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衙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柳系已经和那边大举开战,此时发表这样一篇文章,也谈不上有多么不合规矩,不过如果是事先安排,总要协调一致才好。各自为战,容易出衔接上的问题。

不是周先生的属意,《号角》的编辑,敢于让这篇文章发表出来,可见颇有胆魄。

想一想,本派系对宣传阵地的影响力,似乎也能够理解。

周先生、容百川等人,先后担任过中宣部的部长,杨元益也担任过中宣部干部局局长,现在宣传部门内,也还有本派系的重量级人物坐镇。有了这么些渊源,如此敏感的文章,也就堂而皇之地发表出来了。

“伯伯,逸平,单就文章本身来看,我比较赞同逸平的观点。对于党政主要领导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我们确实还做得很不够。这个问题,不仅仅明珠市存在,其他很多省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抽了几口烟,柳俊缓缓说道。

邵逸平说道:“但明珠那边的情况,特别明显。实话说,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落后地区,我是能够理解的。那些地区经济不发达,群众受教育的程度也不是很高,一些封建残留的思想还大行其道。无论是在领导阶层还是在基层群众中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很深。要改变这种状态,并非朝夕之功。然而这种情况,在明珠市如此的突出,就颇为令人费解了。”

周先生似乎并不是特别在意此事的“政治含义”,仿佛真的将其当做一个学术问题来探讨了,脸色平静,甚至还略略带着一丝笑容,说道:“那你说说看,为什么在明珠市出现这种情况,就令人费解呢?”

邵逸平想了想,谨慎地说道:“明珠市无论经济发展的水平,还是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在国内均是首屈一指的。也就是说,无论官员还是群众,都具备了民主的基本素质。我以前,对明珠寄予很大的期望,以前他们推出那个监督干部权力的措施的时候,很让我振奋了一阵……”

柳俊嘴角闪过一抹笑意。

邵逸平所指的“权力监督措施”,柳俊也是知道的。前两年明珠市委组织部推出来的一个试点,就是在基层党委政府搞权力监督制约,将相对高度集中在党政一把手手里的权力,通过人大政协的相关运作,进行一定的制约和平衡。

当时这个试点和相关的举措,明珠那边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也引起了党内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到处都是一片“叫好”之声。一些相邻的省市,还派了代表团前往明珠市“取经学习”,甚至中组部都由一位副部长亲自带队,到明珠进行了考察,对这个举措表示充分的肯定。如果试点运作成功,将考虑在全国其他省市进行推广。

不过最后的结果,是一批官员因此受益,获得了提拔和重用。至于在全国其他省市推广,就没了下文。到目前为止,也还是一个试点县。好像很多人都争相要去那个试点县担任县委书记,情愿将自己的权力交给大家去监督和约束,彰显自己的民主胸怀。

因为大家都知道,“民主”之后,往往就意味着提拔重用。

好事情嘛,又找到了一条向上的捷径。

不争破头才怪了

说起来,于向宏同志,就是依靠类似的炒作手法,坐上直升机的。

柳俊很清楚,在现行体制之下,任何类似的尝试,其实都是无根之木。柳俊的目标很现实,就是由上而下的实行监督,对于干部提拔严格把关。唯有基层干部的素质提高了,整个官场风气才有可能好转,才能将更多的精力真正放到为民办事上头去。

难度是很大,但至少不是没有一点成功的希望。

自下而上的监督……

邵逸平继续说道:“……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那个试点,基本上就是在作秀,我很失望。如果明珠市这样的环境,都只能造就官本位,造就大批的上访者,那就……”

周先生摆了摆手,说道:“逸平,理论探讨,主要还是理论。过于联系实际了,会走入歧途。”

柳俊又轻轻一笑。

看得出来,周先生对邵逸平确实是很欣赏,爱护有加。生恐他知识分子的倔脾气发作,再接再厉,不免要捅出大篓子来。就是这篇文章,其实已经将邵逸平置于“危险”境地了。估计这会,不知道有多少大人物看过文章之后暴跳如雷呢。

毫无疑问,会有很多人将此事归结于严柳系的又一个进攻步骤。占据理论上的制高点,抢占宣传舆论阵地,正是政治斗争的一贯手法。别人或许拿严柳系的高层人物无可奈何,对付邵逸平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知识分子,可就简单多了。有很多办法让他“深刻吸取教训”。

关键问题在于,此事还真不是严柳系的属意。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要针对邵逸平,邵逸平很难获得强有力的庇护。

“逸平啊,我建议,你今后一段时间,多钻研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要争取搞懂搞通,不要过多的联系实际。”

周先生又缓缓说道。

“可是,老师,您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吗?”

邵逸平有些着急,在周先生面前少有的提出了异议。

周先生雪白的寿眉微微一蹙,说道:“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有限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要先搞明白。毕竟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距今过去了一百多年。他生活的环境,也和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这中间的区别,你要好好把握。生搬硬套的理论联系实际,有时候会误入歧途。”

邵逸平略略一惊,低声称是。

能够获得两个博士学位,可见邵逸平并不是笨人。他属于那种比较典型的知识分子,风骨傲然,胸中常怀忧国忧民之志,明知道自己的某些言论,会遭人嫉恨,为了心中的理想,也顾不得了。现在周先生一再提醒,他也就明白,此事确实过于敏感了,很可能会对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老师一片爱护之心,邵逸平如何不懂?

当下周先生撇开这个话题,提起了另一个理论课题。师徒三人很热烈的探讨起来。纯理论性的课题,讨论的时候就比较轻松了。

堪堪两个小时结束,邵逸平看了看手表,便即起身,彬彬有礼向周先生和柳俊告辞。有时候,周先生的学生也会留下来用餐。师母是很爱热闹的,巴不得天天有客人来坐坐,一起吃饭。不过邵逸平清楚,周先生与柳俊肯定还有其他的话题要聊,自己就不合适在一边“旁听”了。毕竟这两位,都是党的高级干部。

周先生也不挽留,微笑着点头。

望着邵逸平略显单薄的背影,柳俊的双眉微微蹙了起来,说道:“伯伯,我看您有必要出个面了。我担心有人会对逸平不利。”

邵逸平无意之间,卷入了这个巨大的漩涡之中,柳俊雅不愿他遭受什么不测。政治斗争,不应该波及到这种比较单纯的知识分子。以周先生的崇高声望以及邵逸平指导老师的身份,由他亲自出面,给邵逸平一道“护身符”,比其他人出面更加合适一些。

周先生缓缓点头,神情有点忧虑。

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威名远扬

周先生沉默稍顷,问道:“回来几天了?”

“三天吧。”

“都去了什么地方?”

“昨天去了何延安同志那里。”

柳俊答道。他明白先生的意思,绝不是要知道他去了哪些国家部委跑项目。

周先生微微一笑,说道:“计划不错。不过实施起来,难度不小。那是他们的根本重地。”

柳俊说道:“所以说,要打破这个圈子。我打算向我岳父建议,肖志雄就不要留在N省了,可以交流去别的省份任职。总是这个圈子那个圈子的。虽然现阶段,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现实存在,但从长远来看,总是要想办法消弭,至少是逐渐减少这种情况。”

“嗯,你有这个想法,那就很好。任何一种体制,都会存在弊端。而且很难进行根本性的突破。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动荡。如何逐步去克服,消除这种弊端,这是个很重要的课题。你可以多在这个方面花点功夫,找出一个妥善的改善办法来。”

周先生望着柳俊,眼里满是期望之色。

柳俊轻轻点了点头。他知道,先生对他期许甚高。

师徒俩交流了一阵子,忽然又有客人来访。

来的这位客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个子不高,看上去很是忠厚老实,进门就给周先生鞠躬,口称“姑父”,说的也是向阳县方言。

周先生自己,在向阳县是没有什么直系亲属的,师母那边,就有一些近亲。估计这是师母的亲属,到首都来看望二老的。

听到有客人登门,师母也走了过来。

那个中年男子,马上又朝师母鞠躬,口称“姑妈”。

师母便很高兴,说道:“哟,是文阁啊,来来,快坐吧。”

瞧这个架势,这位可能是经常登门的,不但师母,周先生对他也很熟悉,一坐下,周先生就给柳俊介绍道:“小俊,这是你师母的本家侄子,叫方文阁,如今在首都做生意,经常到我这里来走动走动。”

方文阁刚一落座,马上又站起身来,朝柳俊微微鞠躬。

虽然柳俊看上去很年轻,但能够在这里和周先生对坐而谈,周先生嘴里又说师母,可见也是周先生的弟子,大有学问的人物。方文阁是经商的,讲究个和气生财,先就行了礼再说,礼多人不怪嘛。

“文阁,这位也是我们向阳县的人,叫柳俊。现在在A省工作,省长。”

周先生笑着给方文阁介绍。

前面的一段话还好,最后两个字径直将方文阁震晕了。

怎么这个年轻人,竟然是省长?

不过方文阁终归是向阳县出来的人,马上就明白过来。柳晋才柳俊父子的大名,在向阳县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这么一个小地方,涌出了那么多大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有俩,省长副省长级别的一抓一大把,其中自以柳晋才父子和严玉成最为出名。

“您好,柳省长。我对您真是久仰大名啊……”

方文阁又一迭声的向柳俊鞠躬问好,神情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