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态心理揭秘 +作者:王溢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态心理揭秘》 作者:王溢嘉

目录:

前言:关于变态人生的沉默收集 

编者序:正视“变态”的责任 

一 
父亲病榻边的黑蛇 
女歌唱家喉咙里的心事 
在床上昏迷不醒的新娘 
被爱灌溉的仇恨 

二 
被坚强摧毁的西点军校学生 
抽筋的海伦及其女友们 
七小时的大脑空白 
重寻旧梦的中年女子 

三 
V小姐的高尚自我与下贱自我 
妙龄女郎的三面人 
动物园里的异色之梦 
都是壁纸惹的祸 

四 
重返床榻的丈夫亡灵 
泄密的心脏 
不敢坐船的单身女子 
令人恐怖的教堂钟声 

五 
怕猫的女人 
难以穿越的广场 
烹饪女教师的神秘触摸 
关于清洗的执念 

六 
被夸大的母爱 
会计师的生活仪式 
来到医院的歇斯底里患者 
熊熊烈焰中的悔恨 




正文

前言  关于变态人生的沉默收集     

  对于人生,我喜欢做一个沉默的收集者。

  收集者的一个共同癖好是,对变异品种的兴趣总是要大于正常品种。异常人生所带给我的魅惑,似乎也远胜于正常人生。

  异常人生非常多样,本书要谈的是变态心理。收集有很多方式,本书用的是简便的方式。由于所学的关系,我曾短暂地接触过一些心理异常的生命,但更多时候,则是阅读有关变态心理的书写资料。基本上,这是一种“分离的观照”,而非“实质的介入”,这种方式说明了我收集的沉默本质,也界定了本书的档案特性。

  所谓“变态心理揭秘”,简言之,即是一组“别人不会这样想这样做,而某人却这样想这样做”的惑人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情节极富戏剧性,因而曾被改写成小说或改拍成电影,事实上,所有的变态心理档案都是小说或电影的理想题材。但说它们“理想”,指的并非以某些人的心理痛苦或疯狂行径来作为愉悦大众之材料的工具性价值,而是因为这些当事者的所遇所思所为,无一不是人类生命之忧欢与辛酸、灵魂之幽暗与孤寂、心路之曲折与执拗的真实写照。

  但如果只像小说或电影般“说故事”,似乎也不是我的原意。因为故事本身就像一卷卷未经冲洗的人生底片,誊录的只是隐晦的、甚至颠倒的讯息,要看出它们可能的含意,需要一些“心灵显影剂”,所以在每个故事后面,我都又加上了长短不一的“解析”,赋予它们一些理论架构,而且档案的先后顺序,多少也呼应了这些理论架构的脉络,期使读者对变态心理能有一种结构性的了解。

  在本书所收集的四十五个案例中,有二十六个属于“精神官能症”,十三个属于“性变态”,六个属于“妄想狂”。做这种选择,主要是因为体质或生理因素在这类疾病中扮演的是较模糊的背景角色,个人的人格及际遇等较居于主导的地位,不管是用精神分析的“心理创伤”、“未解决的潜意识冲突”、“心理防卫机制”或行为主义的“错误学习”、“制约联配”来理解,都成了动态的、具有张力的、令人感慨系之的生命故事。

  生活是艰难的,除了性谋杀等少数例子外,这些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是在人生旅途中,不幸遭遇到某些难题的人。我们可以说,精神官能症是身陷于生命的难题中,而与自己进行的一场痛苦战争;妄想狂是因对生命难题的曲解,而与他人进行的一场虚幻战争;至于性变态,则是一种自然与文化未曾许诺的,自我怀疑的爱。

  但人生也是个适应的问题,任何形式的变态心理或异常心理也都具有“适应不良”的意涵,很多患者也都会主动地寻求治疗。本书对治疗此一“实质的介入”保持了相当的“沉默”,这主要是因为我只是一个“收集者”而非“治疗者”;而且,我收集的目的也不是要以这些案例作为人生的“反面教材”。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对于人类生命之忧欢与辛酸、灵魂之幽暗与孤寂、心路之曲折与执拗,我希望读者能和我一样透过这类的收集而有所“知”,同时也有所“守”。(王溢嘉)



编者序:正视“变态”的责任     



  诗人泰戈尔说:“无限弥漫世界,在无际的天空生出无数的情景。”就是在这无限整夜地翘望等待与前进的岁月风雨中,人类生命之忧欢与辛酸、灵魂之幽暗与孤寂、心路之曲折与执拗演变成蛊惑的人生。就是这笼压弥漫的痛苦,加深而成为爱、欲、恨,而成为人间的苦乐;就是这些永远贯通我们的心灵,融化流涌而成为正常的人生或者“变态”的人生。

  纵观当今中国社会,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是有些人精神生活的十分不堪,即抛弃了“自我心”的时代。竞争和随竞争而来的敌意、恐惧、孤独感、荒谬感、不安全感等,使人们随时随地处在紧张的焦虑中。似乎不拼命追求财富、权力、名声,人们就不能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然而一句古老的格言说:“人由于自己的贪欲无知地把自己引向迷离。”这样,在竞争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因利害冲突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因此疯狂的反扑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然而人们又不得不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在愚昧、盲目的挣扎之下,心灵在血腥和眼泪中堕落、在迷离和无情中演绎,这样的人生无疑成为痛苦。诚如本书中之案例,自诩高尚、正直的人却遭遇形形色色的魅惑,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未必承认这种不正常的存在,事实却不容许他们遮盖。很多人的精神、人格、人性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挫折,如同洁白的颜色先前是那样的眩目,在突然而来的或者无意中潜在的笼压下变得灰暗不堪了。那些不自觉地陷入病态生活或道德沦落,甚至走向犯罪的人,我们认为都是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心灵魅惑的人们。在今天,他们都显得那么可悲可怜。

  心灵深处的恐惧正如“我来自何方,又要归于何处”?他们都会有这样的担忧——“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是光明的;现在,当我真正走入这个世界,却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那样令人失望和沮丧。我像一只没有航标的小船,在欲望的大海里漂荡。我企图寻找一片自己的圣地,企望耶稣的圣手会来拯救我。我企求上帝的宽恕,可是上帝却丝毫没有被感动!上帝已经抛弃了这个世界”!去年的“马加爵事件”不就是明证吗?他留下了这样一些话,真值得我们思考:“我的心已经死了,你们迟来的同情有什么用?你们的远水解不了我的近渴。你们可能有墨子那样的兼爱和耶稣的博爱精神,但我却像那个墨徒耕柱一样的自卑,更像钉在耶稣左边的那个强盗,既不信神的存在,也没有亲情的温暖,更没有社会的支持。我对世界已经绝望了,我对人生已经看透了。我只希望让大家明白,希望同学们以我为鉴;像那个田园诗人陶渊明一样‘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失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要他们像在美国被刺的那个肯尼迪总统一样,‘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你要问,你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此语一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虽然他罪大该死,如果有一个人或一些人曾在生活中及早给予他心灵上的安慰或者引导,我想,悲剧不一定会在这个校园发生,也不会给这五个家庭(被杀的四个学生的家人及马的家人)的上代人造成心灵上永久的烙痛。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自问我们在做什么呢?譬如,周围有无我们能够帮得上忙的人?

  心理学家格罗夫曾说过,心理上死亡与重生的经历,宇宙意识的感应,与其他人、物、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合一的神秘体验,有些人会感受到;上帝或上天的光照,不同超感觉的发生,与原型存在物的相遇,以及许许多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体验,也有人会感受到。有幸经历过这些体验的人,在面对日常的生活时,都会有一个比较健康的态度及认知。对待那些心灵上遭遇魅惑的苦难者们,治疗的方法也是可寻的,即可以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通读本书也可以了解到这一点。

  最后,作为编者,推出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读者通过阅读本书透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变态个案”实质,藉以理解他人,帮助自己,安抚社会上的精神苦难者。我们要去帮助那些身、心、灵遭受紊乱的人达到心理平衡,达到安身立命的境界。让他们能有平安、喜悦的感受;有弹性、自尊的生活,让他们经由对精神、人格、人性的魅惑而转化到一个正常的层次;让他们从关心自我,走入关心他人的大爱中,以实现心智的健康成长。人会生病,时间久了,社会也会生病;一定数量的人群一旦变态,许多社会现象一样也会扭曲变态。那时,这个世界就会报复我们。这一点,我们永远都不希望出现。



    一
  

    父亲病榻边的黑蛇     

  在似睡似醒中,她看到一条黑色的蛇沿着墙壁爬下来要咬她父亲,她吃惊地想伸出右手挥走那条蛇,但右手臂却像死了般麻木……

  O小姐是一个秀外慧中、经常耽溺在白日梦中的21岁女性。某年夏天,她挚爱的父亲卧病在床,她不眠不休地照顾着父亲,结果自己竟因而产生离奇的、甚至令人咋舌的怪病。

  起初,她只是觉得全身虚弱、脸色苍白、没有胃口,家人认为这是因为她过度哀伤及劳累所致,但她仍坚持要照顾她的父亲。后来,她因非常严重的咳嗽而自己成了病人,才不得不放弃身为人子的责任。就在自己也卧床休养时,她开始觉得每天一到午后,就感到非常疲惫、渴望休息,然后在黄昏时进入一种恍如睡眠的状态中,醒来后却又变得非常亢奋。

  入冬以后,情况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接二连三地出现怪异的症状:先是左后脑勺疼痛,然后是视力障碍,觉得房间里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