕途升迁打下基础。

但是这个想法毕竟只是一家之言,能不能成功还另说,前期的投入是很大的,万一收不回来,还容易伤害当地的原有政策,使民心大乱。

而且国有法度,作为当地的官员,他们也没有权利私自进行各种政策的改变,只能写奏表上书,取得朝廷同意了,才能这么去做。

若是谢奕只是个寻常的小官,宋大人肯定不会为他想这么多,看都不会看,谁管他想到了什么政策,创新有风险,维持原样多省心,只要能收上来税赋,则比多做那么多的无用功强太多。

但是眼下,谢奕上有首辅撑腰,宋大人也怕得罪了他,而且宋大人也不是不好名的,《治农策》想法总是好的,若是真的成功了,他也能赶上与有荣焉。

《治农策》交上去后,倒是在朝中引起一小片轰动,谢奕是谢首辅亲儿子,小皇帝刘瑞又很欣赏谢奕,觉得这篇改革很好很有前途,也没有多加难为,朝臣根据各自的利益,开始站队争相讨论起来了。

最终在春末,朝廷答应川府地区率先实施新政策,当作试水,若是能够成功,则可以在全国推行。

第80章 想赢

三月末, 川府地区的村子里,村民们进行着火热的农耕, 田间地头上,人人都在讨论着知州大人的新举措。

家里没有粮吃不起饭了,可以去官府申请借粮,家里急等着钱用,可以去官府申请借钱, 春耕没有种子可以耕种, 也可以先去官府赊欠种子,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

关键是利息还并不重,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 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若是还不上, 土地收归国家,本人根据借粮借款的数额, 判罚多少年的徭役。

这个政策让一直处于被压榨阶层的农户们相当的不敢置信,但是大家都很兴奋,每日的新鲜话题都围绕着这个政策。

只是因为政策太美好了, 反而大家更加疑惑,恐惧,深怕其中蕴藏着什么更大的阴谋,而不敢去率先尝试。

谢奕这边等了足足五天,推行的政策无人响应,就连农用铁质工具,也没有人申请租借, 这么冷淡的局面,是谢奕始料未及的。

“唉……”

晚上吃着饭,谢奕还是在发愁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