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冯奕枫就是计划成为“思远影业公司”大股东后,就会投入资金,收购香港本土的独。立影院,兴建或者改造旧有的影院,最好就是能够收购到“百老汇院线”,从而成为拥有话事权的院线老板,不需再仰人鼻息。
虽然“百老汇院线”目前只是拥有十多家影院,五十来张银幕,听上去很少,跟冯奕枫在台湾和日本所建立的院线,根本就无法相比。但要仔细算算,香港只有五百来万人口,拥有的就是九龙和香港岛。而台湾人口超过一千八百万(1980年的统计),日本则是有大约一亿一千多万人口(1985年统计),这个人口的基数和地区的面积,根本就不是香港这么点小地方可以相比的,而且不管是台湾还是日本,经济的发展水平,一点都不比香港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自然也不会缩手缩脚。也因为当时最热门的娱乐,除了在家看电视外,就是去逛街、上酒吧、歌舞厅、电影院。
“百老汇院线”的管理者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由公司执行董事之一的江志强于1950年成立,主要业务为包括电影制作、电影和录像带发行、广告制作等。而且由于“百老汇院线”并没有邵氏和嘉禾那么强势,所以深受中低层本的影片青昧,也受到一些小型电影公司的喜爱,纷纷跟“百老汇院线”签订发行协议,负责把它们的电影发行至香港各大戏院。
冯奕枫之所以看中这条院线,就是因为院线的投资商在电影的制作上,并没有邵氏、嘉禾和新艺城那么多,一般都是依靠外来的影片支撑。可也不要小看了“百老汇院线”,因为有着三十年历史的院线,具有专业的影院经营管理和影院设计装修超高水平。经营管理方面,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严谨、完善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了一套标准化服务的管理体系。
所以冯奕枫就想趁着外界逐渐显露出来的三雄对立,忽略了“百老汇院线”的价值时,用最快的速度把其收入囊中。本来只想用“思远影业公司”来进行收购和整合,但吴思远在香港实在是太有名气了,何况他刚在台湾出了这么一摊子事,更容易引起香港传媒的注意和追踪报导。所以要是他采取什么行动,根本就瞒不住香港哪些无冕之王,也很容易就会引起其他三大院线的注意。
黄百鸣的意外出现,让冯奕枫再次看到隐秘收购“百老汇院线”的可能性。以黄百鸣在影坛混了十来年的经验,一条院线对于一间电影公司的重要性,他不可能不知道的。冯奕枫也相信,以黄百鸣的能力,要搞定“百老汇院线”问题并不是太大,唯一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可是这一切,黄百鸣都不知道,他还在纠结着要不要回到公司就找齐石天和麦嘉开个会议,最好就能够把雷觉坤请来,把他听到和看到的详细告诉他们,以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不然要是被冯奕枫强势入侵香港影坛,那简直就是在分薄新艺城的利润。
可他的心内却又把声音回响着:“人家这么信任你,把计划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你,难道自己就不能君子一点么?难道他这么说说,就一定会实行的么?看他的计划暂时还是停留在策划当中,要是最后只是虚惊一场,不就让光头佬再次笑话了么?不如还是等等看,等到有什么情况出现,才去想应对之法好了。”
也因为黄百鸣这么一犹豫,就错过了对付冯奕枫的最好时机,让他在邵氏、嘉禾和新艺城的最后大战当中,渔翁得利,从而一跃成为香港兼有电影制作、发行的大型电影公司之一。不过后来的黄百鸣回忆起这事,也只是淡淡一笑,根本就没有表达出后悔或者庆幸的表情。
坐在黄百鸣身边的徐克,上车后就一直注意着黄百鸣的脸上表情,知道他的内心在挣扎。他不好说些什么,也不好为黄百鸣将会做出什么决定而去劝说。只能说些可有可无的话,试图去缓解黄百鸣内心的纠结。“不要想太多,凭着本心去做事,事后怎么样,成功与失败,你都将不会后悔。不要被一时的冲动或者阻碍而出现逆反之心,也不要紧守原则,一成不变。顺其自然吧,未来会更好的。”
听完徐克这些说了等于没说的话,黄百鸣只能一个白眼球扔给好友。不过经徐克这么一说,黄百鸣的心终于安静下来。未来怎么样,谁都不知。他曾经想过,一直待在新艺城,为其打拼一辈子,但一次次受到遏制,一次次跟麦嘉在会议上争吵,无疑让黄百鸣有点心灰意冷,只是现在还没到他最终失望的境地,仅有的一丝情谊联系着他跟新艺城,不然他在深思熟虑后,可能就答应了冯奕枫的邀请了。
PS:谢谢无敌神子的打赏和支持!!!
第392章筹备射雕
更新时间2012…1…200:17:47字数:3689
时间并不是因为某个人,某件事而暂停下来,还是一样的匆匆而过。冯奕枫首次担任武指的电视剧【猎鹰】,也终于在台庆月到来之前,完满杀青。虽然冯奕枫这个武指十分的不称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期间还请假半个月时间去了日本。这种工作态度,放在别人身上,恐怕早就收拾包袱回家种番薯了。
也因为这事被王天林知道了,就算是【猎鹰】杀青后,冯奕枫也没有休息的时间,王天林现在已经知道冯奕枫志不在拍摄电影上,可能是贪玩,可能是好奇,总之冯奕枫并没有热爱电影的那种热情和冲劲。不过这样也不代表王天林就会放弃冯奕枫这位关门弟子,把他带在身边,不时指点一二。只不过这样一来,冯奕枫本以为可以在台庆月期间,放轻松些都不行,还是每天准时到无线报到,不然王天林肯定会喷得他满脸屁。
随着无线成立十五周年的台庆即将到来,台庆晚会的筹备和彩排也随之开始。由于邵六叔和利家在无线中争权已经进入白热化,这次台庆,邵六叔亲自主持会议,一定要不惜工本搞大,让无线里里外外的人,都可以看出自己在无线的地位何其稳固,让人对自己为无线作出的丰功伟绩歌功颂德。就算不少董事和高层并不想浪费金钱和时间,但在邵六叔强势的压力下,利孝和夫人保持了缄默。
所以这次的台庆,比往年的台庆更具规模,不少正在拍摄的电视剧,都是紧赶慢赶的完工后,把演员抽调出来,进行台庆晚会的各式节目彩排。就连身在台湾拍剧的郑少秋,也在台庆月开始后,乘坐飞机回到香港。
各大传媒和娱乐媒体,早就收到了无线十五周年台庆众星云集的消息,这也是邵六叔特意做的宣传,要是没人知道,或者封闭消息,那么他所坐的一切,不就是一点意义都没有了么?所以在传媒有所报导后,无线控制旗下的娱乐周刊和杂志,也相对的报导会有哪些歌星、演员会出现,更是透露出一部分已经确定的节目细节,让观众对这次台庆充满了期待。
无线可是很少一整天时间都看到大小明星,在公司里回来穿梭。明星出现多了,自然守候在无线大门外追星的人,也跟着多了起来。一大早,一些拿着相机的娱乐记者,一些拿着各种自制小礼物和签名簿的影迷和歌迷,都云集在无线门前,人数一度有近百人之多。跟不远处丽的电视的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除了这些追星族外,还有另外一条排着有数百人的长龙。她们都是青春靓丽的少女,但看着她们手中都拿着化妆盒在补妆,有的还拿着一本小说在看,一点都不似来追星的。
冯奕枫当然也需要回来无线了,并不是他有什么工作,也不是他要到哪个剧组报到,一切都是源至于王天林正在筹拍【射雕英雄传】。这部电视剧早就在拍与不拍间踌躇了好一会,最后决定以民众的意愿为依归。在七月底,无线就开始对全港九,随机询问家庭观众和市民,对于翻拍【射雕英雄传】一剧,有何意见或者建议,为此做过了严格的问卷和电话调查(因为在77年,邵氏就拍摄过付声、恬妞版的电影。还有76年,佳视拍摄白彪、米雪版的电视剧)。
调查的结果令无线的高层十分的满意,其中71%的香港观众知道有【射雕英雄传】这本书,在这里面又有超过18%看过原著。在询问是否赞成无线重拍该剧,超过一半人都赞成。这一市场调查,大大的鼓舞了还在犹豫的一众无线高层,让他们都愿意花费资金投入其中。
落实了筹拍,自然就要改编剧本和制作班底。尤其是剧本的改编,又要忠于原著,又要拍摄出原著的精髓,可不说口上说说那么容易。每一个重要角色的人物性格,每一场武打戏、每一件道具,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容不得丝毫的疏忽。
在监制的选择上,邵六叔一系跟利家一系,再次展开了龙争虎斗。这部电视剧,肯定十来年的年度大戏,投入的资金和演员,肯定不会少。那么倒底该谁来把持这杆大旗呢?又能有谁能够有能力拍摄出这部大制作呢?一度在高层的会议上,争吵不休。
论老资格,王天林是当之无愧。他驾驭一部剧的功力,是毋容置疑的。不过利家一系之人就有不同意见了,萧笙刚在今年完成的金大师同类型的武侠巨作【天龙八部】,不也是收视飘红,名利双丰收么?为什么就不能让萧笙再接再厉,再下一城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谁都不服谁。在这上面,邵六叔再次动用权力,强行压制下利家一系,把王天林捧上位,还语重心长的对王天林道:“肥林,我知道你压力很大,我的压力同样大。但我们不能在这里跌倒,也不能在我们最擅长的专长上,被别人看扁了。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也相信你能够很好的完成这次的拍摄,让利家的那一帮子人看看,只有我们才能让无线蓬勃发展下去,咳不像他们那样,只会耍嘴皮子。”
自己的老大都这么说了,王天林还能说些什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过王天林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最好。
这也是为什么王天林在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