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旺夫小农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金恬根本不相信占卜师和风水师,仲勤受她影响也不相信,可他们必须要这么做,而且还得让大家知道他郑重地请风水师看过地,也请占卜师选过日子。只有这些都做到位了,往后才不会被人挑出毛病。

没过几日,仲勤要修缮祠堂和建学堂的事被传得沸沸扬扬,村里有许多长者都跑过来向仲勤问是不是真有其事。得知确有其事后,一些在正月十一那日上门闹过的人痛心疾首般道歉,说都是韦光柱故意煽动的,当时他们给大贵道了歉,没来仲勤这儿,不停地说罪过罪过。

在年纪稍长的人眼里,修缮祠堂可算得上丰功伟绩了,紧接着就有人提出推选仲勤为族长,说老族长过世后村里闹事没人出面说句有份量的话,以至于那些后生胡作非为。

这事还真是传得过,才几日的功夫,就有人跟在仲勤屁股后面叫仲勤为族长了,刚开始仲勤还有些不好意思,说这事还没定不要乱叫。结果村里一些长者商量,得办个仪式才行。

就在二月初,全村的人都来到祠堂前面,正式尊仲勤为族长,仪式还挺繁琐,也更显严肃与郑重。先是敲锣鼓,然后吹唢呐,仲勤换上一身黄丝线滚边的青色长袍,仪表堂堂。

村民们先是一排排跪祖先,然后再按辈分一排排来向仲勤行礼,之后又要按辈分跨祠堂门槛,巫婆起舞,揭吉凶牌。当所有人看到巫婆揭开的牌子上写着大大的“吉”字时,所有韦姓村民皆跪了下来。

当时仲勤还有些发懵,他事先可没收买巫婆,若是揭开牌子上面写的是“凶”,岂不是很尴尬,那他还当得成这个族长么?可仔细一想,既然这些事是年长者办的,他们寻来的巫婆,总不至于想让仲勤难看吧,巫婆也不是吃素的,自然要看着场面做事。

事后由仲勤往碗里倒酒,再由各辈的年长者来分酒,大家一起干了酒,再听仲勤发言,最后燃了炮竹才算完事。

只要男丁才能参加仪式,女人们只要远远观看。金恬看到大家终于敬畏地看着仲勤,她心里也踏实了。刚才仲勤发言的稿子还是她写的呢,仲勤读起来慷慨激昂,加上行文措辞非常有说服力,也足够震撼人心。

仲勤念词时不仅感动激发了村民们,连他自己也感动了呢,村民们都以为这是仲勤自己写的,想到当初以为他没啥学识,原来是错看他了呀。想来也是,人家若没本事,如何能混得如今这般成就,还能建学堂修缮祠堂且当上族长,只不过当初是璞玉没被发现罢了。

姜氏和韦老二见自己的儿子要为村里干这么些大事,还当上了族长,都感动得落了泪。姜氏瞧了瞧身旁的金恬,心里不禁感叹,难道真是算命先生算错了,金恬才是仲勤命中注定的妻子,她真的是大家传说的“旺夫小娘子”?

自此之后,但凡村里人见了他都恭恭敬敬地鞠躬,外村人见了他也都行礼。开始仲勤还不习惯,随着后来管的事越来越多,他必须摆出族长的姿态,渐渐的他也习惯了。唯有在金恬面前,他又恢复当初那般憨厚汉子的模样。

转眼到了五月,祠堂修缮完毕,学堂也完了工,在此之前仲勤早已托人去寻教书先生了。作坊的买卖一直不错,药材也都出了苗,这些日子仲勤和金恬心情不错,啥事都顺顺当当的。

半个月后,请来了三位教书先生。本村的人因免束脩,年纪适宜者都可上学堂。外村的人得交一定的束脩,但也有不少人愿意送男娃儿来读书,为了前程嘛。

可好事不长久,就在仲勤选日子准备举行开学仪式时,很多家长忽然说娃儿不能及时入学了,过些日子再来上吧,家里缺劳力挑水。因梅雨季秋没怎么下雨,这梅雨季节一过,地里便旱了起来。许久不下雨,得赶紧挑水浇灌啊,家家户户挑水抢水都来不及,只能让娃儿们帮忙,哪里还有心思顾着上学的事。

仲勤颇头疼,开学日子可以推迟,可是闹旱这事不好解决啊,他作为族长,得想些办法才是。可这是天公不作美,他又能想出啥办法?

☆、如何应对

十五日后,开学仪式才正式举行。韦家村有二十二个男娃上学,其他各村合起来有六十九名。因为请来了三位教书先生,这些学子被分为三个班。

韦家村二十二个男娃为一个班,金恬觉得学堂里每间屋子足够宽敞,完全可以容下三四十人的,但本村从七岁至十五岁以下的也就二十二名,超过十五岁的都是家里重劳力,没人愿意来。

金恬跟村民们说,女娃也可以来上学的,可没有哪一户愿意送女娃来。他们现在可都敬着金恬是族长夫人,不好直接拒绝说不来,而是找各种借口。要么说家里得要个洗衣做饭的,要么就要说家里的女娃做针线活、制衣缝鞋的实在很忙,还有人说自家的女娃性子不好,怕来学堂惹祸。

其实这些人觉得金恬这想法太奇怪了,姑娘家家的上什么学堂,那不是叫人看笑话么,何况男女也不能在同一学堂读书呀。反正在大家的眼里,女娃读书就是不正经,他们绝不会让自家女娃上学堂的。

金恬心里颇不是滋味,这里的女娃从小在家干家务、做针线,更多的则是同大人一样下地干活。她们在家人的眼里,唯一有价值的就是出嫁时能给娘家挣几两彩礼。待嫁之后,若是遇到良善人家,那是命中有福,倘若遇到厉害的婆娘粗暴的夫君,这辈子都得隐忍着过。

金恬痛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可她又恨自己无力于改变。她甚至寻思着,待手中宽裕了再办一所女子学堂,与男娃儿分开,可她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读。

但当下还有更让人头疼的事,近来抢着浇灌,以至于池塘里的水都挑干涸了,而河里的水位越来越低。没想到开学后仍不见有一滴雨下,河都现底了,很多人去河里淌泥沙。

麦子快收成了影响倒不大,可绝大多数人家都是地少田多,田里干得裂缝,稻谷结的谷穗都是空的瘪的,紧接着就干枯落了下来。泥腿子是是靠天吃饭,旱成这样,大家真担心稻谷会颗粒无收啊。

对仲勤和金恬来说,虽然自家损失不会太大,因为他们只种三亩稻谷两亩麦子,其他种的都是药材,而药材比稻谷能抗旱一些,收成也会有影响,但不至于绝收。

可他们也着急啊,村民们没有收成就等于没有饭吃,光靠一点麦子怎么养家糊口。犯愁也没用,河里都只剩泥沙了,他们也是束手无策。

之后村民们缠着仲勤祭祖求雨,头一回碰巧老天还真下了一场小雨,可一场可下半日的小雨解不了大旱。接下来无论仲勤怎么求雨,都是白搭。

麦子收成后,家家户户都忧心忡忡,连学堂里的学子们都无心做功课。本就是刚上学堂有很多不适应,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听不懂,学一个多月才识了少许字,书本上的文章读都读不通。倒也不乏也几位聪慧又用心的,但都是家境还不错的,不必为一口饭而担忧。

因学堂建在韦家村附近,本村的娃儿一日三餐都在自家吃。而外村的人,离家近的中午也回家吃。只有离家远的人住读,他们每周带粮带菜过来,由崔地主家带来的家仆帮着做饭菜。

本村的人读书本就是不要钱的,仲勤和金恬商量着是无论如何不能给他们无偿做午饭吃,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到时候因旱很多人家没有饭吃,便会都吵着来学堂吃。若是全村的人都吵着来上学堂来吃免费的午餐,他们能支撑到几时?

何况因旱,商贾要货渐少,作坊的买卖差了许多,盖学堂和赊殷尚家田地的债都没还清。现在看来,药材收入肯定也不会太好,他们也没那个能力养着本村好几百号人。更者,整个杨柳镇有近万人呢,要是得知韦家村能吃免费的,他们是不是也会来抢着吃?

其实金恬心里也清楚,哪怕自己不吃不喝养着全村的人,好事做多了,到时候做一件不好的事,大家就会有怨言了,所以绝不能惯着村里人。

最近大贵和杨春儿也很忧愁,虽大贵在仲勤那儿挣着钱,可是眼见着田里可能会颗粒无收,他们哪能不心急。杨春儿也快生娃了,年后姜氏就没让她去作坊里做饭,想到等娃儿生了后,家里越来越拮据,他们甚是忧心。

季秋却无所谓,稻谷旱得快死了,但他的药铺子生意还是有的,虽然各家各户都紧巴着不敢花钱,可是病重了命要紧,还是得喝药。他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不寻思着娶亲,在他脸上看不到什么愁绪。

季秋劝他大哥大嫂别着急,二哥会管他们的,不至于让他们挨饿。大贵和杨春儿心里如何能好受,他们知道仲勤和金恬定会伸手帮他们,可彼此早已分家,各过各的,他们作为大哥大嫂总靠弟弟一家子过活,那也不是个事啊。

转眼到了往年的农忙时日,可今年的农忙期各家各户都闲得很,因为每亩稻田收谷子不足十斤,很多人在家里痛哭不止。

再过二十多日,终于下了一场大雨,足足下了十日,大家赶紧翻田种晚稻。因晚稻延误了,肯定会影响收成,但能种下晚稻已经是老天开眼不想饿死人了。

大家都仔细算过,若晚稻能有往年七成的收成就算不错了,到时候收的粮食和之前收的麦根本不足以支撑到来年青黄相接时,有些人家估计撑不到过年。

即便如此,好歹能种下晚稻了,学子们也能收收心读书了,到时候过年有没有饭吃,年后青黄不接该怎么办,也不知他们愿意去想的。

到了八月,杨春儿如姜氏所愿生了个男娃,姜氏和韦老二欢喜得无法言语,便出手大方地给本村每家每户发了一个红蛋和一斤粮食,说是给孙子积福。姜氏平时可从未这么大方过,这一出手便是一百多个蛋和一百多斤粮食啊!

大贵给儿子取了个小名叫福娃,这可把金恬乐得不行,“福娃”这名听上去怎么这般叫她忍不住想笑呢。娘家大嫂蒋氏给娃儿取名叫牛仔,而大贵又给孩子取名叫福娃,金恬每回叫他们娃儿的小名时都想欢乐得不行。

福娃满月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